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就是思维。一、理解幼儿思维能力的主要特点。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创设数学区域环境,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二)提供充足探究时间,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三)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四)善于利用直观材料,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 数学 特点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就是思维。思维一般是从问题开始的,当人们发现问题时,常常说:“让我想想。”这里的“想想”就是思维。通过思维,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都依赖思维。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发现了问题能够及时恰当地解决,而有的人即使对于极其简单的问题也找不到恰当的解决方法。这主要是由于后者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含数学)教育对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引自《幼儿园教育与指导纲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都很强的学科。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曾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是对数学在发展思维中的重要作用最为形象的说明。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教学活动。
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我们首先要理解幼儿思维能力的主要特点,然后要清楚在数学教育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1理解幼儿思维能力的主要特点
幼儿教育阶段是幼儿为升入小学进行正规化、系统化学习的预备阶段。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部分幼儿园存在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发展的倾向。幼儿教育应该从方法上、途径上积极探索有效地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策略。幼儿教育应充分注意到幼儿的思维能力的主要特点,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三至五周岁的幼儿正处于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这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数量属性,还能帮助幼儿从具体的现象和事物中,获得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这是一种受益终生的能力。
幼儿的思维是非常具体和直观的。随着知识的增进,能力的发展,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因为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和辩证性的特点,所以数学教育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点,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发展幼儿的智力上,特别是放在发展初步的数学抽象逻辑思维萌芽上,这样才能使幼儿终身受益。
2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2.1创设数学区域环境,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实践是思维的基础。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均表现出一定的数量、一定的大小、一定的形状。因此幼儿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数学打交道,积累着有关“数、量、形”的知识。日常生活是我们数学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影响具有自发的、偶然的特性。虽然日常生活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幼儿所得到的经验是分散的,依靠它来进行数学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
建立一个数学学习的外部环境,让幼儿去操作、去探索、去体验。数学区域环境是教师精心为幼儿学习数学创设的环境。在数学区域环境中所施加的数学教育影响是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师会依据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结合数学教育目标,创设适宜的学习数学环境。幼儿在数学区域环境中获得的数学经验具有目的性和系统性两大特点。幼儿数学区域环境更有助于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2.2提供充足探究时间,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儿童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
在学习速度上,有的幼儿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就能明白,有的幼儿必须通过反反复复实践才能掌握。尤其是小班幼儿思维欠敏捷,操作技能又不熟练,面对新的知识,更得慢慢来,急于让全体幼儿短时间内学会新知识是不符合实际的。留给幼儿自主探究的时间不足,势必会打断幼儿的思维过程,使自主探究流于形式。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不能只重视操作结果而忽视操作过程的作用。幼儿在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时,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只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将非常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每当我在数学区域环境中投放新材料时,首先讲解并演示基本的操作方法,然后给予幼儿充足的操作和探索的时间。新的数学知识逐渐由陌生到熟悉,新的数学概念逐渐由模糊到清晰,进而充分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
2.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我在教幼儿认识“少”、“多”、“许多”和“一样多”时就非常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摆出一些色彩各异、美观大方、充满趣味的实物,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仔细观察,反复比较,认识各种物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幼儿在比较中理解了“少”、“多”、“许多”和“一样多”,认识了几何图形,区别了物体多少,发展了思维能力。
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探索,经历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的思维过程。教师的语言在数学活动中,对引导幼儿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起着主导作用。幼儿一般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在小班学习数字“2”时,我讲了《小鸭宝宝学数字》的故事:小鸭宝宝问姐姐:“姐姐,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鸭姐姐拿起一张写有“2”的卡片,说:“教你认一个数字‘2’”。小鸭宝宝看了看卡片,说:“姐姐,我会认‘2’了。”鸭姐姐说:“你去找一找‘2’的朋友吧!”小鸭宝宝走呀走,遇到了鹅大婶。鹅大婶问:“小鸭宝宝,你到哪儿去呀?”“鹅大婶,我去找‘2’的朋友啊。”“我就是‘2’的朋友呀,请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鸭宝宝认真数起来:“1、2,鹅大婶,你有‘2’条腿啊,对,你就是‘2’的朋友呀。”故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小朋友们,请大家想一想,谁还是‘2’的朋友呀?”小朋友们很自然地就回答出:小鸡、小麻雀、小燕子、小企鹅、小鸭宝宝……都有“2”条腿,都是“2”的好朋友。教师要善于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探索思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2.4善于利用直观材料,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他们在学习中往往离不开直观而形象的教具、学具材料。著名的早期学前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令孩子感到数学抽象并不是数学本身的问题,而是大人所提供的方法错误所导致。”直观材料是教师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的物质载体。在学前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形象思维入手,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通过直观、形象的材料呈现给幼儿,将数学教学活动变成“很直观、很简单、可操作、可感知”的操作游戏。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发现,探索问题,构建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 在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我让幼儿坐在一堆积木的正前方,数一数这堆积木一共有多少块。由于幼儿在一堆积木正前方,所以他们只能看到面前的几块积木及上面的几块积木,而看不到压在下面的两块积木。幼儿如果要正确数出这堆积木的数量,便要通过操作、观察与思考,发现积木堆放的规律。由看得见的六块积木,想象和推断出看不见的、压在下面的积木的数量。在计算积木数量的过程中,幼儿要进行想象、判断和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现代学前数学教学活动重视“操作”在“数数”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学具等直接材料理解或学会简单的计数技能。
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除了运用各种教具外,还特别要注意引导幼儿怎样进行实际操作。比如学“7的分成”时,我准备了“红、黄、蓝小积木”、火柴棒、小钮扣等多种材料。每人分给他们7个操作材料。让他们将操作材料分两份,看有几种分法。我让每个幼儿都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在幼儿讲述“自己怎样分”的过程中,我及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表扬。幼儿每说出一种分法就会得到一朵小红花。全体幼儿的兴趣都很浓厚,争着回答问题。对于不太会分的幼儿,我参与其中,共同合作,帮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他们只有在摆玩物体时,才能很好地进行思维。教师要引导幼儿对操作材料数量等进行观察,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慎重地选择直观材料,这些材料要安全而健康,简单且有效,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能帮助幼儿探索和建构数学知识。例如:我在进行“对应练习”教学活动时,我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大小和形状都不一样的酸奶瓶身与瓶盖。来自同一瓶酸奶上的瓶身与瓶盖有相同的图案。幼儿在拧开或组装时,就按照瓶身或瓶盖上的图案去找具有相同图案的瓶盖或瓶身。酸奶瓶身与瓶盖安全而健康,简单且有效。幼儿对酸奶瓶比较熟悉,符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能帮助幼儿探索和建构关于“配对”方面的数学知识。幼儿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进步非常迅速。在反复地拧开和组装之中,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帮助人们透过具体的、表面的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进行逻辑思维的方法。数学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首先要理解三至五周岁的幼儿思维能力的主要特点,然后要通过“创设数学区域环境”、“提供充足探究时间”、“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善于利用直观材料”等有效途径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在学前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相融合,积极创设各种有利的教学情境,注重幼儿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观察与发现、分析与概括的过程,就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是有限的,思维能力是无限的。让数学为幼儿的思维能力插上翅膀,在未来的天空里尽情展翅翱翔。
参考文献
[1] 刘彩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
[2] 陈秀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
[3] 唐铁根.试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3年.
关键词:思维 数学 特点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就是思维。思维一般是从问题开始的,当人们发现问题时,常常说:“让我想想。”这里的“想想”就是思维。通过思维,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都依赖思维。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发现了问题能够及时恰当地解决,而有的人即使对于极其简单的问题也找不到恰当的解决方法。这主要是由于后者缺乏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含数学)教育对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引自《幼儿园教育与指导纲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都很强的学科。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曾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是对数学在发展思维中的重要作用最为形象的说明。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教学活动。
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我们首先要理解幼儿思维能力的主要特点,然后要清楚在数学教育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1理解幼儿思维能力的主要特点
幼儿教育阶段是幼儿为升入小学进行正规化、系统化学习的预备阶段。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部分幼儿园存在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发展的倾向。幼儿教育应该从方法上、途径上积极探索有效地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策略。幼儿教育应充分注意到幼儿的思维能力的主要特点,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三至五周岁的幼儿正处于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这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数量属性,还能帮助幼儿从具体的现象和事物中,获得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这是一种受益终生的能力。
幼儿的思维是非常具体和直观的。随着知识的增进,能力的发展,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因为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和辩证性的特点,所以数学教育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点,把幼儿数学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发展幼儿的智力上,特别是放在发展初步的数学抽象逻辑思维萌芽上,这样才能使幼儿终身受益。
2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2.1创设数学区域环境,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实践是思维的基础。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均表现出一定的数量、一定的大小、一定的形状。因此幼儿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数学打交道,积累着有关“数、量、形”的知识。日常生活是我们数学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影响具有自发的、偶然的特性。虽然日常生活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幼儿所得到的经验是分散的,依靠它来进行数学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
建立一个数学学习的外部环境,让幼儿去操作、去探索、去体验。数学区域环境是教师精心为幼儿学习数学创设的环境。在数学区域环境中所施加的数学教育影响是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师会依据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结合数学教育目标,创设适宜的学习数学环境。幼儿在数学区域环境中获得的数学经验具有目的性和系统性两大特点。幼儿数学区域环境更有助于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2.2提供充足探究时间,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儿童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
在学习速度上,有的幼儿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就能明白,有的幼儿必须通过反反复复实践才能掌握。尤其是小班幼儿思维欠敏捷,操作技能又不熟练,面对新的知识,更得慢慢来,急于让全体幼儿短时间内学会新知识是不符合实际的。留给幼儿自主探究的时间不足,势必会打断幼儿的思维过程,使自主探究流于形式。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不能只重视操作结果而忽视操作过程的作用。幼儿在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时,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进而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只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将非常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每当我在数学区域环境中投放新材料时,首先讲解并演示基本的操作方法,然后给予幼儿充足的操作和探索的时间。新的数学知识逐渐由陌生到熟悉,新的数学概念逐渐由模糊到清晰,进而充分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
2.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我在教幼儿认识“少”、“多”、“许多”和“一样多”时就非常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摆出一些色彩各异、美观大方、充满趣味的实物,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仔细观察,反复比较,认识各种物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幼儿在比较中理解了“少”、“多”、“许多”和“一样多”,认识了几何图形,区别了物体多少,发展了思维能力。
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探索,经历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的思维过程。教师的语言在数学活动中,对引导幼儿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起着主导作用。幼儿一般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在小班学习数字“2”时,我讲了《小鸭宝宝学数字》的故事:小鸭宝宝问姐姐:“姐姐,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鸭姐姐拿起一张写有“2”的卡片,说:“教你认一个数字‘2’”。小鸭宝宝看了看卡片,说:“姐姐,我会认‘2’了。”鸭姐姐说:“你去找一找‘2’的朋友吧!”小鸭宝宝走呀走,遇到了鹅大婶。鹅大婶问:“小鸭宝宝,你到哪儿去呀?”“鹅大婶,我去找‘2’的朋友啊。”“我就是‘2’的朋友呀,请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鸭宝宝认真数起来:“1、2,鹅大婶,你有‘2’条腿啊,对,你就是‘2’的朋友呀。”故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小朋友们,请大家想一想,谁还是‘2’的朋友呀?”小朋友们很自然地就回答出:小鸡、小麻雀、小燕子、小企鹅、小鸭宝宝……都有“2”条腿,都是“2”的好朋友。教师要善于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探索思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2.4善于利用直观材料,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幼儿的思维特点,决定他们在学习中往往离不开直观而形象的教具、学具材料。著名的早期学前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令孩子感到数学抽象并不是数学本身的问题,而是大人所提供的方法错误所导致。”直观材料是教师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的物质载体。在学前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形象思维入手,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通过直观、形象的材料呈现给幼儿,将数学教学活动变成“很直观、很简单、可操作、可感知”的操作游戏。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发现,探索问题,构建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 在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我让幼儿坐在一堆积木的正前方,数一数这堆积木一共有多少块。由于幼儿在一堆积木正前方,所以他们只能看到面前的几块积木及上面的几块积木,而看不到压在下面的两块积木。幼儿如果要正确数出这堆积木的数量,便要通过操作、观察与思考,发现积木堆放的规律。由看得见的六块积木,想象和推断出看不见的、压在下面的积木的数量。在计算积木数量的过程中,幼儿要进行想象、判断和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现代学前数学教学活动重视“操作”在“数数”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学具等直接材料理解或学会简单的计数技能。
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除了运用各种教具外,还特别要注意引导幼儿怎样进行实际操作。比如学“7的分成”时,我准备了“红、黄、蓝小积木”、火柴棒、小钮扣等多种材料。每人分给他们7个操作材料。让他们将操作材料分两份,看有几种分法。我让每个幼儿都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在幼儿讲述“自己怎样分”的过程中,我及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表扬。幼儿每说出一种分法就会得到一朵小红花。全体幼儿的兴趣都很浓厚,争着回答问题。对于不太会分的幼儿,我参与其中,共同合作,帮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他们只有在摆玩物体时,才能很好地进行思维。教师要引导幼儿对操作材料数量等进行观察,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慎重地选择直观材料,这些材料要安全而健康,简单且有效,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能帮助幼儿探索和建构数学知识。例如:我在进行“对应练习”教学活动时,我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大小和形状都不一样的酸奶瓶身与瓶盖。来自同一瓶酸奶上的瓶身与瓶盖有相同的图案。幼儿在拧开或组装时,就按照瓶身或瓶盖上的图案去找具有相同图案的瓶盖或瓶身。酸奶瓶身与瓶盖安全而健康,简单且有效。幼儿对酸奶瓶比较熟悉,符合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能帮助幼儿探索和建构关于“配对”方面的数学知识。幼儿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进步非常迅速。在反复地拧开和组装之中,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帮助人们透过具体的、表面的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学习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进行逻辑思维的方法。数学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首先要理解三至五周岁的幼儿思维能力的主要特点,然后要通过“创设数学区域环境”、“提供充足探究时间”、“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善于利用直观材料”等有效途径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在学前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相融合,积极创设各种有利的教学情境,注重幼儿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观察与发现、分析与概括的过程,就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是有限的,思维能力是无限的。让数学为幼儿的思维能力插上翅膀,在未来的天空里尽情展翅翱翔。
参考文献
[1] 刘彩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
[2] 陈秀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
[3] 唐铁根.试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