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学已经不在是最初的“填鸭式”教学了,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索,而不是一味的告诉其答案,即使有了错误也不害怕,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同学可以思考,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达成共识。在课堂上老师在“教”上要对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如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制定一个关于本节课学案,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思考自己的学习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预习课本时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在课堂结束时给学生留一些趣味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拿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在下节课可以大家一起发表见解,我们对于学生的答案给予赞赏,这样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和负担。 初中生物作为初中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本文结合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为依据,探讨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兴趣;培养方法
在传统生物教学模式中,生物教师往往作为传授者对生物学科知识进行讲授。而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的学习,课堂上下很难形成有效的互动。同时,由于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对生物学科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专注程度不尽相同,使得教师很难兼顾每位同学获取知识的程度,致使课堂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程度。因此,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教师在生物教学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其次,要创新教学思路。在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要求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生物学科知识,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总结的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观察、实验、探究不仅是生物教学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通过实验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科学,不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了解自己本身和所生活的环境,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生物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乃至择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普遍不高生物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它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着。初中生物作为生物学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奠定学科基础形成认知观念的重要學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方法吸引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具体方式如下:
1.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课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各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验证和解决。所谓设置问题的情境,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揭示一些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以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茎的疏导作用”这一节时,可以先演示一个实验,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稀释的红钢笔水。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正置的和倒置的两株芹菜,其中倒置的芹菜一段剪掉尾部的叶片,露出茎的部分,其根部向上放入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纵切和横切芹菜莖后观察发现,在A试管正置的芹菜茎变红了,而且正在运输稀释的红钢笔水;B试管的芹菜只有接触稀释的红钢笔水的底部一薄层被染红了。学生很惊讶:两支试管内都是芹菜,只是放置的方向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这说明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从而为讲解“茎的疏导作用及茎的结构、水分的运输方向”这一系列实验奠定了基础。又如在学习“家蚕”时,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捕获各种蛾类或蝴蝶,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蛾类或蝴蝶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具体特征。捕获的过程,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所以在观察时也会非常细致,可以自己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生物教师可以对观察细致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处处留心皆学问,生物的学习当然也需要学生留心观察。资料学习法应该从学生刚上初中时,就鼓励学生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可以有目的的收集和无目的的收集。有目的的收集主要是指在进行某一节课之前教师指定学生收集的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中的《水中的藻类植物》、第十一章第一节中的《地面上的植物》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收集藻类、苔藓和蕨类这三类植物的相关资料。资料可以以文字、图片或者标本的形式存在。这样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无目的资料收集法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收集与生物相关的一切资料,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激发生物学习兴趣。
2.巧妙设计课堂,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这是生物学习的宝贵资源。在初中的新课标中就十分重视生物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提出要从生活中的熟悉事物出发来进行生物教学。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真正将生物课堂与生活、社会联系起来,善于应用生物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在生活中获取到的生物素材,经过加工出现在课堂上,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从学生熟悉的环境过渡到生物学习的课堂上,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传粉与受精》一课时,首先应当从生活中入手,为什么有的地方的桃树能结果,有些地方却没有果实?这样能够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这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习知识效率的重要的方式。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性和心理特性,比较活泼,好奇心强,通过实际的实验,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有这样的实验表明,学生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的进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的实验,在创新精神学习中要提倡新的教育改革的实施,特别是加强创新的精神的培养能力是非常重要。当然,实际需要老师科学的讲解和疏导:(1)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有明确的实验目标。(2)实验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中让学生起到主导权。(3)积极参与,加深印象。(4)让学生全部参与到实验当中,进行比赛竞争,促使他们认真完成实验。 自主学习也需要进行巩固和强化,在每节课的开始,老师可以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回顾,并且和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联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对新的教学内容也有一个引导作用。对于新课堂的导入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新闻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习人体的营养时,老师可以列举一些国家的肥胖率、讲一讲现代人过胖或过瘦的原因,女生减肥是减少了对哪些营养物质的摄入等。这些都是现代学生所关心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学生课堂参与度会更高。课堂上,还可以通过设疑,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者进行小组讨论来推动自主学习的进行。可以让学生对于易于混淆的问题进行一个概念的区分,也可以抛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对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小組讨论发言。例如,在学习人体营养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营养过剩的小胖墩越来越多”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小胖墩会越来越多,他们的食物中都富含哪些营养物质,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饮食表并说明原因。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阐述,对别人的想法倾听和吸收,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不仅对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和应用,也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了一个思考,认识到了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在日后的生活中更注重营养的搭配,改掉挑食的坏习惯。 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实验教学法,可以将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或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变得生动、鲜活、直观,有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学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物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依靠证据、尊重事实的精神,以及服从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优秀品质适时强化。如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这个实验中,教师要让学生严格按照各个步骤,仔细认真地完成。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在撕取时特别不容易,大小、厚度特别难把握,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耐心,进行多次撕取,直到合格为止。在制作切片时,教师要反复强调在放置盖片时一定要缓缓落下,这样才能避免气泡的产生。 3.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形成长久兴趣
初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容易对生物中的各种现象所吸引,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容易满足于对表面现象的观察,缺乏探究的精神,不屑于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所以兴趣不太稳定,比较容易消失。所以,在初中生物课教学中,生物教师应让学生多观察他们感兴趣的植物、昆虫、小动物、标本模型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详细观察,并探究认识,并且探索研究他们的习性。这样,学生不但轻松地掌握了教材内容,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然后,生物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产生某种生物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应该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一些常见动物和植物的生活习性、能初步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了解生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将所学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等。另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注重传授给学生学习生物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生物课程更加感兴趣,而且这种兴趣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
4.培养顽强的创新思维意志
科学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在寻找客观规律的过程中,需要严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需要及时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哪怕是极偶然的一个发现,否则就会与即将获得的新成果擦肩而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分组调查学校附近的农田、池塘生态系统,要求学生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准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分组调查学校附近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状况,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整改方案;分组收集有关沙尘暴、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水华、赤潮等现象的产生与危害,同时提出预防及治理方案;分组收集有关艾滋病、疯牛病、口蹄疫、碳蛆病及SARS病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的致病机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分组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做适当的点评。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創新思维意志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甚至是冒险的精神。创新是在未知中求索,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可能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更有许多创新成果是在逆境中诞生的,经受了无数次失败和打击,有的甚至使人心力交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介绍科学家及生物学家的成功历程,以培养学生顽强的创新意志。例如: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在文革期间顶住政治压力,在水稻扬花的中午,冒着烈日,仔细寻找着几万分之一的雄性不育水稻。当极其难得的几棵雄性不育水稻被“红卫兵小将”们夺走后,他还是继续寻找和研究。凭着自己的顽强的意志,成功地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又如:年轻的助教班丁在发现胰岛素的过程中,同样克服了极大的困难:实验室潮湿、闷热,多数被用作实验的狗由于伤口感染而死亡;由于经费短缺,他为了实验连生活费都搭上;仅有两位本科在校生助手,其中的一位还中途辞别,更遭的是班丁的女友也在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的情况下离他而去。班丁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坚持实验,最后终于发现了胰岛素而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顽强的创新意志,再新颖的创新也会半途而废。相比之下,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就显得微不足道。
5转变教学思维,开展多样化教学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理应积极地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来营造轻松和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而不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所影响,更好地让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和方向进行,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比如说,在学习花生种子发芽的成长过程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在课下进行实践并且记录过程,通过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展示花生种子成长过程相关的视频与图片资料时,学生就会全身心地积极融入其中,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学习花生种子的结构组成与不同萌发成长时期的组织变化过程,能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最佳学习状态。教师要合理的运用情境教学方式而不是生搬硬套,应该根据实时状况来展开,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其提出,通过课程的学习来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研究,从而自主解决这些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程始终被认为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理科课程,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师的教学理念主要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这导致学生在面对大量枯燥的课程内容时,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思维,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构建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当开展灵活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提前布置好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自主预习,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分享,教师进行指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6.利用新媒体丰富课程形式
在当今时代,教育随着国家发展而发展,国家的发展需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来推动,因此培养出全面综合素质优秀的中学生,教育界就要倍加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重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生物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的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加强和重视对学生们自身学习潜能的激发,合理的采用分组学习模式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些正确的教学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今各种新技术被应用于初中各学科的教学中,它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有趣的教学课件,把枯燥的生物知识,生动有趣的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教师可以指定生物教材中不能观察到的事物,并建立相关关系向学生们展示这个场景。同时,配备相应的音乐,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应激刺激,加深学生对抽象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树立了学习生物知识的自信心,学习生物兴趣自然而然的被激发出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传统教学课堂的课程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技术在初中课程教学中的体现日益增多,初中生物课程也不例外。同时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他们对于直观的事物具有较高的兴趣,色彩鲜明和形式多样的内容更能激发他们的了解欲望。此外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的本质和奥义。因此恰当地使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将课程内容通过视频、图像、音乐等形式巧妙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现代化的课程形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课程理论和实践结合
初中阶段的课业压力相比高中较低,学校在课余时间应积极开设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到所学学科的普遍性[3]。在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校可开展由老师带队,组织初中生集体前往科学博物馆进行参观,对一些生物的仪器进行了解,学会操作使用;在学校中可开设生物知识大讲堂,聘请专业的生物学家前来宣讲,提高学生们的生物学习动力。初中生具有的认知能力是其他学习阶段所不曾拥有的,学校正应该结合这一点,开设相关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认知能力初中生物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大初中学科,相较于其他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学习和了解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课程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课程七年级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及其作用,从而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参观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明白镜坐、镜柱、载物台、镜筒等部件在光学显微镜中所发挥的作用。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光学显微镜来制造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动手实践的快乐,增强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程理论和具体实践真正做到有机统一。
8.关注教学反馈,开展针对性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的现实联系,一方面,通过与学生生活的现实联系,可以使其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即生物知识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措施进行教学,如:教师在讲解人体生理与健康的内容時,应注意相关课程的使用让学生充分了解身体的不同器官及定位,并鼓励学生给予描述。在这一点上,老师应该认真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认识错误。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分类,如积极实践或研究活动相关的生物学知识,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来解释或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 ,初中生物教师作为日常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应当对课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预先设计和仔细观察。教学反馈作为学生在接受课程知识或参与实验过程后所表现出的行为反应,对于帮助教师感受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初中生由于其家庭环境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他们对课程的接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所不同,例如: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般难以较快的理解课程内容,他们对课程的学习也就丧失了信心和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在课堂和课余活动中,及时关注学生的教学反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讲授课程“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中,教师应当在每一步步骤实验过程中及时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实施情况,对没有理解或无法独立动手实验的学生进行逐一指导,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和耐心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对课程实验的良好学习。
8.及时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初中学生普遍为青少年,在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后,对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形成还没有达到当今时代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课程的掌握,同时也需兼修个人的能力和性格素养。使初中生建立起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其今后对课程的吸收中能显著提升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品质,在发展的前路中能够独当一面。
在中学的生物课程教学中,因生物是一门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学科,更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成绩是现今学校所重视的,应将这一点做出改善。学习成绩固然是检验学生课堂质量高低的标准,但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让其在离开课堂、脱离课本之后也能在生活中进行体验,源源不断的从社会中进行学习,汲取自身所需的能力、品质等。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则是以生活中的多样化生存物种为例,在其基础上进行分析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提升中学生的独立认知能力,能让其发现生物学科的普遍性,从而喜欢上这门学科。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由此可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研析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课程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和学生通过课程安排朝夕相处。教师的行为举止足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及时和学生进行双向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情况。从而实现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够促进课程的顺利开展,对于实现高质量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具有重要的作用。
9.应用问题引导,培养思考能力
问题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形式,也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思想的途径。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常常应用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效果,学生也会应用问题的形式,向教师表达自己对生物知识认知上存在的疑惑,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实现问题的解决,提高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但是,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生物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物认知经验,结合新学习的生物知识,实现问题的解答,并在解答后,深化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效果。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问题的形式,构建探究情境,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实现思考能力的发展。从教材中对本节课知识的安排,“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引导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等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基于上述内容,向学生提出“在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还是天然的呢?由什么组成,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等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结合自己已有的“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等知识,通过翻看课本,与其他学生讨论的形式,实现问题的解决,同时实现思考能力的发展。 不难看出,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问题的形式,创建探究情境,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让思维得到锻炼,实现思考能力的提升。
10.小结
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开展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实况,以及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优化,形成一整套的生物知识教学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落实新课改中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要求。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更能为祖国发展提供高能力高水平的科技人员贡献力量。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一些有一定层次的“诱因”,通过学生思考探究发现问题,由教师诱发,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學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极强烈的学习愿望,以主人的地位,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可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和提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初中生物作为初中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生物知识、积累学科基础。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从转变教学思维出发,利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丰富课程形式开展多样化教学,同时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当将课程理论知识和生物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此外教师还应当及时关注学生的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我国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小云.构建初中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策略[J].新教育,2018年25期.
[2] 李若銘.浅谈初中生物教学方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2期.
[3]雷学航.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J].东北师范大学,2011,02(22):117-120.
[4]章进腾.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7,03(30):54-55.
[5]刘立学.新课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探析[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1):161.
[6]林惠玲.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考[J].考试周刊,2018(2):77-78.
[7]仝娟娟.基于概念图策略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8]王丹.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4
[9]王琳.初中生物课堂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丁素娟,张秋红,辛宁.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49.
[11]丁素娟,辛宁,张秋红.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59.
[12]刘玉泉.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4):38-39.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兴趣;培养方法
在传统生物教学模式中,生物教师往往作为传授者对生物学科知识进行讲授。而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的学习,课堂上下很难形成有效的互动。同时,由于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对生物学科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专注程度不尽相同,使得教师很难兼顾每位同学获取知识的程度,致使课堂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程度。因此,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教师在生物教学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其次,要创新教学思路。在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要求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生物学科知识,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总结的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观察、实验、探究不仅是生物教学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通过实验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科学,不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了解自己本身和所生活的环境,解释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生物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乃至择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普遍不高生物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它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着。初中生物作为生物学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奠定学科基础形成认知观念的重要學科。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方法吸引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具体方式如下:
1.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课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各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验证和解决。所谓设置问题的情境,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揭示一些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以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茎的疏导作用”这一节时,可以先演示一个实验,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稀释的红钢笔水。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正置的和倒置的两株芹菜,其中倒置的芹菜一段剪掉尾部的叶片,露出茎的部分,其根部向上放入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纵切和横切芹菜莖后观察发现,在A试管正置的芹菜茎变红了,而且正在运输稀释的红钢笔水;B试管的芹菜只有接触稀释的红钢笔水的底部一薄层被染红了。学生很惊讶:两支试管内都是芹菜,只是放置的方向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这说明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从而为讲解“茎的疏导作用及茎的结构、水分的运输方向”这一系列实验奠定了基础。又如在学习“家蚕”时,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捕获各种蛾类或蝴蝶,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蛾类或蝴蝶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具体特征。捕获的过程,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所以在观察时也会非常细致,可以自己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生物教师可以对观察细致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处处留心皆学问,生物的学习当然也需要学生留心观察。资料学习法应该从学生刚上初中时,就鼓励学生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可以有目的的收集和无目的的收集。有目的的收集主要是指在进行某一节课之前教师指定学生收集的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中的《水中的藻类植物》、第十一章第一节中的《地面上的植物》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前收集藻类、苔藓和蕨类这三类植物的相关资料。资料可以以文字、图片或者标本的形式存在。这样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无目的资料收集法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收集与生物相关的一切资料,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激发生物学习兴趣。
2.巧妙设计课堂,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这是生物学习的宝贵资源。在初中的新课标中就十分重视生物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提出要从生活中的熟悉事物出发来进行生物教学。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真正将生物课堂与生活、社会联系起来,善于应用生物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在生活中获取到的生物素材,经过加工出现在课堂上,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从学生熟悉的环境过渡到生物学习的课堂上,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传粉与受精》一课时,首先应当从生活中入手,为什么有的地方的桃树能结果,有些地方却没有果实?这样能够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这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习知识效率的重要的方式。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性和心理特性,比较活泼,好奇心强,通过实际的实验,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有这样的实验表明,学生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的进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的实验,在创新精神学习中要提倡新的教育改革的实施,特别是加强创新的精神的培养能力是非常重要。当然,实际需要老师科学的讲解和疏导:(1)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有明确的实验目标。(2)实验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中让学生起到主导权。(3)积极参与,加深印象。(4)让学生全部参与到实验当中,进行比赛竞争,促使他们认真完成实验。 自主学习也需要进行巩固和强化,在每节课的开始,老师可以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回顾,并且和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联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对新的教学内容也有一个引导作用。对于新课堂的导入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新闻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习人体的营养时,老师可以列举一些国家的肥胖率、讲一讲现代人过胖或过瘦的原因,女生减肥是减少了对哪些营养物质的摄入等。这些都是现代学生所关心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学生课堂参与度会更高。课堂上,还可以通过设疑,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者进行小组讨论来推动自主学习的进行。可以让学生对于易于混淆的问题进行一个概念的区分,也可以抛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对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小組讨论发言。例如,在学习人体营养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营养过剩的小胖墩越来越多”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小胖墩会越来越多,他们的食物中都富含哪些营养物质,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饮食表并说明原因。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阐述,对别人的想法倾听和吸收,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不仅对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和应用,也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了一个思考,认识到了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在日后的生活中更注重营养的搭配,改掉挑食的坏习惯。 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实验教学法,可以将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或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变得生动、鲜活、直观,有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科学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物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依靠证据、尊重事实的精神,以及服从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优秀品质适时强化。如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这个实验中,教师要让学生严格按照各个步骤,仔细认真地完成。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在撕取时特别不容易,大小、厚度特别难把握,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耐心,进行多次撕取,直到合格为止。在制作切片时,教师要反复强调在放置盖片时一定要缓缓落下,这样才能避免气泡的产生。 3.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形成长久兴趣
初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容易对生物中的各种现象所吸引,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容易满足于对表面现象的观察,缺乏探究的精神,不屑于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所以兴趣不太稳定,比较容易消失。所以,在初中生物课教学中,生物教师应让学生多观察他们感兴趣的植物、昆虫、小动物、标本模型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详细观察,并探究认识,并且探索研究他们的习性。这样,学生不但轻松地掌握了教材内容,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然后,生物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产生某种生物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应该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一些常见动物和植物的生活习性、能初步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了解生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将所学生物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等。另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注重传授给学生学习生物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生物课程更加感兴趣,而且这种兴趣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
4.培养顽强的创新思维意志
科学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在寻找客观规律的过程中,需要严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需要及时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哪怕是极偶然的一个发现,否则就会与即将获得的新成果擦肩而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分组调查学校附近的农田、池塘生态系统,要求学生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准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分组调查学校附近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状况,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整改方案;分组收集有关沙尘暴、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水华、赤潮等现象的产生与危害,同时提出预防及治理方案;分组收集有关艾滋病、疯牛病、口蹄疫、碳蛆病及SARS病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的致病机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分组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做适当的点评。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創新思维意志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甚至是冒险的精神。创新是在未知中求索,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可能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更有许多创新成果是在逆境中诞生的,经受了无数次失败和打击,有的甚至使人心力交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介绍科学家及生物学家的成功历程,以培养学生顽强的创新意志。例如: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在文革期间顶住政治压力,在水稻扬花的中午,冒着烈日,仔细寻找着几万分之一的雄性不育水稻。当极其难得的几棵雄性不育水稻被“红卫兵小将”们夺走后,他还是继续寻找和研究。凭着自己的顽强的意志,成功地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又如:年轻的助教班丁在发现胰岛素的过程中,同样克服了极大的困难:实验室潮湿、闷热,多数被用作实验的狗由于伤口感染而死亡;由于经费短缺,他为了实验连生活费都搭上;仅有两位本科在校生助手,其中的一位还中途辞别,更遭的是班丁的女友也在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的情况下离他而去。班丁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坚持实验,最后终于发现了胰岛素而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顽强的创新意志,再新颖的创新也会半途而废。相比之下,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就显得微不足道。
5转变教学思维,开展多样化教学
在生物课堂中教师理应积极地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来营造轻松和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而不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所影响,更好地让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和方向进行,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比如说,在学习花生种子发芽的成长过程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在课下进行实践并且记录过程,通过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展示花生种子成长过程相关的视频与图片资料时,学生就会全身心地积极融入其中,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学习花生种子的结构组成与不同萌发成长时期的组织变化过程,能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达到最佳学习状态。教师要合理的运用情境教学方式而不是生搬硬套,应该根据实时状况来展开,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其提出,通过课程的学习来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研究,从而自主解决这些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程始终被认为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理科课程,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师的教学理念主要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这导致学生在面对大量枯燥的课程内容时,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思维,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构建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当开展灵活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提前布置好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自主预习,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分享,教师进行指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6.利用新媒体丰富课程形式
在当今时代,教育随着国家发展而发展,国家的发展需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来推动,因此培养出全面综合素质优秀的中学生,教育界就要倍加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重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生物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的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加强和重视对学生们自身学习潜能的激发,合理的采用分组学习模式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些正确的教学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今各种新技术被应用于初中各学科的教学中,它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有趣的教学课件,把枯燥的生物知识,生动有趣的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教师可以指定生物教材中不能观察到的事物,并建立相关关系向学生们展示这个场景。同时,配备相应的音乐,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应激刺激,加深学生对抽象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树立了学习生物知识的自信心,学习生物兴趣自然而然的被激发出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传统教学课堂的课程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技术在初中课程教学中的体现日益增多,初中生物课程也不例外。同时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他们对于直观的事物具有较高的兴趣,色彩鲜明和形式多样的内容更能激发他们的了解欲望。此外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的本质和奥义。因此恰当地使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将课程内容通过视频、图像、音乐等形式巧妙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现代化的课程形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课程理论和实践结合
初中阶段的课业压力相比高中较低,学校在课余时间应积极开设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到所学学科的普遍性[3]。在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校可开展由老师带队,组织初中生集体前往科学博物馆进行参观,对一些生物的仪器进行了解,学会操作使用;在学校中可开设生物知识大讲堂,聘请专业的生物学家前来宣讲,提高学生们的生物学习动力。初中生具有的认知能力是其他学习阶段所不曾拥有的,学校正应该结合这一点,开设相关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认知能力初中生物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大初中学科,相较于其他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学习和了解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课程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课程七年级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及其作用,从而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参观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明白镜坐、镜柱、载物台、镜筒等部件在光学显微镜中所发挥的作用。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光学显微镜来制造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动手实践的快乐,增强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程理论和具体实践真正做到有机统一。
8.关注教学反馈,开展针对性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的现实联系,一方面,通过与学生生活的现实联系,可以使其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即生物知识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参考以下措施进行教学,如:教师在讲解人体生理与健康的内容時,应注意相关课程的使用让学生充分了解身体的不同器官及定位,并鼓励学生给予描述。在这一点上,老师应该认真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认识错误。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分类,如积极实践或研究活动相关的生物学知识,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来解释或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 ,初中生物教师作为日常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应当对课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预先设计和仔细观察。教学反馈作为学生在接受课程知识或参与实验过程后所表现出的行为反应,对于帮助教师感受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初中生由于其家庭环境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他们对课程的接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所不同,例如: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般难以较快的理解课程内容,他们对课程的学习也就丧失了信心和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在课堂和课余活动中,及时关注学生的教学反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讲授课程“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中,教师应当在每一步步骤实验过程中及时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实施情况,对没有理解或无法独立动手实验的学生进行逐一指导,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和耐心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对课程实验的良好学习。
8.及时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初中学生普遍为青少年,在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后,对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形成还没有达到当今时代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课程的掌握,同时也需兼修个人的能力和性格素养。使初中生建立起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其今后对课程的吸收中能显著提升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品质,在发展的前路中能够独当一面。
在中学的生物课程教学中,因生物是一门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学科,更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成绩是现今学校所重视的,应将这一点做出改善。学习成绩固然是检验学生课堂质量高低的标准,但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以及学习兴趣,让其在离开课堂、脱离课本之后也能在生活中进行体验,源源不断的从社会中进行学习,汲取自身所需的能力、品质等。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则是以生活中的多样化生存物种为例,在其基础上进行分析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提升中学生的独立认知能力,能让其发现生物学科的普遍性,从而喜欢上这门学科。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由此可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研析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课程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和学生通过课程安排朝夕相处。教师的行为举止足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及时和学生进行双向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情况。从而实现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够促进课程的顺利开展,对于实现高质量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具有重要的作用。
9.应用问题引导,培养思考能力
问题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形式,也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思想的途径。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常常应用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效果,学生也会应用问题的形式,向教师表达自己对生物知识认知上存在的疑惑,从而在教师的帮助下,实现问题的解决,提高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但是,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生物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物认知经验,结合新学习的生物知识,实现问题的解答,并在解答后,深化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效果。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问题的形式,构建探究情境,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实现思考能力的发展。从教材中对本节课知识的安排,“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引导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等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基于上述内容,向学生提出“在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还是天然的呢?由什么组成,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等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结合自己已有的“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等知识,通过翻看课本,与其他学生讨论的形式,实现问题的解决,同时实现思考能力的发展。 不难看出,在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问题的形式,创建探究情境,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让思维得到锻炼,实现思考能力的提升。
10.小结
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开展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实况,以及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优化,形成一整套的生物知识教学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落实新课改中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要求。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更能为祖国发展提供高能力高水平的科技人员贡献力量。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一些有一定层次的“诱因”,通过学生思考探究发现问题,由教师诱发,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學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极强烈的学习愿望,以主人的地位,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可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和提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初中生物作为初中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生物知识、积累学科基础。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从转变教学思维出发,利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丰富课程形式开展多样化教学,同时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当将课程理论知识和生物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此外教师还应当及时关注学生的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我国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小云.构建初中生物教学有效课堂的策略[J].新教育,2018年25期.
[2] 李若銘.浅谈初中生物教学方法[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2期.
[3]雷学航.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J].东北师范大学,2011,02(22):117-120.
[4]章进腾.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7,03(30):54-55.
[5]刘立学.新课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探析[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1):161.
[6]林惠玲.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考[J].考试周刊,2018(2):77-78.
[7]仝娟娟.基于概念图策略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8]王丹.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4
[9]王琳.初中生物课堂学生活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丁素娟,张秋红,辛宁.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49.
[11]丁素娟,辛宁,张秋红.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59.
[12]刘玉泉.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