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来源差,不重视语文学习,教学随意,特色不鲜明困扰着现行的中专语文教学,应对的策略应该是:办出特色,突出培养目标,把握住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这两条主线,教法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困境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1 中专语文教学现状
现在的中专语文教学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作为中专教学设置中一门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每届新生入学都要学习它,一方面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者不乐,教者无功,大家都犹如在一潭沼泽中跋涉,辛苦而又迷茫。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大致有这样一些原因:
1.1 学生来源差
进中专学习的学生大多是报考普通高中时落榜的学生,这些学生到中专学习大多不是出于自愿。像农校这样的中专学校,开设的涉农专业,城里的学生不屑学,农村的孩子也想跳出“农门”不愿意学,多少年来招生都很困难,每到招生时节,全校教职工多方联系,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才勉强能完成招生任务。每到新学年开始,与新生交流的时候,学生都会说,自己本不想来,是家长叫来或什么人叫他才来的。面对这样一群学习基础差,没有学习动力的学生,可想见教学的难度;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差兼行为差,没有集体观念,没有遵守纪律的意识,迟到、早退、旷课成为常态,教师的苦口婆心没有什么效果,家长的棍棒也起不了作用,正是这种教育对象的弱势造成了中专教育教学工作的弱势。
1.2 不重视语文学习
汉语不仅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连母语都不能掌握,不能用它正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无疑将极大地影响其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但相当一部分中专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学习怕吃苦,不愿动脑、动口、动手,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作为学校来说,由于长期以来的招生困难,使得学校办学经费不足,教学设施落后,许多中专学校的语文教学就凭教师一本书一根粉笔进行教学,像多媒体这些早就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先进教学方式在中专学校也无法开展,教学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中专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其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也有教师和学生认为,中专生有初中语文底子就够了,中专主要是上专业技术课,中专语文是副科,可有可无。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些原因,中专语文教学在中专课堂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1.3 特色不鲜明,教学随意性大
现行的中专语文教学对语文基础知识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学科特征较为明显,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内容显得不够充分,往往使中专语文教学混同为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不能突出其中中专语文教学的特点。再加上有的学校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理解过于偏狭,陷入了忽视质量,盲目削弱文化基础课的误区,对语文教学学时安排不够,阶段任务不请,教育随意性大。
2 应对策略
要破解上述困境,必须采取下面的对策。
2.1 中专教育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
中专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中专教育培养的是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各个学校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定位自身学校的专业特色,根据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情况的预测,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及时增设社会需要的新专业,停办内容陈旧,缺乏生源的旧专业,重视与用人单位的广泛合作,使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科学性、针对性,使培养出的学生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像这样打通了就业的管道,招生难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2.2 量化考核指标、突出培养目标
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学校专业的特点,对语文课的教学任务进行量化考核,课时的安排、阶段性的任务、学生成绩的评定都应该进行可写的细化,避免教师上课的随意性。语文教学应与中专学习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坚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把握住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这两条主线。
2.2.1 充分应用文本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中专语文课文要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在内容上,它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进步文化,反映当今的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具有时代气息。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应用文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2.2 在系统讲授语文知识时不能忽略挖掘文本的思想性
中专语文教学要完成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词汇、修辞、语法、文本知识、文学史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口语表达,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更应让学生去领略文本的思想光辉。比如: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学习学者兼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平实埋头做学问,低调做人,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义无返顾的人生态度;从《关雎》中品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中国的牛》中学习礼让、厚道、朴实、勤勉、付出多、索取少的美好品质;从《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中懂得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在于:执着、认真。
2.2.3 引领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
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整体感知——局部细读——整体总结。在这样一个阅读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善于点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仔细研读。如:学习《创造宣言》,学生在整体感知的时候很容易抓住文本的要旨:“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如果能从文章中提出论题时的精妙之处点拨和引导,会加深学生对“创造”的感悟,例:
“宗教家创造神——美术家罗丹造石像——教育者创造真善美的活人——由神坛到普通工作,说明我们每个人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创造,创造既神圣又普通,各个行业的每个人都能做到。”
2.2.4 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语文学习,人们往往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感叹,这一感叹正好反映了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语文学习的关系。课内所选的教材必定是有限的,让学生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让人类文明的精髓源源不断地作为营养滋润其心田,提高其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作必要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上《廉颇蔺相如传》时,详细介绍《史记》,讲到蔺相如的身份时,为了让学生对当时的“舍人”有清楚的理解,可引入战国时收养门客最多的四公子,并讲讲“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激发学生课后去了解冯谖所说的狡兔三窟的另外两窟。
2.2.5 結合实际,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按照中专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各中专学校的语文课应根据各个学校专业的特点,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只有突出实用性,中专语文教学才合乎中专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才能增强中专语文教学在中专课程中的地位和分量,教学中应突出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以及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像涉农专业的学生应结合实际教会他们写作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总结、调查报告、请示、报告、通报、合同、诉状等等,还应该训练他们介绍、说明、推销等口语表达能力,便于他们今后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3 教法要灵活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成就课堂教学的精彩的关键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在解决学生“乐学”上下功夫,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教师用现代的、开放的、动态的、综合的方法,去取代传统教学中封闭的、静止的、孤立的方法,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尽最大限度地排除教师的“满堂讲”和“代替练”,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3.1 创造补充
由学生将作品中虽然没有用语言文字描述,但与作品内容关系密切的情境补充出来。如:阅读《项链》,可让学生创造补充玛蒂尔德听说她用了十年的青春来偿还的那串项链是赝品的时候她的心情与表现,阅读《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可让学生创造补充父亲如果没有遇到博西先生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3.2 情感移植
让学生在阅读时置身于作品中,设身处地地体验作品人物的情感。如:阅读《再别康桥》,让学生循着“轻轻的”、“愿做一条水草”、“放歌”、“不能放歌”这些词句,把自己放在那样的环境中,去体会诗人那种故地重游的欣喜,依恋,不忍离去的心情。
3.3 唤起回忆
作品描述的生活情境有些是学生熟悉的,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曾经亲身体验过的,在阅读中,唤起学生的回忆,使之在心理上重新亲历一番。如阅读《乡愁》就可唤起学生对亲人的思念,来更深地理解诗人的感情。
3.4 类比联想
在阅读的文本中有些情境学生有过相近、相似的体验,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倾心体验,使种种相关信息联系起来,使阅读体验变得更为鲜明深刻。如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倚杖自叹息的无奈,长夜难眠何由彻的痛苦,都可以通过学生相近、相似的体验来类比体会。
4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4.1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专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文化素养,要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前沿和动态,及时把最新的理论成果传授给学生。
適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在引导学生学习那些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选文中吸收美词佳句的芬芳,感受美仑美奂的人文气息,积淀博大精深的文化涵养,才能将纯粹的知识传授升华为开放式的思维与创造力发展,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才能在教好教材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袤的时空,从静态知识、微观知识的传授走向动态知识、扩延知识的学习引导。
4.2 中专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中专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优良传统的重任,在塑造学生的心灵、人格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对中专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要做到:
4.2.1 以学生为本,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以学生为本,就要求教师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育目标的确定上必须具有多层次性和多类别性,在教育手段的选择上必须注意多样性,在教育评价上必须具有多元性、全面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实现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
4.2.2 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书育人,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进步的思想道德是中专语文教师的天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才能、思想、道德,个性以及教师的敬业精神无不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师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平庸都将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发展与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身政治思想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热爱祖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困境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1 中专语文教学现状
现在的中专语文教学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作为中专教学设置中一门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每届新生入学都要学习它,一方面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者不乐,教者无功,大家都犹如在一潭沼泽中跋涉,辛苦而又迷茫。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大致有这样一些原因:
1.1 学生来源差
进中专学习的学生大多是报考普通高中时落榜的学生,这些学生到中专学习大多不是出于自愿。像农校这样的中专学校,开设的涉农专业,城里的学生不屑学,农村的孩子也想跳出“农门”不愿意学,多少年来招生都很困难,每到招生时节,全校教职工多方联系,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才勉强能完成招生任务。每到新学年开始,与新生交流的时候,学生都会说,自己本不想来,是家长叫来或什么人叫他才来的。面对这样一群学习基础差,没有学习动力的学生,可想见教学的难度;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差兼行为差,没有集体观念,没有遵守纪律的意识,迟到、早退、旷课成为常态,教师的苦口婆心没有什么效果,家长的棍棒也起不了作用,正是这种教育对象的弱势造成了中专教育教学工作的弱势。
1.2 不重视语文学习
汉语不仅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连母语都不能掌握,不能用它正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无疑将极大地影响其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但相当一部分中专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学习怕吃苦,不愿动脑、动口、动手,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作为学校来说,由于长期以来的招生困难,使得学校办学经费不足,教学设施落后,许多中专学校的语文教学就凭教师一本书一根粉笔进行教学,像多媒体这些早就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先进教学方式在中专学校也无法开展,教学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中专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其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也有教师和学生认为,中专生有初中语文底子就够了,中专主要是上专业技术课,中专语文是副科,可有可无。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些原因,中专语文教学在中专课堂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1.3 特色不鲜明,教学随意性大
现行的中专语文教学对语文基础知识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学科特征较为明显,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内容显得不够充分,往往使中专语文教学混同为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不能突出其中中专语文教学的特点。再加上有的学校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理解过于偏狭,陷入了忽视质量,盲目削弱文化基础课的误区,对语文教学学时安排不够,阶段任务不请,教育随意性大。
2 应对策略
要破解上述困境,必须采取下面的对策。
2.1 中专教育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
中专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中专教育培养的是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各个学校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定位自身学校的专业特色,根据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情况的预测,不断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及时增设社会需要的新专业,停办内容陈旧,缺乏生源的旧专业,重视与用人单位的广泛合作,使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科学性、针对性,使培养出的学生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像这样打通了就业的管道,招生难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2.2 量化考核指标、突出培养目标
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学校专业的特点,对语文课的教学任务进行量化考核,课时的安排、阶段性的任务、学生成绩的评定都应该进行可写的细化,避免教师上课的随意性。语文教学应与中专学习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坚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把握住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这两条主线。
2.2.1 充分应用文本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中专语文课文要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在内容上,它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进步文化,反映当今的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具有时代气息。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应用文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2.2 在系统讲授语文知识时不能忽略挖掘文本的思想性
中专语文教学要完成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词汇、修辞、语法、文本知识、文学史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口语表达,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更应让学生去领略文本的思想光辉。比如: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学习学者兼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平实埋头做学问,低调做人,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义无返顾的人生态度;从《关雎》中品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中国的牛》中学习礼让、厚道、朴实、勤勉、付出多、索取少的美好品质;从《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中懂得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在于:执着、认真。
2.2.3 引领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
培养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整体感知——局部细读——整体总结。在这样一个阅读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善于点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仔细研读。如:学习《创造宣言》,学生在整体感知的时候很容易抓住文本的要旨:“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如果能从文章中提出论题时的精妙之处点拨和引导,会加深学生对“创造”的感悟,例:
“宗教家创造神——美术家罗丹造石像——教育者创造真善美的活人——由神坛到普通工作,说明我们每个人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创造,创造既神圣又普通,各个行业的每个人都能做到。”
2.2.4 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语文学习,人们往往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感叹,这一感叹正好反映了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语文学习的关系。课内所选的教材必定是有限的,让学生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让人类文明的精髓源源不断地作为营养滋润其心田,提高其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作必要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上《廉颇蔺相如传》时,详细介绍《史记》,讲到蔺相如的身份时,为了让学生对当时的“舍人”有清楚的理解,可引入战国时收养门客最多的四公子,并讲讲“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激发学生课后去了解冯谖所说的狡兔三窟的另外两窟。
2.2.5 結合实际,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按照中专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各中专学校的语文课应根据各个学校专业的特点,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只有突出实用性,中专语文教学才合乎中专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才能增强中专语文教学在中专课程中的地位和分量,教学中应突出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以及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像涉农专业的学生应结合实际教会他们写作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总结、调查报告、请示、报告、通报、合同、诉状等等,还应该训练他们介绍、说明、推销等口语表达能力,便于他们今后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3 教法要灵活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成就课堂教学的精彩的关键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在解决学生“乐学”上下功夫,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教师用现代的、开放的、动态的、综合的方法,去取代传统教学中封闭的、静止的、孤立的方法,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尽最大限度地排除教师的“满堂讲”和“代替练”,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3.1 创造补充
由学生将作品中虽然没有用语言文字描述,但与作品内容关系密切的情境补充出来。如:阅读《项链》,可让学生创造补充玛蒂尔德听说她用了十年的青春来偿还的那串项链是赝品的时候她的心情与表现,阅读《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可让学生创造补充父亲如果没有遇到博西先生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3.2 情感移植
让学生在阅读时置身于作品中,设身处地地体验作品人物的情感。如:阅读《再别康桥》,让学生循着“轻轻的”、“愿做一条水草”、“放歌”、“不能放歌”这些词句,把自己放在那样的环境中,去体会诗人那种故地重游的欣喜,依恋,不忍离去的心情。
3.3 唤起回忆
作品描述的生活情境有些是学生熟悉的,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曾经亲身体验过的,在阅读中,唤起学生的回忆,使之在心理上重新亲历一番。如阅读《乡愁》就可唤起学生对亲人的思念,来更深地理解诗人的感情。
3.4 类比联想
在阅读的文本中有些情境学生有过相近、相似的体验,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倾心体验,使种种相关信息联系起来,使阅读体验变得更为鲜明深刻。如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倚杖自叹息的无奈,长夜难眠何由彻的痛苦,都可以通过学生相近、相似的体验来类比体会。
4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4.1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专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文化素养,要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前沿和动态,及时把最新的理论成果传授给学生。
適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在引导学生学习那些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选文中吸收美词佳句的芬芳,感受美仑美奂的人文气息,积淀博大精深的文化涵养,才能将纯粹的知识传授升华为开放式的思维与创造力发展,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才能在教好教材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袤的时空,从静态知识、微观知识的传授走向动态知识、扩延知识的学习引导。
4.2 中专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中专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优良传统的重任,在塑造学生的心灵、人格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对中专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要做到:
4.2.1 以学生为本,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以学生为本,就要求教师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育目标的确定上必须具有多层次性和多类别性,在教育手段的选择上必须注意多样性,在教育评价上必须具有多元性、全面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实现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
4.2.2 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书育人,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进步的思想道德是中专语文教师的天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才能、思想、道德,个性以及教师的敬业精神无不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师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平庸都将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发展与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身政治思想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热爱祖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