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曹雪芹明确交代最终命运的人物少之又少,因而对《红楼梦》这样一部包含着无限“隐情”的巨著来说,那些命运明朗的人物就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贾瑞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是脱精而亡的他却依然让人记忆深刻。笼罩在贾瑞身上的是人性的恶与悲的两重性,是“可恨人的可怜之处”,也有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冷漠与淡薄。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综合前人的探讨,从王熙凤判词、相关回目的内容结构、贾瑞自身性格缺陷和生活环境影响这四个方面来论述“贾瑞之死”。这不仅是人物性格和生活环境造成的,同时也是曹雪芹一早就埋下的伏笔,预示的结局。
【关键词】:红楼梦;贾瑞;死亡宿命
一、王熙凤判词之暗藏玄机
①《山海经》注释。
王熙凤的判词前两句是这样的:“凡鸟偏从末世出,都只爱慕此生才。”这句判词判词中“凡鸟”切“凤”字,可视为定说。以往在解读“凡鸟偏从末世来”这句话的时候,都认为说的是“王熙凤虽然才干出众可惜生不逢时”。而《山海经·南次三经》中这样写道:“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为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这句话中表明了凤鸟是德的象征,有义、礼、仁和信,却唯独没有提到“才”。而“都只爱慕此生才”这句讲的就是凤姐的才干令人欣赏,不免有些重复了。
②王熙凤名字的释义。
王熙凤的名字中“熙凤”的二字深意存焉。《尔雅·释诂上》:“熙,兴也。”故“熙”字每与“衰”字相对;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熙朝之佚事,即衰世之危端”。所谓“熙朝”,即盛世。所以“熙凤”二字命名之意即为“盛世祥瑞之鸟”。以凤为瑞应鸟,经典习见,不烦枚举。由于凤的这种应瑞特征不断得到强化,导致它最终被固定为特定的文化学意义上的意象符号:只要凤鸟出现,就标志该时代为太平盛世。
②对判词的新解读。
第一位将“凡鸟偏从末世来”这句判词与贾瑞联系在一起的是赖振寅先生。曹雪芹为小说人物取名“熙凤”,然后在判词第一句特意以“偏从”二字重笔强调“凤”与“末世”之间的巨大反差,目的就是警醒读者:这一“偏从末世来”的“凡鸟”并非真的祥瑞之象,它只不过是一个虚假的瑞应,即“假瑞”。而贾瑞名瑞,字天祥。此人姓、名、字合称,则为“贾(假)祥瑞”也。将第一句判词理解成“贾瑞”,不仅是一种推敲,同时也是对凤姐命运的一种伏笔。贾瑞不仅是因为垂涎凤姐美貌而丧命,同时他也代表着被凤姐害死的人,这也是影响凤姐命运乃至荣宁二府走势的关键事件。
二、贾瑞死亡时间的巧合
①穿插于“秦可卿之死”之间。
众所周知,秦可卿之死的真相是被删去的“淫丧天香楼”。而细细探究贾瑞之死和秦可卿之死,其实两人不无联系:首先,两人在整个红楼故事中都是昙花一现;其次,两人都死于乱伦;第三,现实中的秦可卿即太虚幻境中之警幻仙子,而据跛脚道人云,“风月宝鉴”乃出自太虚幻境,为警幻仙子所制。其实,两人都死于风月。正如柳湘莲说的那样,“你们东府里,除了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贾珍与秦可卿乱伦、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与贾蓉、关系暖昧,乃至于大老爷贾赦对鸳鸯的垂涎三尺等等,如焦大所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些都写尽了贾府之所谓“诗礼簪缨”之族内部的肮脏与龌龊。
②与文章主题的相互呼应。
谈到贾瑞之死,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不愿意照镜子的反面,而被正面镜中的王熙凤一次又一次勾入幻境中行云雨之事,最终送命。这场春梦与《红楼梦》的“梦”相互照应,而故事中的人物也无不生活在一场梦中,譬如神游太虚的宝玉,又譬如念念不忘木石前盟的黛玉,梦醒时分,这场梦终究是曲终人散,繁华逝去,得到与失去亦无从计较。同时,这面镜子是跛足道人送来的“风月宝鉴”。正面的美人虽美,却令人丧命;而反面的骷髅看似狰狞可怕,却能救人一命。正如太虚幻境对联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无论是高贵如秦可卿,还是卑微如贾瑞,风月繁华终归是一场大梦,死亡才是无法逃遁的宿命。
三、贾瑞自身的性格缺陷
①缺乏应有的自知之明。
贾瑞和王熙凤的地位可谓天壤之别,用平儿的话就是“癞蛤蟆想天鹅肉吃”,但他偏要爱凤姐,可见他完全没有自知之明。贾瑞最初用言语调戏凤姐,凤姐不但没恼,反而说贾琏时常提起他很好,还说他是个聪明和气的人,说等闲了他们再说说话,甚至说彼此是一家子骨肉,不需避嫌等。后来贾瑞去找凤姐,凤姐也是让茶让座,夸他是个用情专一的男人,还说他是个明白人,比贾蓉、贾蔷两个不知人心的糊涂虫强远了。王熙凤对贾瑞没有丝毫好感,甚至非常厌恶,之所以如此,只是在引诱他,想作弄他,明眼人一看便知的戏弄,贾瑞却信以为真。
②丧失基本判断的自欺欺人。
贾瑞第一次赴约,王熙凤约他是在穿堂,虽然也觉得对方是在哄他,但还是相信了,正如脂砚斋所说的:“凡人在平静时,物来言至,无不照见。若迷于一事,虽风雷交作,有昕不闻。只因色迷,闻声连诺,不能有回思之暇,信可悲夫。”凤姐这次作弄他,害得他非常狼狈,但是他并不愿意承认是凤姐在欺骗他,过了两天得了空,便仍来找凤姐。当贾瑞再次被凤姐设下圈套,被贾蓉、贾蔷讹诈,甚至被泼满头粪水,这才“心下方想到是凤姐玩他”,虽然也“因此发一回狠”,但“再想想凤姐的模样儿,又恨不得一时搂在怀内,一夜不曾合眼”。他爱王熙凤达到一种痴迷的程度,对她说的任何一句话都相信,丧失应有的理性,甚至到了不顾后果的地步。
③对情欲的执迷不悔。
贾瑞对情欲的不能自拔,可谓至死不悟。第一次与凤姐相约时,作者十分生动地描写了贾瑞沉迷在情欲中的种种焦急、难耐、挣扎、煎熬的心理以及种种不堪的行为和语言,我们可以看到贾瑞在情欲中煎熬的痛苦,以及那种丑陋的动物本能。贾瑞第二次被凤姐作弄,比第一次更惨,可他还是执迷不悟,“他二十来岁人,尚未娶亲”,每天想着凤姐,相思难禁,“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写贾瑞的病也提到“下溺连精”,临死前一次次感觉进入“风月宝鉴”,和凤姐做爱,最后断气时也是“身子底下冰凉渍湿一大滩精”——精尽而亡。“风月宝镜”的正反两面,就是人生的一体两面,人们往往只看到或者只愿看到它的正面:生的快乐和繁华,而看不到或不想看到它的反面:死的痛苦和虚无。作者不厌其详地写出了贾瑞陷溺情欲中的悲剧,其实是要告诫世人对欲望应该有所节制。
总结:
著名美学家蒋勋一直把红楼梦看做是一个青春王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鲜有的描绘青少年情感和成长的文学作品,对此深以为然。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用成人的目光和道德标准去看待和批评《红楼梦》里的“荒诞淫乱”的事,但细细想来,即使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也不过只是十几岁的少女。《红楼梦》写出了贾瑞的死亡宿命,写出了人类的种种悲剧性,既有家庭、社会、礼教造成的社会悲剧,也有人物性格造成的性格悲剧,还有人始终不能摆脱的命运悲剧,更有人性的缺陷、弱点造成的人性悲剧,作者一一写来,毫不回避,充满了极大的悲悯,让每一个读到贾瑞命运的人都有一种警醒。
文献参考:
[1]《王熙凤判词新释》 马宗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
[2]《<红楼梦>》《红楼梦》情节的“对照美”——以贾瑞挨整与薛蟠遭打的对照为个案蒋建梅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 200433
[3]试析《红楼梦》中贾瑞的悲剧性 李向东 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贵州贵阳550005
[4]论“贾瑞之死"的结构价值蕴涵 唐永泽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曲靖 655011
[5]浅析《红楼梦》中贾瑞的“愚”与“妄” 葛昕洋
【关键词】:红楼梦;贾瑞;死亡宿命
一、王熙凤判词之暗藏玄机
①《山海经》注释。
王熙凤的判词前两句是这样的:“凡鸟偏从末世出,都只爱慕此生才。”这句判词判词中“凡鸟”切“凤”字,可视为定说。以往在解读“凡鸟偏从末世来”这句话的时候,都认为说的是“王熙凤虽然才干出众可惜生不逢时”。而《山海经·南次三经》中这样写道:“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为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这句话中表明了凤鸟是德的象征,有义、礼、仁和信,却唯独没有提到“才”。而“都只爱慕此生才”这句讲的就是凤姐的才干令人欣赏,不免有些重复了。
②王熙凤名字的释义。
王熙凤的名字中“熙凤”的二字深意存焉。《尔雅·释诂上》:“熙,兴也。”故“熙”字每与“衰”字相对;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熙朝之佚事,即衰世之危端”。所谓“熙朝”,即盛世。所以“熙凤”二字命名之意即为“盛世祥瑞之鸟”。以凤为瑞应鸟,经典习见,不烦枚举。由于凤的这种应瑞特征不断得到强化,导致它最终被固定为特定的文化学意义上的意象符号:只要凤鸟出现,就标志该时代为太平盛世。
②对判词的新解读。
第一位将“凡鸟偏从末世来”这句判词与贾瑞联系在一起的是赖振寅先生。曹雪芹为小说人物取名“熙凤”,然后在判词第一句特意以“偏从”二字重笔强调“凤”与“末世”之间的巨大反差,目的就是警醒读者:这一“偏从末世来”的“凡鸟”并非真的祥瑞之象,它只不过是一个虚假的瑞应,即“假瑞”。而贾瑞名瑞,字天祥。此人姓、名、字合称,则为“贾(假)祥瑞”也。将第一句判词理解成“贾瑞”,不仅是一种推敲,同时也是对凤姐命运的一种伏笔。贾瑞不仅是因为垂涎凤姐美貌而丧命,同时他也代表着被凤姐害死的人,这也是影响凤姐命运乃至荣宁二府走势的关键事件。
二、贾瑞死亡时间的巧合
①穿插于“秦可卿之死”之间。
众所周知,秦可卿之死的真相是被删去的“淫丧天香楼”。而细细探究贾瑞之死和秦可卿之死,其实两人不无联系:首先,两人在整个红楼故事中都是昙花一现;其次,两人都死于乱伦;第三,现实中的秦可卿即太虚幻境中之警幻仙子,而据跛脚道人云,“风月宝鉴”乃出自太虚幻境,为警幻仙子所制。其实,两人都死于风月。正如柳湘莲说的那样,“你们东府里,除了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贾珍与秦可卿乱伦、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与贾蓉、关系暖昧,乃至于大老爷贾赦对鸳鸯的垂涎三尺等等,如焦大所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些都写尽了贾府之所谓“诗礼簪缨”之族内部的肮脏与龌龊。
②与文章主题的相互呼应。
谈到贾瑞之死,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不愿意照镜子的反面,而被正面镜中的王熙凤一次又一次勾入幻境中行云雨之事,最终送命。这场春梦与《红楼梦》的“梦”相互照应,而故事中的人物也无不生活在一场梦中,譬如神游太虚的宝玉,又譬如念念不忘木石前盟的黛玉,梦醒时分,这场梦终究是曲终人散,繁华逝去,得到与失去亦无从计较。同时,这面镜子是跛足道人送来的“风月宝鉴”。正面的美人虽美,却令人丧命;而反面的骷髅看似狰狞可怕,却能救人一命。正如太虚幻境对联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无论是高贵如秦可卿,还是卑微如贾瑞,风月繁华终归是一场大梦,死亡才是无法逃遁的宿命。
三、贾瑞自身的性格缺陷
①缺乏应有的自知之明。
贾瑞和王熙凤的地位可谓天壤之别,用平儿的话就是“癞蛤蟆想天鹅肉吃”,但他偏要爱凤姐,可见他完全没有自知之明。贾瑞最初用言语调戏凤姐,凤姐不但没恼,反而说贾琏时常提起他很好,还说他是个聪明和气的人,说等闲了他们再说说话,甚至说彼此是一家子骨肉,不需避嫌等。后来贾瑞去找凤姐,凤姐也是让茶让座,夸他是个用情专一的男人,还说他是个明白人,比贾蓉、贾蔷两个不知人心的糊涂虫强远了。王熙凤对贾瑞没有丝毫好感,甚至非常厌恶,之所以如此,只是在引诱他,想作弄他,明眼人一看便知的戏弄,贾瑞却信以为真。
②丧失基本判断的自欺欺人。
贾瑞第一次赴约,王熙凤约他是在穿堂,虽然也觉得对方是在哄他,但还是相信了,正如脂砚斋所说的:“凡人在平静时,物来言至,无不照见。若迷于一事,虽风雷交作,有昕不闻。只因色迷,闻声连诺,不能有回思之暇,信可悲夫。”凤姐这次作弄他,害得他非常狼狈,但是他并不愿意承认是凤姐在欺骗他,过了两天得了空,便仍来找凤姐。当贾瑞再次被凤姐设下圈套,被贾蓉、贾蔷讹诈,甚至被泼满头粪水,这才“心下方想到是凤姐玩他”,虽然也“因此发一回狠”,但“再想想凤姐的模样儿,又恨不得一时搂在怀内,一夜不曾合眼”。他爱王熙凤达到一种痴迷的程度,对她说的任何一句话都相信,丧失应有的理性,甚至到了不顾后果的地步。
③对情欲的执迷不悔。
贾瑞对情欲的不能自拔,可谓至死不悟。第一次与凤姐相约时,作者十分生动地描写了贾瑞沉迷在情欲中的种种焦急、难耐、挣扎、煎熬的心理以及种种不堪的行为和语言,我们可以看到贾瑞在情欲中煎熬的痛苦,以及那种丑陋的动物本能。贾瑞第二次被凤姐作弄,比第一次更惨,可他还是执迷不悟,“他二十来岁人,尚未娶亲”,每天想着凤姐,相思难禁,“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写贾瑞的病也提到“下溺连精”,临死前一次次感觉进入“风月宝鉴”,和凤姐做爱,最后断气时也是“身子底下冰凉渍湿一大滩精”——精尽而亡。“风月宝镜”的正反两面,就是人生的一体两面,人们往往只看到或者只愿看到它的正面:生的快乐和繁华,而看不到或不想看到它的反面:死的痛苦和虚无。作者不厌其详地写出了贾瑞陷溺情欲中的悲剧,其实是要告诫世人对欲望应该有所节制。
总结:
著名美学家蒋勋一直把红楼梦看做是一个青春王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鲜有的描绘青少年情感和成长的文学作品,对此深以为然。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用成人的目光和道德标准去看待和批评《红楼梦》里的“荒诞淫乱”的事,但细细想来,即使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也不过只是十几岁的少女。《红楼梦》写出了贾瑞的死亡宿命,写出了人类的种种悲剧性,既有家庭、社会、礼教造成的社会悲剧,也有人物性格造成的性格悲剧,还有人始终不能摆脱的命运悲剧,更有人性的缺陷、弱点造成的人性悲剧,作者一一写来,毫不回避,充满了极大的悲悯,让每一个读到贾瑞命运的人都有一种警醒。
文献参考:
[1]《王熙凤判词新释》 马宗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
[2]《<红楼梦>》《红楼梦》情节的“对照美”——以贾瑞挨整与薛蟠遭打的对照为个案蒋建梅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 200433
[3]试析《红楼梦》中贾瑞的悲剧性 李向东 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贵州贵阳550005
[4]论“贾瑞之死"的结构价值蕴涵 唐永泽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曲靖 655011
[5]浅析《红楼梦》中贾瑞的“愚”与“妄” 葛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