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瑞的死亡宿命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曹雪芹明确交代最终命运的人物少之又少,因而对《红楼梦》这样一部包含着无限“隐情”的巨著来说,那些命运明朗的人物就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贾瑞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是脱精而亡的他却依然让人记忆深刻。笼罩在贾瑞身上的是人性的恶与悲的两重性,是“可恨人的可怜之处”,也有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冷漠与淡薄。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综合前人的探讨,从王熙凤判词、相关回目的内容结构、贾瑞自身性格缺陷和生活环境影响这四个方面来论述“贾瑞之死”。这不仅是人物性格和生活环境造成的,同时也是曹雪芹一早就埋下的伏笔,预示的结局。
  【关键词】:红楼梦;贾瑞;死亡宿命
  一、王熙凤判词之暗藏玄机
  ①《山海经》注释。
  王熙凤的判词前两句是这样的:“凡鸟偏从末世出,都只爱慕此生才。”这句判词判词中“凡鸟”切“凤”字,可视为定说。以往在解读“凡鸟偏从末世来”这句话的时候,都认为说的是“王熙凤虽然才干出众可惜生不逢时”。而《山海经·南次三经》中这样写道:“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为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这句话中表明了凤鸟是德的象征,有义、礼、仁和信,却唯独没有提到“才”。而“都只爱慕此生才”这句讲的就是凤姐的才干令人欣赏,不免有些重复了。
  ②王熙凤名字的释义。
  王熙凤的名字中“熙凤”的二字深意存焉。《尔雅·释诂上》:“熙,兴也。”故“熙”字每与“衰”字相对;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熙朝之佚事,即衰世之危端”。所谓“熙朝”,即盛世。所以“熙凤”二字命名之意即为“盛世祥瑞之鸟”。以凤为瑞应鸟,经典习见,不烦枚举。由于凤的这种应瑞特征不断得到强化,导致它最终被固定为特定的文化学意义上的意象符号:只要凤鸟出现,就标志该时代为太平盛世。
  ②对判词的新解读。
  第一位将“凡鸟偏从末世来”这句判词与贾瑞联系在一起的是赖振寅先生。曹雪芹为小说人物取名“熙凤”,然后在判词第一句特意以“偏从”二字重笔强调“凤”与“末世”之间的巨大反差,目的就是警醒读者:这一“偏从末世来”的“凡鸟”并非真的祥瑞之象,它只不过是一个虚假的瑞应,即“假瑞”。而贾瑞名瑞,字天祥。此人姓、名、字合称,则为“贾(假)祥瑞”也。将第一句判词理解成“贾瑞”,不仅是一种推敲,同时也是对凤姐命运的一种伏笔。贾瑞不仅是因为垂涎凤姐美貌而丧命,同时他也代表着被凤姐害死的人,这也是影响凤姐命运乃至荣宁二府走势的关键事件。
  二、贾瑞死亡时间的巧合
  ①穿插于“秦可卿之死”之间。
  众所周知,秦可卿之死的真相是被删去的“淫丧天香楼”。而细细探究贾瑞之死和秦可卿之死,其实两人不无联系:首先,两人在整个红楼故事中都是昙花一现;其次,两人都死于乱伦;第三,现实中的秦可卿即太虚幻境中之警幻仙子,而据跛脚道人云,“风月宝鉴”乃出自太虚幻境,为警幻仙子所制。其实,两人都死于风月。正如柳湘莲说的那样,“你们东府里,除了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贾珍与秦可卿乱伦、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与贾蓉、关系暖昧,乃至于大老爷贾赦对鸳鸯的垂涎三尺等等,如焦大所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些都写尽了贾府之所谓“诗礼簪缨”之族内部的肮脏与龌龊。
  ②与文章主题的相互呼应。
  谈到贾瑞之死,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不愿意照镜子的反面,而被正面镜中的王熙凤一次又一次勾入幻境中行云雨之事,最终送命。这场春梦与《红楼梦》的“梦”相互照应,而故事中的人物也无不生活在一场梦中,譬如神游太虚的宝玉,又譬如念念不忘木石前盟的黛玉,梦醒时分,这场梦终究是曲终人散,繁华逝去,得到与失去亦无从计较。同时,这面镜子是跛足道人送来的“风月宝鉴”。正面的美人虽美,却令人丧命;而反面的骷髅看似狰狞可怕,却能救人一命。正如太虚幻境对联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无论是高贵如秦可卿,还是卑微如贾瑞,风月繁华终归是一场大梦,死亡才是无法逃遁的宿命。
  三、贾瑞自身的性格缺陷
  ①缺乏应有的自知之明。
  贾瑞和王熙凤的地位可谓天壤之别,用平儿的话就是“癞蛤蟆想天鹅肉吃”,但他偏要爱凤姐,可见他完全没有自知之明。贾瑞最初用言语调戏凤姐,凤姐不但没恼,反而说贾琏时常提起他很好,还说他是个聪明和气的人,说等闲了他们再说说话,甚至说彼此是一家子骨肉,不需避嫌等。后来贾瑞去找凤姐,凤姐也是让茶让座,夸他是个用情专一的男人,还说他是个明白人,比贾蓉、贾蔷两个不知人心的糊涂虫强远了。王熙凤对贾瑞没有丝毫好感,甚至非常厌恶,之所以如此,只是在引诱他,想作弄他,明眼人一看便知的戏弄,贾瑞却信以为真。
  ②丧失基本判断的自欺欺人。
  贾瑞第一次赴约,王熙凤约他是在穿堂,虽然也觉得对方是在哄他,但还是相信了,正如脂砚斋所说的:“凡人在平静时,物来言至,无不照见。若迷于一事,虽风雷交作,有昕不闻。只因色迷,闻声连诺,不能有回思之暇,信可悲夫。”凤姐这次作弄他,害得他非常狼狈,但是他并不愿意承认是凤姐在欺骗他,过了两天得了空,便仍来找凤姐。当贾瑞再次被凤姐设下圈套,被贾蓉、贾蔷讹诈,甚至被泼满头粪水,这才“心下方想到是凤姐玩他”,虽然也“因此发一回狠”,但“再想想凤姐的模样儿,又恨不得一时搂在怀内,一夜不曾合眼”。他爱王熙凤达到一种痴迷的程度,对她说的任何一句话都相信,丧失应有的理性,甚至到了不顾后果的地步。
  ③对情欲的执迷不悔。
  贾瑞对情欲的不能自拔,可谓至死不悟。第一次与凤姐相约时,作者十分生动地描写了贾瑞沉迷在情欲中的种种焦急、难耐、挣扎、煎熬的心理以及种种不堪的行为和语言,我们可以看到贾瑞在情欲中煎熬的痛苦,以及那种丑陋的动物本能。贾瑞第二次被凤姐作弄,比第一次更惨,可他还是执迷不悟,“他二十来岁人,尚未娶亲”,每天想着凤姐,相思难禁,“未免有那指头告了消乏等事”,写贾瑞的病也提到“下溺连精”,临死前一次次感觉进入“风月宝鉴”,和凤姐做爱,最后断气时也是“身子底下冰凉渍湿一大滩精”——精尽而亡。“风月宝镜”的正反两面,就是人生的一体两面,人们往往只看到或者只愿看到它的正面:生的快乐和繁华,而看不到或不想看到它的反面:死的痛苦和虚无。作者不厌其详地写出了贾瑞陷溺情欲中的悲剧,其实是要告诫世人对欲望应该有所节制。
  总结:
  著名美学家蒋勋一直把红楼梦看做是一个青春王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鲜有的描绘青少年情感和成长的文学作品,对此深以为然。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用成人的目光和道德标准去看待和批评《红楼梦》里的“荒诞淫乱”的事,但细细想来,即使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也不过只是十几岁的少女。《红楼梦》写出了贾瑞的死亡宿命,写出了人类的种种悲剧性,既有家庭、社会、礼教造成的社会悲剧,也有人物性格造成的性格悲剧,还有人始终不能摆脱的命运悲剧,更有人性的缺陷、弱点造成的人性悲剧,作者一一写来,毫不回避,充满了极大的悲悯,让每一个读到贾瑞命运的人都有一种警醒。
  文献参考:
  [1]《王熙凤判词新释》 马宗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
  [2]《<红楼梦>》《红楼梦》情节的“对照美”——以贾瑞挨整与薛蟠遭打的对照为个案蒋建梅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 200433
  [3]试析《红楼梦》中贾瑞的悲剧性 李向东 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贵州贵阳550005
  [4]论“贾瑞之死"的结构价值蕴涵 唐永泽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曲靖 655011
  [5]浅析《红楼梦》中贾瑞的“愚”与“妄” 葛昕洋
其他文献
历史上各代均有对《论语》的注释,但质量良莠不齐,对于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来说,选择精华注释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历史上影响较大较经典的六种注释进行概述。  研究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论语》是最关键的材料。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论语》不断进行注释阐发,力图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著作颇丰。据统计,古往今来关于《论语》的书总计四千多种,根据中国国家书目数据库的统计数字,仅1925-2005年我国出版的论语相关专著
期刊
【摘要】:徐小斌的《羽蛇》中女主人公羽蛇一生都背负着罪恶意识,她的罪恶感与生俱来,从罪恶意识的萌芽至最后形成,一共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与性爱息息相关。正如小说中所说的“脱离翅膀的羽毛不是飞翔,而是飘零”,羽蛇的存在就是为女性赎罪,她一生孤独,但罪恶意识仍伴随了她一生。  【关键词】:羽蛇;蛇;女性;罪恶;性爱  所有动物中最邪恶的一种是蛇,蛇问夏娃,问她可否能吃任何想吃的果子。“那当然,”夏娃
期刊
【摘要】: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化现象,我们从各地的史前文物和各民族的原始神话以及历史传说、民俗风情中,都可以找到图腾文化的痕迹和残余。彝族作家巴久乌嘎的短篇小说《起源葫芦》,讲述了关于彝族葫芦起源神话和彝族对葫芦以及葫芦笙的崇拜的故事。本文主要通过探究《起源葫芦》中反复出现的葫芦与葫芦笙这两个贯穿全文的标志物下所代表的彝族传统中的母体崇拜与生殖崇拜,揭示图腾崇拜下隐含的彝民族对起
期刊
【摘要】: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既是前人科学成果的结晶,又是对科学方法大胆创新的产物。本文以《原理》为载体,由其诞生背景出发,从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两个维度,分别探讨牛顿的理论成就和方法体系,进而总结其影响和启示。正如牛顿力学体系是十六世纪以来力学研究成果之集大成,牛顿的科学方法同样是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性综合。  【关键词】:《原理》;科学成就;科学方法;牛顿  0《原理》诞生的背景  《自然哲
期刊
【摘要】:南宋画家牟益的《捣衣图》,与牟益创作时参照的南朝诗人谢惠连的《捣衣诗》之间,存在着某种图像与文本间的叙事及转译,本文主要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捣衣图》;《捣衣诗》;叙事;转译  一、引言  《捣衣图》,为南宋画家牟益的代表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家在创作该画时,参照了南朝诗人谢惠连的《捣衣诗》[1],这体现于画家在手卷上留下的自跋中[2],而牟益友人董良史在画后的题
期刊
和谢老师书信聊天始于对她微信名称的好奇,总共已进行了两次,第三次,也就是说第三封信仍待发送。她第二次的回信是我最喜爱的,从中能看出许多她与我兴趣相投的地方。其实原因远不止于此,当我那天读到信的末尾时,心底不由得微微一颤,暖意像块由天际延伸出的围巾,在我脖子上绕了一个圈。  信末有一句话:“天冷,勤添衣!”  这是秋冬之交时父亲常对我说的话。父亲怕冷,在我还盖着薄棉被的秋末初冬,他已经换上羽绒被,穿
期刊
Donald Barthelm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postmodern writers. One of his masterpieces, The School enrolls a panorama of a strange school for the extremely high mortality of plants, animals a
期刊
【摘要】:《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是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所描绘出的中西文化在华裔家庭中的剧烈冲突,使得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与语言张力。小说中母亲们与女儿们的话语冲突,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异质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国式的家庭观是在力图维持家庭的封闭性,以一种威权的方式来维持一种静止。然而,美国式的家庭观则聚焦于外在于家庭的东西,那就等于打破了封闭性。《
期刊
编者按:向永其,1968年生,汉族,重庆綦江人,曾任綦江区赶水镇政法书记,现任綦江区煤管局副局长,綦江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2014年中宣部评为“中国好人”,2015年评为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先后在《小学教学研究》、《教育周报》、《重庆公安报》、《诗歌报》、《綦江文艺》、《南州诗刊》、《綦江日报》等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150余篇。2016年元月出版诗集《綦城物语》。  1、八月的血性,点燃中国梦
期刊
【摘要】:人们都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界,时下处于科学前沿的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脑神经科学等等,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由埃德尔曼的话可见21世纪更是脑科学的世界。人脑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分,它控制着整个生命体的活动。随着对脑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对它的功能认识不仅处于治疗疾病的角度,更是可以扩展延伸到心理学、教育学等范围。  【关键词】:脑研究;疾病;教学  “脑科学的知识将奠定即将到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