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识读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契丹族和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学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960年 赵匡胤 开封
统一: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1、导入: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2、学习新课:
第一、契丹族与党项族(自主学习)
第1、契丹族
国名:契丹国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民族:契丹
时间:916
定都:上京临横府
阿保机治国措施: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相关史事: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丹正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389年。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天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经过约500年的发展,到唐朝时,契丹已逐渐强大起来。
第2、党项族的兴起和西夏的建立(自主学习)
时间:1038年
民族:党项族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元昊的治国措施: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文字。
第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时:占领幽云十六州 ——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
(3)、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
(4)、宋真宗时:——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相关史事: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燕指幽州,云指云州。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了皇帝,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观看微视了解澶渊之盟内容:
时间:1004年
人物:宋真宗、寇准
交战双方:宋、辽
地点:澶州城
结果:澶渊之盟
辽撤兵,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第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攻宋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2)、宋夏和约
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后来,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邊界贸易兴旺。
3、知识拓展:宋与辽、西夏的互市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交界处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于是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4、本课小结:
辽宋、宋夏关系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
6、板书设计: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辽)
2.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2.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
3.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
4.宋真宗时: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攻宋
2.宋夏和约
知识与能力:
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识读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契丹族和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学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建立:960年 赵匡胤 开封
统一: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1、导入: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2、学习新课:
第一、契丹族与党项族(自主学习)
第1、契丹族
国名:契丹国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民族:契丹
时间:916
定都:上京临横府
阿保机治国措施: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相关史事: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丹正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389年。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天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经过约500年的发展,到唐朝时,契丹已逐渐强大起来。
第2、党项族的兴起和西夏的建立(自主学习)
时间:1038年
民族:党项族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元昊的治国措施: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文字。
第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时:占领幽云十六州 ——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
(3)、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
(4)、宋真宗时:——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相关史事: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燕指幽州,云指云州。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了皇帝,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观看微视了解澶渊之盟内容:
时间:1004年
人物:宋真宗、寇准
交战双方:宋、辽
地点:澶州城
结果:澶渊之盟
辽撤兵,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第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攻宋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2)、宋夏和约
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后来,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邊界贸易兴旺。
3、知识拓展:宋与辽、西夏的互市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交界处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于是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边界贸易的往来,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4、本课小结:
辽宋、宋夏关系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
6、板书设计: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辽)
2.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冲突加剧
2.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
3.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
4.宋真宗时: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攻宋
2.宋夏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