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发展聋生语言能力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_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聋生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后,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展语言能力?首先,在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口语训练班并配备专门老师;其次,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使语言训练行之有效;再次,寻找多种途径为聋生语言发展构建平台。
  关键词:聋生 语言康复训练后 怎样发展语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残疾人工作的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怎样使这些语言康复训练后的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近几年从事听障学生语言康复训练的实际工作经验,就聋生语言康复训练后如何发展其语言能力,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在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口语班并配备专门老师
  经过几年语言康复训练的聋生,语言能力大大优于其他普通聋儿。如果将这些孩子和其他没有经过康复训练的孩子放在一个班,势必会严重影响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虽然聋校的教学原则是“以口语为主,指语、手语、书面语为辅”,但现实情况是,许多聋校的教学都以手语为主,有时干脆不说话,直接打手语。这些聋生一旦在这种环境下生活,语言能力和听力会逐渐下降,最后和其他聋生一样用手语交流,几年的语言康复训练付诸东流,助听器也成为一个摆设。
  我校在2012年开设了专门针对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后既要继续进行语言训练,又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聋生的“口语班”。首先,明确口语班的招生对象。开班之初,校长就明确本班只招收经过语言康复训练的聋生,除我校语训部的聋生外,其他报名的聋生要有助听器且通过我们的语言测试,方能入学。其次,给口语班配备业务能力较强又能吃苦耐劳的老师。再次,施行隔离教育,避开不利的语言环境。如果接受过语言康复训练的聋生和一般的聋生同吃、同宿,有较多的接触机会,而他们之间的交流通常也是用手语,很容易造成课堂用口语、课下用手语的情形,使这些经过语言康复训练的聋生失去了许多口语实践的机会。基于上述情况,学校要求凡是口语班学生一律不准住校,这样这些聋生就失去了和其他聋生进行手语交流的机会。另外,学校经常把口语班学生的家长召集起来,给他们培训,要求家长在家用正规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在聋校开设口语班,是一个大胆又创新的尝试,解决了语言康复训练后听障学生进一步发展语言的问题,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许多聋儿不仅会用口语进行正常的交谈,而且可以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使语言训练行之有效
  培养聋生的语言能力是聋校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台湾学者林宝贵指出:“世界的聋教育,事实上就是一部語言沟通与语文教学的发展史。”聋校语文老师应该在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作用的同时,按照自然语言环境的特点来“改造”课堂教学,采取“语文课本”和“生活语言”相结合的方法来创造语言环境。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1.运用情境法进行语言教学
  当课文中的情景与创设的情境相互映照时,就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就自然能产生“想说”的冲动。情境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课堂表演法。
  这是近年来许多聋校一直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口语班的语文教学可以把它当作主要的方法使用。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明白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说的兴趣得到激发。
  (2)即时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获得新语言、学习新词汇,意义深远。比如下雪了就教和雪有关的词句,秋天到了就教和秋天有关的句子。低年级聋生比较活泼,教师就可根据他们的特点在教学 “坐”“立”“走”“开”“关”时让学生去做这些动作,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字义,更好地记字。
  (3)直观形象法。
  直观形象法,对聋生非常适合。可以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或实物,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充满动感。如:在学习第二册第19课的句子 “(爸爸 )在( 田里 )(割稻子 )”时,笔者把教室布置成稻田场景,用课前准备好的稻穗实物教具,请学生模拟割稻子的现场,启发聋生的语言思维。课文中的插图是最好的直观教具。观察插图和说话结合,不仅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有效地实施了语言训练。
  2.建立开放式语文课堂
  开放式课堂主要包括教学时间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思维训练开放。教学时间开放:教师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开发思维,训练语言。教学空间开放: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际空间,启发式、讨论式、小组合作式等教学形式的灵活采用,马蹄形、丁字形、圆形等学生座位的巧妙编排,教室黑板、墙壁的巧妙利用,都有利于教学空间的开放、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学内容开放: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概括能力通过充满活力的课堂得到了充分发展。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了一种自由,在彼此的讨论中不断对话,通过对话,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同时又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多读多背,重视语言积累
  多读有两层含义,一为利用早读时间,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训练了语感,也积累了语言素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聋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读,正确地读、熟练地读,有表情地读、流畅地读,好的语句篇章要背、要积累,在读、说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发音训练。多读的另一层含义为阅读课文书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增加词汇、句式的储备,厚积薄发,促进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从而形成语言直觉。
  三、寻找多种途径,为聋生语言发展搭建平台
  训练聋生的语言,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其他各门学科授课教师及聋校管理者,也应该积极地为聋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1.营造有利聋生语言发展的环境
  教室布置上,可以挂一些聋生熟悉的名人警句、诗词,学习园地定期更换,内容也体现出语言训练的特色,比如一些绕口令等。学校应有意识地布置周围环境,以引起孩子的某种欲望和某种联想,并设法使孩子的某种欲望成为强烈的要求。这样,就为学生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一个背景,将他们置于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语言的意识。
  2.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训练说话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训练说话,也是语言训练的有效途径。如带学生到超市去买东西,到公园里欣赏各种花和树,到大街上观察各式各样的汽车……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受,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还可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3.尝试“聋健结合”的口语实践途径
  聋生戴上助听器,并经过语言康复训练,语言能力得到了初步发展。怎样让他们的语言能力不退步,并能与人正常交流沟通,除了以上所做的工作外,我们还可以把发展他们语言所取得的成果放到实践中去检验。每天抽出半天的时间,带领学生到普通学校与健听孩子进行联谊活动,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鼓励聋生与健听儿童进行口语交流,引导他们在与健听孩子的交流沟通中逐渐消除自卑心理。
  总之,对于这些经过语言康复训练的聋生来说,发展、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有许多办法。我们不仅要掌握聋童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听力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更要有 “愚公移山”的精神。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要勇敢探索,努力付出,凝结集体智慧的结晶,让家庭、社会、学校紧密结合,形成合力,为聋儿语言发展创建一个和谐、温馨充满关爱的环境,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效贤,王明泽.聋校教育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3]梅芙生.聋校的语言教学问题[J].现代特殊教育,1998(6).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共69例,在保肝、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恩替
教材语言研究工作指的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教学的目的,以教材为主题的语言。对任何一门科学而言,其于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来研究方法的系统化与科学化。在对教材语言学研究调查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全下肢明显肿胀,疼痛,患肢皮温升高,不能着地行走,剧痛。总结我科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19例,经过溶栓治疗和转上级手术治疗,通过患肢制动,严禁按摩,在溶栓时,
休克型肺炎是内科的一种急症,一经确诊,医护应该密切合作,全力抢救。笔者近年配合医生共抢救休克型肺炎15例,现报道如下。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不断地形成,他们即将进入成年时代,步入新的人生领域。在人生重要阶段的交汇期,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增强其法治意识。新课标要求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即让学生能尊法、学法、懂法、用法,根据法律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为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普及宪法知识、整合课程资源、剖析法治案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法治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多年的历史遗存广布华夏大地。遗址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体,对遗址的探索与研究,引导我们认识先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成就,为现代人引以证实
通过对三危山断裂沿线微地貌的实地调查,发现山前主要分布2期冲洪积扇,多呈上叠式排布。对比区域冲洪积扇的分布和形成年龄,结合文中的光释光测年(OSL)结果,认为三危山山前老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