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使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但从另一方面讲,随着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步步深入,实际运用中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逐步暴露了出来。
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对传统的教学产生冲击,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传递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组合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走进课堂辅助教学,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了崭新的天地。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步步深入,实际运用中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随之暴露了出来。以下就多媒体步入语文课堂的“利”与“忌”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忌:
一、过分强调修饰
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从整体到局部通盘考虑,逐层深入,就像导演一样,在脑子里形成课件的基本框架,做到胸有成竹。同时,设计课件要虚实结合,主要画面突出显示,次要画面可以作为背景或搭配使用,使整个内容排列错落有致,避免纷杂拥挤。另外,制作课件要动静结合。动态画面使课件精彩动人,静态画面能给人更多的思索空间,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在我们看到的一些课件中,动画按纽、装饰花边、叮叮咚咚的音响效果不时出现,殊不知这样的设计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文本之外。
二、游离主题
制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很多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占用大量资料,制作前要对已掌握的有关资料进行认真筛选,不能随便拿来就用。但在实际制作并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自身专业知识的匮乏以及时间上的限制,在选材和制作上往往过于粗糙,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并不能完全切合文本主题。特别是有些从网络上拿来的课件,往往和自己的教学意图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时间和技术的限制,很多教师稍加修改或干脆不修改就用到了自己的课堂上,结果多媒体非但没有为教学服务,反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必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选择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将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本末倒置
多媒体手段具有很强的图文声像处理和演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达到模拟真实的效果。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过分依赖这种手段,认为多媒体如此精彩,学生好奇心又强,看总比讲印象深、效果好,就大量使用图片、录像或动画资料,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利:
一、优化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位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上了“动画片”,对于动画片里的人物他们是如数家珍,记得甚牢。而多媒体则能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的处理组合成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的动态教学场景,它融直观性、趣味性、多变性、知识性为一体,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思维更为积极活跃。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中有这么一句: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这句话的理解重点应该是“我为什么要变成荷叶”。因为荷叶给别人带来了欢乐,所以自己也是快乐的。我校张老师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如下情境:看雨点从天而降,并适时地闭上眼睛,听着哗啦哗啦的雨声,想象雨点落到了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从中充分体会雨点的快乐心情,然后再迁移到落在荷叶上的雨点会干什么,体会此时小雨点的心情。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一下子进入了诗一般的境界:有的小雨点在荷叶上唱歌,有的小雨点在荷叶上滑滑梯,有的小雨点在荷叶上荡秋千,有的小雨点已经把荷叶当成了摇篮,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此时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不仅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在了文本之中,也让学生走出了文本,拓展了文本,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二、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重点难点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由具体形象感知开始逐步到抽象的思维过程。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可以为教师定一则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一些学生没有生活体验,没有见到或了解较少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生动的、色调鲜明的、甚至是动态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视听觉之中。”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象、动画、声音等多种直观的媒体信息。若合理运用,则能化抽象为具体,将教学情景中难以觉察的事物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的感知,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三、人机实时交互,促发创造想象
多媒體最引人入胜者,莫过于它能引发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动画可以千变万化,随心所欲去创作,图象可以使原来肉眼看不清的东西放大、旋转,做出各种奇妙的变化等。学生不但可以选择、感知、甚至可以编辑、创作。这种媒体与电脑完善结合可以促进人们感官与想象力互相配合,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作灵感,这种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
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对传统的教学产生冲击,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传递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组合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走进课堂辅助教学,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了崭新的天地。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步步深入,实际运用中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随之暴露了出来。以下就多媒体步入语文课堂的“利”与“忌”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忌:
一、过分强调修饰
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从整体到局部通盘考虑,逐层深入,就像导演一样,在脑子里形成课件的基本框架,做到胸有成竹。同时,设计课件要虚实结合,主要画面突出显示,次要画面可以作为背景或搭配使用,使整个内容排列错落有致,避免纷杂拥挤。另外,制作课件要动静结合。动态画面使课件精彩动人,静态画面能给人更多的思索空间,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在我们看到的一些课件中,动画按纽、装饰花边、叮叮咚咚的音响效果不时出现,殊不知这样的设计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文本之外。
二、游离主题
制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很多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占用大量资料,制作前要对已掌握的有关资料进行认真筛选,不能随便拿来就用。但在实际制作并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自身专业知识的匮乏以及时间上的限制,在选材和制作上往往过于粗糙,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并不能完全切合文本主题。特别是有些从网络上拿来的课件,往往和自己的教学意图有一定的差距,但由于时间和技术的限制,很多教师稍加修改或干脆不修改就用到了自己的课堂上,结果多媒体非但没有为教学服务,反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必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选择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将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本末倒置
多媒体手段具有很强的图文声像处理和演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达到模拟真实的效果。一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过分依赖这种手段,认为多媒体如此精彩,学生好奇心又强,看总比讲印象深、效果好,就大量使用图片、录像或动画资料,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利:
一、优化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位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上了“动画片”,对于动画片里的人物他们是如数家珍,记得甚牢。而多媒体则能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的处理组合成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的动态教学场景,它融直观性、趣味性、多变性、知识性为一体,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思维更为积极活跃。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中有这么一句: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这句话的理解重点应该是“我为什么要变成荷叶”。因为荷叶给别人带来了欢乐,所以自己也是快乐的。我校张老师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如下情境:看雨点从天而降,并适时地闭上眼睛,听着哗啦哗啦的雨声,想象雨点落到了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从中充分体会雨点的快乐心情,然后再迁移到落在荷叶上的雨点会干什么,体会此时小雨点的心情。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一下子进入了诗一般的境界:有的小雨点在荷叶上唱歌,有的小雨点在荷叶上滑滑梯,有的小雨点在荷叶上荡秋千,有的小雨点已经把荷叶当成了摇篮,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此时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不仅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在了文本之中,也让学生走出了文本,拓展了文本,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二、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重点难点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由具体形象感知开始逐步到抽象的思维过程。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可以为教师定一则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一些学生没有生活体验,没有见到或了解较少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生动的、色调鲜明的、甚至是动态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视听觉之中。”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象、动画、声音等多种直观的媒体信息。若合理运用,则能化抽象为具体,将教学情景中难以觉察的事物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的感知,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三、人机实时交互,促发创造想象
多媒體最引人入胜者,莫过于它能引发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动画可以千变万化,随心所欲去创作,图象可以使原来肉眼看不清的东西放大、旋转,做出各种奇妙的变化等。学生不但可以选择、感知、甚至可以编辑、创作。这种媒体与电脑完善结合可以促进人们感官与想象力互相配合,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思维空间与创作灵感,这种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