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教育创新的世纪。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已成为当前新课改下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这就要求化学课堂教学在扎实抓好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关键词:化学;创新思维;教学质量
一、巧设疑问,促进创新思维
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激活学生的課堂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中,教师应起到解惑、启疑、激励的指导作用。通过在教学中精心设置疑问,让学生感受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并在教师引导下产生疑惑和好奇,进而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热情。
笔者在一堂课的开头、课中和结尾都适当安排设疑,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处于“激活”状态,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如上“空气”一节时,开头安排了问题:“大家动一动手,往空中一抓,抓到了什么呢?”问题虽简单,但大多数学生回答“没有东西”,只有少数同学说“抓到了空气”。笔者再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又如上“二氧化碳性质”的内容时,介绍完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会出现浑浊的知识后,笔者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了疑问:“为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墙壁刚开始反而更潮湿?”笔者先启发学生思考:(1)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Ca(0H)2)(2)生炭火盆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产生较多CO2)(3)石灰浆Ca(OH)2与CO2反应生成CaCO3的同时还有什么物质生成?(有水生成是潮湿的原因)然后要求学生正确书写出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通过这样的启发点拨,学生增强了注意力,保持课堂上听课精力、兴趣不衰。又如上完“水”一节后笔者提出了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方面会造成水的污染,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解决水污染问题?”笔者结合生活中“生活污水的乱倒”“化工厂的污水排放”等现象,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留在下一节课讨论。这样的设问使学生产生“欲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的心理欲望,引导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探求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讨论,触发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要求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如在教完“一氧化碳的毒性”时,联系日常生活笔者出了几道讨论题:(1)家里用煤炉的同学进入不通风的房间时,会有什么感觉?(2)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是怎样的?(3)能否在煤炉旁放两大盆冷水预防煤气中毒?(4)有人认为大家年纪轻、身体好、鼻子灵,当闻到煤气味时把煤炉搬出去就不会中毒,这种说法对吗?(5)怎样预防煤气中毒?笔者把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讨论,小组长登记讨论情况,并在班上交流发言。并从活跃的课堂讨论和学生的精彩回答中,肯定了学生的发言,因势利导,归纳强调: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不容易被人觉察,难溶于水的气体,使用时要小心,如果任意排放一氧化碳会造成空气的污染,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笔者还补充介绍了汽车的尾气、煤和石油制品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对大气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思考,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拓宽思维空间,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实验教学中,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超越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深层次地挖掘实验教学的功能,在实验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上大胆设计,突出实验的探索性、创造性。尽量创设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按课本的要求做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很多学生提出看不到有大量红色铜生成。笔者提出一个问题:“通过怎样的做法会让铜在试管内壁明显出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水:“用水把氧化铜粉末粘在试管内壁。”笔者根据学生的设想,在装有氧化铜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水,旋转试管,让氧化铜均匀地贴在试管内壁,用小火烘干试管,然后开始实验。结果做出来的现象大不一样,一层漂亮的红色铜镜出现在试管壁上。两个实验比较,效果明显不同。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教师要对每一个小实验进行潜心研究,挖掘内涵,充分发挥实验的多功能作用。可以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变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对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做给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化学;创新思维;教学质量
一、巧设疑问,促进创新思维
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激活学生的課堂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中,教师应起到解惑、启疑、激励的指导作用。通过在教学中精心设置疑问,让学生感受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并在教师引导下产生疑惑和好奇,进而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热情。
笔者在一堂课的开头、课中和结尾都适当安排设疑,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处于“激活”状态,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如上“空气”一节时,开头安排了问题:“大家动一动手,往空中一抓,抓到了什么呢?”问题虽简单,但大多数学生回答“没有东西”,只有少数同学说“抓到了空气”。笔者再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又如上“二氧化碳性质”的内容时,介绍完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会出现浑浊的知识后,笔者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了疑问:“为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墙壁刚开始反而更潮湿?”笔者先启发学生思考:(1)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Ca(0H)2)(2)生炭火盆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产生较多CO2)(3)石灰浆Ca(OH)2与CO2反应生成CaCO3的同时还有什么物质生成?(有水生成是潮湿的原因)然后要求学生正确书写出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通过这样的启发点拨,学生增强了注意力,保持课堂上听课精力、兴趣不衰。又如上完“水”一节后笔者提出了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方面会造成水的污染,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解决水污染问题?”笔者结合生活中“生活污水的乱倒”“化工厂的污水排放”等现象,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留在下一节课讨论。这样的设问使学生产生“欲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的心理欲望,引导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探求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讨论,触发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要求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如在教完“一氧化碳的毒性”时,联系日常生活笔者出了几道讨论题:(1)家里用煤炉的同学进入不通风的房间时,会有什么感觉?(2)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是怎样的?(3)能否在煤炉旁放两大盆冷水预防煤气中毒?(4)有人认为大家年纪轻、身体好、鼻子灵,当闻到煤气味时把煤炉搬出去就不会中毒,这种说法对吗?(5)怎样预防煤气中毒?笔者把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讨论,小组长登记讨论情况,并在班上交流发言。并从活跃的课堂讨论和学生的精彩回答中,肯定了学生的发言,因势利导,归纳强调: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不容易被人觉察,难溶于水的气体,使用时要小心,如果任意排放一氧化碳会造成空气的污染,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笔者还补充介绍了汽车的尾气、煤和石油制品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对大气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思考,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拓宽思维空间,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实验教学中,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超越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深层次地挖掘实验教学的功能,在实验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上大胆设计,突出实验的探索性、创造性。尽量创设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按课本的要求做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很多学生提出看不到有大量红色铜生成。笔者提出一个问题:“通过怎样的做法会让铜在试管内壁明显出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水:“用水把氧化铜粉末粘在试管内壁。”笔者根据学生的设想,在装有氧化铜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水,旋转试管,让氧化铜均匀地贴在试管内壁,用小火烘干试管,然后开始实验。结果做出来的现象大不一样,一层漂亮的红色铜镜出现在试管壁上。两个实验比较,效果明显不同。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教师要对每一个小实验进行潜心研究,挖掘内涵,充分发挥实验的多功能作用。可以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变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对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做给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