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困生”转化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chang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任何一个教学班,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体素质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结果也不相同,便形成了“好、中、差”三类生。后者在学习中出现困难,通称为“学困生”。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呢?我认为“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分类辅导、个别辅导”等方法比较有效的。
  一、诚恳沟通,平等关爱,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往往也是德困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在家缺乏管束,也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撒谎、打架时有发生。语文老师即使不是班主任,但转化学困生,也要掌握这些情况,要坦诚与之交流、沟通,使学生内心深处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如何对待班上的优生,就要如何对待学困生,让其感受到自己在班中的平等地位,有了他们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教师再逐渐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样才为学好语文打下了基础。
  二、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增强自信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不是只有“差”,而没有优点和特长的,也不是因为笨,而是由于缺乏对语文知识学习和掌握的兴趣或克服困难的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与辅导中,要对其仔细观察,挖掘其学习语文方面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在恰当的时机加以鞭策、激励,让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例如,对口齿伶俐、声音洪亮的学困生,抓住其具备较好完成朗读的优势进行朗读辅导训练,使学困生能出色地朗读课文,赢得其他同学的赞许;对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的学困生,进行书法技巧指导,使其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体,赢得同学们的钦佩。教师积极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分层教学、分类辅导,使其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与展示。这样,学困生就会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到成功和收获的快乐,就会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活动,以“一技”带动其全方位语文能力的提高。这种学习兴趣的产生,就使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中慢慢地了解什么是积极因素,什么是消极因素,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三、夯实基础,弥补欠缺,提高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认识能力有欠缺,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其往往抓不住要领,不能一步到位,因此教学中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积极思维达到理解和掌握的同时,为了强化学困生的“感知—理解—记忆”的认识过程,必须对学困生进行易混淆字词的区别,重点语句的理解,写作技巧的分析等方面的教学。为了检验学困生的认知结果,安排查缺补漏、纠错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选编与差生能力相适应的练习与之相配合的教学与辅导,强化了学困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逐渐达到知识完整化和系统化。如,讲读《岳阳楼记》一文后,为了反馈差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区别“嘱”与“属”、“壁”与“璧”的训练,理解“胜状”、“大观”这些词语的含义,重点训练“以”“开”等字的理解,不求全解,只求简单落实,让学困生的“缺、漏、错”逐渐减少,完整、准确的知识便会在学困生的头脑中扎根,从而得到转化和提升。
  四、重启发,落实引导,做好转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困生只停留在查缺、补漏、纠错是不够的。语文教学中还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能力。只有使其对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了,才能真正地学好语文。
  学困生对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和欲望,也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但知识总是零乱的,孤立地贮存在头脑中,在进行认识活动时,出现知识点不分主次,不知该用哪一个现象或产生没学过的念头。为了避免学困生进行过多盲目的思考,消除学困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教师要重启发,落实引导,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学困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在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困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会贯通。如,想教学文言文时,集中讲解虚词的含义,象“之”“以”“而”等。把含有这些字我们又学过的文言文句子写出来,让他们自己先揣摩、分析,然后教师归纳、整理,这样便于学困生对识记有误的知识及时纠正,混淆的概念得到澄清,使其知识体系进一步系统化了。再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为了让学困生也能深刻领会该文的思想内含,就可以准备一个教学专题,可以罗列出初中阶段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孔乙己》等文章。学过了的文章可以复习旧的知识,没有学过的文章可以激发其探知的兴趣。同时这样联系起来,可以对初中阶段选编的鲁迅文章有个总体的印象,无论小说构思的精巧,杂文语言的犀利,散文思想的深邃,都有轮廓和整体,经过这样的教学与辅导,学困生观察就更加敏锐了、准确了,记忆时也会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学困生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相应提高,也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样,其学习差距也就大大缩小了。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分类辅导”的教学方式,可以切实调动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能力,确保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其他文献
因为教室出现险情,我所任教的班级暂时搬到附近学区上课。期末考试结束后,师生返回原校准备放寒假。那天奇冷,孩子们只好在教室里避风取暖。或许是昔日回荡着歌声笑语的教室过于凄情的缘故吧,一看到窗台上的那盒彩色粉笔,并不需要谁来发动,孩子们一拥而上,只一会儿工夫,教室前后两个黑板便春意盎然了:每一朵鲜花,每一株小草,每一只小鸟,每一只蝴蝶,每一个充满稚气的汉字……仿佛都诉说不尽孩子们对母校的眷恋!孩子毕竟
针对某公司服役30000h后的乙烯裂解炉管KHR45A高温氧化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KHR45A炉管内、外壁附近显微组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内、外壁附近
通过小冲杆试验对锻造A350各向异性材料沿着轴向和周向两个方向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所做的小冲杆试验数据和试样金相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冲杆试验可以有效地应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目标明确指出:“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根据以上精神,本人在七年级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学的理念和上述精神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为主要任务。并通过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能否学好思想政治课,往往与他们对思想政治课是否产生兴趣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比较沉闷,难于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此缺乏兴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就解决了新课程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和
小冲杆试验法是利用冲杆冲压试样薄片,并记录试片从变形到失效的全过程的载荷一位移曲线,并借此分析得到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该方法所需材料少,特别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