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与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浅析了当前四川民办高校教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民办高校教师评价的主要对策,以实现教师个体的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的融合。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教师评价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75-02
教师是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主力军,是教育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教师评价不仅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导向、监督、诊断、激励和发展等多重功能,而且对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完善的教师评价对提高教师素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改进教师工作、优化教师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四川省民办高校教师评价的现状
1.在评价目的上,重组织目标的实现,轻教师的发展
在现有高等教育体制下,民办高校教师评价把组织目标排在首位是其必然选择。高校为了体现国家意志,必须明确相应的办学目标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上也要与国家意志相适应,民办高校也不例外,因此,所设计的制度体系也是为了大学整体目标的實现。另一方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缩小与公办高校的差距或实现差异化发展,增强后发优势,努力提高民办高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提升在各类高校排名中的位次,民办高校也必然把学校发展的目标放在首位。
2.在评价内容上,重科研轻教学
众所周知,我国高校的教师评价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取向。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国家前一轮的高校水平评估的重研轻教的同质化倾向,其二是教师评价的功利化价值取向,其三是大学职能的演变而导致的教师职责的转变[1]。民办高校置身于我国的教育大环境下,必然受其影响。
3.在评价过程上,重评价结果,轻评价过程
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评价,在制定过程中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教师的参与,教师只是被动的“被评者”,这种只是通过考核来对教师施加压力,没有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不是为了帮助教师的职业发展的决策方式,很难获得教师的广泛认同,也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无形中也恶化了教师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4.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重评价结果的使用,轻教师的自我完善
四川民办高校教师评价在结果的使用上,一是重视教师物化的成果,忽视了对教师及组织运行的改善和调整。二是重视将评价结果运用在职务晋升、薪酬分配、评优评奖上,忽视了运用评价对教师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教师自我反思,查找问题,帮助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
二、改进民办高校教师评价的对策初探
1.在评价目的上,努力实现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的融合
在设计教师评价制度时,既注重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又强调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学校整体发展目标以教师个体发展目标为基础,努力实现教师个体目标与学校整体目标的协调统一。
2.在评价内容上,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民办高校是教学型高校,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民办高校应根据这样的办学定位,确定适合本校的教师评价内容。其一是在民办高校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原则,根据应用型高校的设置标准和评估标准来设计学校的教师评价内容。其二是要配套建立与本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相适应的奖励制度,这些奖励制度不仅要立足于“科研”,更要立足于“教学”。民办高校教师评价不能因为教学而丢弃科研,也不能因为科研而放弃教师,最终实现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3.在评价过程上,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过程应解决教师的“怎样到那里”的问题,即要指出教师发展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纠偏的问题。教师评价的过程还应该解决“你到那里了吗”,即通过教师评价的中期检查,教师的反思,教师评价最后评价报告等,向教师反馈是否实现了最初的目标,并对下一阶段目标进行调整。
4.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强调奖惩与教师发展相结合
建立健全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奖惩和激励导向功能,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薪酬分配、福利待遇、表彰奖励的依据,给教师适当的评价压力,激励和约束教师的行为。
教师评价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当前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民办高校要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解决好教师发展和高校发展的矛盾,鼓励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教师评价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其志:《高校教师评价的若干矛盾问题》,2014年,第1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教师评价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75-02
教师是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主力军,是教育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教师评价不仅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导向、监督、诊断、激励和发展等多重功能,而且对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完善的教师评价对提高教师素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改进教师工作、优化教师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四川省民办高校教师评价的现状
1.在评价目的上,重组织目标的实现,轻教师的发展
在现有高等教育体制下,民办高校教师评价把组织目标排在首位是其必然选择。高校为了体现国家意志,必须明确相应的办学目标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上也要与国家意志相适应,民办高校也不例外,因此,所设计的制度体系也是为了大学整体目标的實现。另一方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缩小与公办高校的差距或实现差异化发展,增强后发优势,努力提高民办高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提升在各类高校排名中的位次,民办高校也必然把学校发展的目标放在首位。
2.在评价内容上,重科研轻教学
众所周知,我国高校的教师评价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取向。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国家前一轮的高校水平评估的重研轻教的同质化倾向,其二是教师评价的功利化价值取向,其三是大学职能的演变而导致的教师职责的转变[1]。民办高校置身于我国的教育大环境下,必然受其影响。
3.在评价过程上,重评价结果,轻评价过程
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评价,在制定过程中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教师的参与,教师只是被动的“被评者”,这种只是通过考核来对教师施加压力,没有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不是为了帮助教师的职业发展的决策方式,很难获得教师的广泛认同,也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无形中也恶化了教师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
4.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重评价结果的使用,轻教师的自我完善
四川民办高校教师评价在结果的使用上,一是重视教师物化的成果,忽视了对教师及组织运行的改善和调整。二是重视将评价结果运用在职务晋升、薪酬分配、评优评奖上,忽视了运用评价对教师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教师自我反思,查找问题,帮助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
二、改进民办高校教师评价的对策初探
1.在评价目的上,努力实现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的融合
在设计教师评价制度时,既注重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又强调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学校整体发展目标以教师个体发展目标为基础,努力实现教师个体目标与学校整体目标的协调统一。
2.在评价内容上,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民办高校是教学型高校,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民办高校应根据这样的办学定位,确定适合本校的教师评价内容。其一是在民办高校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原则,根据应用型高校的设置标准和评估标准来设计学校的教师评价内容。其二是要配套建立与本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相适应的奖励制度,这些奖励制度不仅要立足于“科研”,更要立足于“教学”。民办高校教师评价不能因为教学而丢弃科研,也不能因为科研而放弃教师,最终实现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3.在评价过程上,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过程应解决教师的“怎样到那里”的问题,即要指出教师发展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纠偏的问题。教师评价的过程还应该解决“你到那里了吗”,即通过教师评价的中期检查,教师的反思,教师评价最后评价报告等,向教师反馈是否实现了最初的目标,并对下一阶段目标进行调整。
4.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强调奖惩与教师发展相结合
建立健全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奖惩和激励导向功能,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薪酬分配、福利待遇、表彰奖励的依据,给教师适当的评价压力,激励和约束教师的行为。
教师评价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当前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民办高校要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解决好教师发展和高校发展的矛盾,鼓励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教师评价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其志:《高校教师评价的若干矛盾问题》,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