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玲,原名蒋冰之,1904年出生于湖南l临澧县。4岁时父亲病逝,家境急剧败落。母亲余曼贞和著名妇女领袖向警予是结拜姐妹。余曼贞为常德女子小学学监,俊秀端庄的向警予每次往返于长沙、溆浦之间,都会坐帆船或小火轮。等候班轮之时,就在余曼贞的学校里住上三五天,与丁玲母女挤在一张床上,讲述新闻、新事、新道理及个人的理想与抱负。丁玲直到晚年,还这样忆述向警予:“当我还只是一个毛孩子时,就有了她美丽的崇高形象。当我们母女寂寞地在人生的道路上蹒跚前行时,是她像一缕光、一团火,引导着、温暖着我母亲……我常常要想到她,愿意以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女性为榜样而坚定自己的意志。”
1918年夏,丁玲考取了桃源女师。“五四”运动的风潮吹至桃园,丁玲进船山学院补习班学习,与杨开慧结为同窗好友。1922年初,与好友王剑虹奔赴上海,入平民女校读书。1923年结识了瞿秋白,在其劝说下,进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学习。不久,王剑虹与瞿秋白相爱成婚。瞿秋白很了解丁玲的精神气质和执著的革命热情,曾对其写下这样一句话:“冰之是飞蛾扑火,非死不止。”向警予是招引丁玲的一团火光,瞿秋白则认准了丁玲是扑火的一只飞蛾。
丁玲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9月,由她主编的《北斗》出版。1932年2月,丁玲加入中国共产党。秋天,担任左联党委书记。1933年3月14日下午,丁玲在家里遭国民党特务绑架(当时在其家接洽工作的潘梓年也被捕,应修人因拘捕而从窗口跳下,当场牺牲)。丁玲被捕后幽囚于南京,鲁迅、宋庆龄、杨杏佛、蔡元培等人大力营救,向国民党政府发出了强烈抗议而无结果,鲁迅便在丁玲被捕一月之后写下一首《悼丁君》: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以鼓瑟亡湘灵暗喻丁玲,以“无女”暗指丁君之遇害。实际上,国内外议论强烈,国民党不敢杀丁玲灭口,而是采取了不杀不放的方针,将丁玲关押了三年之久。丁玲晚年写下的《鲁迅先生与我》的文章里,有这样一节沉重的文字:
1936年夏天,我终于能和党取得联系,逃出南京,也是由于曹靖华受托把我的消息和要求及时报告给鲁迅,由鲁迅通知了刚从陕北抵达上海的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同志。是冯雪峰同志派张天翼同志到南京和我联系并帮助我逃出来的。遗憾的是我到上海时,鲁迅正病重,又困于当时的环境,我不能去看他,只在7月中旬给他写了一封致敬和慰问的信。哪里知道就在我停留西安,待机进入陕北的途中,传来了鲁迅逝世的噩耗。我压着悲痛以“耀高丘”的署名给许广平同志去了一封信函,这便是我一生中给鲁迅先生三封信中惟一留存的一封。现摘录于下:无限的难过的汹涌在我的心头……我两次到上海,均万分想同他见一次,但因为环境的不许可,只能让我悬想他的病躯,和他扶病力作的不屈精神!现在却传来如此的噩耗,我简直不能述说我的无求的缺憾了!……这哀恸是属于我们大众的,我们只有拼命努力来纪念世界上这一颗陨落了的巨星,是中国最光荣的一颗巨星1
11月,丁玲秘密到达陕北保安县,并当选为中国文艺协会主任。同是湖南人,又曾是杨开慧的同窗好友,丁玲自然与毛泽东关系密切。毛每次去红军大学讲课,警卫员都通知丁玲去听。毛同丁谈话,几次都是一边谈,一边用毛笔随手抄几首自写的词作,随抄随丢,形同家常。
西安事变后,丁玲随彭德怀领导的前敌总指挥部辗转迂回于前线。年底,丁玲收到了毛泽东在给聂荣臻的电报中附给她的词作《临江仙》: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陈图开向陇山东,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在前线上,丁玲写下《南下军中之一夜日记》,生动地描述了彭德怀等指战员忙而有序的工作情景,继而又写下了《彭德怀速写》,使丁玲成为描写我党我军高级领导人的第一位作家。时日不久,有传闻说她与彭德怀恋爱了。彭对丁当然是喜欢的。丁玲到达三原不久,彭即送给她一件旧皮大衣。然而,丁与彭终于未能结为连理。写《丁玲评传》的杨桂欣于1982年就此事当面问过丁玲,丁玲这样回答:“我考虑再三,主要是因为差距太大,不合适。”
丁玲的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于1948年8月由大连光华书店出版,并于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艺奖。解放后,丁玲当选为文协副主席,任《文艺报》主编。1955年8月,她和陈企霞突然被诬为“丁、陈反党小集团”,反右时又变成“丁玲、冯雪峰、陈企霞反党集团”。1970年,她被关进“秦城监狱”,1975年被释。1984年8月,中组部为丁玲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1984年7月26日,正在医院治病的丁玲听到为其恢复名誉的通知之后,这样一句话脱口而出: “这下我可以死了!40年的沉冤,这次大白了!”随机打开录音机,录下: “我死之后,不再会有什么东西留在那里,压在我的身上,压在我的儿女身上,压在我的亲人身上,压在我的熟人、我的朋友身上,所以,我可以死了。”丁玲所说的40年的沉冤,是可以追溯到1944年的。即使从1955年至1984年,29年往矣,弹指一挥间。
丁玲晚年,忽然透露出自己的祖先是毛泽东曾经非常注重的“李自成”。据其说其蒋姓家族曾是湖南有名的大户之一。蒋姓致富,颇有来头:明末李自成兵败后,一位50多岁的男人和一位病笃的妇女带孩子到临澧境内安家落户。男人自称姓蒋,一家人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老人谢世后,儿孙繁盛。连连分枝时,清廷已不复计较明末之事,部分蒋氏家族成员便回迁米脂,恢复李姓。米脂李氏与临澧蒋氏分别建有宗祠,而其建筑格局则出于同一图纸。
丁玲是1986年3月4日走完自己82年的人生之路的。1985年春,生命长途中的最后一次外出,她去了延安。在延安的中国革命纪念馆里,丁玲望着昔日领袖意气风发的照片,禁不住慨叹:“他们当年是兄弟,后来成君臣了!”丁玲之言里,至为重要者,大约莫过于毛泽东与彭大将军的关系了。当年,假如丁玲扑火过急,文将军与武将军结成夫妻,只会是火上加油,火势更期旺烈。这位李白成的后人,无论如何也活不到八十高龄的。
作家丁玲幸也不幸?这里且用文学评论家林贤治的话做结吧:
一个具有巨大的文学才能而为政治所
吞噬的作家,一个未及完成却因意外打击
而几近碎裂的作家,一个忠实于文学事业
并为之苦苦挣扎奋斗的作家。
1918年夏,丁玲考取了桃源女师。“五四”运动的风潮吹至桃园,丁玲进船山学院补习班学习,与杨开慧结为同窗好友。1922年初,与好友王剑虹奔赴上海,入平民女校读书。1923年结识了瞿秋白,在其劝说下,进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学习。不久,王剑虹与瞿秋白相爱成婚。瞿秋白很了解丁玲的精神气质和执著的革命热情,曾对其写下这样一句话:“冰之是飞蛾扑火,非死不止。”向警予是招引丁玲的一团火光,瞿秋白则认准了丁玲是扑火的一只飞蛾。
丁玲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9月,由她主编的《北斗》出版。1932年2月,丁玲加入中国共产党。秋天,担任左联党委书记。1933年3月14日下午,丁玲在家里遭国民党特务绑架(当时在其家接洽工作的潘梓年也被捕,应修人因拘捕而从窗口跳下,当场牺牲)。丁玲被捕后幽囚于南京,鲁迅、宋庆龄、杨杏佛、蔡元培等人大力营救,向国民党政府发出了强烈抗议而无结果,鲁迅便在丁玲被捕一月之后写下一首《悼丁君》:
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
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
以鼓瑟亡湘灵暗喻丁玲,以“无女”暗指丁君之遇害。实际上,国内外议论强烈,国民党不敢杀丁玲灭口,而是采取了不杀不放的方针,将丁玲关押了三年之久。丁玲晚年写下的《鲁迅先生与我》的文章里,有这样一节沉重的文字:
1936年夏天,我终于能和党取得联系,逃出南京,也是由于曹靖华受托把我的消息和要求及时报告给鲁迅,由鲁迅通知了刚从陕北抵达上海的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同志。是冯雪峰同志派张天翼同志到南京和我联系并帮助我逃出来的。遗憾的是我到上海时,鲁迅正病重,又困于当时的环境,我不能去看他,只在7月中旬给他写了一封致敬和慰问的信。哪里知道就在我停留西安,待机进入陕北的途中,传来了鲁迅逝世的噩耗。我压着悲痛以“耀高丘”的署名给许广平同志去了一封信函,这便是我一生中给鲁迅先生三封信中惟一留存的一封。现摘录于下:无限的难过的汹涌在我的心头……我两次到上海,均万分想同他见一次,但因为环境的不许可,只能让我悬想他的病躯,和他扶病力作的不屈精神!现在却传来如此的噩耗,我简直不能述说我的无求的缺憾了!……这哀恸是属于我们大众的,我们只有拼命努力来纪念世界上这一颗陨落了的巨星,是中国最光荣的一颗巨星1
11月,丁玲秘密到达陕北保安县,并当选为中国文艺协会主任。同是湖南人,又曾是杨开慧的同窗好友,丁玲自然与毛泽东关系密切。毛每次去红军大学讲课,警卫员都通知丁玲去听。毛同丁谈话,几次都是一边谈,一边用毛笔随手抄几首自写的词作,随抄随丢,形同家常。
西安事变后,丁玲随彭德怀领导的前敌总指挥部辗转迂回于前线。年底,丁玲收到了毛泽东在给聂荣臻的电报中附给她的词作《临江仙》: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陈图开向陇山东,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在前线上,丁玲写下《南下军中之一夜日记》,生动地描述了彭德怀等指战员忙而有序的工作情景,继而又写下了《彭德怀速写》,使丁玲成为描写我党我军高级领导人的第一位作家。时日不久,有传闻说她与彭德怀恋爱了。彭对丁当然是喜欢的。丁玲到达三原不久,彭即送给她一件旧皮大衣。然而,丁与彭终于未能结为连理。写《丁玲评传》的杨桂欣于1982年就此事当面问过丁玲,丁玲这样回答:“我考虑再三,主要是因为差距太大,不合适。”
丁玲的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于1948年8月由大连光华书店出版,并于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艺奖。解放后,丁玲当选为文协副主席,任《文艺报》主编。1955年8月,她和陈企霞突然被诬为“丁、陈反党小集团”,反右时又变成“丁玲、冯雪峰、陈企霞反党集团”。1970年,她被关进“秦城监狱”,1975年被释。1984年8月,中组部为丁玲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1984年7月26日,正在医院治病的丁玲听到为其恢复名誉的通知之后,这样一句话脱口而出: “这下我可以死了!40年的沉冤,这次大白了!”随机打开录音机,录下: “我死之后,不再会有什么东西留在那里,压在我的身上,压在我的儿女身上,压在我的亲人身上,压在我的熟人、我的朋友身上,所以,我可以死了。”丁玲所说的40年的沉冤,是可以追溯到1944年的。即使从1955年至1984年,29年往矣,弹指一挥间。
丁玲晚年,忽然透露出自己的祖先是毛泽东曾经非常注重的“李自成”。据其说其蒋姓家族曾是湖南有名的大户之一。蒋姓致富,颇有来头:明末李自成兵败后,一位50多岁的男人和一位病笃的妇女带孩子到临澧境内安家落户。男人自称姓蒋,一家人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老人谢世后,儿孙繁盛。连连分枝时,清廷已不复计较明末之事,部分蒋氏家族成员便回迁米脂,恢复李姓。米脂李氏与临澧蒋氏分别建有宗祠,而其建筑格局则出于同一图纸。
丁玲是1986年3月4日走完自己82年的人生之路的。1985年春,生命长途中的最后一次外出,她去了延安。在延安的中国革命纪念馆里,丁玲望着昔日领袖意气风发的照片,禁不住慨叹:“他们当年是兄弟,后来成君臣了!”丁玲之言里,至为重要者,大约莫过于毛泽东与彭大将军的关系了。当年,假如丁玲扑火过急,文将军与武将军结成夫妻,只会是火上加油,火势更期旺烈。这位李白成的后人,无论如何也活不到八十高龄的。
作家丁玲幸也不幸?这里且用文学评论家林贤治的话做结吧:
一个具有巨大的文学才能而为政治所
吞噬的作家,一个未及完成却因意外打击
而几近碎裂的作家,一个忠实于文学事业
并为之苦苦挣扎奋斗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