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救灾很纠结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b9912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巨灾发生至今,日本政府及社会各界—直忙于救灾、处理核泄漏和恢复民众正常生产、生活。但透过其诸多措施我们不难发现,在救灾的很多细节中,日本其实很矛盾、很纠结。忧患有余而应变不足
  日本这个国家,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可谓登峰造极,上到政府下至平民,时时处于一种极强的忧患意识中。上期本杂志也曾做过专门报道,日本民众的应灾措施做得十分充分,大多家庭都备有抗震应急包;学校、医院、公园等地由点而线,由线而面,形成一张完备的应急网络;政府部门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全民性的应急演习定期举行;以及真正从娃娃抓起的,防震知识普及工作得力开展。这些未雨绸缪的工作,大都在这次巨灾中得以实际应用,把伤亡和损失降到了最低。
  3月11日灾难发生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临时应变能力却很值得商榷。首先是政府反应速度慢,救援工作相对滞后,抗灾物资更是一直都送不到灾区。随后对核事故的处理,也是屡次遭受美国指责。这其中当然有东京电力公司的不配合因素影响,但却不能成为日本政府推脱责任的理由和借口。
  据新华社22日电,日本首相菅直人于21日前往福岛县一处安置中心,探视因核事故而被迫疏散的当地居民,探视期间屡次遭居民质问,并且抱怨、指责声不断。“你就这样走啦?”一名男子在菅直人背后朝着他大喊,“我们都是被疏散的人,你就这么忽略我们?”
  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菅直人承认自己“脱离”了那些失去家园的群众。国民镇定而政府无措
  面对突袭的巨灾,日本民众显得沉着而冷静。他们对待地震的心态是“防而不恐”,这是对待灾害的理性、成熟的态度。无论是在逃灾避难,在领取救生物资,还是在避难所等待救助,几乎所有日本民众,都以淡定的心态和优秀的素质坦然对待,赢得了全世界关注着他们的人的广泛赞誉。日本人有一种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民族情结,在这种情结支配下,灾后救援、自救和重建工作都省了不少麻烦。
  处理核泄漏过程中,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一直关系微妙,迟迟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直到灾后第六天,1号机组和3号机组相继发生氢气爆炸后,菅直人才顿悟过来,赶紧要求自卫队、警察厅和消防厅参与支援。同时,日本政府还多次用自信满满的态度,婉拒国际支援。结果到3月底,核泄露再度升级,日本政府才开始向法国求援。
  3月17日清晨,日本陆上自卫队甚至开着两架CH-47直升机,下面悬挂两个巨型水桶玩起了作秀游戏。飞机从仙台霞目基地起飞,9时48分,开始从空中向发生氢气爆炸的第一核电站多个机组洒水降温。这个画面本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世人对于日本处理核危机不力的印象。但不幸的是,真相随后被日本《每日新闻》爆出,那次注水根本没有实际作用,“就是做样子给美国看的”。
  此次災难本是日本政府和邻国改善关系的一个良好契机。不料,4月4日晚,在向各国发送通知前,日本政府提前向海水中排放核废水。此举引起日本民众强烈不满,甚至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前往东电公司总部进行抗议。同时,韩国和中国都表示强烈关注,并敦促日本及时通报核泄漏消息。日本民众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日本政府却给全世界添了个大麻烦。
  
  忙于外交而重建不力
  
  4月20日,日本外相松本刚明透露,政府准备开展有助于日本地震灾区重建的“复兴外交”。相关消息证实,外务省随后开会研究开展“复兴外交”的具体措施:吸引外资对灾区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投资,吸引因地震和核事故而减少的外国游客重返日本,在海外举行宣传日本农产品安全性的物产展,进一步要求外国放宽限制进口日本农产品措施等。
  同时,日本首相菅直人也没有专心致力于救灾和重建工作,他于20日向《新京报》等中国媒体投稿,感谢中国政府和民众支持日本抗震救灾,并借此机会向中国民众介绍日本政府应对地震、海啸以及核泄漏事故的进展。此前,菅直人还曾以广告的形式在《人民日报》发感谢信。16日至17日,菅直人曾向《纽约时报》等英文媒体投稿,对美国民众解释了日本核泄漏进展和灾后重建问题。
  而在日本国内,灾民还在等待着政府官员的重建方法、地点和资金支持。在一些地区,重建工作的首要工作一一清理堆积如山的瓦砾——陷入停顿,进一步延缓了重建进程。除此之外,部分灾区仍有很多失踪者遗体没有找到,地方官员开始意识到,真正重建工作可能要数月或者一年之后才能进行。有些灾民个人开始筹备重建工作,但由于被海啸席卷过的大部分地区目前禁止入内,只好无奈搁浅。
  
  责任编辑/张弦
其他文献
瘫痪人士可以说是残疾人中的残疾人,他们大多生活无法自理,备受苦难的折磨。虽然命运没有给他们健全的身躯,但是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不屈厄运,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达到正常人都难以企及的人生高麽出……  斯蒂芬·威廉·霍金因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但他却克服了残废之患,成为国际物理学界的超级巨星;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
期刊
一直处在舆论漩涡中心的陈光标,几乎已经没有人关注他的企业家身份,而是关注这位高调的慈善“巨星”如何作秀,是否又惹上什么麻烦,他的每件事情现在都成了被关注的焦点。  在“标哥”高调慈善被指责为“暴力慈善”之后,近期有媒体大篇幅起底“标哥”,在调查报道中指称“陈光标行善数字不实”,进而直斥其伪善,以慈善之名行谋利之实等等。  从2009年将自己的生日改为5月12日,到拿着现金直接到灾区亲手发给被救助者
期刊
享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无疑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中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2008年因为在汶川地震中突出的救灾表现,陈光标被温家宝总理赞为“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时家喻户晓,  真正让陈光标声名鹊起的是由民政部指导、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的“慈善大典暨中国慈善排行榜”,在这个榜单中,陈光标因2008年1.8亿和2010年2.2亿的年度捐款额两届获得“首善”之称,  
期刊
五年前,她只身从粤北韶关来到佛山南海闯荡,从购物中心一名收银员成长为购物中心营运部助理店长。在以外来工身份承担起本职工作重任的同时,她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奉献爱心的“义工”角色。  如果说,助理店长的职务是一个重担,南海星级义工是另一个重担,那么,邱美娇就是连接其中的扁担。邱美娇,30多岁,人称“娇妈”,一个自称“没有什么文化,长得不漂亮”的女子,用真诚的微笑与的善心,轻巧地挑起了两边的重担。  由
期刊
在慈善道路上,赵曾学韫健行不--辍,无怨无悔,而这一切都源于三十年前发生的一幕,令赵曾学韫萌发了行善助人的念头。    “老天,我想帮帮他……”    那一天,酷暑难耐。赵曾学韫到伊丽莎白医院探望亲戚出来时,医院门口处,一位老人痛苦的表情深深震撼着她。一个来自内心的声音十分强烈:“老天,我想帮帮他……假如我有钱,我一定要帮帮医疗,帮帮老人。”其时,赵曾学韫和丈夫才刚刚白手兴业,两个儿子一个3岁、一
期刊
土家族文化的“保护神”    今年70岁的刘能朴,退休前一直在龙山县文化馆担任文学、戏剧文学、曲艺、民间文学专干,对植根、传衍于深山里、民众中的“民族民间文化”情有独钟。在年复一年的下乡搜集文化资料的过程中,土家人淳朴、真挚的感情,刻骨铭心地留在他的记忆中。  1986年9月,他在大安乡五星村搜集“傩愿戏”资料。当时他顺着调查线索,最先找到徐子贞师傅。徐师傅正在刮洋芋,听说是来调查傩戏的,有几份胆
期刊
[访谈嘉宾简介]侯惠勤,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讲席教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学科负责人。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著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態批判与当代中国》等著作。  编者按:
期刊
2011年11月16日上午9时40分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事故当场造成18名幼儿死亡,司机和幼儿园老师死亡。剩下的44名幼儿,危重2人,重伤10人,轻伤32人。  这起事故的直接真相是,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逆行,与大卡车相撞。事发路段路况极差,按常理,校车选择逆行应该跟路况有关。据11月17日《半岛晨报》报道,目前尽管这起事故的原因仍在调查之中,但校车涉
期刊
3月,四川彭州通济镇大坪村春意盎然,黄灿灿的油菜花、粉嫩的桃花,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花,将绿色的田间装扮得热闹非凡。在这个海拔1608多米的村庄里,廖晓义扛着锄头和村民们—起在田间干活。她看起来和农妇别无一致,无人看得出这个一身布衣的中年女子曾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访问学者,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苏菲环境大奖”(有“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民间人士,她还推动了“夏天26度空调节能行动”和“牛活垃圾分类行动
期刊
任何事情都是千头万绪抓根本,应对人口发展挑战同样需要抓根本。这就是无论怎样应对挑战,提高人口素质是重中之重。只有大幅度降低出生人口缺陷,有效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回归问题,促进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关注就业,关注养老,关注儿童早期发展,强化新生代独立健全人格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劳动人口素质,才能打造一个幸福的国度……    2010年10月31日,地球村迎来第70亿位人类居民。他降生在一个充满矛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