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审美 欣赏
美到处都有,美育的途径十分广阔,方法灵活多样。美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美术教学作为学校美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并不仅仅像其它学科只是渗透美育而已,这是因为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美,表达了内心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感及审美理想。学生通过课内外的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掌握人类的审美经验,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发展审美能力。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能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更为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二、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感受力不但是人生学习入门的“钥匙”,更重要的是还是审美能力最初始、最基本的能力和基础。人如果缺少或轻视对敏锐的感受能力的发掘和培养,就会因感受的不专注、不深入,甚至不准确而导致思维发展的障碍。审美感受力的强弱有先天的因素,但假如后天的教育得法,也有可能将那些“沉睡”的感受力调动起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若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将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和体验感受的平台。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情保持着时刻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教师可以恰好借用这一性格特征以及最新的教学需求,将教学内容通过动画、声音以及动态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在使得学生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建筑艺术的美》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時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四、走出课堂,感受自然美
走出课堂,感受自然美。表现自然美,艺术来源于现实。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寻找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教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一个想象丰富的人能听到大自然的花开花落,能看到大自然的绿肥红瘦,一个善感的人能体会到燕子筑巢的艰辛;蚂蚁搬家的合作团结;破茧成蝶所经历的痛苦及小草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顽强的生命力。大自然是学生美术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学生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美、创造美。想象力又是创造的源泉,在美术创造中,无论是表现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是其貌丑陋的毛毛虫;是光彩突目的鲜花,还是“容颜惨淡”的枯草;是张牙舞爪的螃蟹,还是“软弱”的蜗牛,在细致的观察中均可发现其不同特色的美,在细腻的感受中体会其蕴含的内在美。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而在他们的笔下,蝴蝶是那么漂亮可爱,花儿的笑容是那么灿烂,长颈鹿是那么温顺慈爱,连枯草在他们的画笔下也显得那么独具风韵。
总之,美术课是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个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从事美术教学的感受和体会,粗浅的探讨尝试,不当之处在所难免,今后我一定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出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 罗正刚.小学美术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略谈[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14年6期.
[2] 毕志荣.浅议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青海师专学报.2013年02期.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审美 欣赏
美到处都有,美育的途径十分广阔,方法灵活多样。美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美术教学作为学校美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并不仅仅像其它学科只是渗透美育而已,这是因为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美,表达了内心的审美情趣、审美情感及审美理想。学生通过课内外的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掌握人类的审美经验,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发展审美能力。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能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更为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二、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感受力不但是人生学习入门的“钥匙”,更重要的是还是审美能力最初始、最基本的能力和基础。人如果缺少或轻视对敏锐的感受能力的发掘和培养,就会因感受的不专注、不深入,甚至不准确而导致思维发展的障碍。审美感受力的强弱有先天的因素,但假如后天的教育得法,也有可能将那些“沉睡”的感受力调动起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若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将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和体验感受的平台。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情保持着时刻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教师可以恰好借用这一性格特征以及最新的教学需求,将教学内容通过动画、声音以及动态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在使得学生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建筑艺术的美》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時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四、走出课堂,感受自然美
走出课堂,感受自然美。表现自然美,艺术来源于现实。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寻找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教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一个想象丰富的人能听到大自然的花开花落,能看到大自然的绿肥红瘦,一个善感的人能体会到燕子筑巢的艰辛;蚂蚁搬家的合作团结;破茧成蝶所经历的痛苦及小草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顽强的生命力。大自然是学生美术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学生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美、创造美。想象力又是创造的源泉,在美术创造中,无论是表现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是其貌丑陋的毛毛虫;是光彩突目的鲜花,还是“容颜惨淡”的枯草;是张牙舞爪的螃蟹,还是“软弱”的蜗牛,在细致的观察中均可发现其不同特色的美,在细腻的感受中体会其蕴含的内在美。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而在他们的笔下,蝴蝶是那么漂亮可爱,花儿的笑容是那么灿烂,长颈鹿是那么温顺慈爱,连枯草在他们的画笔下也显得那么独具风韵。
总之,美术课是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个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从事美术教学的感受和体会,粗浅的探讨尝试,不当之处在所难免,今后我一定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出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 罗正刚.小学美术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略谈[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14年6期.
[2] 毕志荣.浅议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青海师专学报.201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