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既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教育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美育以其独特的功能历史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社会发展、教育进步、人格的完善产生巨大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进一步提高,也就决定了人们对于生活中“美”的发现和体验会提高到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度。因此,我认为,对于我们的“母语”——语文的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出美的特征。
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通过自身的审美体验、艺术实践,认为艺术不仅可以使个体感到快乐,获得精神享受,而且能使人从中学到知识,提高道德修养。这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有这样一个启发: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以枯燥无味的说教和行为训练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而要用文学中的“美”去感染他们、熏陶他们、启发他们,以此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在这里,我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点粗浅看法。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也就是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时代。那么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首先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思想觉悟,要做到这一点,光运用理论进行说教,效果是不可能令人满意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靠美的形象来打动学生,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具体、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在“美”的享受中提高道德情操和思想觉悟。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和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例如陆游《示儿》一诗中这样写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这首诗中,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屈辱求和,偏安江左,表达了无穷的悲愤,对收复中原,统一中国,表示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全诗洋溢着一种“悲壮美”。在讲授这首诗时,要使学生体会这种“悲壮美”。
其次,文学是以语文为工具来塑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被称为语文艺术,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文学作品美的语言感染下,掌握住语言的结构和实际运用。这里我们以王之涣的五言绝句《登鹤雀楼》为例,来说明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10个字写远眺的情景,有色、有形、有情、有势——“色”:有白、青、黄及五彩;“形”:有日、山、河、海;“情”:一个“依”字,把落日对山依恋不舍之情活脱脱写了出来;“势”:一个“人”字,把黄河一泻千里之势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后两句10个字,即景生情,别出新意,道出登高可以博见的哲理。在课堂中,教师如果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和发掘以上的这些语言美和这些语言中所包容着的异彩纷呈的生活画面与自然界景观及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在文学作品美的语文中发现“美”,并把这些“美”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
最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美,进而在他们自己作文时,选用思想健康、积极乐观的题材来表达自己高尚的情操和高度的思想觉悟。我们在教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时,要使学生明白作品为了表达人与人之间那种真挚、浓厚的感情,为什么选择了熊皮手套的内容?在这一问题上伸发开去,就能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白“熊皮手套”这一内容的“美”,这一内容能够充分表达文章的主题,在以后的作文中选择美的题材,以达到文章“美”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古典诗歌体现了美育中的语言美、内容美。现代诗歌也体现了美学的艺术效果。比如新编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中徐志摩写的《再别康桥》和闻一多先生的《死水》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诗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读来非常清新、优美。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了一个可以画得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就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这首诗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乐的波动和旋律感。体现了诗的音乐美,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死水》体现了诗的绘画美的语言色彩。《死水》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但所用的语言色彩却十分鲜明。这里有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有五彩缤纷的“罗绮”,有鲜艳照人的“云霞”。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两篇文章的美吸引了众多的中学生。我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我在给同学们讲这两篇文章的时侯,特别是当我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这两首诗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被这两首诗的美吸引了、震撼了。他们非常喜欢这两首诗,下了课他们还在哼唱。可见,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同凡响的作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注意教师自身的教态美、形象美、语言美,还要用作品中美的思想感情、语言、内容、结构等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启发学生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通过自身的审美体验、艺术实践,认为艺术不仅可以使个体感到快乐,获得精神享受,而且能使人从中学到知识,提高道德修养。这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有这样一个启发: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以枯燥无味的说教和行为训练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而要用文学中的“美”去感染他们、熏陶他们、启发他们,以此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在这里,我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点粗浅看法。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也就是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时代。那么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首先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思想觉悟,要做到这一点,光运用理论进行说教,效果是不可能令人满意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靠美的形象来打动学生,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具体、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在“美”的享受中提高道德情操和思想觉悟。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和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例如陆游《示儿》一诗中这样写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这首诗中,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屈辱求和,偏安江左,表达了无穷的悲愤,对收复中原,统一中国,表示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全诗洋溢着一种“悲壮美”。在讲授这首诗时,要使学生体会这种“悲壮美”。
其次,文学是以语文为工具来塑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被称为语文艺术,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文学作品美的语言感染下,掌握住语言的结构和实际运用。这里我们以王之涣的五言绝句《登鹤雀楼》为例,来说明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10个字写远眺的情景,有色、有形、有情、有势——“色”:有白、青、黄及五彩;“形”:有日、山、河、海;“情”:一个“依”字,把落日对山依恋不舍之情活脱脱写了出来;“势”:一个“人”字,把黄河一泻千里之势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后两句10个字,即景生情,别出新意,道出登高可以博见的哲理。在课堂中,教师如果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和发掘以上的这些语言美和这些语言中所包容着的异彩纷呈的生活画面与自然界景观及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在文学作品美的语文中发现“美”,并把这些“美”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
最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美,进而在他们自己作文时,选用思想健康、积极乐观的题材来表达自己高尚的情操和高度的思想觉悟。我们在教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时,要使学生明白作品为了表达人与人之间那种真挚、浓厚的感情,为什么选择了熊皮手套的内容?在这一问题上伸发开去,就能让学生在思考中明白“熊皮手套”这一内容的“美”,这一内容能够充分表达文章的主题,在以后的作文中选择美的题材,以达到文章“美”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古典诗歌体现了美育中的语言美、内容美。现代诗歌也体现了美学的艺术效果。比如新编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中徐志摩写的《再别康桥》和闻一多先生的《死水》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诗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读来非常清新、优美。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了一个可以画得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就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这首诗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乐的波动和旋律感。体现了诗的音乐美,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死水》体现了诗的绘画美的语言色彩。《死水》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死水,但所用的语言色彩却十分鲜明。这里有翡翠绿、桃花红、珍珠白,有五彩缤纷的“罗绮”,有鲜艳照人的“云霞”。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两篇文章的美吸引了众多的中学生。我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我在给同学们讲这两篇文章的时侯,特别是当我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这两首诗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被这两首诗的美吸引了、震撼了。他们非常喜欢这两首诗,下了课他们还在哼唱。可见,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同凡响的作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注意教师自身的教态美、形象美、语言美,还要用作品中美的思想感情、语言、内容、结构等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启发学生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