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4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271-01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2010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现今创新创业教育在整体的教育中比较缺乏。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生创业率大约占30%,而《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只有 3.8%,由此可见我们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进中还需要加大力度。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趋于大众化,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演变为大众教育。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并且上升到国家层面。现如今我国因经济转型造成经济增长放缓,政府部门、企业没有更多的闲置岗位,无法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很多髙校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如何有效利用这么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再者,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是借助个人、社会的资金和学生的学费,没有国家的资金支持,如果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会导致社会对其办学质量和办学能力的质疑,招生也会出现困难,那么民办高校的生存就会更加艰难。支持学生创业,不仅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更是发展经济、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创业教育进行研究,有助于民办高校的生存,也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1 民办院校面临的挑战
很多民办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其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民办院校如果只满足于配置市场热门专业,忽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没有对学生深入的挖掘和创新,那么其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缺乏特色,流于同质化。与其他公办院校、甚至是同类院校相比就会失去竞争的优势,学生到最后没有得到真正有价值的收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生产力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相应的职业能力,还要求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回顾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高校双创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双创教育的有效途径选择、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尽管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和遗憾。目前民办高校最缺乏的是对创新创业问题的综合性研究和系统性研究。要建立一套符合民办高校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双创教育指导体系,使之服务于民办高校大学生。
2 民办院校面临的机遇
国家教育部提出,创业教育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民办院校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自身实际,尊重教育规律、深化综合改革,精准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对策,建议在以下七个方面实现战略转型,开创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
2.1 完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民办院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首先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老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水平要适应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走出去”和“引进来”。有计划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资质培训,鼓励和支持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去创业,开展和教学相结合的创业项目,使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率先相结合,以便能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引进来”主要是聘请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各行各业杰出人士,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或指导教师。向学生传授创业的经验和方法,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如何面对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切实感受到创业的氛围。
2.2 搭建创业平台,整合资源。
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就是给学生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创业资金。民办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学校内部设立试验的场所、学校外部设有实践技能的地方,还可以与著名企业签约输送校内学生到企业中开展实践活动等。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中心,积极打造实体性大学生模拟创业平台。同时要设立创新创业基金,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且可以和毕业论文设计相挂钩,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教育部要求,从 2016 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于民办院校而言无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民办院校必须转变观念,善于挑战,抓住机遇为造就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剑锋,程样国.基于OBE的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J].社会科学家,2016,(12):123-127.
[2]牛三平.民办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析——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8):33-35.
[3]张改莲.民办高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4):134-135.
[4]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06):99-103.
山東协和学院教师组创新创业专项课题
作者简介:赵姗姗(1990-01-09),学历:研究生,講师,籍贯:山东淄博,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郭然(1987-08-01),女,汉族,籍贯:山东德州,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李萍(1985-03-12),学历:研究生,讲师,籍贯:山东青岛,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271-01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2010 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现今创新创业教育在整体的教育中比较缺乏。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生创业率大约占30%,而《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只有 3.8%,由此可见我们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进中还需要加大力度。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趋于大众化,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演变为大众教育。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并且上升到国家层面。现如今我国因经济转型造成经济增长放缓,政府部门、企业没有更多的闲置岗位,无法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很多髙校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如何有效利用这么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再者,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是借助个人、社会的资金和学生的学费,没有国家的资金支持,如果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会导致社会对其办学质量和办学能力的质疑,招生也会出现困难,那么民办高校的生存就会更加艰难。支持学生创业,不仅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更是发展经济、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创业教育进行研究,有助于民办高校的生存,也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1 民办院校面临的挑战
很多民办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其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民办院校如果只满足于配置市场热门专业,忽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没有对学生深入的挖掘和创新,那么其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缺乏特色,流于同质化。与其他公办院校、甚至是同类院校相比就会失去竞争的优势,学生到最后没有得到真正有价值的收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生产力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相应的职业能力,还要求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回顾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高校双创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双创教育的有效途径选择、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尽管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和遗憾。目前民办高校最缺乏的是对创新创业问题的综合性研究和系统性研究。要建立一套符合民办高校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双创教育指导体系,使之服务于民办高校大学生。
2 民办院校面临的机遇
国家教育部提出,创业教育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民办院校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自身实际,尊重教育规律、深化综合改革,精准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对策,建议在以下七个方面实现战略转型,开创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
2.1 完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民办院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首先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老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水平要适应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走出去”和“引进来”。有计划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资质培训,鼓励和支持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去创业,开展和教学相结合的创业项目,使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率先相结合,以便能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引进来”主要是聘请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各行各业杰出人士,担任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或指导教师。向学生传授创业的经验和方法,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如何面对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切实感受到创业的氛围。
2.2 搭建创业平台,整合资源。
良好的创业实践平台,就是给学生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创业资金。民办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学校内部设立试验的场所、学校外部设有实践技能的地方,还可以与著名企业签约输送校内学生到企业中开展实践活动等。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中心,积极打造实体性大学生模拟创业平台。同时要设立创新创业基金,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且可以和毕业论文设计相挂钩,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教育部要求,从 2016 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于民办院校而言无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民办院校必须转变观念,善于挑战,抓住机遇为造就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剑锋,程样国.基于OBE的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J].社会科学家,2016,(12):123-127.
[2]牛三平.民办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析——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8):33-35.
[3]张改莲.民办高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4):134-135.
[4]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06):99-103.
山東协和学院教师组创新创业专项课题
作者简介:赵姗姗(1990-01-09),学历:研究生,講师,籍贯:山东淄博,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郭然(1987-08-01),女,汉族,籍贯:山东德州,讲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工作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李萍(1985-03-12),学历:研究生,讲师,籍贯:山东青岛,研究方向,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