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貌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素质的表现,礼貌教育促进了道德品质、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形成与提高,是进行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礼貌教育。《羊城晚报》1995年10月25日报道:“讲究礼貌这是在各国人民中最受重视的品质。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均有超过60%的人认为教育孩子讲礼貌特别重要,日本人把教育孩子不要惹人生厌作为首要任务。”我国乃礼仪之帮,古人提倡以“礼”治国,最近广东省委提出:“在群众中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引导全社会形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知书达礼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现在提出的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这些都是要重视礼貌教育的体现。可见,礼貌教育不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礼貌的“润滑作用”
有人群的地方就存在着一定的人际关系,如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给人造成了过大的心理压力,易使人际关系产生摩擦。因此,社会呼吁和谐,而和谐社会需要礼貌。礼貌,以其独特的方式传递着和善和真诚。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所以,礼貌有利于团结与协作,是人际关系“润滑剂”。例如,当我们听到“您好”的问候时,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当我们被无意伤害时,一句“对不起”道歉使不平的心理缓和下来。又如,“他走了”和“他死了”的意思相同,但听起来觉得前者顺耳……可见礼貌的“润滑”作用。
小陈平时跟同学有摩擦,一次课外活动她很想跟大家一起玩,班主任抓住机会鼓励她说:“你跟大家一起玩,当然大家也想和你一起玩,但你要主动去问一下她们,知道该怎么说吗?”结果,礼貌的“润滑”作用使小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营造礼貌氛围是进行礼貌养成教育的基础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思想不成熟,可塑性强,既能接受好的影响,也易受坏的误导。经验表明,同一个学生前后在校风不同的两个学校学习,其精神风貌是不同的,可见环境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求教职工齐抓共管,抑恶扬善,优化学校环境,创建和谐群体,形成礼而好善的新风气,增强学生的礼貌意识。
(1)提出目标。学校要明确要求学生待人接物应有博大胸怀,与人相处须律己宽人,礼仪上要“温、良、恭、俭、让”,会用礼貌用语,自觉做到“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条文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上和行动中。
(2)利用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讲一些有关文明礼貌的小故事,或幽默生动,或诙谐有趣,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一定的教育熏陶。为了让学生记住礼貌用语,有位老师在课堂上朗读了自编的文明礼貌歌:“见面招呼问声‘好’,求人做事先讲‘请’,学会道歉‘请原谅’,胸襟大度‘没关系’。”
(3)发挥墙板、黑板报、广播站的宣传作用。例如我校针对某此学生对老师不礼貌的言行举办了一期以“尊师爱校”为主题的墙报,学生踊跃投稿,各抒己见。有位学生还为墙报撰写了一副对联“学生爱我校,学子敬吾师”。这期墙报寄情于文,图文并茂,吸引了不少学生阅读,对歪风邪气形成一定的攻势,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4)定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在黑板上方写条关于文明礼貌的名言佳句。如“人凭礼貌,牛凭有肥膘”“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既促进了学生对礼貌的思考,又使学生受到礼貌的熏陶,而且美化了他们的语言。
(5)经常开展读书活动,营造知书达礼氛围。有些学生由于受一些武侠小说的影响,产生了认识上的错觉:语言不粗没有“男人味”,动作不粗没有“男子气”。于是乎,读书无心,说话无礼,打架有力。因此应引导学生多读些思想修养方面的书,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形成积极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待人接物中有良好的修养,更有广博的胸怀。
三、教师的礼貌行为是进行礼貌养成教育的关键
若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比作教科书,则教师的礼貌行为如同例题,起示范作用。示范作用越强,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就越大,反之学生易受负面的影响,导致没礼貌行为的发生。因此,教师应通过自身的礼貌行为,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1)从谈吐、仪表各方面为学生作出榜样。在课堂上,我注意试用文明礼貌用语,让学生回答问题,我会说:“请某某同学回答……”答完后我会说:“谢谢某同学……”教师的衣着打扮应大方得体,让学生觉得赏心悦目,否则,学生易受到不礼貌的暗示。
(2)在批评学生时要不失教师的风度。经验表明,在批评学生时,如果教师言行粗暴,缺乏礼貌,学生会产生对立、疑虑、冷漠、压抑等消极情绪,就算有充分的理由,也难以理服人,甚至适得其反。若先以礼待人(即动之以情),学生会产生温馨、愉快、幸福、满足等积极情感,容易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是为了自己好而乐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再晓之以理,可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正如《学记》所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也”,由此可见,礼貌是批评教育的“催化剂”。因此,在批评教育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以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刚从美院毕业的符老师,个子矮小,学生背后戏称他“小符”,符老师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看到黑板上画了一个“小茶壶”和一个“大茶壶”,同学以为符老师要发火了,都用怪异的目光看着他。可符老师不慌不忙地站在讲台上,微笑着自我介绍:“同学们,我姓符,但不是茶壶的“壶”,我个子虽小,但画画比大个子一点不差。如果大家喜欢画画,我非常乐意教大家!”顿时,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符老师以其诚意与幽默对礼貌的含义作出了正确的诠释,使同学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四、及时纠正学生的不礼貌行为是进行礼貌养成教育的保证
学生的不礼貌行为通常表现为说粗言秽语,见面不打招呼、动作不雅观、态度不诚恳……是养成礼貌教育的障碍,其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不礼貌行为发现得越早,纠正得越快,越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健全发展,从而达到学生规范行为的目的。
一、礼貌的“润滑作用”
有人群的地方就存在着一定的人际关系,如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给人造成了过大的心理压力,易使人际关系产生摩擦。因此,社会呼吁和谐,而和谐社会需要礼貌。礼貌,以其独特的方式传递着和善和真诚。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所以,礼貌有利于团结与协作,是人际关系“润滑剂”。例如,当我们听到“您好”的问候时,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当我们被无意伤害时,一句“对不起”道歉使不平的心理缓和下来。又如,“他走了”和“他死了”的意思相同,但听起来觉得前者顺耳……可见礼貌的“润滑”作用。
小陈平时跟同学有摩擦,一次课外活动她很想跟大家一起玩,班主任抓住机会鼓励她说:“你跟大家一起玩,当然大家也想和你一起玩,但你要主动去问一下她们,知道该怎么说吗?”结果,礼貌的“润滑”作用使小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营造礼貌氛围是进行礼貌养成教育的基础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思想不成熟,可塑性强,既能接受好的影响,也易受坏的误导。经验表明,同一个学生前后在校风不同的两个学校学习,其精神风貌是不同的,可见环境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求教职工齐抓共管,抑恶扬善,优化学校环境,创建和谐群体,形成礼而好善的新风气,增强学生的礼貌意识。
(1)提出目标。学校要明确要求学生待人接物应有博大胸怀,与人相处须律己宽人,礼仪上要“温、良、恭、俭、让”,会用礼貌用语,自觉做到“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条文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上和行动中。
(2)利用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讲一些有关文明礼貌的小故事,或幽默生动,或诙谐有趣,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一定的教育熏陶。为了让学生记住礼貌用语,有位老师在课堂上朗读了自编的文明礼貌歌:“见面招呼问声‘好’,求人做事先讲‘请’,学会道歉‘请原谅’,胸襟大度‘没关系’。”
(3)发挥墙板、黑板报、广播站的宣传作用。例如我校针对某此学生对老师不礼貌的言行举办了一期以“尊师爱校”为主题的墙报,学生踊跃投稿,各抒己见。有位学生还为墙报撰写了一副对联“学生爱我校,学子敬吾师”。这期墙报寄情于文,图文并茂,吸引了不少学生阅读,对歪风邪气形成一定的攻势,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4)定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在黑板上方写条关于文明礼貌的名言佳句。如“人凭礼貌,牛凭有肥膘”“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既促进了学生对礼貌的思考,又使学生受到礼貌的熏陶,而且美化了他们的语言。
(5)经常开展读书活动,营造知书达礼氛围。有些学生由于受一些武侠小说的影响,产生了认识上的错觉:语言不粗没有“男人味”,动作不粗没有“男子气”。于是乎,读书无心,说话无礼,打架有力。因此应引导学生多读些思想修养方面的书,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形成积极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待人接物中有良好的修养,更有广博的胸怀。
三、教师的礼貌行为是进行礼貌养成教育的关键
若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比作教科书,则教师的礼貌行为如同例题,起示范作用。示范作用越强,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就越大,反之学生易受负面的影响,导致没礼貌行为的发生。因此,教师应通过自身的礼貌行为,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1)从谈吐、仪表各方面为学生作出榜样。在课堂上,我注意试用文明礼貌用语,让学生回答问题,我会说:“请某某同学回答……”答完后我会说:“谢谢某同学……”教师的衣着打扮应大方得体,让学生觉得赏心悦目,否则,学生易受到不礼貌的暗示。
(2)在批评学生时要不失教师的风度。经验表明,在批评学生时,如果教师言行粗暴,缺乏礼貌,学生会产生对立、疑虑、冷漠、压抑等消极情绪,就算有充分的理由,也难以理服人,甚至适得其反。若先以礼待人(即动之以情),学生会产生温馨、愉快、幸福、满足等积极情感,容易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是为了自己好而乐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再晓之以理,可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正如《学记》所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也”,由此可见,礼貌是批评教育的“催化剂”。因此,在批评教育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以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刚从美院毕业的符老师,个子矮小,学生背后戏称他“小符”,符老师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看到黑板上画了一个“小茶壶”和一个“大茶壶”,同学以为符老师要发火了,都用怪异的目光看着他。可符老师不慌不忙地站在讲台上,微笑着自我介绍:“同学们,我姓符,但不是茶壶的“壶”,我个子虽小,但画画比大个子一点不差。如果大家喜欢画画,我非常乐意教大家!”顿时,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符老师以其诚意与幽默对礼貌的含义作出了正确的诠释,使同学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四、及时纠正学生的不礼貌行为是进行礼貌养成教育的保证
学生的不礼貌行为通常表现为说粗言秽语,见面不打招呼、动作不雅观、态度不诚恳……是养成礼貌教育的障碍,其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不礼貌行为发现得越早,纠正得越快,越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健全发展,从而达到学生规范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