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红色文化是经革命战争年代洗礼传承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结合当前学校悄然兴起的“红色文化热”,着力探析红色文化在构建校园文化中的现实价值,力求为校园文化建设和红色文化的传承拓展新视野、新思路。
关键词: 学校德育; 红色文化;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121
中国的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目前,全国各类学校广泛地开展了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如革命故事宣讲、革命历史知识竞赛、爱国主义教育展、唱红歌比赛、观看革命主题影视等。
一、学校德育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经历着生活方式、社会形态、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依托媒介传播,这些价值观念对校园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前进; 另一方面一些庸俗文化、腐朽思想日益恶化大学生成长环境,致使学生思想观念恶俗化,甚至校园内滋生起各种各样的歪风邪气。同时,学校内部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认识上也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当今教育行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社会上有些人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关键,甚至是唯一要素。忽视学校德育工作,其结果可能是培养出缺乏健全人格的“畸型”人才,反而将对学校自身的声誉和社会形象造成不良的影响。
第二,如今的社会正面临着价值观多元化。某些长期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们缺乏理性,面对蜂拥而至的各种社会思潮,常常手足无措,“读书无用论”、讲享乐、搞攀比、弄排场等非理性文化倾向被某些人定义为时尚。
第三,一些学校校园文化缺乏强劲的生命力。学校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学生自发形成的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如校园歌谣、流行歌曲,这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和校园的主导文化产生较大的距离,在社会大思潮面前更是显得不堪一击。第四,一些学校不注重以优良的文化氛围熏陶、引导学生,而是过度强化制度管理,导致管理工作只能是管得了当面,管不了背后,管得了表面,管不了内心,反而让学生对制度产生抵制情绪,阳奉阴违。
第五,不少学校的教育管理团队文化素质已不适应校园文化建设要求,讲进取、讲奉献风气逐渐淡薄,“一切向钱看”、无心施教现象不断蔓延。
二、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乃谓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育人才。“立德树人”是长远之计,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历代教育界共同的责任与使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好。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大批德才兼备的栋梁,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有责任教育培养好他们。将苏区精神的内涵融入教材、课堂、日常实践,用苏区精神铸魂育人,引导青少年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
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大国际环境与多元化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之中,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正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为先”更加突出必要性和紧迫性。德育为先,就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将政治思想理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任务,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念。学校德育不仅要从课堂上进行理论宣传,也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教育和熏陶,还要从校园文化上进行建构,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把德育渗透于学校育人的各个环节,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红色文化: 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
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如今,红色文化已经成为我们建设美好家园、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已经成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它所蕴含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共产主义理想、廉洁奉公、民主平等等内容,对于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从而进一步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三观,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 一) 坚定了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当代青年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激发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
( 二)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认同。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提高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这也有利于帮助学生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 三)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本领。通过革命故事、苏区历史、观看革命主题电影等多种教育形式,用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感化教育学生,有助于提高他们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能力,促使他们以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业上遭遇的各种问题,增强内心承受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 四) 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为人民服务和执政为民的宗旨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容。当代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通过红色文化和苏区精神的熏陶,能牢固树立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促使其向历史学习、向群众学习,进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为民服务的本领。
四、德育建设主要途径: 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
当今正是以文化立校、文化育人为主题的大時代,“润物细无声”,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校园文化无疑是一种好的育人方式,让环境陶冶人的情操,这样将受教育之人内在获得感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然而红色文化恰恰填补了这方面的内容与空白。将红色文化以多样化、多元化的形式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融合,熏陶、滋润每一位大学生,让广大青年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获得力量。红色资源是革命先烈、先辈遗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精神财富,独一无二,不可再生。同时,也是我们了解历史,学习先辈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行德育建设。
(指导教师:彭克清)
山东协和学院 护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关键词: 学校德育; 红色文化;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121
中国的红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目前,全国各类学校广泛地开展了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如革命故事宣讲、革命历史知识竞赛、爱国主义教育展、唱红歌比赛、观看革命主题影视等。
一、学校德育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经历着生活方式、社会形态、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依托媒介传播,这些价值观念对校园文化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前进; 另一方面一些庸俗文化、腐朽思想日益恶化大学生成长环境,致使学生思想观念恶俗化,甚至校园内滋生起各种各样的歪风邪气。同时,学校内部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认识上也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当今教育行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社会上有些人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关键,甚至是唯一要素。忽视学校德育工作,其结果可能是培养出缺乏健全人格的“畸型”人才,反而将对学校自身的声誉和社会形象造成不良的影响。
第二,如今的社会正面临着价值观多元化。某些长期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们缺乏理性,面对蜂拥而至的各种社会思潮,常常手足无措,“读书无用论”、讲享乐、搞攀比、弄排场等非理性文化倾向被某些人定义为时尚。
第三,一些学校校园文化缺乏强劲的生命力。学校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学生自发形成的通俗文化、浅层次文化,如校园歌谣、流行歌曲,这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和校园的主导文化产生较大的距离,在社会大思潮面前更是显得不堪一击。第四,一些学校不注重以优良的文化氛围熏陶、引导学生,而是过度强化制度管理,导致管理工作只能是管得了当面,管不了背后,管得了表面,管不了内心,反而让学生对制度产生抵制情绪,阳奉阴违。
第五,不少学校的教育管理团队文化素质已不适应校园文化建设要求,讲进取、讲奉献风气逐渐淡薄,“一切向钱看”、无心施教现象不断蔓延。
二、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乃谓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育人才。“立德树人”是长远之计,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历代教育界共同的责任与使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好。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大批德才兼备的栋梁,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有责任教育培养好他们。将苏区精神的内涵融入教材、课堂、日常实践,用苏区精神铸魂育人,引导青少年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
我国正处于开放的大国际环境与多元化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之中,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正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为先”更加突出必要性和紧迫性。德育为先,就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将政治思想理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任务,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念。学校德育不仅要从课堂上进行理论宣传,也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教育和熏陶,还要从校园文化上进行建构,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把德育渗透于学校育人的各个环节,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红色文化: 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
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如今,红色文化已经成为我们建设美好家园、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已经成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它所蕴含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共产主义理想、廉洁奉公、民主平等等内容,对于帮助青年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从而进一步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三观,都发挥着重大作用。
( 一) 坚定了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当代青年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激发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
( 二)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认同。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提高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这也有利于帮助学生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 三)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本领。通过革命故事、苏区历史、观看革命主题电影等多种教育形式,用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感化教育学生,有助于提高他们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能力,促使他们以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业上遭遇的各种问题,增强内心承受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 四) 培养了学生的高尚情操。为人民服务和执政为民的宗旨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容。当代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通过红色文化和苏区精神的熏陶,能牢固树立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促使其向历史学习、向群众学习,进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为民服务的本领。
四、德育建设主要途径: 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
当今正是以文化立校、文化育人为主题的大時代,“润物细无声”,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校园文化无疑是一种好的育人方式,让环境陶冶人的情操,这样将受教育之人内在获得感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然而红色文化恰恰填补了这方面的内容与空白。将红色文化以多样化、多元化的形式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机融合,熏陶、滋润每一位大学生,让广大青年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获得力量。红色资源是革命先烈、先辈遗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精神财富,独一无二,不可再生。同时,也是我们了解历史,学习先辈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行德育建设。
(指导教师:彭克清)
山东协和学院 护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