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756_3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为一种酒器,甲骨文是由 (酉)加上 (双手)构成,像一个人双手捧着酒坛。造字本义是指双手捧酒坛,献礼祭拜。在古代,祭祀中的酒是人与神沟通的媒介。后引申为“尊卑”“尊敬”等义。
  尊卑,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的高低。
  比如,《红楼梦》里常常写用茶,该用哪一个动词,主要看喝茶者地位的高低。招待贵妃、王爷等尊贵客人用“献茶”,招待一般客人用“请茶”,如果客人的地位比主人低,就用“倒茶”“赏茶”。
  今天的社会虽不再分尊卑贵贱,但语言中还保留了“上”和“下”的区别,上对下,呈现支配型的语言特点,说话具有一定的指令性;下对上,呈现被支配的语言特点,说话多一分尊敬、谦恭的语气,表现出尊卑有别。
  例如,下级对上级一般用“汇报、报告”,上级对下级一般用“通报、传达”。有地位的人与人见面用“召见、接见、会见”,一般人相遇就用“看见、遇见、碰见”。“关心”可以用于上对下,也可以用于下对上,但“关怀”只能用于上对下。
  尊卑,第二层意思是指长辈和晚辈。
  中国人讲究辈分,所谓“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对父母、师长不但要有尊敬之心,在语言上也要表现出恭敬之意,绝不可以尊卑不分。
  长幼之间的用词也是不同的,对父母用“赡养、奉养”,对子女用“抚养、养育、培养、教养”。问年岁大的长者的年龄是“高寿、高龄”,问成年人的年龄是“多大了”,问小孩子的年龄是“几岁”。
  “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她包含了尊卑之礼,长少之礼。
  尊 敬
  “亲爱的”与“尊敬的”是有区别的。我们常常看到有不少广告是以“亲爱的顾客”“亲爱的屋主”开头的,规范的用法应是“尊敬的顾客”“尊敬的屋主”。二者的区别是,“亲爱的”是用来称呼家人或感情亲近深厚的人,如“亲爱的爸爸妈妈”。 如果称呼顾客、业务上的伙伴、不认识的人等应当用“尊敬的”,表示尊重和恭敬。称呼身份比自己高的人也要用“尊敬的”,如“尊敬的各位领导”。如果一个人不但值得尊敬而且值得热爱,则要用“敬爱的”,如“敬爱的老师”。
  尊敬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负荆请罪》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廉颇负荆向蔺相如请罪,为什么针尖对麦芒的两个人却化干戈为玉帛了呢?正是因为尊敬,这时尊敬一词比什么都要重要,也正是因为尊敬,这个故事才成为千古佳话。如果廉颇不尊敬蔺相如,那么这段历史就会改写。
  尊敬他人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文明。
其他文献
起点数字艺术
期刊
书法常识
期刊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通过使用廉价易得的原料,制造出适合书写,便于印刷、传播的纸张,取代了笨重的金石竹木和昂贵的缣帛等文字载体,成为全世界最广泛使用的材料。本文介绍的特指中国古代传统造纸的主要原料,主要有植物纤维、纸药、水和其他辅助材料。和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念一致,这些原料大多是来自天然的可再生资源。  植物纤维是造纸的最主要原料。上一期说过,东汉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渔)网以为纸。”宋代《文房
期刊
生活在明成化、嘉靖年间的文徴明,既是“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又是“吴中四才子”“明四家”中的活跃人物。他是一位长寿的艺术家,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竟然活到90岁,去世时手里还握着毛笔;他是一位品德高洁的文士,时人以“人品第一,诗书画次之”来赞誉他,以拥有他的字画为荣。60岁之前,他一直被迫挣扎在功名科举的世俗路上;辞官归吴后,他潜心书画创作,迎来了自己的艺术黄金时期。他的一生,用“大器晚成”这几个字
期刊
本期童星
期刊
杨继盛,明代著名谏臣。字如其人,他的书法瘦硬,具有凛然之气。
期刊
在我少年时代不多的书中,有几本是我最喜爱的,有空就拿出来翻看,一是《芥子园画谱》,不全,我也记不得几本了,一是丰子恺题签的一套学生习字帖,也不全,大概都是我父亲上学时用过的,破旧不堪,缺页少张,上面沾满了墨渍。我小时候不爱说话,也不是太喜欢串门,好像一个人的时候非常多。一个人的时候,我就会把这些书拿出来,在父亲为我们钉的小桌子旁边坐下,拿个小碟子,倒上墨汁,开始画画写字,经常不知不觉中就到了黄昏。
期刊
有这样一个人,几乎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一生几乎都在刻苦自学,他由一个雕花木匠成长为“人民艺术家”,他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且闻名中外,他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美院教授,他还获得过世界和平奖金,他的篆刻作品大刀阔斧、惊世骇俗,这个传奇人物就是——齐白石。  齐白石,原名纯芝,号白石。齐白石与许多名家相比,篆刻起步较晚,三十四岁时才正式开始学习篆刻。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齐白石影响最大的是赵之谦。他
期刊
说到文房四宝的墨,你一定会想起名闻遐迩、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店“一得阁”,提起一得阁,你就会想到墨汁。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一得阁是发明和生产墨汁的第一家,也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个叫谢菘岱的文人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考试的输赢他没有太放在心上,但考试研墨费时、耽误答卷这个苦恼却引发了他的思考,一个勤于思考和钻研的人注定要让历史记住他的名字。他想,
期刊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有一种不遇胜过相逢。  出于这样的心情,我宁愿叶绍翁去园子游玩时没能遇见园子主人。如果真的遇见,也许就错过了那枝流传千古的红杏。  “应”,大概、可能,是诗人的一种推测。诗人兴冲冲而来,轻叩柴门时,我能想象到他心中的那一份激动和期盼。可是,当敲了许久也無人回应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沮丧?只好这样宽慰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