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具有引力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枯燥,“大道理”较多,对学生来讲似乎缺少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而思品课的学习并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只能白白耗费学生宝贵的时间资源,面对这种现状新教材已经做出方向性的指引,教材的内容开始由旧变新,由理论化、单一化变得生活化,由静变动。针对这一变化,在课堂教学具体操作中要让思品课教学魅力无限,吸引学生,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得,学有所为。政治课教师必须在如何增强吸引力上下功夫,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贴近学生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的道理、案例,必须在保持原汁原味的情况下进行丰富、取舍、转换、替代,把知识原理用最新流行歌词、最古老动人传说典故、发人深思的名言警句、带有新鲜和乡土气息的新闻资讯等作为载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种教学资源能够在一瞬间打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震撼的效果,能够一下子让学生进入我愿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参与课堂,融入课堂,达到教育优化的效果。例如我在控制情绪时列举身边常见却无法引起人们注意的情绪处理方式如: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生气时骂人、摔课本、撒本子:有的家长发脾气时打孩子、砸东西,过后,他们的情绪都有了变化。然后提出问题:(1)你认为他们能否控制情绪? (2)你认为他们的方式可取吗?学生从事例中结合生活实际肯定会得出能控制情绪,然后去分析不可取的理由,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要学会控制情绪。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会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上充分让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对情绪控制有自己的感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充分地挖掘就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说,让学生评,让学生想,这节课的价值才真正的体现出来,学生调动起来了,没有哪节课是不吸引人的。
  二、生活再现
  学校教育,本是师生共有的“生活世界”,一个“人”的世界,一个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中,人的喜怒与哀乐、人的经验与智慧、人的谬误与失败、人的价值与意义,都完整地、现实地、具体地表现着。由于过去的学校教育大多过分追求知识、分数,学校教育中课堂变成人的加工厂,必须按照计划进行生产,人与人交流被变成物与物之间的改造影响,从而造成教师把大量的知识点、原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机械地执行、运用。要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富有吸引力,课堂教学必须从纯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从工厂化运作向着人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延伸。学生必须能够亲身体验、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感悟,能够讲出自己的观点,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教师应该给与尊重,原谅和善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生活所在。
  三、动态课堂
  传统的教育是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教师奉送真理,学生遵照执行,是一个静态接受的过程,学生不能自主,学习枯燥,缺乏活力如同一潭死水;而也有人认为新课改就是教师“退位”,学生“登基”。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因为新课改就是要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是这不等于说教师可以完全放弃自己的责任,变成课堂上无所事事的人,让学生随心所欲的看书、讨论,如果这样,课堂不是一潭活水,而是一潭浑水,给人的感觉就是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实质上丧失了德育教学的灵魂。孩子毕竟是孩子,缺乏自控,缺乏有意识的思索,缺乏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依然是核心,而且是课堂的灵魂。没有这个核心,学生也将缺乏方向,缺少动力。
  课堂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导”,要加深学生的印象不能以静制动,而应该以动引动,建设动态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思想教学焕发无穷的引力,抓住学生的心。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不能就依赖于一问一答和几个练习题,我们用丰富多样的方式给学生思维上进行“火上浇油”,例如通过设置课堂讨论、课堂抢答、课堂答问得分,课堂表演、课堂辩论、专题演讲等方式有效刺激学生的课堂表现欲,从而达到思想锤炼提升的教学效果。为了学生思维火焰的持久,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的艺术,只要他提出自己的疑问(尽管是肤浅),或有价值的问题,就可以给予相应的激励,如果有同学说出了有见地的答案,独特的见解等,应该大力鼓励。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在动态的课堂中得到协调发展,同时加大了课堂对学生的吸引。
其他文献
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线条有很重要的作用,又极富有意味,它的功用也表现得极为突出。事实上,中国绘画在相当程度上是以“骨气”、“韵味”的线条来取胜的。它的运用,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愈来愈富有含蓄性、表现性、象征性、抽象性,成为绘画中最简单、最便利,也最困难、最神秘的表现手法。很大程度上中国艺术体现着对“线条”的敏感,无论是编织的绳线,还是构成书法和中国画的墨线,都体现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线条”情结。从我国的
期刊
现代教育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国家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体育教学健康第一”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给学生以充分发展自我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展示水平,真正使学生体会到“享受体育”的快乐。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成为每个体育教师的目标。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备好每节体育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地理课堂教学的艺术和课外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师应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巧妙地选择与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  1. 精心设计课堂
期刊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审美体验价值的重要性,而感受和欣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手段,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的观点是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表现作用,让
期刊
新教材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我们经过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理论与教学模式。两条原理:其一,内部动力原理。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一个因素(如数学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其二,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
期刊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及其重要的课程。那么如何让学生重视它!喜欢它呢?——关键在课堂。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工作10年中我一直执教思想品德学科,现在我也就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所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谈谈
期刊
阅读是一种学习过程,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就要强化阅读训练,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一、在阅读中把握文章意蕴  在阅读过程中,要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的意蕴。这就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发现其内在的有机联系。要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陶冶。如果只抓住一点,片面的对局
期刊
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重要作用的是学校。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质”这一抽象的名次解释为:走出校门学生们身上所剩下的东西。  作为一名为人师表的小学教师肤浅的理解为:这大概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学生身上所转化的能力吧。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
期刊
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下的政治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政治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学生差异化培养的
期刊
“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教师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进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摸索出了一些简单、常见而且实用的教学方法,和大家交流如下:  一、激情教学,营造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要在课堂上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