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如何实施愉快教学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98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一、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和谐课堂的构建,教师良好的教态,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会带给学生愉快的暗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优秀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能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宽容;反过来,激发起热爱老师、热爱这门课程的情感,以促使“愉快教学”的形成。课堂上,老师要善待学生,即使是后进生、学困生,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委婉的评语、一个暗示的动作,都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这比正面的、严厉的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他能使学生自觉改正缺点,避免师生间产生对立情绪。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始终保持亲切自然的教态,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并创造美的活力。
  二、运用电化教学,营造快乐情境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因而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的境地,而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如果将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上《人与自然——美丽的西湖》一课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教师边讲边辅导,此法直观性很强,很适合水彩画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老师“断断续续”地示范、讲解、辅导 ,画得快的同学想“开快车”,画得慢的同学又因跟不上而显得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拍录好,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这幅画的作画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画得既好又快的同学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里没底的同学也可跟着老师的示范慢慢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又顾及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快乐的教学情景,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妙导课结课,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课程,从一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起来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例如,在上《青春风采》一课时,我先向学生提问: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衣如其人,怎样穿才能得体?才能展现出21世纪中学生的精神面貌?让学生先作思考,接着以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着装时注意颜色的搭配为例导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辅垫。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开始要引人入胜,而且结尾要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学生对下一次课的强烈欲望。我在上《人与自然——美丽的西湖》一课时是这样结课的:“今天我们学习水彩画的基本技法,画了一幅水彩风景画——美丽的西湖。星期天,你可以背上画夹去写生,去把我们潮州的山山水水也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回来后给你的亲朋好友看,并对他们说:潮州真的很美,潮州是我们的家乡,爱护要靠大家,潮州的山美,水美,人应该更美。”这样的结课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四、重视辅导环节,优化教学结构
  辅导是教师对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美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15—20分钟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实践操作。所以,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导之有方地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学生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 ;对个别学困生要给予启发提示辅导,对优秀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此外,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愉快状态,作业时可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配合美术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能力的目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课堂结构也优化了。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医院是一个人才、技术密集型公益性服务机构,由于自身的特殊性,院内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系统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不断提升科学的管理手段,真正从以经济管理模式转向以质量、安全与服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一、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现代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交往、互动,实施对话,这是值得教师反思的。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个性得不到张扬,没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思维就不能得到激
一、低段学困生的界定  本文所指的低段(1-2年级)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成绩明显低于同级学生平均分20%—40 %、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基本要求的学生。  二、成因  1. 尊重差异欠思考  作为教师,深知在教学中应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性格的差异、性别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知识基础的差异等等,然后采取适合该生
立足地方文化资源,创设通草学堂,以节日文化为载体,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引领学生感受广府文化魅力,在传承与创新中擦亮"品味广府"品牌,从而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 要传统德育关注道德行为主体,而忽视了道德实践中的承受者——他者。勒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强调,伦理根源于他者。这一理论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学校德育;勒维纳斯;他者;为他  G41  A  2095-1183(2016)09-00-04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  文章编号  一、案例与思考  【案例】某小学的王老师准备在重阳节组织孩子去社区老人院看望老人。一大早,王老师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