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简约铭刻壶艺情怀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y8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国茶史上,古人对精美团茶和奢华茶具的追求已登峰造极。本文以紫砂光货“古韵壶”为例,简述了“古韵壶”的简约美、圆润美及其文化韵味。
  关键词 紫砂光货;古韵壶
  紫砂光货的造型,通常具有结构严谨、轮廓端庄周正、线面简洁明快等特点。上等的紫砂光货佳作,曲线流畅、大方舒展。现代紫砂光货在高度有限的外轮廓线上极尽最大的转换变化,有张力、有精神,这奠定了紫砂光货以朴素、凝练为显著特征的艺术风格,以简约时尚为美的美学风范。
  1 紫砂光货“古韵壶”的造型
  紫砂“古韵壶”(见图1)造型古朴,整体搭配清新而淡雅,自然和谐,十分优美,平静中孕育着动感。观“古韵壶”的身筒,壶身弧度饱满,线条圆润有力、灵动优雅;壶肩圆滑自然,流把协调,张力十足;大口盖,大气十足;口盖子母线精确地将壶盖、壶口分割开来,口盖线圆润精细。“古韵壶”整体朴拙浑厚,壶颈及壶身骨肉匀称,而顶盖上的宝珠钮更具天然神韵。圆润的壶钮与壶身一致,应和之下韵味十足。耳形壶把随身势,端庄宛若大家闺秀。这款外似美玉、内如碧云的“古韵壶”如若长期使用,能使茶汁滋养,轻轻地把玩、摩挲壶身,则壶器表面日益光洁如镜。
  2 紫砂“古韵壶”的简约美
  紫砂壶的造型,自明、清时期流传至今,已经纯熟流美了,古人创制的紫砂光货经典器型俯拾皆是。但有一些紫砂陶艺的初学者对于紫砂的创作往往是看看就画,无所顾忌,他们在壶上的表现常常破坏壶的线条和造型美,而紫砂装饰最起码的要求是画面要与壶的造型相得益彰、锦上添花,同时兼具工艺美感,这种粗放型的创作忽视了壶是作为整体而存在于紫砂陶的创作中。紫砂光货之美,得中国传统艺术之线条美。甚至可以说,优秀的紫砂器已经简约、凝练到像行云流水般自然了,不可增减丝毫。可谓“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这一点在紫砂“古韵壶”中体现了出来,这也是紫砂制作过程中重要的审美标准。
  3 紫砂“古韵壶”的圆润美
  紫砂“古韵壶”的造型具有“圆、稳、匀、正”的美感,它骨肉亭匀、比例恰当、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显示了一种活泼柔顺的美感。充分运用了比例与尺度、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造型形式美的原理,创造出了这款圆润而丰美的紫砂壶造型,并注重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细部精心制作,并统一于“古韵壶”整体的圆润造型设计中。
  4 紫砂“古韵壶”的文化韵味
  紫砂壶艺的造型既反映作品的创作内涵,又突出了作品的气度,同时彰显了作者的个性风格。紫砂壶艺造型不管如何变化,都应当在创新设计实践中理解感悟,反映在自己作品的内涵里。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壶艺创作者应该在紫砂壶艺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多了解历史文化,以增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增强创新意识,使紫砂壶更具生命力,且更具内在的文化韵味美。
  紫砂“古韵壶”蕴含着深厚的“圆”文化,整个壶体圆润可爱,显示了壶体的外形美与韵律美,它是紫砂圆壶变化发展的典范,对紫砂古典艺术注入了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艺术美感。紫砂“古韵壶”之美,不但表现为圆润的造型之美,使人愉悦,更深层次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圆”文化之美。我国古代的圆文化,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圆形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以对“圆”的亲和为源头,以儒、道两家的圆道观和阴阳五行时空观为核心,体现了自然及其合规律的运动与主体审美的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以圆为美的思维模式,既合乎于自然,又超越了自然,成了人们在审美王国中所追求的“自由的境界”。此外,中华民族追求任何事情的圆满,人逢喜事,花好月圆,欢乐和谐,阖家团圆,这把紫砂“古韵壶”仿佛就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紫砂“古韵壶”的造型虽简单,但透过这有限的体量和空间,却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它内在的无限魅力。对于紫砂壶的从业者来说,作品里应包含某种意义和追求,才能体现壶的内在灵气。这款紫砂“古韵壶”,虽简约朴素,都不难看出对简约生活的追求,这正是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传神的内涵所在。
其他文献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产物,紫砂壶艺同样如此。诞生于陶都宜兴的紫砂壶,古朴简约、文雅端庄,自古便深受文人雅士的钟爱,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紫砂壶艺始终保持着活跃的发展态势,并在当今艺术舞台上展现出独特风姿。不得不说,紫砂壶艺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一代代制壶人的坚持和努力,离不开文人翰客们的创造参与,他们各自将丰富的智慧、情感、领悟及对文化精髓的解读等附着于朴实的紫砂壶上,使得每一把壶仿佛都有了灵
期刊
摘 要 工艺技能是紫砂壶器的外在皮相,文化底蕴是紫砂壶器的内在灵魂。本文试图通过对“金蟾进宝壶”的鉴赏,浅要探讨“金蟾进宝壶”俗而不媚的艺术内涵,从而探讨制壶者的匠心,以期对自身今后制壶创作累积经验,以供借鉴。  关键词 金蟾进宝壶 ;文人之进宝观  在春秋越大夫范蠡的手里,紫砂泥第一次获得了一脉生息,之后绵长深远,仿佛一弯源源不断的山涧清溪,细碎却极具生命力地流淌进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长河中。
期刊
中国陶瓷文化渊源流长,自新石器早期开始绵延数千年。期间它容纳了书画艺术、金石艺术等文化形式,至唐、宋时期中国陶瓷已成为体系完善、工艺先进、影响海内外的民族文化品牌。  宋代算不上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期,但就其文化与艺术而言,却是一个集大成的时期。诗词、书画比肩,南青北白“五大”名瓷辉映以及景德镇、龙泉窑的崛起。但宋朝也是一个多事之秋,社会动荡变化、人员大量迁徙。聪明的宜兴人抓住这一重要转型期、机遇期,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朱泥花塑器“宝葫芦壶”造型技法的分析,探讨大的容量与外表红润色泽所渲染出的大兴旺气氛;通过对“宝葫芦壶”形态特征的分析,探讨自然植物与自然崇拜所内含的大吉祥意蕴,指出借鉴葫芦的寓意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能使作品的表象与意蕴充满艺术魅力。  关键词 宝葫芦壶;工艺技法;色彩效应;艺术特征  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宜兴紫砂的繁荣兴旺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纵观历史上许多经典紫砂造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作为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成为了备受推崇的茶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融入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之中,有一种超越现实的隐喻之美,紫砂“多宝套壶”蕴含佛教文化的元素,通过泥色的变化和装饰的烘托,达到含蓄、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同时弘扬了佛学理念,为品茗者展示了独有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享受。  关键词 紫砂壶;调砂泥;佛教元素  始于宋代的宜兴紫砂,经明清的发展与成熟,其造型艺术已经确定了特
期刊
在越来越多的紫砂理论论述中,对紫砂壶艺的历史文化、创作内涵、艺术外延等论述得极尽完善,对于紫砂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艺术讨论氛围,推动了紫砂艺术理论的进一步拓展,也为更多的紫砂从业者奠定了丰富的文化艺术理论基础和创作实践经验积累。本文从个人的壶艺创作中谈自我的创作感想,论述自我内心的“天龙顶珠壶”(如图1)的创作思想。  1 传统龙图腾的继承  “天龙顶珠”紫砂壶创作取材于千百年
期刊
禅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是一种精神修持方法,禅即明心成性、见性成道,它使信奉者摆脱外界干扰,保持内心平静,最终获得对真理的体悟,并进而修炼思维,获得神通、功德、智慧与解脱。禅之意境对思想义理的发展和变化影响较大,同时也与各种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艺术是禅的载体与实体表现,而在紫砂壶中更不乏以禅为题材和主旨的作品,这件“不染尘”(见图1)便是一把诠释禅学、升华禅境的紫砂壶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创作,要求陶艺人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集思广益、融会贯通,从而加深对紫砂壶从艺术形态到内涵寓意的造诣。要求陶艺人在学习与继承前人高超技艺和艺术的基础上,加深对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传统到推陈出新的过程中要敢于创新,敢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来,并将单纯的制造工艺赋予崭新的创作理念。  关键词 明月壶;创作理念;兰芷芳心  紫砂壶艺在中国的传承已经有五六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对紫砂壶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也赋予了新的要求,在强调质地色泽、造型装饰、肌理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形神兼备的外观、冰肌如玉的风骨、涵义深邃的文化,也更加突出紫砂壶艺款式的时代化、拟人化、个性化。在几十年紫砂艺坛耕耘的基础上,紫砂茶具“盛世唐风”(见图1)就是在祖国上下欣欣向荣,共同为实现“中国梦”、“世界梦”崇高理想的感召下,借鉴并映喻“大
期刊
雅俗共赏,语出孙仁孺的《东郭记·绵驹》曰:“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主要指一件艺术品展示于人前,无论文人雅士还是世俗常人都可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雅俗共赏,超越了人们艺术品欣赏范畴的限制,是艺术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世人常说,紫砂光器返璞归真,紫砂花货可融万物,独有一番风韵。  紫砂花货极具塑造性、创意性,创作元素主要来源于自然事物和风景,如:梅树、松桩、竹子、瓜果、蝉等,并进行加工提炼,或仿其形、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