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面点制作过程中选料、配方、制作工艺等标准化流程中的关键要素进行研究,对面点产品配方涉及的面粉类别、水的选择、油的选择及应用比例,以及产品熟制时间、温度控制等成果数据,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验证,将科研成果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求新求变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成果数据、标准化;面点技术
前言
国内外饮食文化相互借鉴,南北方饮食习俗碰撞交流,各种大众主食、风味点心流转、变化并壮大,面点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面点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势必要受到影响。通过对现有面点教学体系的剖析,关注面点工艺研究成果,将科研成果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求新求变的创造性思维。
1、面点教学中的数据化问题
1.1原料性质的差异化
实际采购原材料与教学所需原材料存在的差异。教学中常用到的调味料糖,在东北地区常用绵白糖,海南常用的是粗砂型的白砂糖,这两种糖制作面点时对面点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绵白糖的甜度较白砂糖的甜度要低,而水分含量要高,但是绵白糖比白砂糖在制品中的分布要均匀。如制作无水蛋糕时,采用相同的配方,用绵白糖制作,其特点是香甜暄软;用白砂糖制作,在烘焙过程中,糖会在无水蛋糕表面产生部分凝结,会形成外部酥脆、内部暄软的口感特点。
在实际操作时,学生不能理解各种原料在面点制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如制作汤圆和油炸糕时,需要清楚米粉的加工方法,干磨粉制作的糯米粉粗糙,水磨粉制作的米粉细腻,在制作不同质地、不同加热方法的面点时,选错糯米粉不但会严重影响成品质感,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制作原味核桃酥时需要加入吉士粉,吉士粉是一种香料粉,能够起到增香提色和稳定疏松的作用,如果对原料在面点成品中所起的作用了如指掌,就能够轻松实现原料间的替代互用的。
1.2配方数据精确度与依赖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提供制品配方与操作工艺以供学习参考,但是通常情况下配方数据并不精确。如在制作水调面团时,无论是冷水面团、温水面团还是热水面团的配方,配方中通常都没有具体说明水温温度。制作水调面团,因为面粉中的淀粉在不同水温下的黏性、糊化程度等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面粉中的蛋白质在不同水温下的吸水率不同,水温还是影响面团的筋性、延展性的重要因素,制作水调面团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精准的数据说明。
对于教师提供的参考配方学生非常信任并依赖,学生在操作时对参考配方照搬照抄,完全依据配方数据,不能进行独立思考与研讨,制作的成品也往往会差强人意。如在潮湿的海南和干燥的黑龙江制作面点时,其掺水量必然会受到影响,通过分别在黑龙江和海南制作500g手擀面的实验数据得知,在黑龙江使用水分含量13.5%的面粉与水的比例为10:4.5,在海南使用水分含量13.5%的面粉与水的比例为10:4.3,此外,含筋高的面粉与水的比例为10:4.5,含筋低的面粉与水的比例为10:4。
1.3操作标准化
教学中学生不严格按照流程标准操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制作面点时,调制面团的目的通常是使其具有一定的筋性,并达到表面光滑。学生操作这一步骤时,往往“不拘小节”,用热水和面时水温不够直接使用,这些错误操作对成品造成的影响并不能大到学生肉眼就能观察到,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做成了就行,反正没什么区别”的无所谓心态。不同面团具有不同特性,在调制时要注意制作手法和时间,如冷水面团要求筋性和劲力要强,在制作时单单靠手揉是不够的,还要配合摔、捣等手法;发酵面团使用不同的菌种、菌种的使用量,掺水量,发酵的温度都会影响发酵时间的长短等。
制作馅心时出现口味偏离问题,馅心硬度不能和面团硬度保持一致,成型时容易露馅,开酥容易露酥。馅心和面皮使用比例要根据要求搭配,保证每一份的用量都是相同的。如制作肉包,每个肉包的重量要求55g,其中面皮要求30g,肉馅要求25g,不按规范操作,会出现皮馅比例不当,包子大小不一的情况。
2、关键要素在面点教学中的应用
2.1面点原料的研究与实践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面点原料的特质,合理运用面点原料,达到物尽其用,教学中可增设原料实验研究环节,使学生了解面点原料。
布置有关原料的调查性作业,对市场、超市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不同天气、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作物等因素影响下原料的变化。感受不同市场销售的蔬菜,大棚种植、有机培育、绿色种植产品的具体区别,感受不同规格、不同品牌、不同价格的鱼、肉、禽类的差异。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转基因食品、非转基因食品等概念引入教学中,用新内容、新观念、新思想,拓宽学生视野[2]。
2.2面点配方数据的实验与验证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相关行业人员做过许多实验,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实验数据证明,无论是控制变量的单因素还是正交实验,配方中每一个参数的改变都对成品的风味和质构会造成影响。将这些实验数据应用于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比对配方中的各项参数。
比如在制作面包时,参照《面包品质与质构特性的研究》中面包制作的标准配方:小麦粉100g、水580g、糖6.0 g、脱脂奶粉4.0g、起酥油3.0g、即发干酵母1.8g、麦芽粉0.2g,进行验证性制作,并根据验证实验结果,更改相关数据继续实验,通过交流与总结[3],探索配方中各种原料在整个配方中所起的作用,灵活掌握配方中每个参数的应用方法,领悟如何制定和掌握标准配方,以及如何灵活的应用标准配方。
2.3工艺标准流程的分解与细化
面点工艺流程标准化建立在面点配方标准化的基础上,只有将面点制作所需的原料进行定量,才能对每个程序进行标准的设定。面点生产标准化已经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要素,学校教学还停留在经验性教学状态,显然是滞后的,因此工艺标准化必须成为教学的主导性内容。
面点工艺流程中,每个环节的操作既是下一环节的基础,也是对上一环节的检验,所以说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把整个制作流程进行分解,细化每一个步骤,包括面团调制、馅心搭配、面点成型、面点成熟的控制等,将各个步骤在时间和工艺上进行合理串联,分解每个制作环节的关键点。
通过对面点技术关键要素的剖析,面点工艺教学要引进科学数据,把传统經验型技术传授转变为标准化配方的研讨与实践,通过探索,形成原料选择标准、配方标准、工艺操作标准,根据标准、数据,培养学生、规范学生。
参考文献:
[1]朱在勤,陈霞.面点实践教学中工艺标准化探析[J].扬州大学(保山师专学报),2006,09(25):102.
[2]罗文.油条制作的工艺研究[J].成都: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2013(1):19-2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JGY20170060)。
作者简介:曾大鹏,(1971—)男,黑龙江哈尔滨市,讲师,主要从事中小学生饮食卫生、饮食安全的管理与研究。
关键词:成果数据、标准化;面点技术
前言
国内外饮食文化相互借鉴,南北方饮食习俗碰撞交流,各种大众主食、风味点心流转、变化并壮大,面点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面点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势必要受到影响。通过对现有面点教学体系的剖析,关注面点工艺研究成果,将科研成果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求新求变的创造性思维。
1、面点教学中的数据化问题
1.1原料性质的差异化
实际采购原材料与教学所需原材料存在的差异。教学中常用到的调味料糖,在东北地区常用绵白糖,海南常用的是粗砂型的白砂糖,这两种糖制作面点时对面点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绵白糖的甜度较白砂糖的甜度要低,而水分含量要高,但是绵白糖比白砂糖在制品中的分布要均匀。如制作无水蛋糕时,采用相同的配方,用绵白糖制作,其特点是香甜暄软;用白砂糖制作,在烘焙过程中,糖会在无水蛋糕表面产生部分凝结,会形成外部酥脆、内部暄软的口感特点。
在实际操作时,学生不能理解各种原料在面点制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如制作汤圆和油炸糕时,需要清楚米粉的加工方法,干磨粉制作的糯米粉粗糙,水磨粉制作的米粉细腻,在制作不同质地、不同加热方法的面点时,选错糯米粉不但会严重影响成品质感,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制作原味核桃酥时需要加入吉士粉,吉士粉是一种香料粉,能够起到增香提色和稳定疏松的作用,如果对原料在面点成品中所起的作用了如指掌,就能够轻松实现原料间的替代互用的。
1.2配方数据精确度与依赖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提供制品配方与操作工艺以供学习参考,但是通常情况下配方数据并不精确。如在制作水调面团时,无论是冷水面团、温水面团还是热水面团的配方,配方中通常都没有具体说明水温温度。制作水调面团,因为面粉中的淀粉在不同水温下的黏性、糊化程度等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面粉中的蛋白质在不同水温下的吸水率不同,水温还是影响面团的筋性、延展性的重要因素,制作水调面团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精准的数据说明。
对于教师提供的参考配方学生非常信任并依赖,学生在操作时对参考配方照搬照抄,完全依据配方数据,不能进行独立思考与研讨,制作的成品也往往会差强人意。如在潮湿的海南和干燥的黑龙江制作面点时,其掺水量必然会受到影响,通过分别在黑龙江和海南制作500g手擀面的实验数据得知,在黑龙江使用水分含量13.5%的面粉与水的比例为10:4.5,在海南使用水分含量13.5%的面粉与水的比例为10:4.3,此外,含筋高的面粉与水的比例为10:4.5,含筋低的面粉与水的比例为10:4。
1.3操作标准化
教学中学生不严格按照流程标准操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制作面点时,调制面团的目的通常是使其具有一定的筋性,并达到表面光滑。学生操作这一步骤时,往往“不拘小节”,用热水和面时水温不够直接使用,这些错误操作对成品造成的影响并不能大到学生肉眼就能观察到,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做成了就行,反正没什么区别”的无所谓心态。不同面团具有不同特性,在调制时要注意制作手法和时间,如冷水面团要求筋性和劲力要强,在制作时单单靠手揉是不够的,还要配合摔、捣等手法;发酵面团使用不同的菌种、菌种的使用量,掺水量,发酵的温度都会影响发酵时间的长短等。
制作馅心时出现口味偏离问题,馅心硬度不能和面团硬度保持一致,成型时容易露馅,开酥容易露酥。馅心和面皮使用比例要根据要求搭配,保证每一份的用量都是相同的。如制作肉包,每个肉包的重量要求55g,其中面皮要求30g,肉馅要求25g,不按规范操作,会出现皮馅比例不当,包子大小不一的情况。
2、关键要素在面点教学中的应用
2.1面点原料的研究与实践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面点原料的特质,合理运用面点原料,达到物尽其用,教学中可增设原料实验研究环节,使学生了解面点原料。
布置有关原料的调查性作业,对市场、超市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不同天气、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作物等因素影响下原料的变化。感受不同市场销售的蔬菜,大棚种植、有机培育、绿色种植产品的具体区别,感受不同规格、不同品牌、不同价格的鱼、肉、禽类的差异。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转基因食品、非转基因食品等概念引入教学中,用新内容、新观念、新思想,拓宽学生视野[2]。
2.2面点配方数据的实验与验证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相关行业人员做过许多实验,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实验数据证明,无论是控制变量的单因素还是正交实验,配方中每一个参数的改变都对成品的风味和质构会造成影响。将这些实验数据应用于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比对配方中的各项参数。
比如在制作面包时,参照《面包品质与质构特性的研究》中面包制作的标准配方:小麦粉100g、水580g、糖6.0 g、脱脂奶粉4.0g、起酥油3.0g、即发干酵母1.8g、麦芽粉0.2g,进行验证性制作,并根据验证实验结果,更改相关数据继续实验,通过交流与总结[3],探索配方中各种原料在整个配方中所起的作用,灵活掌握配方中每个参数的应用方法,领悟如何制定和掌握标准配方,以及如何灵活的应用标准配方。
2.3工艺标准流程的分解与细化
面点工艺流程标准化建立在面点配方标准化的基础上,只有将面点制作所需的原料进行定量,才能对每个程序进行标准的设定。面点生产标准化已经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要素,学校教学还停留在经验性教学状态,显然是滞后的,因此工艺标准化必须成为教学的主导性内容。
面点工艺流程中,每个环节的操作既是下一环节的基础,也是对上一环节的检验,所以说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把整个制作流程进行分解,细化每一个步骤,包括面团调制、馅心搭配、面点成型、面点成熟的控制等,将各个步骤在时间和工艺上进行合理串联,分解每个制作环节的关键点。
通过对面点技术关键要素的剖析,面点工艺教学要引进科学数据,把传统經验型技术传授转变为标准化配方的研讨与实践,通过探索,形成原料选择标准、配方标准、工艺操作标准,根据标准、数据,培养学生、规范学生。
参考文献:
[1]朱在勤,陈霞.面点实践教学中工艺标准化探析[J].扬州大学(保山师专学报),2006,09(25):102.
[2]罗文.油条制作的工艺研究[J].成都: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2013(1):19-2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SJGY20170060)。
作者简介:曾大鹏,(1971—)男,黑龙江哈尔滨市,讲师,主要从事中小学生饮食卫生、饮食安全的管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