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常规听课,是指学校行政或业务部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调研或指导的教学管理活动。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常规听课常常被作为了解教师个体教学状况,“约束”、“监督”、“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这种以“督导”为指向的常规听课与新课程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已不相适应。在新课程背景下,常规听课需实现“功能的拓展”和“重心的转移”,应该由“督导指向”向“研究指向”转变,由仅仅关注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向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关注教学“问题解决”与教师“专业提升”转变,突出“问题研究”、“专业引领”的功能,从而使常规听课成为一种常态的“教学研讨方式”。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认为,学校常规听课的组织实施,不应仅仅限于学校行政或业务主管部门的成员听取一线教师的课,还应该形成一种一线教师间常态的听课交流方式。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常规听课功能的拓展。
一、主题式常规听课,指向于“具体教学问题”的解决
主题式常规听课,是指针对于某个“教学问题”研究、主题比较鲜明的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调研活动。它是学校常规听课的基本方式之一。实施主题式常规听课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学校行政、业务主管部门以及一线教师在一段时期内,集中视角,对某个教学具体问题共同进行研究,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形成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问题。
如2007年12月我校进行的“如何上好复习课”的主题式听课活动。当时围绕“怎样的复习才是有效的?如何体现复习课既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又能有新的收获的功能?”等问题,听取了不同学科教师的十多节复习课。这次活动不仅了解部分教师复习课的教学状况,同时也梳理了一些颇有成效的复习课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上好复习课提供了一些的经验。
主题式常规听课的基本特点是有主题。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听课的主题需要在教师实践中产生,一般是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然后由学校业务部门(如教导处)统一确定,以便听课的领导、教师能够围绕相关主题听课。这样的听课活动一般目标明确,研讨和指导的针对性比较强。
二、延伸式常规听课。指向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延伸式常规听课是指在连续跟踪听取某位教师执教同一节内容的听课活动。它往往是实施于某次随堂听课后,当听课教师与被听课教师对课堂上出现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后,有意识进行的课堂教学再实践。
延伸式常规听课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自我反思与课堂教学设计的调整能力,是提高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具体表现为:一是通过延伸式听课,能够引导教师及时反思教学过程,帮助教师第一时间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加以改进;二是通过延伸式听课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及时跟进,有助于教师切实体会改进后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恰当与否,真正领会调整后教学方法的优越性。
如在06学年第一学期的一次随堂听课中,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一节“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课中“小棒操作活动”的组织出了问题。教学效果不太好。课后听课老师与上课老师就“如何用好小棒操作”这一问题进行了研讨,把小棒操作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再次进行教学实践,该教师真切体会了“小棒操作”的价值与应用策略。
三、联动式常规听课,指向于发挥教研团队的研究功能
新课程倡导教师主体发展,注重学科团队的整体建设。因此,以教师团队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科团队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我们知道,在学校里,教研团队的组成主要有教研组和课题组两种方式。因此,教研组及课题组之间的联动式听课研讨活动同样可以作为学校常规听课的基本方式,以增强年级组、教研组等学科团队之间的交流。
作为教研组和课题组两种人员构成不相同的教研团队,其联动听课组织策划与实施的主体也是不同的。教研组联动是教研组之间的听课交流活动,组织策划者一般是教导处,具体实施者是教研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联动式听课,因为由各教研组为主体自我确定主题,其关注的点一般比较切合教研组自身的实际;同时,因为由教研组自主设计活动过程,有利于教研组呈现个性化的教学问题和研究过程,有利于教师相互汲取成功的经验。
课题组联动是以课题组成员为主体的听课交流活动,组织策划者一般是教科室,具体实施者是课题组。因为课题组有研究的课题作支撑,一般研究的问题相对较为深入,有利于教师间研究成果的共享与交流。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教研组联动,还是课题组联动,学校行政或业务管理部门需给相关团队以业务层面上的指导与帮助,以保证活动高质量的开展。
四、互访式常规听课,指向于建设教师自主教研的氛围
互访式常规听课是教师间自发进行的,是一种基于教师自由交流的随堂听课方式。笔者认为,因为互访式常规听课源于教师间自由的交流,所以活动更具“草根”性,更具灵活多样的特点,是学校行政或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常规听课的补充。当然,在对互访式常规听课的要求上,有时需要学校管理层对每位教师每学期的听课节数作相应的规定,这可以从制度上保证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实践表明,新课程背景下的常规听课,由于其功能的拓展,关注视角的转移,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原上级与下属的关系,转变为合作者、互助者。他们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进行探讨,有效消除了学校行政、业务部门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对立情绪,降低了教师的心理焦虑。同时,由于常规听课中关注的重心从教师个体教学行为转移到了日常的“教学问题”,使一线教师对听课的压力减少了,听课者与被听课者共同着眼于问题的解决、经验的提升,促进了学校良好教研文化的形成。
当然,因为常规听课突出了“研究”功能,所以学校业务主管部门对教学问题的梳理、分析、思考、解决等能力要求颇高,需要对产生的问题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以利于课后进行研究与探讨,这就需要管理人员的研究水平进一步加强。另外,教研组长的学术水平与组织协调能力也会影响到组间听课及其组内成员的自主式听课活动的开展及对一线教师的专业引领。因此,提高教研组长的学术和管理水平也是保证常规听课功能得以有效拓展的条件之一。
责任编辑:白文军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认为,学校常规听课的组织实施,不应仅仅限于学校行政或业务主管部门的成员听取一线教师的课,还应该形成一种一线教师间常态的听课交流方式。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常规听课功能的拓展。
一、主题式常规听课,指向于“具体教学问题”的解决
主题式常规听课,是指针对于某个“教学问题”研究、主题比较鲜明的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调研活动。它是学校常规听课的基本方式之一。实施主题式常规听课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学校行政、业务主管部门以及一线教师在一段时期内,集中视角,对某个教学具体问题共同进行研究,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形成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问题。
如2007年12月我校进行的“如何上好复习课”的主题式听课活动。当时围绕“怎样的复习才是有效的?如何体现复习课既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又能有新的收获的功能?”等问题,听取了不同学科教师的十多节复习课。这次活动不仅了解部分教师复习课的教学状况,同时也梳理了一些颇有成效的复习课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上好复习课提供了一些的经验。
主题式常规听课的基本特点是有主题。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听课的主题需要在教师实践中产生,一般是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然后由学校业务部门(如教导处)统一确定,以便听课的领导、教师能够围绕相关主题听课。这样的听课活动一般目标明确,研讨和指导的针对性比较强。
二、延伸式常规听课。指向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延伸式常规听课是指在连续跟踪听取某位教师执教同一节内容的听课活动。它往往是实施于某次随堂听课后,当听课教师与被听课教师对课堂上出现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后,有意识进行的课堂教学再实践。
延伸式常规听课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自我反思与课堂教学设计的调整能力,是提高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具体表现为:一是通过延伸式听课,能够引导教师及时反思教学过程,帮助教师第一时间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加以改进;二是通过延伸式听课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及时跟进,有助于教师切实体会改进后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恰当与否,真正领会调整后教学方法的优越性。
如在06学年第一学期的一次随堂听课中,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了一节“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课中“小棒操作活动”的组织出了问题。教学效果不太好。课后听课老师与上课老师就“如何用好小棒操作”这一问题进行了研讨,把小棒操作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再次进行教学实践,该教师真切体会了“小棒操作”的价值与应用策略。
三、联动式常规听课,指向于发挥教研团队的研究功能
新课程倡导教师主体发展,注重学科团队的整体建设。因此,以教师团队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学科团队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我们知道,在学校里,教研团队的组成主要有教研组和课题组两种方式。因此,教研组及课题组之间的联动式听课研讨活动同样可以作为学校常规听课的基本方式,以增强年级组、教研组等学科团队之间的交流。
作为教研组和课题组两种人员构成不相同的教研团队,其联动听课组织策划与实施的主体也是不同的。教研组联动是教研组之间的听课交流活动,组织策划者一般是教导处,具体实施者是教研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联动式听课,因为由各教研组为主体自我确定主题,其关注的点一般比较切合教研组自身的实际;同时,因为由教研组自主设计活动过程,有利于教研组呈现个性化的教学问题和研究过程,有利于教师相互汲取成功的经验。
课题组联动是以课题组成员为主体的听课交流活动,组织策划者一般是教科室,具体实施者是课题组。因为课题组有研究的课题作支撑,一般研究的问题相对较为深入,有利于教师间研究成果的共享与交流。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教研组联动,还是课题组联动,学校行政或业务管理部门需给相关团队以业务层面上的指导与帮助,以保证活动高质量的开展。
四、互访式常规听课,指向于建设教师自主教研的氛围
互访式常规听课是教师间自发进行的,是一种基于教师自由交流的随堂听课方式。笔者认为,因为互访式常规听课源于教师间自由的交流,所以活动更具“草根”性,更具灵活多样的特点,是学校行政或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常规听课的补充。当然,在对互访式常规听课的要求上,有时需要学校管理层对每位教师每学期的听课节数作相应的规定,这可以从制度上保证此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实践表明,新课程背景下的常规听课,由于其功能的拓展,关注视角的转移,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原上级与下属的关系,转变为合作者、互助者。他们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进行探讨,有效消除了学校行政、业务部门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对立情绪,降低了教师的心理焦虑。同时,由于常规听课中关注的重心从教师个体教学行为转移到了日常的“教学问题”,使一线教师对听课的压力减少了,听课者与被听课者共同着眼于问题的解决、经验的提升,促进了学校良好教研文化的形成。
当然,因为常规听课突出了“研究”功能,所以学校业务主管部门对教学问题的梳理、分析、思考、解决等能力要求颇高,需要对产生的问题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以利于课后进行研究与探讨,这就需要管理人员的研究水平进一步加强。另外,教研组长的学术水平与组织协调能力也会影响到组间听课及其组内成员的自主式听课活动的开展及对一线教师的专业引领。因此,提高教研组长的学术和管理水平也是保证常规听课功能得以有效拓展的条件之一。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