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忠:两岸合作需要大格局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1月,香港富邦银行参股厦门商行19.99%,成为首家经第三地投资大陆银行业的台湾金融机构。《台商》杂志独家采访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明忠,谈富邦的大陆布局以及对两岸三地金融合作前景的看法。
  
  
  《台商》:富邦为什么会选择参股厦门商业银行?未来会否走出福建?在未来投资参股方式上将有哪些变化?
  蔡明忠:福建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尤其是最近以福建为中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获批,海西区的发展将升格为大陆的国家政策,成为大陆四个主要的经济区之一,所以富邦看好福建未来的发展潜力。
  但城市商业银行毕竟还是区域性的,富邦会继续寻找机会,如果在其它地域能够参股的话,我们会积极争取参股第二家。
  投资方面,开放之后在两岸主管部门同意的前提下,我们也希望能改成由台湾富邦直接来投资。因为香港的富邦银行毕竟是一个比较小的银行,为了支持厦门商行未来更大的发展和继续参股的动作,后续投资希望能够改成由台湾富邦金控直接来做。毕竟由台湾富邦金控提供资源,在资本上面更有余地和空间。
  
  《台商》:2008年富邦证券在厦门设立代表处、富邦保险设立厦门独资产险公司的申请已分别上报中国证监会和保监会。目前的最新进展如何?在政策面还有哪些限制?富邦希望取得哪些突破?
  蔡明忠:富邦的财产保险就等MOU了,签订后就会批了;人寿保险还是碍于大陆投资门坎的限制,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办法申请分公司。
  证券方面我们是希望在海西特区能够在参股比例和业务范围上面会有所放宽。所谓业务范围,就是现在大陆的规定是任何有外资参股的证券公司都不能承做A股的经纪业务,这样就只剩下证券和债券的承销业务可以做,等于是一个跛脚的证券公司。富邦希望如果没有办法全大陆开放,最起码配合海西区的先行先试,能够让我们在福建做A股的经纪业务。
  
  《台商》:两岸开放力度加大后,对香港的金融中介地位会造成何种影响?
  蔡明忠:大三通后,香港作为之前两岸不能直航的一个转介点,当然会受到一些影响。但大家也注意到,像CEPA6马上就出台了,这也是大陆给香港金融机构一些特惠,相信对香港所受影响能够有一个缓冲。
  事实上,一个国际化金融中心的形成是需要历史和时间的,在两岸三地来讲,香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比较深,运作的历史和时间也比较长,我并不认为香港的地位会因为两岸金融可以直接合作而有所折损,香港未来还是会发挥它的金融国际化的优势和作用的。
  
  《台商》:您如何看待两岸三地在未来的大中华金融格局中各自的角色定位和商机?
  蔡明忠:在大陆,上海要建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应该把台湾和香港也纳入,一起带着走,两岸三地可以进一步整合成一个共同资本市场,这样才能发展成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市场上,台湾、大陆、香港各有特色,一起整合的话,两岸三地金融中心成功的机会会非常大。不要只由两岸的眼光来看,大家应该放大格局,看这两岸三地的金融市场如何整合,共同来建构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市场。
其他文献
徐德容、李姿慧、连心泽、罗方慈、仲伟中、陈庭涵……,这些跟随父母跨海求学的台湾学生,经由自身的努力和学校、家长的支持,顺利走过了求学生活的身心历练,在接受和融入中迅速成长起来。    「我希望大家的愿望都能实现!」略显腼腆的陈庭涵,慢声细语一出口,立刻引来了一片掌声和笑声。这个7年前小学还没毕业就随父母、哥哥一起来大陆的台湾小女孩,经历了转学初期在校车上哭喊妈妈、不愿上学的艰难磨练,现在已经成为上
期刊
台湾经济部门5月中公布第一阶段陆资直接赴台投资项目,开放制造业、服务业与公共工程三大类共99项。专家认为,第一阶段开放陆资赴台投资项目,不包括高科技、电信、金融等热门项目,估计能吸引的大陆资金不多,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益。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2009年5月12日宣布,大陆资金赴台投资的具体办法和开放项目,最快本月可以开放。其中制造业开放比率约30%,服务业约21%,公共建设约14%,总计99
期刊
去年开始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海啸,让国际经济环境变得更加波谲云诡,随着欧美市场经济衰退,消费市场的需求日益下滑。由于欧美是大陆台商主要出口客户,以加工出口为主的大陆台商,在国际金融海啸下,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为因应这波经济危机,大陆去年底出台4万亿人民币扩大内需的救市方案。「出口转内销」,成为大陆台商最热门的话题,有经营加工出口的台商表示,贸然作出「出口转内销」的决定,只会「凶多吉少」。  
期刊
大陆在转内需市场;台湾有资金、人才与国际经验,可以协助大陆提振内需。两岸之间的合作在现代服务业上将占据很大比重。      2009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首届海峡论坛上宣布了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等八项惠台新举措,并表示,大陆方面愿意以积极和开放态度,与台湾方面商谈签署符合两岸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随着两岸大三通后大中华经济圈的逐步形
期刊
台股在2009年5月初的连续飙涨,加权指数久违全面涨停的格局,除了令台湾的投资人,甚至那些关注两岸局势变化的外资,也有了大力买进的喜悦。台湾顿时好像已走出全球金融风暴的乌云笼罩,拨云见日,才不到三个月时间,台湾股市全球涨幅最大也最亮丽,投资人都喜出望外,信心大增。    全球资金看中两岸关系目前发展的趋势,乐观的态度及预期;两岸从「辜汪会谈」后,交流逐渐频繁,直到连战的破冰之旅,交流层级进一步提升
期刊
台湾曾是「代工王国」,在制造文化的孕育下,台商的产品制造、国际化视野、研发能力与设计能力都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台商代工下的产物,都只能称为「产品」。如何让产品商业化,成为商品,甚至是拥有高附加值的商品,尽快走出「为他人做嫁衣」的困局,是困扰台商已久的问题。    产品最基本的属性就是质量和成本,衡量的标准是价格;而商品最基本的属性是品牌和价格,衡量的标准是价值。商品能够超越质量和成本圈定的死框框,
期刊
有一位朋友建议我介绍一下「当今最有赚头的产业」,若能够的话,他也希望我能把一些客户成功的案例公诸于世,不要每次都讲一些「摸不着边」的概念,要举例又不够具体,他还批评我的文章,看了真不太过瘾。    我手上真的是有一些他要的「大解密」案例,可是我能公开吗?有一位客户他经营的产业很冷门,台湾只有少数厂商在做,他算是「默默赚钱」的大企业家,但是他的产业我怎么可以随便介绍在媒体上,就连私底下我都不太敢讲呀
期刊
2009年第一季度大陆经济资料发布后,近期产业是否会发生变化?企业到底该如何分析当下的产业投资形势?如何甄别真实机会隐藏在哪些产业领域?    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萧条,使得大批企业甚至全球知名公司陷入重重危机,经营步履蹒跚,但是,也有人高呼「越是危机越投资」,他们认为,当前经济危机正是企业大胆出击,趁低扩展规模,抄底潜力资产或进军新产业领域的绝佳时机。      早春仍有寒意    随着大陆一季度
期刊
借力使力突围自救    从最初的两税合一、劳动合同法出台,一直到出口退税下降、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乃至现在的金融海啸袭击,在大陆实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环境中,不少加工贸易型企业面临的生存危机比以往任何时候更甚,台商亦不能幸免。  大环境如此,台商要安然度过这波产业调整浪潮与金融危机,只能各凭本事。下下策,是倒闭或结束;中庸之道是外迁或内移;惟有转型升级,才是大趋所向。    当许多台商还在忙着寻
期刊
2003年,两岸咖啡在杭州起家,以「咖啡+西餐」的模式在大陆休闲餐饮市场崭露头角,并立下雄心壮志,要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咖啡西餐连锁品牌。随着高盛银行与华生资本的大举注资后,两岸咖啡开始分区开拓大陆休闲餐饮市场,离上市目标更近了一步。      由制造业起家到转入餐饮服务业创立两岸咖啡西餐厅(以下简称两岸咖啡),台商杨进发以「咖啡+西餐」的餐品模式,将咖啡与牛排卖到了大陆各地。  他自豪地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