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中的哀叹与呐喊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2020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初,田汉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大致创作了六十多部话剧作品,话剧剧本中体现出的艺术思潮之流变,以1930年为界线,大致分为新浪漫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前后两个时期。田汉前期剧本拥有诗化、写意的特征与小资产阶级的唯美派感伤,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田汉公开批判了自身前期的戏剧创作,并表示向无产阶级“转向”,后期更倾向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戏剧创作。
  关键词:田汉 话剧 新浪漫主义 革命浪漫主义
  “田汉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话剧发展史”,曹禺如是说。田汉一生创作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作为五四运动中产生的一位文学巨人,田汉的创作与思潮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并成为最高产的话剧剧作家。五四运动时,浪漫主义气息弥漫于20世纪初的剧坛之中,一批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戏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浪漫主义戏剧有着追求自由与解放的独立精神,田汉欲从剧本中抒发对于旧社会的批判与对新社会的憧憬,便有了前期新浪漫主义的话剧创作。
  20世纪30年代的田汉,吸收与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他将自身创作的关注对象转移到了贫苦的工人与农民中,他深入群众,逐渐致力于“民众戏剧”,歌颂反压迫、反剥削的群众,替底层工农发声,有追寻光明、追求解放的斗争精神,此一期间的剧作,即可称为革命浪漫主义戏剧。若非从时间维度进行探究,诗意化的剧作风格、写意的艺术手法、意境的情节刻画,始终贯穿于田汉的戏剧作品中,所以即使是在以反抗为基调的后期创作阶段,也依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一、新浪漫主义时期(1920—1929)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主义戏剧通称为新浪漫主义戏剧,是多种话剧流派的融合体。田汉曾表达:“所谓新罗曼主义,便是想要从眼睛看得到的‘物的世界’,去窥破眼睛看不到的‘灵的世界’;由感觉所能接触的世界,去探知超感觉的世界的一种努力。”a新浪漫主义是对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等艺术思潮的融合与发展、修正与翻新,田汉在留学期间,接受了西方唯美主义的艺术熏陶,再加之社会的动荡变幻,促使他创作出了有诗意的新浪漫主义感伤之作。1920年9月,时年22岁的田汉创作了自己的话剧处女作《梵峨璘与蔷薇》,紧接着又在年末创作了三幕剧《灵光》与独幕剧《咖啡店之一夜》。不幸的是,1921年的田汉收到了舅父兼岳父易象同志惨遭湖南军阀杀害的噩耗,他痛苦地意识到,只是单纯的感伤毫无用处,戏剧中需要有反抗的声音出现,自此他便有了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之作,如1922年的独幕剧《获虎之夜》与1927年的三幕剧《名优之死》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田汉前期的剧本中,还是充斥着对崇高艺术的追求、对“灵与肉”的矛盾、对爱情与现实的思考,相比后期的创作,以唯美感伤的抒情剧居多,根据创作主题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
  其一,是以流露感伤愁绪为主的话剧,被田汉称为“出世作”的独幕剧《咖啡店之一夜》,可为其代表作。剧本揭示了恶俗拜金主义者的丑恶嘴脸,主人公以田汉的好友李初梨为原型,其中“拼命喝酒”的堕落青年人,正是19世纪20年代众多迷茫的日本留学生的缩影,对现世的不满与对未来的忧虑引发了他们内心苦闷与挣扎的情绪,主人公的台词中自然地流露着感伤,白秋英在惨遭抛弃后哀叹道:“穷人的手和阔人的手始终是握不牢的。”b负心的李乾卿亦无奈道:“你也要可怜我,因为我是一个弱者,我也没有法子,所以求你玉成我们现在的幸福。”c但剧本却并未全篇渲染感伤的情绪,盐商之子对爱情的亵渎、林泽奇对资产阶级市侩的斥责,是对封建势力与丑恶市侩的揭露,他们发出了反对的呼声,田汉亦称此“以咖啡情调为背景,写由颓废向奋斗之曙光”d,剧中林泽奇的好友郑湘基,便是一个勇于面对苦难的青年角色,他在结尾直言道:“看看祖国苦难的人民,我们的痛苦就不算什么了。”e是在灰暗社會环境下,寻求个性解放,亦有着前进斗志的一个热血青年形象。
  其二,为表达“艺术至上”“灵肉调和”之思的剧作,以如诗歌般唯美的独幕剧《古潭的声音》为例。此剧创作动机来源于日本古诗人芭蕉翁的诗句:“古潭蛙跃入,止水起清音!”f随后“一时有非常强烈的艺术至上主义的倾向”g的田汉先生,又受到日本学者松浦一氏议论的启发,将那跃入古潭的蛙设计为一位诗人,他亦是艺术至上精神的具象化存在,书写“有生与死、迷与觉、人生与艺术的紧张极了的斗争”h,由此便能看出此作朦胧神秘的氛围,人物关系与戏剧情节的暧昧迷离,诗化而抒情的语言与“艺术至上主义”的表达,亦是田汉前期创作的两大特征,在《古潭的声音》中可谓发挥到了极致。如美瑛的绝笔直接以诗歌的形式呈现,话剧的前半部分皆为诗人自说自话,体现出田汉前期的创作,皆以大段的独白与心理刻画为重心,而非戏剧冲突的描写。田汉“艺术至上主义”之思,则体现在诗人对美瑛的劝慰上,诗人曾两次表述过“人生是短促的,艺术是悠久的”i,美瑛是沉闷而迷茫的青年人的化身,受“五四”思潮之影响,只愿沉浸于美好幻想之中,田汉指出“古潭”便是旧浪漫主义的空想,美瑛苦言道:“我的灵魂告诉我连艺术的宫殿她也是住不惯的。”j其中也体现出了“灵与肉”的矛盾主题,“灵肉调和”是田汉所崇尚与追求的,但现世的苦难时常使人绝望,所以只能选择“投潭”来逃避一切,诗人不得不以“锤碎古潭”的方式,向荼毒人心灵的旧浪漫主义空想复仇,这亦体现出田汉对新浪漫主义艺术的维护。与《古潭的声音》中的诗人相似,《南归》中亦有一个漂泊的流浪者形象,他们都带有浓郁的感伤气息,有学者曾表示这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感伤。影射时代的苦难与社会的阴暗,但并没起到鼓励青年人奋斗与斗争的效用,是缺乏实际社会意义的创作。
  二、革命浪漫主义时期(1930—1948)
  1930年田汉在《南国月刊》上发表了《我们的自己批判》,他接受了马列主义的熏陶,检讨了自身“在不知不觉间也留下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的阴影”k“不曾十分弄清我们艺术运动的立场和对象”l等错误,遂转而走向无产阶级文艺道路,推动了现代戏剧运动的发展与前进,亦为田汉话剧创作的艺术思潮之转变。左翼戏剧家欣赏与推崇“民众戏剧”,创作者会深入底层民众的生活,已经深刻意识到前进目标的田汉,主动加入“左翼作家联盟”“自由运动大同盟”等组织,将戏剧创作之对象转向工农阶层,致力于书写工人、民众的反抗事件,赞扬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精神,相比前期发出反对之哀叹,却并未提出解决苦难之方法的剧作,后期创作则是实在而激烈的反抗,有着实质性的斗争举措,并指出了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给底层民众带来了光明,指引了前进奋斗的方向。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始终贯穿于田汉的剧作之中,所以将田汉后期的创作概括为一种革命浪漫主义思潮,又以1937年“七七事变”为界限,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带有无产阶级革命色彩的话剧为主;后一个阶段则主要表现抗日战争时期,处于灰暗之中的民众生活与社会现状。   1931年春季,独幕剧《梅雨》发表于《读书杂志》,虽然刻画的是底层民众的穷苦生活,甚至以悲剧性的结局收尾,但全剧却并未被沉重的感伤所笼罩,经济的压力与生活的艰苦并没有击垮两个失业的青年人,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照耀着女孩阿巧,她不禁感叹道:“命运像是一块压在我们身上的石头,就是得掀翻这块石头!不过这块石头不是一个两个人的气力翻得转来的,得靠大伙儿的力量。”m而没有寻得出路的文阿毛,就只能以旁门左道求生存,意图寻死却被刻有“只有活着奋斗才能解决你的困难……自杀是懦夫干的事”n的木牌劝返,文阿毛被捕事件为全剧中强烈的戏剧冲突,一改前期创作以刻画人物复杂心理为要旨的特点,后期剧本立足现实,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面对潘顺华的自杀,潘徐氏与阿巧纷纷表示“晴天快到了”,體现出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期盼与决心。前一阶段以抗战主题话剧居多,如以“一·二八事变”为背景的三幕剧《回春之曲》等;除此之外,田汉还创作了以自然灾害为主题的话剧,如1935年12月创作的以黄河洪水为题材的一幕两场话剧《洪水》等,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民众之喜爱。
  1937年,田汉于牢狱之灾中解脱,8月便创作出了四幕剧《卢沟桥》,可以称为革命戏剧运动中抗日戏剧之开端,于南京连演15天,座无虚席,激起万千民众的抗战热情。1947年田汉创作的二十一场话剧《丽人行》,由抗敌演剧九队首演于无锡,描写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不同阶层的三位女性分别面临的不幸遭遇,她们生活在时代的压迫下,承受着各自的苦难,她们之中有无奈转嫁的、被鬼子糟蹋过的或是被迫夫妻分离的,身为弱势群体,她们互相救赎与鼓励,党员同志挺身而出相帮扶,其中章玉良、李新群、孟南、余达生和刘大哥等人,皆为奔波于抗日前线的革命者形象,他们代表着众多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抗日将士们。章玉良在狱中,不卑不亢地向岛田宣称“广大中国人民从抗战中自求解放的要求是神圣的,为此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自我牺牲是神圣的”o,表达出民众团结一心求解放的夙愿,并强调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之重要性,“我们感谢的也就是你们的炮弹很有效地惊醒了中国人民的百年残梦,让我们在具体事实上认清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明确了什么是真正解放自己的道路”p。作为新时代的进步女性,李新群安慰寻死的刘金妹:“靠一个女人的力量当然是难于熬出来的,必须靠大伙的力量。”q结尾三位女性于夕阳中相拥在一起,准备迎接未来的斗争生活,亦表达了各阶级民众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对国家与民族的和平与解放心怀无限的憧憬与期待。
  三、结语
  田汉于1949年前创作的话剧,从注重复杂情感抒发,转变为以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之形式,艺术思潮由新浪漫主义至革命浪漫主义的流变,是时代与社会影响下的产物,虽然感伤情绪始终流露于字里行间,浪漫主义抒情语言时常出现,但随着时代的变幻,剧本中斗争与反叛的意图愈加显著,由初始的哀怨直至后期的奋起反抗,亦是创作风格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田汉在戏曲、歌剧与电影创作方面亦有涉猎,对革命戏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a 田汉:《新罗曼主义及其他》,《少年中国》1卷12期,1920年6月。
  bceijmn田汉:《田汉文集 第二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146页,第143页,第147页,第36页,第40页,第382页,第391页。
  dfgh田汉:《田汉全集 第十六卷 文论》,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99页,第305页,第305页,第305页。
  kl田汉:《田汉作品选》,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35页,第534页。
  opq田汉:《田汉文集 第六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231页,第233页,第275页。
  作 者: 王翰琳,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戏曲理论与批评。
  编 辑: 杜碧媛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我们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很少想起发小特别是在与发小失去联系很久的情况下,但静下来仔细想想,我们和发小其实并没有疏离,只是联系少了而已,发小之间的那根线一直没有断,只是牵扯得没那么紧而已。下边我们看到的,是5个关于“我和发小”的故事,从中折射出来的发小情谊,可谓多姿多彩,又五味杂陈。我最好朋友的婚礼  □沈杰群  世界仿佛总在围绕一场婚礼旋转。这年秋天,我终于收到发小朝文的婚礼请柬。  回忆是控制不住
摘要:沈从文以其生动优美的文笔,描绘了湘西优美纯净的自然风景,刻画出湘西人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唱响起如诗如梦般的田园牧歌,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原始纯净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人性之善与人情之美,受到了爱的熏陶和美的洗礼。  关键词:沈从文 湘西 风景 人情  要论湘西文化,就不能不谈到作家沈从文及其小说和散文等系列作品。沈从文把自己对故乡的挚爱执念深深植入文笔之中,替世人描摹出了一幅饱含湘西风情的或粗朴或
2017年9月9日,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的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施一公摘取了“生命科学奖”,并获得100万美元奖金。与此同时,甘愿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坚定随夫回国,并一直默默陪伴和支持他的太太赵仁滨,也一下引起人们关注。她是一位貌美能干的才女,在照料一对活泼可爱的龙凤胎儿女的同时,还有不俗的事业。这对科学界的神雕侠侣,生活中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经历?  困境中遇到知心爱人  年过五旬的施一公,出
摘 要:在多元包容的网络世界,网络小众文正悄然地影响着网络文学发展格局。优秀小众文既体现出作家对创作艺术的坚守,又呈现出一种不流于俗的创新与突破,可以说是对网络文学的另类书写。本文将从网络小众文与大众文的对比中,分析、归纳小众文的特征与内涵,期望能为当前网络文学创作提供新的思考和多种可能性。  关键词:小众文 大众文 网络文学创新 《回到过去变成猫》  当前网络文学为普通大众创造了一种新的精神娱乐
只是一瞬间,原本灯火通明的家里突然一片漆黑。停电了?摸着案头厚厚的作业,我心情莫名烦躁。  找不到可以驱逐黑暗的方法,我心焦如焚,因为作业明天早上就要交。就在这时,爸妈从外面散步回来了,妈妈的声音永远是那样让人心安:“外面修路,暂时断电了,也许后半夜会修好,不过,我有办法!”  说着,她借着手机的灯光,在放杂物的抽屉里摸出一个袋子,拿出一根白色的蜡烛。  我一边在心里为妈妈点赞,一边在蜡烛的光亮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过,目前流通的人民币正反面上都有一些不规則排列的小圓圈,有说是防伪的,有说是盲文,还有说是点缀。实际上这些都不是,那这些小圆圈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不知道你是否试过打印或复印钞票,很可能只打印出一行網址或是提示不允许打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就是钞票上的这些小圓圈在作怪。  这些小圆圈叫欧姆龙环,也就是圓圈星座防伪技术。这种图形的识别原理是什么至今仍是个谜。欧姆龙环是一种防
摘要:在1940-1942年间,山西抗日根据地由于受到日伪军与阎锡山反共势力的双重夹击,外来作家纷纷先后离开山西,山西抗日根据地内部的文学工作者承担了文学传播的重任,在参加革命工作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兴办文学刊物,将文学传播的受众转向了根据地内部的广大军民,并由此引发了文学的通俗化、大众化发展。这一时期山西抗日根据地文学传播特征的变化,暗示出中国共产党对文化战线的领导日益成熟。  关键词:文学传播
那些出生于三四五线小城,学历不高,主要从事蓝领工作的年轻人,被冠以“小镇青年”的称号。这是近些年才走人我们视野的称谓。他们一度徘徊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曾经是迷茫的代名词,一度被称为不城不乡的“夹心饼干”。  然而,就在最近几年,随着与社会经济大潮的脉搏共振,很多小镇已经不再是简单夹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模糊存在,小镇上的一些青年,也不再像往昔那样,只能在远方的梦想和眼前的平淡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
摘 要: 戏剧是一门具有可读性和可表演性的综合艺术,具有“国剧”之称的京剧更是承载了厚重的华夏文明。在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京剧的翻译也逐渐成为让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实现弘扬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目标。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主张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作者从目的论视角出发,经过剖析《打渔杀家》的英文译本,探讨了京剧翻译的可行性,并且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 京剧 《打渔杀家》
2017年的795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中,520万人投了10份以上的简历才找到工作。其中80万人的简历,出现在50多家公司的邮箱里。  和父辈不同,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将毕业后的工作视作稳定的开始,唯一的归宿。求职更像是“尝试”。调查显示,62%的2017级应届毕业生认定自己需要“先就业,再择业”。六成以上90后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做不满1年。其中,38%的人不到半年就会另谋高就。“在我的想象里,生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