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学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开办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迅速增多,但是新闻教学理念的构建和新闻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很不完善,其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比较突出,韶关学院的新闻专业教学,摒弃了与新闻实践相脱节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巧用校外教学资源,建构全方位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实践机会,实现了新闻业务“学用结合”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闻教育;实践教学;实习
中图分类号:G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228-03
新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主要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但是长期以来,媒体常常抱怨新闻院校的学生有理论没能力,正如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梓华所说:“新闻媒体需要的,高校供应不上;新闻媒体不怎么需要的,高校却在大量培养!”因为学生在校期间往往缺乏必要的实践训练,既受制于学校的办学条件(这主要是新办地方高校或新办专业),也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有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范敬宜也说过“我国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化,即:新闻教材老化、新闻理论西化、研究方法玄化,集中到一点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更加说明实践教学在新闻学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占据着的重要地位,它是学生知识接受、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与有效手段。
新闻学的专业性质和未来的职业取向都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当下更是如此。亦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需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来感知、体验和消化所学的理论,最终切实掌握新闻流程并能熟练地运用于实践。基于我校新闻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我们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上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建构了全方位的学生实践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利用社会资源。科学实施阶梯式实践实习活动
目前,我国庞大的媒体规模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在传媒人才市场上,“有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已成为业界共识。新闻系学生毕业后要想马上适应这种竞争环境,必须在大学期间就熟练掌握新闻采、写、编、评等各种技巧,而这些能力的提高,与开展频繁的新闻专业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学生的新闻实习,需要拾级而上,循序渐进。而韶关学院对于新闻专业的教学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为学生安排了课程实践、寒暑假实习、毕业实习等三个台阶。三者之间体现出渐进性和连贯性。
1.1 结合课程教学进度。落实实践训练内容
我们策划了如以“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等课程为依托的“联动式实习”,联合组织学生在课程修读期间赴报社采风,不但要完成采访任务,而且还要进行报纸版面编排的全程学习,完成各门课程的实习任务。此外,院系还组织教师对学生的文字作品进行评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笔者在主讲“广播电视报道与分析”课程时,组织学生分组对韶关地区有关企事业进行采访,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了多部较高质量的作品。其中《长不大的孩子》与《军训随笔》获首届“南粤杯”高校DV大赛二等奖,受到省新闻教育界的好评。在“新闻摄影”课中,则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每位学生进行实习采风。学生拍摄了不少具有较高水准的图片,其中2006级新闻班袁超的“大爱默默,小爱绵绵”新闻摄影组照获得“2008全国校园影像交流节暨全国校园DV、摄影作品展示活动”大赛一等奖。2007年5月,以“新闻采访”课程为依托,组织2004级新闻专业学生赴翁源进行以“义务教育”为题材的采访报道,拍摄并制作了纪录片《家乡·大学生·梦》,该片获首届“南粤杯”高校DV大赛三等奖。
1.2 利用寒暑假期间。走向社会落实教学实践内容
寒暑假期间实习大致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各新闻媒体实习。每年新闻专业部分同学会在南方电视台、新快报、韶关日报、韶关电视台、韶关电台等新闻单位实习,效果良好,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实习的热情。二是带学生团队外出进行集体采访和社会调查。2007年暑假,笔者带领2005级新闻班部分学生在浙江西塘开展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实习活动,拍摄了多张摄影作品并拍摄制作完成了电视片《幻恋》。学生通过这次实习锻炼提高了自己的采访能力和交际能力,能更深刻的在实习中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开阔了眼界,尤其是增强了自己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3 精心安排毕业实习。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为期3个月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了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其他教学环节和主要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时间长、规模大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专业实习既能促使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术和能力;又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专业工作搭建平台,是新闻实践教学中的重头戏。为了抓好这个环节,我校新闻系与韶关相关媒体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如韶关日报、韶关电视台、韶关家园网等,都是我系稳定的“实习基地”。除此外,我系还安排学生进入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羊城晚报、新快报等省内知名媒体进行实习。学生经前两类实习的锻练,已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因而在毕业实习中显得底气颇足。他们在新闻单位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受到了更为严格、更为规范的训练,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实习结束后,各小组还要召开经验交流大会。无论经验或教训均来自实践一线的感知,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再记忆,再认识,是对新闻理论、书本知识的诠释和消化。
以上三类实习,呈现为逐层递进的关系。在结合课程进行的实习中,学生加深了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在暑假期间的实习中,学生接触了各级各类媒体,增进了对新闻工作的了解;在毕业实习中,学生综合运用在校期间所学得的知识和理论,对新闻工作的真谛和要义不仅有了更全面深切的感受,而且有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
2 挖掘校本教学资源,实现实训工作的生活化和日常化
以上实习,都必须在校园外集中较多时间进行。然而学生的实习更多的时候是在校园内进行,因而教师们有责任为其在校内的实习创造各种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们对学生实习的指导经常化、日常化。
2.1 开设“模拟课堂”,让课堂教学具有实战性
多年来,我国新闻学专业的教学多局限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上,这未免有“纸上谈兵”的感觉。为此,韶关学院新闻业务教学吸收了国内新型教学经验。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试行“模拟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既强调对理论教学的阐释的补充作用,又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观念,是未来新闻教学计划中最主要的部分,并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如在《电视节目策划》课程中,关于“电视谈话节目”这一章的教学上,“模拟课堂”的具体操作为:学生在课前自行准备采访提纲与采访对象,然后在课堂上自己扮演 “谈话节目主持人”,模拟《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节目特点对同学进行现场访谈,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在大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提升了同学们的访谈能力。
2.2 以校内报社、电台、广播站为载体,拓展学生实践舞台
从2005年开始,我和我的同事们指导学生创办了系报《点报》。学生们承担了采访、写作、编辑、校对、出版等各项工作,经受了全面锻炼。学生“记者”们曾成功地采访过校内外多位知名专家。在培养新闻人才方面发挥了其独特作用。其次,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新闻系每年都会评选“最佳新闻摄影奖”等等。但是,仅仅有系报这个平台是远远不够的,新闻系把在报刊得到锻炼的优秀同学不断输送到校内各媒体,如校园电台、粤北大学生报、韶关学院报和校园新闻网等等,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除此之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在学校校园网开辟新闻视频专栏。成立了“新闻现场”小组,小组所有的人员均从新闻系各年级学生中招新而来。“招新”活动每年一次。“招新”程序制度化,分有自我介绍、笔试、面试三步骤,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业务基础知识和新闻思维。
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将学校各类重大活动以及同学们所关注的热点及时进行采访报道,编辑每月至少两期每期10分钟的视频新闻挂上校园网。例如在我校50周年校庆期间,组成了有20多个成员的记者团。该团成员成功采访了来校参加校庆活动的许多嘉宾并较完整的报道了整个庆典活动。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后,全程拍摄制作的反映5·19韶关学院全校万名学子参与祈福夜纪实过程的电视纪录片《祈福》,该片获第一届“科讯杯”全国传媒专业学生DV暨高清作品大赛纪录片一等奖。
3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
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大多数教师本身就没有新闻从业的实践经验。这是我国新闻教育的一个软肋。面对这个问题,我校新闻系采用了系列可行的办法。一是直接引进新闻单位有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极强的动手能力的资深编辑、记者作客座教师。这些引进的媒体资深从业人员可以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改变以往无新闻实践经验教师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状况,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新闻实践教学内容。而且这些媒体资深从业人员不仅用典型的新闻事例进行教学,还可以组织和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专业基本素质的形成,还可以了解到社会和媒体对新闻人才要求的新动向,以便及时调整对新闻人才培养的策略,有助于新闻专业实践更好的开展。另一方面,加强新闻专业教师的培养。由于我校新闻专业的多数专业课教师或是由中文专业改行的,或是虽有新闻专业的学科背景。但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理论知识丰富而新闻实践经验严重缺乏,对新闻具体的采缩工作以及媒体机构、媒体运作等缺乏感性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所以我校新闻专业采用与新闻单位在联合培养新闻人才协议基础上,也让教师到报社、电视台、网站等新闻单位做一段时间的实际新闻工作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我校新闻系还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地定期邀请学界知名人士和业界精英开展各类讲座。2007年,新闻系就曾邀请中宣部顾问、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罗以澄教授来我系讲座,其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采编手段和写作技巧给同学们带来了从课堂上学不到的生动的知识;此外还邀请了广东电视台与南方电视台资深电视人开展讲座,其丰富的采访经验;具备的较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新闻价值观,深深地吸引了准备进入新闻行业的同学们对新闻行业的认识与关注。从而把新闻实践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成为典范。
4 加强教学硬件设施更新
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会长乔·福特认为。“为最新技术设备找资金是一种经常性的挑战,但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实验设施在我们的优先考虑范围内。庆幸的是,数码时代降低了有些设备的价格,但这些设备也需要每隔3—5年更换一次。”当然,规格齐全的实验设施建设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与财政支持之上的,不说与国外新闻院校相比,就是相比较国内同类院校。我们在资金投入和设备更换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的新闻教育经费来源比较单一,数额明显不足,有些新闻院系由于受制于资金的短缺,致使很多理应开展的项目搁浅。我校新闻系在学校投入仅50多万资金的条件下实现开源节流,在加强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基础上科学合理购置设备,创办了拥有40多台电脑并联网的“多媒体报刊编辑室”和“电视节目制作室”。购置4台数码摄像机以及6台数码相机。在学校重视新闻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应该给予新闻教育更多的资金投入,以实现现有实验教学设施的更新和硬件条件的改善,如“新闻演播厅”的建设等。
5 结语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新闻教育的两大核心内容,其联系紧密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质量直接制约着新闻学教育的整体效果。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完善取决于不同构成要素,不同环节的有机统一。新闻院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实践环节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建立积极合理的实践机制,从而保证良好的效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发挥着综合教学的独特作用,这也是检验理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新闻教育;实践教学;实习
中图分类号:G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228-03
新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主要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但是长期以来,媒体常常抱怨新闻院校的学生有理论没能力,正如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梓华所说:“新闻媒体需要的,高校供应不上;新闻媒体不怎么需要的,高校却在大量培养!”因为学生在校期间往往缺乏必要的实践训练,既受制于学校的办学条件(这主要是新办地方高校或新办专业),也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有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范敬宜也说过“我国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化,即:新闻教材老化、新闻理论西化、研究方法玄化,集中到一点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更加说明实践教学在新闻学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占据着的重要地位,它是学生知识接受、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与有效手段。
新闻学的专业性质和未来的职业取向都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当下更是如此。亦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需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来感知、体验和消化所学的理论,最终切实掌握新闻流程并能熟练地运用于实践。基于我校新闻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我们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上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建构了全方位的学生实践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利用社会资源。科学实施阶梯式实践实习活动
目前,我国庞大的媒体规模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在传媒人才市场上,“有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已成为业界共识。新闻系学生毕业后要想马上适应这种竞争环境,必须在大学期间就熟练掌握新闻采、写、编、评等各种技巧,而这些能力的提高,与开展频繁的新闻专业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学生的新闻实习,需要拾级而上,循序渐进。而韶关学院对于新闻专业的教学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为学生安排了课程实践、寒暑假实习、毕业实习等三个台阶。三者之间体现出渐进性和连贯性。
1.1 结合课程教学进度。落实实践训练内容
我们策划了如以“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等课程为依托的“联动式实习”,联合组织学生在课程修读期间赴报社采风,不但要完成采访任务,而且还要进行报纸版面编排的全程学习,完成各门课程的实习任务。此外,院系还组织教师对学生的文字作品进行评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笔者在主讲“广播电视报道与分析”课程时,组织学生分组对韶关地区有关企事业进行采访,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了多部较高质量的作品。其中《长不大的孩子》与《军训随笔》获首届“南粤杯”高校DV大赛二等奖,受到省新闻教育界的好评。在“新闻摄影”课中,则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每位学生进行实习采风。学生拍摄了不少具有较高水准的图片,其中2006级新闻班袁超的“大爱默默,小爱绵绵”新闻摄影组照获得“2008全国校园影像交流节暨全国校园DV、摄影作品展示活动”大赛一等奖。2007年5月,以“新闻采访”课程为依托,组织2004级新闻专业学生赴翁源进行以“义务教育”为题材的采访报道,拍摄并制作了纪录片《家乡·大学生·梦》,该片获首届“南粤杯”高校DV大赛三等奖。
1.2 利用寒暑假期间。走向社会落实教学实践内容
寒暑假期间实习大致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各新闻媒体实习。每年新闻专业部分同学会在南方电视台、新快报、韶关日报、韶关电视台、韶关电台等新闻单位实习,效果良好,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实习的热情。二是带学生团队外出进行集体采访和社会调查。2007年暑假,笔者带领2005级新闻班部分学生在浙江西塘开展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实习活动,拍摄了多张摄影作品并拍摄制作完成了电视片《幻恋》。学生通过这次实习锻炼提高了自己的采访能力和交际能力,能更深刻的在实习中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开阔了眼界,尤其是增强了自己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3 精心安排毕业实习。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为期3个月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了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其他教学环节和主要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时间长、规模大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专业实习既能促使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术和能力;又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专业工作搭建平台,是新闻实践教学中的重头戏。为了抓好这个环节,我校新闻系与韶关相关媒体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如韶关日报、韶关电视台、韶关家园网等,都是我系稳定的“实习基地”。除此外,我系还安排学生进入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羊城晚报、新快报等省内知名媒体进行实习。学生经前两类实习的锻练,已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因而在毕业实习中显得底气颇足。他们在新闻单位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受到了更为严格、更为规范的训练,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实习结束后,各小组还要召开经验交流大会。无论经验或教训均来自实践一线的感知,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再记忆,再认识,是对新闻理论、书本知识的诠释和消化。
以上三类实习,呈现为逐层递进的关系。在结合课程进行的实习中,学生加深了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在暑假期间的实习中,学生接触了各级各类媒体,增进了对新闻工作的了解;在毕业实习中,学生综合运用在校期间所学得的知识和理论,对新闻工作的真谛和要义不仅有了更全面深切的感受,而且有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
2 挖掘校本教学资源,实现实训工作的生活化和日常化
以上实习,都必须在校园外集中较多时间进行。然而学生的实习更多的时候是在校园内进行,因而教师们有责任为其在校内的实习创造各种条件。这就要求教师们对学生实习的指导经常化、日常化。
2.1 开设“模拟课堂”,让课堂教学具有实战性
多年来,我国新闻学专业的教学多局限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上,这未免有“纸上谈兵”的感觉。为此,韶关学院新闻业务教学吸收了国内新型教学经验。结合本专业的特色,试行“模拟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既强调对理论教学的阐释的补充作用,又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观念,是未来新闻教学计划中最主要的部分,并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如在《电视节目策划》课程中,关于“电视谈话节目”这一章的教学上,“模拟课堂”的具体操作为:学生在课前自行准备采访提纲与采访对象,然后在课堂上自己扮演 “谈话节目主持人”,模拟《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节目特点对同学进行现场访谈,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在大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提升了同学们的访谈能力。
2.2 以校内报社、电台、广播站为载体,拓展学生实践舞台
从2005年开始,我和我的同事们指导学生创办了系报《点报》。学生们承担了采访、写作、编辑、校对、出版等各项工作,经受了全面锻炼。学生“记者”们曾成功地采访过校内外多位知名专家。在培养新闻人才方面发挥了其独特作用。其次,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新闻系每年都会评选“最佳新闻摄影奖”等等。但是,仅仅有系报这个平台是远远不够的,新闻系把在报刊得到锻炼的优秀同学不断输送到校内各媒体,如校园电台、粤北大学生报、韶关学院报和校园新闻网等等,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除此之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在学校校园网开辟新闻视频专栏。成立了“新闻现场”小组,小组所有的人员均从新闻系各年级学生中招新而来。“招新”活动每年一次。“招新”程序制度化,分有自我介绍、笔试、面试三步骤,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业务基础知识和新闻思维。
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将学校各类重大活动以及同学们所关注的热点及时进行采访报道,编辑每月至少两期每期10分钟的视频新闻挂上校园网。例如在我校50周年校庆期间,组成了有20多个成员的记者团。该团成员成功采访了来校参加校庆活动的许多嘉宾并较完整的报道了整个庆典活动。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后,全程拍摄制作的反映5·19韶关学院全校万名学子参与祈福夜纪实过程的电视纪录片《祈福》,该片获第一届“科讯杯”全国传媒专业学生DV暨高清作品大赛纪录片一等奖。
3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
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大多数教师本身就没有新闻从业的实践经验。这是我国新闻教育的一个软肋。面对这个问题,我校新闻系采用了系列可行的办法。一是直接引进新闻单位有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极强的动手能力的资深编辑、记者作客座教师。这些引进的媒体资深从业人员可以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改变以往无新闻实践经验教师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状况,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新闻实践教学内容。而且这些媒体资深从业人员不仅用典型的新闻事例进行教学,还可以组织和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专业基本素质的形成,还可以了解到社会和媒体对新闻人才要求的新动向,以便及时调整对新闻人才培养的策略,有助于新闻专业实践更好的开展。另一方面,加强新闻专业教师的培养。由于我校新闻专业的多数专业课教师或是由中文专业改行的,或是虽有新闻专业的学科背景。但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理论知识丰富而新闻实践经验严重缺乏,对新闻具体的采缩工作以及媒体机构、媒体运作等缺乏感性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所以我校新闻专业采用与新闻单位在联合培养新闻人才协议基础上,也让教师到报社、电视台、网站等新闻单位做一段时间的实际新闻工作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我校新闻系还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地定期邀请学界知名人士和业界精英开展各类讲座。2007年,新闻系就曾邀请中宣部顾问、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罗以澄教授来我系讲座,其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采编手段和写作技巧给同学们带来了从课堂上学不到的生动的知识;此外还邀请了广东电视台与南方电视台资深电视人开展讲座,其丰富的采访经验;具备的较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新闻价值观,深深地吸引了准备进入新闻行业的同学们对新闻行业的认识与关注。从而把新闻实践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成为典范。
4 加强教学硬件设施更新
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学会会长乔·福特认为。“为最新技术设备找资金是一种经常性的挑战,但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实验设施在我们的优先考虑范围内。庆幸的是,数码时代降低了有些设备的价格,但这些设备也需要每隔3—5年更换一次。”当然,规格齐全的实验设施建设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与财政支持之上的,不说与国外新闻院校相比,就是相比较国内同类院校。我们在资金投入和设备更换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的新闻教育经费来源比较单一,数额明显不足,有些新闻院系由于受制于资金的短缺,致使很多理应开展的项目搁浅。我校新闻系在学校投入仅50多万资金的条件下实现开源节流,在加强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基础上科学合理购置设备,创办了拥有40多台电脑并联网的“多媒体报刊编辑室”和“电视节目制作室”。购置4台数码摄像机以及6台数码相机。在学校重视新闻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应该给予新闻教育更多的资金投入,以实现现有实验教学设施的更新和硬件条件的改善,如“新闻演播厅”的建设等。
5 结语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新闻教育的两大核心内容,其联系紧密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质量直接制约着新闻学教育的整体效果。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完善取决于不同构成要素,不同环节的有机统一。新闻院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实践环节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建立积极合理的实践机制,从而保证良好的效果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发挥着综合教学的独特作用,这也是检验理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