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实施项目众多,管理链条较长,舆情风险偏高,如何准确有效地进行舆情管理,是企业管理者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近年来,互联网作为继广播、报纸、电视后的“第四媒体”,日益成为公众了解社会、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就连传统媒体也正在向互联网的数字化、新媒体化转型。因此,建立基于网络数据抓取分析的舆情监测系统,是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拓展信息来源、提升舆情管控能力的最优选择。
舆情监测系统的设计
舆情监测系统简要定义为:依托专用服务器群,利用搜索引擎、网络爬虫、语音分析等数据抓取技术,对已经添加有界站点的报刊、网站、论坛、微博、微信以及电视节目等各种媒体进行实时监测,将客户所关注的信息通过关键词或主题分类提取、梳理,形成预警信息和分析报告,并通过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推送给相关人员,为舆情处置和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舆情监测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1)可视化终端。客户可通过终端更改监测状态,查看预警信息、重要事件及重要新闻。
(2)舆情预警。智能搜索与人工过滤相结合,及时发现客户关注的负面敏感信息,通过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快速通知相关人员。出现热点事件时,立即在系统内创建预警事件。
(3)重要事件。发生可能对客户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时,创建事件并添加关键字进行持续监测。
(4)重要新闻。客户可手动设置重点关注的媒体,当监测内容匹配后,立即在系统相关模块内显示或进行预警。
(5)舆情监测。通过预先设置的主题、关键字、媒体范围,自动将舆情信息进行匹配分类。
(6)舆情搜索。通过设置日期、关键字、排除词等条件,精准定位客户关注的新闻或媒体,提炼具体内容生成摘要。
(7)舆情日报。根据客户关注的焦点,收集整理每日相关舆情,生成日报后发送到指定终端。
(8)研究报告。专业舆情分析师定期(周、月、季、年)分析整理客户企业舆情走势,生成总结和研究性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理想的舆情监测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热点识别能力、倾向性分析能力、信息跟踪能力和突发事件反应能力。此外,舆情监测系统还应具备易于操作、友好交互的用户界面,包括可视化的WEB终端、跨多平台移动客户端等。
舆情监测系统的实施
以某中央企业自行建设舆情监测系统为例:硬件方面需购置专用服务器若干、新添专用宽带线路、设置独立机房;软件方面需组建3~4人的软件工程师团队,系统开发周期2个月以上;人力方面需常设3~4名舆情分析人员,确保7×24小时轮岗值班。初期投入经费不小于500万元,舆情监测系统年运行成本不小于100万元。选择自行建设舆情监测系统的原因主要有:企业性质涉密、主营电信业务、软件开发实力较强等。
对于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而言,目前的舆情监测服务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成熟市场,舆情监测系统有多种商用产品可供企业选择。供应商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公司:第一类是拥有网络信息搜索或文字(中文)信息处理等相关技术的软件公司;第二类是公关、广告公司,这类公司是在传统媒体监测业务的基础上,发展出网络媒体监测业务;第三类是网络营销服务公司,此类公司涉猎范围较广,具有较强的网络资源动员能力;第四类是依托传统媒体延伸出的增值服务,例如: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如选择第一类软件公司建设舆情监测系统,优势和成本核算情况如下:A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舆情监测系统核心技术,包括B/S架构、专用高速带宽、自动语音分析技术、云计算服务器等;拥有较大规模工程师和客户服务团队,对于客户的各种要求反应较快,系统开发和调整的灵活性强;由于同时面向40余家客户提供舆情服务,单个客户的舆情监测系统运行费用可控制在每年50万元以下。
因此,相比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自行建设舆情监测系统,选择以上四类之一的商用舆情监测产品,在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舆情监测系统的建设周期、成本控制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典型的商业舆情监测系统项目实施流程如下:
(1)A公司调查客户企业舆情监测需求,成立项目团队,拟定预设目标。
(2)项目团队同客户企业对接,制定项目实施进度表。
(3)项目团队分析客户企业过往舆情主要来源和扩散路径,划分监测系统的层级和主题,设计舆情监测系统UI。
(4)客户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提供各主题下的监测敏感词。
(5)项目团队注入数据,调试系统,舆情监测系统试运行。
(6)客户企业随机发布测试信息,检验舆情监测系统运行效果。
(7)客户企业反馈试运行和测试结果,项目团队对舆情监测系统进行细化调整。
(8)客户企业舆情监测系统正式上线运行,项目团队撤销,设立后期值班和客服人员。
对于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而言,舆情监测应侧重于安全质量、突发事故、群体事件、法律纠纷、地产开发、海外经营等方面,每方面对应一个至数个主题,每个主题下设若干关键字词,可有效提高监测针对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舆情监测系统上线运行后,企业要对监测主题和关键字词进行不定期调整,结合自身情况变化进行补充或删减,以确保舆情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舆情监测结果的处置
舆情监测系统投入使用后,对于监测到的负面舆情,应以“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早冷却”为基本原则,从源头上防止负面舆情发酵扩散。对舆情预警信息实行“获取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转发责任单位-妥善应对处置-反馈处理结果”的闭环工作程序。对于监测到的可能引起媒体炒作、引发舆论危机的事件,由涉事企业及时上报事件详情,提出舆情应对预案,上级企业新闻宣传部门给予认真指导,协助解决问题。
预警信息根据具体内容和可能的危害程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等多个预警级别。黄色以上必须启动处置程序。涉事企业的新闻宣传部门负责人为舆情预警信息转发对象和应对处置第一责任人。
以某中央企业为例,舆情监测系统预警信息处置流程如下:
(1)上级企业(总部)新闻宣传部门收到负面舆情预警,迅速进行分析研判,继而转发至涉事企业(二级企业)新闻宣传部门负责人,同时转发本级相关部门。
(2)涉事企业新闻宣传部门负责人收到舆情预警信息后,及时回复,确认接收状态。
(3)上级企业新闻宣传部门根据舆情预警信息内容,以及调查研判的初步情况,填制负面舆情处置(督办)单,发至涉事企业新闻宣传部门,限期回复。
(4)涉事企业新闻宣传部门对舆情预警事件进行情况了解,对负面舆情进行妥善处置,上级企业新闻宣传部门给予相应指导和帮助。
(5)涉事企业新闻宣传部门依据事件调查结果和负面舆情处置情况,完成负面舆情督办要求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将相关材料发回上级企业新闻宣传部门。
(6)上级企业新闻宣传部门收到填报完成的督办材料后,登记存档,同时抄送本级相关部门(办公室、纪委等)。
(7)上级企业新闻宣传部门定期通报全公司负面舆情处置反馈结果,并纳入新闻宣传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舆情预警信息在传递和处置过程中,要做到对象明确,路径清晰,严防负面信息发生泄露或无序传播,造成舆情上的“次生灾害”。
通过舆情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实施,可以确保企业系统、科学、快速、高效地分析和预警信息,实现舆情处置的制度化、常态化、流程化。在当今舆情发展态势瞬息万变、反应速度必须以秒为计的时代,舆情监测系统尤其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抢占舆论阵地、维护企业形象的基础和保障。但必须认识到,舆情监测系统依赖于媒体数字化和网络化,在技术上具有一定局限性,可能出现数据抓取速度较慢、漏报误报重要舆情等问题。企业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应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工舆情监测,与舆情监测系统形成互补,确保舆情获取的及时和准确。
(责任编辑:李万全)
舆情监测系统的设计
舆情监测系统简要定义为:依托专用服务器群,利用搜索引擎、网络爬虫、语音分析等数据抓取技术,对已经添加有界站点的报刊、网站、论坛、微博、微信以及电视节目等各种媒体进行实时监测,将客户所关注的信息通过关键词或主题分类提取、梳理,形成预警信息和分析报告,并通过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推送给相关人员,为舆情处置和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舆情监测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1)可视化终端。客户可通过终端更改监测状态,查看预警信息、重要事件及重要新闻。
(2)舆情预警。智能搜索与人工过滤相结合,及时发现客户关注的负面敏感信息,通过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快速通知相关人员。出现热点事件时,立即在系统内创建预警事件。
(3)重要事件。发生可能对客户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时,创建事件并添加关键字进行持续监测。
(4)重要新闻。客户可手动设置重点关注的媒体,当监测内容匹配后,立即在系统相关模块内显示或进行预警。
(5)舆情监测。通过预先设置的主题、关键字、媒体范围,自动将舆情信息进行匹配分类。
(6)舆情搜索。通过设置日期、关键字、排除词等条件,精准定位客户关注的新闻或媒体,提炼具体内容生成摘要。
(7)舆情日报。根据客户关注的焦点,收集整理每日相关舆情,生成日报后发送到指定终端。
(8)研究报告。专业舆情分析师定期(周、月、季、年)分析整理客户企业舆情走势,生成总结和研究性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理想的舆情监测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热点识别能力、倾向性分析能力、信息跟踪能力和突发事件反应能力。此外,舆情监测系统还应具备易于操作、友好交互的用户界面,包括可视化的WEB终端、跨多平台移动客户端等。
舆情监测系统的实施
以某中央企业自行建设舆情监测系统为例:硬件方面需购置专用服务器若干、新添专用宽带线路、设置独立机房;软件方面需组建3~4人的软件工程师团队,系统开发周期2个月以上;人力方面需常设3~4名舆情分析人员,确保7×24小时轮岗值班。初期投入经费不小于500万元,舆情监测系统年运行成本不小于100万元。选择自行建设舆情监测系统的原因主要有:企业性质涉密、主营电信业务、软件开发实力较强等。
对于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而言,目前的舆情监测服务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成熟市场,舆情监测系统有多种商用产品可供企业选择。供应商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公司:第一类是拥有网络信息搜索或文字(中文)信息处理等相关技术的软件公司;第二类是公关、广告公司,这类公司是在传统媒体监测业务的基础上,发展出网络媒体监测业务;第三类是网络营销服务公司,此类公司涉猎范围较广,具有较强的网络资源动员能力;第四类是依托传统媒体延伸出的增值服务,例如: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如选择第一类软件公司建设舆情监测系统,优势和成本核算情况如下:A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舆情监测系统核心技术,包括B/S架构、专用高速带宽、自动语音分析技术、云计算服务器等;拥有较大规模工程师和客户服务团队,对于客户的各种要求反应较快,系统开发和调整的灵活性强;由于同时面向40余家客户提供舆情服务,单个客户的舆情监测系统运行费用可控制在每年50万元以下。
因此,相比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自行建设舆情监测系统,选择以上四类之一的商用舆情监测产品,在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舆情监测系统的建设周期、成本控制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典型的商业舆情监测系统项目实施流程如下:
(1)A公司调查客户企业舆情监测需求,成立项目团队,拟定预设目标。
(2)项目团队同客户企业对接,制定项目实施进度表。
(3)项目团队分析客户企业过往舆情主要来源和扩散路径,划分监测系统的层级和主题,设计舆情监测系统UI。
(4)客户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提供各主题下的监测敏感词。
(5)项目团队注入数据,调试系统,舆情监测系统试运行。
(6)客户企业随机发布测试信息,检验舆情监测系统运行效果。
(7)客户企业反馈试运行和测试结果,项目团队对舆情监测系统进行细化调整。
(8)客户企业舆情监测系统正式上线运行,项目团队撤销,设立后期值班和客服人员。
对于国有大型建筑企业而言,舆情监测应侧重于安全质量、突发事故、群体事件、法律纠纷、地产开发、海外经营等方面,每方面对应一个至数个主题,每个主题下设若干关键字词,可有效提高监测针对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舆情监测系统上线运行后,企业要对监测主题和关键字词进行不定期调整,结合自身情况变化进行补充或删减,以确保舆情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舆情监测结果的处置
舆情监测系统投入使用后,对于监测到的负面舆情,应以“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早冷却”为基本原则,从源头上防止负面舆情发酵扩散。对舆情预警信息实行“获取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转发责任单位-妥善应对处置-反馈处理结果”的闭环工作程序。对于监测到的可能引起媒体炒作、引发舆论危机的事件,由涉事企业及时上报事件详情,提出舆情应对预案,上级企业新闻宣传部门给予认真指导,协助解决问题。
预警信息根据具体内容和可能的危害程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等多个预警级别。黄色以上必须启动处置程序。涉事企业的新闻宣传部门负责人为舆情预警信息转发对象和应对处置第一责任人。
以某中央企业为例,舆情监测系统预警信息处置流程如下:
(1)上级企业(总部)新闻宣传部门收到负面舆情预警,迅速进行分析研判,继而转发至涉事企业(二级企业)新闻宣传部门负责人,同时转发本级相关部门。
(2)涉事企业新闻宣传部门负责人收到舆情预警信息后,及时回复,确认接收状态。
(3)上级企业新闻宣传部门根据舆情预警信息内容,以及调查研判的初步情况,填制负面舆情处置(督办)单,发至涉事企业新闻宣传部门,限期回复。
(4)涉事企业新闻宣传部门对舆情预警事件进行情况了解,对负面舆情进行妥善处置,上级企业新闻宣传部门给予相应指导和帮助。
(5)涉事企业新闻宣传部门依据事件调查结果和负面舆情处置情况,完成负面舆情督办要求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将相关材料发回上级企业新闻宣传部门。
(6)上级企业新闻宣传部门收到填报完成的督办材料后,登记存档,同时抄送本级相关部门(办公室、纪委等)。
(7)上级企业新闻宣传部门定期通报全公司负面舆情处置反馈结果,并纳入新闻宣传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舆情预警信息在传递和处置过程中,要做到对象明确,路径清晰,严防负面信息发生泄露或无序传播,造成舆情上的“次生灾害”。
通过舆情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实施,可以确保企业系统、科学、快速、高效地分析和预警信息,实现舆情处置的制度化、常态化、流程化。在当今舆情发展态势瞬息万变、反应速度必须以秒为计的时代,舆情监测系统尤其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抢占舆论阵地、维护企业形象的基础和保障。但必须认识到,舆情监测系统依赖于媒体数字化和网络化,在技术上具有一定局限性,可能出现数据抓取速度较慢、漏报误报重要舆情等问题。企业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应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工舆情监测,与舆情监测系统形成互补,确保舆情获取的及时和准确。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