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作了一些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积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级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创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当然,兴趣的引发也是多渠道的,除了环境的感染,教师语言创设的情境也有相当大的作用。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猜谜等特别感兴趣,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一课时,一开始就可以用谜语引入新课,教学时,老师可以面带微笑对学生说“这儿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谜面是……”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老师可以告诉他们“猜对了”,并夸奖说“真聪明”,然后让学生猜猜这节数学课会学什么新知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一个又一个情境,使儿童在优化的情境中活动起来。这样,学习成为儿童的主观需求,主动学习又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探究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和积极向上的乐趣。
二、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练,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当教师带着微笑,说着亲切的话语站在讲台上时,学生的紧张心理就消除了,使得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愿学、乐学,因而就会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也可以用一些打比方的句子,拟人的句子等。比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顺序时,就可以把0~10这些数字称作“数字娃娃“,看它们多守纪律,排着整齐的队伍,按着顺序向我们走来了。这样一方面认识数的顺序,又进行了守纪教育,学生乐意接受,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对待发言的学生如果其讲对了要热情、诚恳地加以肯定,“你回答得真棒!”“你和l老师想的一样。”如果讲得不完整,可以说“没关系,再想想”,让学生补充后,再重复一遍,并鼓励说“你真行!”。对有些学生回答得特别好、有创新的,奖励一朵小红花,并表扬他。教师的语言要富于情感,让学生感到你是发自内心的鼓励,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这样,学生才会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学习。
三、借助动手操作,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单凭教师的语言阐述,那是达不到要求的。因此,教学中必须借助媒体的帮肋,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感受,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摆出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从而引出“相同加数”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连加算式太麻烦,能不能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计算,从而引出“乘法”,并且充分放手让学生一边动手摆学具,一边看图比较乘法、加法算式,从而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个结论,进而理解乘法的含义。这样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述结合起来,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从而通过动手操作,建立了清晰的定义。
对于教材中有关的几何知识、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的教学,要注意从学生思维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尽量让学生观察、触摸、操作、思考,增加参与活动的机会,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例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就要让学生亲自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实际重量,体会1克有多重,然后与2袋500克的盐的重量相比较,体会1千克有多重,从而知道1千克=1000克,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可以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本质属性的了解,形成正确的概念。
四、鼓励学生大胆讨论,猜想质疑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比较依赖老师,他们总认为老师说的都是正确的,有些学生只满足于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这样对学生主动创新地获取知识是不利的。因此,在低年级就要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去质疑,去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给每个同学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使学生之间相互启迪,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老师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寻找的方法,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加以鼓励,这样做一方面保护了大胆发言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教给了学生探究的方法。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千方百计地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新的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积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级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创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当然,兴趣的引发也是多渠道的,除了环境的感染,教师语言创设的情境也有相当大的作用。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猜谜等特别感兴趣,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一课时,一开始就可以用谜语引入新课,教学时,老师可以面带微笑对学生说“这儿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谜面是……”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老师可以告诉他们“猜对了”,并夸奖说“真聪明”,然后让学生猜猜这节数学课会学什么新知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一个又一个情境,使儿童在优化的情境中活动起来。这样,学习成为儿童的主观需求,主动学习又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探究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和积极向上的乐趣。
二、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练,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当教师带着微笑,说着亲切的话语站在讲台上时,学生的紧张心理就消除了,使得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愿学、乐学,因而就会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也可以用一些打比方的句子,拟人的句子等。比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顺序时,就可以把0~10这些数字称作“数字娃娃“,看它们多守纪律,排着整齐的队伍,按着顺序向我们走来了。这样一方面认识数的顺序,又进行了守纪教育,学生乐意接受,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对待发言的学生如果其讲对了要热情、诚恳地加以肯定,“你回答得真棒!”“你和l老师想的一样。”如果讲得不完整,可以说“没关系,再想想”,让学生补充后,再重复一遍,并鼓励说“你真行!”。对有些学生回答得特别好、有创新的,奖励一朵小红花,并表扬他。教师的语言要富于情感,让学生感到你是发自内心的鼓励,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这样,学生才会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学习。
三、借助动手操作,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单凭教师的语言阐述,那是达不到要求的。因此,教学中必须借助媒体的帮肋,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去感受,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摆出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从而引出“相同加数”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连加算式太麻烦,能不能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计算,从而引出“乘法”,并且充分放手让学生一边动手摆学具,一边看图比较乘法、加法算式,从而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个结论,进而理解乘法的含义。这样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述结合起来,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从而通过动手操作,建立了清晰的定义。
对于教材中有关的几何知识、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的教学,要注意从学生思维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尽量让学生观察、触摸、操作、思考,增加参与活动的机会,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例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就要让学生亲自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实际重量,体会1克有多重,然后与2袋500克的盐的重量相比较,体会1千克有多重,从而知道1千克=1000克,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可以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本质属性的了解,形成正确的概念。
四、鼓励学生大胆讨论,猜想质疑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比较依赖老师,他们总认为老师说的都是正确的,有些学生只满足于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这样对学生主动创新地获取知识是不利的。因此,在低年级就要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去质疑,去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给每个同学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使学生之间相互启迪,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老师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寻找的方法,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加以鼓励,这样做一方面保护了大胆发言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教给了学生探究的方法。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千方百计地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新的精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