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自然科学。要学好物理,就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笔者在此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实验教学的功能之一是“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由于物理实验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和刺激的高强度性,所以实验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连接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纽带。物理概念、规律首先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而后通过科学的抽象形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实验也是导入新课的好方法之一。例如,在“机械能的转化”一节中,先做滚摆的上升、下降实验,提出问题 “滚摆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从而在上课开始就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浓厚兴趣,为本课后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方面,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或亲自设计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自己验证了某个物理规律或因为自己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感到高兴,因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二、巧妙设计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问题的了解也绝不是空白,而是早已印上了许多千奇百怪的东西。如关于浮力问题,学生在学习之前早已有了感性认识,但常认为木块能浮在水面是因为木块所受浮力大,而铁块要沉下水是由于没有受浮力或受浮力小。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经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和巩固造成困难。如在教学设计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上的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开一幅新的画面,设计出一个实验,测出漂浮的木块所受浮力小于沉在水中的铁块所受的浮力,这一情景与学生头脑中原有概念相冲突的矛盾,将会激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异感,促使他们思考,探究一个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巧妙凭借科技手段,让学生享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错综复杂,有的是现实生活中很难或不可能发生的,如平面镜成像原理、分子运动、磁感线以及核的裂变等。要帮助学生理解,可凭借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或上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原理时,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用实线制作光线,用虚线制作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让光线缓慢地照到再反射到人的眼睛,同时反射延长线相交于像点,在像点处制作一个虚像。讲授成像特点时,制作一个不管怎样移动物体使虚像和物体始终等大、等距、对称的效果。形象而生动,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四、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方向时,让学生双掌合十然后对拉,让学生从掌心来体验摩擦力的方向,然后将黑板擦用力按在黑板上拉动,让学生从黑板擦的毛的偏动方向来得出摩擦力的方向,然后再通过分析,与学生一起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 利用物理学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转化为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现象、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还有必要把历史引入教学中,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论以及尚未解开的物理课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物理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只有当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和探索精神,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辉煌的成就。例如,在理论著作方面,《墨经》中对力学、光学的论述;《天工开物》中关于简单机械的记述;《梦溪笔谈》中对磁角的论述,《考工记》中关于工程技术、声音传播的记载等在当时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就是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在实用技术方面,更是举不胜举。指南针、地球仪、浑天仪、船闸、石拱桥、火箭等,都是我国最早发明的。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总之,利用实验创设情境,巧妙凭借科技手段,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以及物理学史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情感,推动其学习,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精心研究教材,钻研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形成教学“良性”互动。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实验教学的功能之一是“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由于物理实验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和刺激的高强度性,所以实验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连接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纽带。物理概念、规律首先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而后通过科学的抽象形成的。在课堂教学中,实验也是导入新课的好方法之一。例如,在“机械能的转化”一节中,先做滚摆的上升、下降实验,提出问题 “滚摆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从而在上课开始就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浓厚兴趣,为本课后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方面,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或亲自设计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自己验证了某个物理规律或因为自己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感到高兴,因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二、巧妙设计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问题的了解也绝不是空白,而是早已印上了许多千奇百怪的东西。如关于浮力问题,学生在学习之前早已有了感性认识,但常认为木块能浮在水面是因为木块所受浮力大,而铁块要沉下水是由于没有受浮力或受浮力小。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经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和巩固造成困难。如在教学设计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上的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开一幅新的画面,设计出一个实验,测出漂浮的木块所受浮力小于沉在水中的铁块所受的浮力,这一情景与学生头脑中原有概念相冲突的矛盾,将会激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异感,促使他们思考,探究一个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巧妙凭借科技手段,让学生享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错综复杂,有的是现实生活中很难或不可能发生的,如平面镜成像原理、分子运动、磁感线以及核的裂变等。要帮助学生理解,可凭借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或上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原理时,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用实线制作光线,用虚线制作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让光线缓慢地照到再反射到人的眼睛,同时反射延长线相交于像点,在像点处制作一个虚像。讲授成像特点时,制作一个不管怎样移动物体使虚像和物体始终等大、等距、对称的效果。形象而生动,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四、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方向时,让学生双掌合十然后对拉,让学生从掌心来体验摩擦力的方向,然后将黑板擦用力按在黑板上拉动,让学生从黑板擦的毛的偏动方向来得出摩擦力的方向,然后再通过分析,与学生一起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 利用物理学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转化为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现象、问题与教材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还有必要把历史引入教学中,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论以及尚未解开的物理课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物理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只有当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和探索精神,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辉煌的成就。例如,在理论著作方面,《墨经》中对力学、光学的论述;《天工开物》中关于简单机械的记述;《梦溪笔谈》中对磁角的论述,《考工记》中关于工程技术、声音传播的记载等在当时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就是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在实用技术方面,更是举不胜举。指南针、地球仪、浑天仪、船闸、石拱桥、火箭等,都是我国最早发明的。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总之,利用实验创设情境,巧妙凭借科技手段,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以及物理学史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情感,推动其学习,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精心研究教材,钻研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形成教学“良性”互动。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