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成”引航数学课堂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68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生成教学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预设,注重过程,利用“出错”等课程资源创设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境并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
  [关键词 ]数学课堂 课程资源 动态生成
  
  生成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依据的、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教学计划,顺应学生学习问题的展开而获得教学成功。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与学生都应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教学过程应是持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那么,教师应如何把握并利用好这些随机发生的课程资源,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呢?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引航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以说,没有预设,就没有高屋建瓴;没有预设,动态生成就成为“空中楼阁”。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数学教师应当为生成性教学寻求灵活的预设。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案的预设,从对学习者的研究、对校内外现代生活的研究以及教材的研究入手,精心设计一套框架型的教学预案。做到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开放、发展。
  课例一:(一节公开课的片段)如“等腰三角形”一课中,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证明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并未遵循课本上的教学流程,而是大胆改革教材原有框架。即直接让学生动手画一个等腰三角形,这样,各种各样的画法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根据画法的正确性思考探究:根据这些画法所得等腰三角形的正确性如何证明呢?以此统领全课,作为动态生成的生长点,不断地动态生成学习目标,并不断地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研讨之中,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学习问题(学习目标由此生成):(1)作△ABC的角平分线AD或BC边上的高线AD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哪一种判定定理来说明AB,BC所在两个三角形全等?(利用AAS,如图1)
  (2)若作BC边上的中线呢?(当这个问题提出时,很快引起了争论,大部分学生认为不能证明;但有个别学生开始思索,发现可利用两次全等或倍长中线法证明)
  由于教师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过程,挖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动态由此生成,在生成的过程中提升预设的层次与水平,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注重过程,为生成通航
  
  教学过程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师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生成和合作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看成一种教学材料,对它进行充实、重组等处理,把现成的书本变成活的、学生可以重新建构的教学元素,让学生在参与和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主体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二:浙江省教育出版社九年级,2.4二次函数的应用
  节前语:用长8 m的铝合金条制成如图2所示形状的矩形窗框,宽和高各是多少米时,窗户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本例重点是二次函数的概念及最值的应用,关键在于如何理解面积与边长存在着函数关系,所以对教材中的知识点作了过程化处理。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课前已发给每一名学生一根长20 cm的铁丝)请同学们用长20 cm的铁丝制作一个矩形,并想一想自己所做的矩形的边与周长(铁丝长)以及面积的关系等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任意选取几个学生的设计成果,给予展示。
  学生开始小声交谈着,纷纷议论谁做的铁丝矩形美观,谁做的矩形的面积较大……
  师:同学们折成的矩形的面积有大小吗?(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众生:“有”,“没有”。(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纷纷议论,最后大多数人赞成矩形的面积有大小)
  师:折成怎样的矩形的面积会比较大?
  众生:矩形较方正时面积较大。(小组代表发言)
  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动画:当矩形的周长不变,它的一边变化时,另一边和面积也随之变化)想一想,图中有哪些变量?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生甲(声音响亮,非常自信):求图中的矩形的长与宽以及面积,设矩形的长为x(0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矩形面积与边长存在着某种函数关系。这样,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设置一个悬念,构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建立函数的模型解决问题。
  
  三、利用“出错”,为生成导航
  
  课堂中有些错误的问题可令学生感到意外,而意外之事能唤起学生寻找错误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设置一些有一定思维价值、能激发学生惊奇感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犯错,自己去寻找错误点,找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错误,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知识掌握会更加深刻。
  案例三:浙教版七下P146作业题7
  (原题展示)将4x2+1再加上一项,使它成为(a+b)2 的形式,你有几种方法?
  分析:由题意可将4x2+1添加一项成为完全平方式:a2+2ab+b2,然后将因式分解为(a+b)2。
  生1:把4x2看做a2,1看做b2,则a=2x,b=1,故应添加2ab=2×2x×1=4x,使它成为(2x+1)2 的形式。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并没有及时否定他的结论,而是抓住这一契机开展探讨:先对该同学详细的分析予以肯定,然后转问全班同学,该同学得到的结论正确吗?还有不同答案吗?大家进入思考状态,很快,有个同学说出另一个答案。
  生2:应该还有一个答案是-4x,因为有和的完全平方式,就有差的完全平方式,使它成为(2x-1)2 的形式。
  师:说得好,能否把4x2看做公式中的2ab呢?若能,又应添加怎样的一项呢?(学生受到启发,在互相讨论)
  生3: 4x2=2×2x2×1,把2x2看做a,所以应添加(2x2)2=4x4,使它成为(2x2+1)2 的形式。
  
  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出错”资源,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机会,教师及时引导、激励,把辩论不断引向深入,这样,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教师的鼓励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互动、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精彩的课堂源于“动态”,源于“生成”,一时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是精彩,过后的“豁然开朗” “茅塞顿开”也是精彩,最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更精彩。将众多的精彩作为进行师生知识的共享、情感的碰撞,心灵沟通的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去实施动态生成性教学,引航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叶澜.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
  [2]吴额娟.如何实现思品课教学的动态生成[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10上.
  [3]郑煊.错比对更耐人寻味,纠错比解题更发人深省[J].教学月刊,2008,7上.
  [4]范良火.浙教版教材数学教材7-9[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习得语文的重要途径。语文的特点使得语文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那么,现在初中学生课外生活如何呢?  笔者曾在2008年11月份对所任教的两班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课余生活问卷调查,在学生完成繁重学业任务后能自由支配的时间里,50.2%的学生选择看电视,或上网聊天,玩游戏或睡觉;14.9%的学生选择阅读教辅类课外书;10%的学生接受家教辅导
期刊
[摘要]每个学生都要增强自己的健康意识,对健康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清楚健康的评价和标准,为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作出恰当的评价。学校应抓体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人文教育和生活服务,从多方面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体育 健康意识 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 人文教育    中学生强化健康意识的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学生除了需要政治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以外,身心健康,体格健全,已经成为构成人才
期刊
[摘要]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实施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全面人才、创新人才、个性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些,本文从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发展学生个性三个方面提出笔者的看法,并求教于广大老师。  [关键词 ]激情 创新 个性    一、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情感是教师人格的重要部分,要想让学生激情迸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激情奔放的人。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就
期刊
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工作者,无论是发现新物质,还是认识物质的性质,都是通过艰辛的反复的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也离不开实验的引导和验证。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组织实验,如在学新知识时,准备演示实验,以提高学生学习了解物质的兴趣,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变成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学生章节学习完成以后,准备学生实验,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社会转型使旧有价值评判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上对青少年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增多,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国多数中小学纷纷开展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育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不一。本文拟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途径、教育体系的构建、运作方式、基本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结合泉州洛江马甲中心小学的具体实践经验,归纳出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教育
期刊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大胆地发现、探索、创新。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用下几种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多数学生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他们习惯依据以课本和老师
期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是写作的生命。因为写作不能照搬生活的原样,而必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生活的原样才能变成写作的材料。同样道理,写作不能照抄所阅读的作品,只有通过自己对所读作品的感悟,才能吸取作品的各种精华,充实自己的写作内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所以,生活也好,阅读也好,都必须通过感悟,才能形成自己的写作材料和写作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感悟是写作的决定性因素,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
期刊
新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中要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要渗透“STS”教育(科学·技术·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要树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倡导探究式教学与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与科学素养呢?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开展STS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
期刊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灵魂,要培养勇于创新的综合型人才,在现代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物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有了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启动创新思维,获得创新成果。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我认为营造创新氛围极其重要
期刊
近来,一说到家教或学习方法,我总喜欢从“五”个方面来推介自己的观点,如《培养孩子自尊心的“五要素”》《惩罚孩子懒惰的五点建议》等。“五个条目”往往可以客观地反映出事物的客观规律,而且又易于被人接纳和记忆,所以,培养想象力问题,我也采用“五法”来说。  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想象力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将你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