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在一片蛙声中的救赎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yal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莫言
  
  2010年1月9日。北京国展中心。全国图书订货会。我在数不清的出版社摊位前茫然四顾不知所措。在走过一撂撂陌生的书堆时,透过右侧厚厚的一片玻璃,我无意中看见了莫言,看见他正对着镜头抚摸着自己光滑的额头。他围了一条格子围巾,面容慈祥。转到正面,我看到这是媒体的读书频道在做新书推介视频节目。莫言的新书——《蛙》以大红的姿态进入眼帘。
  第一次读莫言的小说是《红高粱》。那时我还是一个孩子,晚上捧着老爸的《人民文学》看得津津有味,稀里糊涂。虽然其中剥人皮的情节令我好几天不敢闭眼睡觉,但当《红高粱》在老谋子绘声绘色的演绎后大红大紫时,我也竟有了不屑的理由:拍得再好还能有原著好?
  回来切题继续说《蛙》。《蛙》是莫言的第11部长篇小说,酝酿近10年,写作4年。题材是颇为敏感的国策——计划生育。小说通过描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矛盾又复杂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的农村生育史。姑姑是一位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乡村妇产科医生,她一生曾亲手接生了近万名婴儿,成为传说中的“送子观音”。而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姑姑也是国策的坚定的执行者,亲手毁掉了诸多孕妇腹中的胎儿,成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神”。“我”的前妻是被姑姑抓去引产而死在了手术台上,“我”的现任妻子小狮子当年也曾因为跟姑姑工作而没有孩子。
  说实话,莫言在书中描绘的好多场面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为了阻止超生的孩子出生,姑姑她们想尽一切办法:动用推土机以强行推倒邻居的房子来威胁超生户,在村子里布下眼线围追堵截怀着黑孩儿的孕妇。而那些誓要保卫孩子的孕妇则更超乎想象,她们有的在地窖里一藏就是十天半月,有的趁无人看守从船上跳到河里,以怀胎八月之躯在水里一游就是数百米。而令人唏嘘的是这些孕妇中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生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世俗,多么严肃又多么荒唐”,自以为,莫言书中的这句话可以对他描述的那些难以想象的行为一以赅之。和莫言一样,没有资格也无意对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加以评说,只是面对着人类最原始、最神秘、最平常、最伟大的这一行为,似乎到最终,再坚硬的束缚都是脆弱。这一点,从姑姑晚年时深深的忏悔中也可佐证。
  莫言给自己这部首次关注计划生育的书命名为《蛙》,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其书名就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本书红色的书皮上站立着一个土黄色的泥娃娃。姑姑所有的执著、所有的背负、所有的努力都在这里呈示出一个方向——生命的喜悦,喜悦的生命。而当成群结队的蛙化成当年被姑姑扼杀在腹中的小婴儿追着姑姑时,一片蛙声中,姑姑的坚守再也无法挺立,心理防线决堤般地崩溃。一个时代的印记,一个群体的缩影自此纠结,无法定义。
  应该说,《蛙》的上半部写的是娃,而下半部写的才是蛙。不只是令姑姑恐惧的象征着娃的蛙,还有一个牛蛙养殖公司,但它干的却是“代孕”的勾当。从我——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口非心是的代孕生子,衍化出时代大背景下人们生育观念的扭曲,还有某些人在金钱驱使下灵魂中无法言说的悲劣。
  小说还有一条线是姑姑的感情纠葛。从当年叛逃去了台湾的空军男友,到后来暗恋她的秦河,再到她最后突然嫁之的会捏活龙活现的泥娃娃的民间艺人郝大手,这些人物都成了渲染时代记忆的典型具象。尤其是郝大手,姑姑试图通过他捏的泥娃娃赋予自己曾经终止的那些小生命以生命,并通过这些小生命假想中的轮回,来完成一次人生的救赎,一次生命走过后回望时的悲悯与思索。
  曾有人评价莫言的文字是天马行空,泥沙俱下。也有人说莫言的文字充满了剑戟气、镰刀味儿。这个我无力断言。只是在看他前几年的《生死疲劳》时的确感觉到了阅读的疲劳,那本书我甚至未看完就放下了。之后就是这部《蛙》。虽然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但它的文字很流畅,莫言小说中常见的场景——山东高密东北乡淳朴的乡情、厚实的日子在文中汩汩流淌。莫言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写作《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书时,自己还很骄傲,但写《蛙》时,一点傲的感觉也没有了。“我变得很谦卑。之前,我总在借小说炫技,但现在,我开始降低调门,回到最朴素的状态。写作多年,我把好人当坏人写,也把坏人当好人写,但现在开始,把自己当罪人写。《蛙》就是这样一个开端,作家的任务就是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由此,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作家在多种叙述方式的尝试之后,一个原生状态的回归。或许,这也是《蛙》这本书带给很多读者惊喜的源头。
  看到上述那段话时,我一下子想到了莫言另一句感慨万端的话:一个作家应该背对文坛,面向苍生。
  值得一提的是,莫言为《蛙》这本书赋予了书信体和话剧剧本结合的新鲜方式。前四章的长信读来亲切,也代表着时代的刻度,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鲜灵灵的生活底色均在其中展露无余。而在第五章的九幕话剧中,则极尽讽刺意味。夸张的语言和想象,昭示着作者对社会沉渣的鄙视和对姑姑人生历程的同情。
  合上书时,我仿佛看到,在一片黑土地上。茂密的高粱偷偷生长。姑姑,一个矛盾着、悲喜着的女性形象与时代的影子相互交集,到底哪个是悲哀,哪个是胜利,哪个该忏悔,哪个该救赎,谁又能看得明白,说得清楚?
  
  《职场潜伏心理学》
  
  编著 张超
  出版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时间 2010年1月
  定价 24.80元
  
  职场是人生江湖,有多少精明能干的高手没有输在刺刀见红的“沙场”,而是输在了暗流汹涌的“内部联系”上。职场人需要了解心理学规律,掌握“职场读心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本书具有两个特点:权威性和实用性。结合权威心理学定律,所做指导利用了科学、客观的心理规律,并将规律运用到职场的具体案例分析上,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于初入“江湖”的你,应该从这本书中找寻自己的身影,对症下药。只有看透别人的内心,才能在职场游刃有余。
  
  《爱或不爱都是事儿》
  
  作者 叶倾城
  出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
  时间 2009年12月
  定价 28.00元
  
  “他爱我,但是他没钱没工作!”,“我爱他,但是他却有老婆……”在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中,有太多感情方面的苦恼充斥在你我他之间。当你无处找寻答案的时候,作者叶倾城镇定自若地抛出一本指点迷津的作品——《爱或不爱都是事儿》。这是一份生鲜热浓、只辣在口、不辣在心的爱情火锅,这道“菜”适合那些有勇气面对现实、有毅力破茧成蝶的人。
  
  《远远的远》
  
  作者 叶蓓
  出版 接力出版社
  时间 2010年1月
  定价 33.00元
  
  五月,又到了天气晴暖的日子。远方,也许山明水秀,也许花开烂漫。闲暇之余打开书,开始一段心灵之旅。《远远的远》由音乐才女叶蓓所写,包括法国、德国、希腊、泰国、日本、西班牙、美国等各具特色地点的旅行故事。全部图片亦是叶蓓作品,视角真实生动,有如“蓓式”旋律般自然脱俗。本书以“异乡”、“不可续杯”、“伴”、“有音乐”等为名,将亲情、爱情、友谊、艺术等浓浓的感受轻松展现。
其他文献
办公室的窗外不远处是围墙,围墙外不远处有一棵活了几十年的老树。可我要说的不是树,而是两只在树上栖息了多年的鸟。  算来,我在公司也有十年工龄了,那对鸟是我在这里工作的第二年春天发现的。尖尖小红嘴,长尾巴黑白杂羽的,一前一后在围墙上散步,即使在江南细雨里,它们也是时常边走边时不时抖落下翅膀,有一种不急不躁,万事从容的仪态。  那树是它们安乐的家园,遮风蔽雨的地方,它们时常欢跳在枝丫间,发出好听的叫声
期刊
慈善,古已有之。  自汶川地震以来,国内慈善事业成空前的汹涌之势,这本是件具有标志性的大事件,但与此相生的却是无休止的质疑声。从余秋雨到“国际章”,从“诈捐”到“作秀”,声讨声一片。质疑者愤怒,被质疑者委屈,无疑使刚起步的中国慈善事业开始扭曲、变形。  面对西南旱区千万同胞干裂的嘴唇,社会各界奉献出了各自的爱心,这爱心很多并不以慈善的名义。近日,网友自发组织了一场赈灾义演,为灾区募集了千万元善款,
期刊
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园里最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 陆游  无此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宋诗精华录》陈衍    那一天,当他凝望着身边这个温婉动人的女子,亲手将家传的凤钗插上她的发髻时,海誓山盟已成多余。  那一天,当她故地重游,瞥见沈园墙上那个深
期刊
百年盛会,举世瞩目,千载难逢,盛世辉煌……自从进入21世纪,这些在史册中尘封已久的词汇和口号突然铺天盖地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承载它们的,先有北京奥运会,后接上海世博会。“两会”的雄伟壮观无需我们再去描述,两座城市的发展也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对于百姓而言,亲身的参与与热情的关注同样为之增添了浓厚的色彩。同样的高度与炫目,同样的热情和积极,历史会怎样去记录这两次盛会我们不得而知,眼下,我们且从“第三
期刊
国内的4月已是草长莺飞,而此时的俄罗斯还是风兼残雪、河带断冰的时节。那年就是这个季节到的圣彼得堡,并在那里生活了近一年。这一年的访学,让我对这座美丽的城市多年无法忘却。    在我去圣彼得堡之前,对于它的印象,仅存于儿时对影片《列宁在十月》的模糊记忆中,古典式的建筑,高大宽敞的房间,列宁置身其中演讲的身影,还有工人武装队伍高举红旗冲向冬宫的壮观场面,但那已是距今百年的事情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圣
期刊
有人说,如果恋旧,那么你就老了。恋旧真的与老去等同吗,不以为然。时间本就是一个过程,无休无止,现在的每时每刻都是过程,都在不断地成为过去,人们真正能够触摸到的都在成为过去,那是真正可以依恋的东西。而且,这样的依恋不是一揽子的过去,林林总总,那也不可能,于是,恋的是那些在时光的长河中,真正能够沉淀下来的东西,是那些发生后在人们的心中有所萌发的东西,简单说就是有感觉的东西。你说,这样的东西不值得留恋么
期刊
【艾舟男37岁自由撰稿人 】幸福是长了翅膀的,在你无视它的时候它便会飞走。直到一无所有的今天,艾舟才知道妻子的好,才明白自己最爱的还是这个人。可惜一切都为时已晚。    与艾舟第一次相见是在咖啡厅里。他喝的不是咖啡,而是啤酒。僻静的角落里,他偎在宽大的沙发上,不停地酌饮,一如品茗。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其实,离婚后的日子,我一直是这样过的,以酒为伴。”他笑笑,平静的表情难掩落寞与无奈。“却顾所
期刊
什剎海畔,渌水亭边,一壶清酒,一池荷花。少年面庞微红,似醉非醉,凭栏远眺,对着苍茫的暮色吟诵:“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扶醉起身而去,消逝在远方。    纳兰性德,以哀怨清丽的诗词行走于世间的男子。  人们常说,男人是理性动物,女人是感性动物。如此说来,多愁善感的纳兰性德绝对是独树一帜的。他
期刊
喜剧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最高境界是让你笑的发自肺腑、不着痕迹;第二个档次是笑了,笑得很开心,但很清楚自己为啥笑了,甚至可以数出有几个笑点;第三个档次是你不想笑,偏胳肢你笑,好吧,也笑了,还算勉强开心;最低档次的喜剧就是玩命地胳肢你,都笑不出来,最后导演加演员累得满头大汗,观众们则一个个倒地“骂娘”。很遗憾,刘镇伟的这部《越光宝盒》“荣幸”地归到了这最后一类。  不是我们不尊重导演的劳动果实,也不是成
期刊
蔡梅的来信:  阿莱你好,我叫蔡梅,你也可以叫我蔡姐,今年42岁。就在不久前,丈夫为了别的女人,刚刚向我提出协议离婚。这之前,他不仅对我恩断意绝,甚至还大打出手,目的就是为了逼迫我和他离婚,好让他和那个女人结婚。我不堪折磨,只得同意。离婚后,他兴冲冲地拿着离婚证去找他的情人,谁知当初信誓旦旦的情人却翻脸了,说,你是不是太天真了?以为我真会嫁给你?你养得起我吗?……很可笑是吧?无奈之下,前夫只好又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