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莫言
2010年1月9日。北京国展中心。全国图书订货会。我在数不清的出版社摊位前茫然四顾不知所措。在走过一撂撂陌生的书堆时,透过右侧厚厚的一片玻璃,我无意中看见了莫言,看见他正对着镜头抚摸着自己光滑的额头。他围了一条格子围巾,面容慈祥。转到正面,我看到这是媒体的读书频道在做新书推介视频节目。莫言的新书——《蛙》以大红的姿态进入眼帘。
第一次读莫言的小说是《红高粱》。那时我还是一个孩子,晚上捧着老爸的《人民文学》看得津津有味,稀里糊涂。虽然其中剥人皮的情节令我好几天不敢闭眼睡觉,但当《红高粱》在老谋子绘声绘色的演绎后大红大紫时,我也竟有了不屑的理由:拍得再好还能有原著好?
回来切题继续说《蛙》。《蛙》是莫言的第11部长篇小说,酝酿近10年,写作4年。题材是颇为敏感的国策——计划生育。小说通过描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矛盾又复杂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的农村生育史。姑姑是一位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乡村妇产科医生,她一生曾亲手接生了近万名婴儿,成为传说中的“送子观音”。而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姑姑也是国策的坚定的执行者,亲手毁掉了诸多孕妇腹中的胎儿,成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神”。“我”的前妻是被姑姑抓去引产而死在了手术台上,“我”的现任妻子小狮子当年也曾因为跟姑姑工作而没有孩子。
说实话,莫言在书中描绘的好多场面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为了阻止超生的孩子出生,姑姑她们想尽一切办法:动用推土机以强行推倒邻居的房子来威胁超生户,在村子里布下眼线围追堵截怀着黑孩儿的孕妇。而那些誓要保卫孩子的孕妇则更超乎想象,她们有的在地窖里一藏就是十天半月,有的趁无人看守从船上跳到河里,以怀胎八月之躯在水里一游就是数百米。而令人唏嘘的是这些孕妇中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生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世俗,多么严肃又多么荒唐”,自以为,莫言书中的这句话可以对他描述的那些难以想象的行为一以赅之。和莫言一样,没有资格也无意对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加以评说,只是面对着人类最原始、最神秘、最平常、最伟大的这一行为,似乎到最终,再坚硬的束缚都是脆弱。这一点,从姑姑晚年时深深的忏悔中也可佐证。
莫言给自己这部首次关注计划生育的书命名为《蛙》,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其书名就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本书红色的书皮上站立着一个土黄色的泥娃娃。姑姑所有的执著、所有的背负、所有的努力都在这里呈示出一个方向——生命的喜悦,喜悦的生命。而当成群结队的蛙化成当年被姑姑扼杀在腹中的小婴儿追着姑姑时,一片蛙声中,姑姑的坚守再也无法挺立,心理防线决堤般地崩溃。一个时代的印记,一个群体的缩影自此纠结,无法定义。
应该说,《蛙》的上半部写的是娃,而下半部写的才是蛙。不只是令姑姑恐惧的象征着娃的蛙,还有一个牛蛙养殖公司,但它干的却是“代孕”的勾当。从我——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口非心是的代孕生子,衍化出时代大背景下人们生育观念的扭曲,还有某些人在金钱驱使下灵魂中无法言说的悲劣。
小说还有一条线是姑姑的感情纠葛。从当年叛逃去了台湾的空军男友,到后来暗恋她的秦河,再到她最后突然嫁之的会捏活龙活现的泥娃娃的民间艺人郝大手,这些人物都成了渲染时代记忆的典型具象。尤其是郝大手,姑姑试图通过他捏的泥娃娃赋予自己曾经终止的那些小生命以生命,并通过这些小生命假想中的轮回,来完成一次人生的救赎,一次生命走过后回望时的悲悯与思索。
曾有人评价莫言的文字是天马行空,泥沙俱下。也有人说莫言的文字充满了剑戟气、镰刀味儿。这个我无力断言。只是在看他前几年的《生死疲劳》时的确感觉到了阅读的疲劳,那本书我甚至未看完就放下了。之后就是这部《蛙》。虽然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但它的文字很流畅,莫言小说中常见的场景——山东高密东北乡淳朴的乡情、厚实的日子在文中汩汩流淌。莫言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写作《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书时,自己还很骄傲,但写《蛙》时,一点傲的感觉也没有了。“我变得很谦卑。之前,我总在借小说炫技,但现在,我开始降低调门,回到最朴素的状态。写作多年,我把好人当坏人写,也把坏人当好人写,但现在开始,把自己当罪人写。《蛙》就是这样一个开端,作家的任务就是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由此,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作家在多种叙述方式的尝试之后,一个原生状态的回归。或许,这也是《蛙》这本书带给很多读者惊喜的源头。
看到上述那段话时,我一下子想到了莫言另一句感慨万端的话:一个作家应该背对文坛,面向苍生。
值得一提的是,莫言为《蛙》这本书赋予了书信体和话剧剧本结合的新鲜方式。前四章的长信读来亲切,也代表着时代的刻度,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鲜灵灵的生活底色均在其中展露无余。而在第五章的九幕话剧中,则极尽讽刺意味。夸张的语言和想象,昭示着作者对社会沉渣的鄙视和对姑姑人生历程的同情。
合上书时,我仿佛看到,在一片黑土地上。茂密的高粱偷偷生长。姑姑,一个矛盾着、悲喜着的女性形象与时代的影子相互交集,到底哪个是悲哀,哪个是胜利,哪个该忏悔,哪个该救赎,谁又能看得明白,说得清楚?
《职场潜伏心理学》
编著 张超
出版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时间 2010年1月
定价 24.80元
职场是人生江湖,有多少精明能干的高手没有输在刺刀见红的“沙场”,而是输在了暗流汹涌的“内部联系”上。职场人需要了解心理学规律,掌握“职场读心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本书具有两个特点:权威性和实用性。结合权威心理学定律,所做指导利用了科学、客观的心理规律,并将规律运用到职场的具体案例分析上,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于初入“江湖”的你,应该从这本书中找寻自己的身影,对症下药。只有看透别人的内心,才能在职场游刃有余。
《爱或不爱都是事儿》
作者 叶倾城
出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
时间 2009年12月
定价 28.00元
“他爱我,但是他没钱没工作!”,“我爱他,但是他却有老婆……”在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中,有太多感情方面的苦恼充斥在你我他之间。当你无处找寻答案的时候,作者叶倾城镇定自若地抛出一本指点迷津的作品——《爱或不爱都是事儿》。这是一份生鲜热浓、只辣在口、不辣在心的爱情火锅,这道“菜”适合那些有勇气面对现实、有毅力破茧成蝶的人。
《远远的远》
作者 叶蓓
出版 接力出版社
时间 2010年1月
定价 33.00元
五月,又到了天气晴暖的日子。远方,也许山明水秀,也许花开烂漫。闲暇之余打开书,开始一段心灵之旅。《远远的远》由音乐才女叶蓓所写,包括法国、德国、希腊、泰国、日本、西班牙、美国等各具特色地点的旅行故事。全部图片亦是叶蓓作品,视角真实生动,有如“蓓式”旋律般自然脱俗。本书以“异乡”、“不可续杯”、“伴”、“有音乐”等为名,将亲情、爱情、友谊、艺术等浓浓的感受轻松展现。
——莫言
2010年1月9日。北京国展中心。全国图书订货会。我在数不清的出版社摊位前茫然四顾不知所措。在走过一撂撂陌生的书堆时,透过右侧厚厚的一片玻璃,我无意中看见了莫言,看见他正对着镜头抚摸着自己光滑的额头。他围了一条格子围巾,面容慈祥。转到正面,我看到这是媒体的读书频道在做新书推介视频节目。莫言的新书——《蛙》以大红的姿态进入眼帘。
第一次读莫言的小说是《红高粱》。那时我还是一个孩子,晚上捧着老爸的《人民文学》看得津津有味,稀里糊涂。虽然其中剥人皮的情节令我好几天不敢闭眼睡觉,但当《红高粱》在老谋子绘声绘色的演绎后大红大紫时,我也竟有了不屑的理由:拍得再好还能有原著好?
回来切题继续说《蛙》。《蛙》是莫言的第11部长篇小说,酝酿近10年,写作4年。题材是颇为敏感的国策——计划生育。小说通过描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矛盾又复杂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的农村生育史。姑姑是一位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乡村妇产科医生,她一生曾亲手接生了近万名婴儿,成为传说中的“送子观音”。而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姑姑也是国策的坚定的执行者,亲手毁掉了诸多孕妇腹中的胎儿,成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瘟神”。“我”的前妻是被姑姑抓去引产而死在了手术台上,“我”的现任妻子小狮子当年也曾因为跟姑姑工作而没有孩子。
说实话,莫言在书中描绘的好多场面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为了阻止超生的孩子出生,姑姑她们想尽一切办法:动用推土机以强行推倒邻居的房子来威胁超生户,在村子里布下眼线围追堵截怀着黑孩儿的孕妇。而那些誓要保卫孩子的孕妇则更超乎想象,她们有的在地窖里一藏就是十天半月,有的趁无人看守从船上跳到河里,以怀胎八月之躯在水里一游就是数百米。而令人唏嘘的是这些孕妇中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生育繁衍,多么庄严又多么世俗,多么严肃又多么荒唐”,自以为,莫言书中的这句话可以对他描述的那些难以想象的行为一以赅之。和莫言一样,没有资格也无意对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加以评说,只是面对着人类最原始、最神秘、最平常、最伟大的这一行为,似乎到最终,再坚硬的束缚都是脆弱。这一点,从姑姑晚年时深深的忏悔中也可佐证。
莫言给自己这部首次关注计划生育的书命名为《蛙》,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其书名就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本书红色的书皮上站立着一个土黄色的泥娃娃。姑姑所有的执著、所有的背负、所有的努力都在这里呈示出一个方向——生命的喜悦,喜悦的生命。而当成群结队的蛙化成当年被姑姑扼杀在腹中的小婴儿追着姑姑时,一片蛙声中,姑姑的坚守再也无法挺立,心理防线决堤般地崩溃。一个时代的印记,一个群体的缩影自此纠结,无法定义。
应该说,《蛙》的上半部写的是娃,而下半部写的才是蛙。不只是令姑姑恐惧的象征着娃的蛙,还有一个牛蛙养殖公司,但它干的却是“代孕”的勾当。从我——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口非心是的代孕生子,衍化出时代大背景下人们生育观念的扭曲,还有某些人在金钱驱使下灵魂中无法言说的悲劣。
小说还有一条线是姑姑的感情纠葛。从当年叛逃去了台湾的空军男友,到后来暗恋她的秦河,再到她最后突然嫁之的会捏活龙活现的泥娃娃的民间艺人郝大手,这些人物都成了渲染时代记忆的典型具象。尤其是郝大手,姑姑试图通过他捏的泥娃娃赋予自己曾经终止的那些小生命以生命,并通过这些小生命假想中的轮回,来完成一次人生的救赎,一次生命走过后回望时的悲悯与思索。
曾有人评价莫言的文字是天马行空,泥沙俱下。也有人说莫言的文字充满了剑戟气、镰刀味儿。这个我无力断言。只是在看他前几年的《生死疲劳》时的确感觉到了阅读的疲劳,那本书我甚至未看完就放下了。之后就是这部《蛙》。虽然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但它的文字很流畅,莫言小说中常见的场景——山东高密东北乡淳朴的乡情、厚实的日子在文中汩汩流淌。莫言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写作《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书时,自己还很骄傲,但写《蛙》时,一点傲的感觉也没有了。“我变得很谦卑。之前,我总在借小说炫技,但现在,我开始降低调门,回到最朴素的状态。写作多年,我把好人当坏人写,也把坏人当好人写,但现在开始,把自己当罪人写。《蛙》就是这样一个开端,作家的任务就是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由此,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作家在多种叙述方式的尝试之后,一个原生状态的回归。或许,这也是《蛙》这本书带给很多读者惊喜的源头。
看到上述那段话时,我一下子想到了莫言另一句感慨万端的话:一个作家应该背对文坛,面向苍生。
值得一提的是,莫言为《蛙》这本书赋予了书信体和话剧剧本结合的新鲜方式。前四章的长信读来亲切,也代表着时代的刻度,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鲜灵灵的生活底色均在其中展露无余。而在第五章的九幕话剧中,则极尽讽刺意味。夸张的语言和想象,昭示着作者对社会沉渣的鄙视和对姑姑人生历程的同情。
合上书时,我仿佛看到,在一片黑土地上。茂密的高粱偷偷生长。姑姑,一个矛盾着、悲喜着的女性形象与时代的影子相互交集,到底哪个是悲哀,哪个是胜利,哪个该忏悔,哪个该救赎,谁又能看得明白,说得清楚?
《职场潜伏心理学》
编著 张超
出版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时间 2010年1月
定价 24.80元
职场是人生江湖,有多少精明能干的高手没有输在刺刀见红的“沙场”,而是输在了暗流汹涌的“内部联系”上。职场人需要了解心理学规律,掌握“职场读心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本书具有两个特点:权威性和实用性。结合权威心理学定律,所做指导利用了科学、客观的心理规律,并将规律运用到职场的具体案例分析上,有较强的实用性。对于初入“江湖”的你,应该从这本书中找寻自己的身影,对症下药。只有看透别人的内心,才能在职场游刃有余。
《爱或不爱都是事儿》
作者 叶倾城
出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
时间 2009年12月
定价 28.00元
“他爱我,但是他没钱没工作!”,“我爱他,但是他却有老婆……”在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中,有太多感情方面的苦恼充斥在你我他之间。当你无处找寻答案的时候,作者叶倾城镇定自若地抛出一本指点迷津的作品——《爱或不爱都是事儿》。这是一份生鲜热浓、只辣在口、不辣在心的爱情火锅,这道“菜”适合那些有勇气面对现实、有毅力破茧成蝶的人。
《远远的远》
作者 叶蓓
出版 接力出版社
时间 2010年1月
定价 33.00元
五月,又到了天气晴暖的日子。远方,也许山明水秀,也许花开烂漫。闲暇之余打开书,开始一段心灵之旅。《远远的远》由音乐才女叶蓓所写,包括法国、德国、希腊、泰国、日本、西班牙、美国等各具特色地点的旅行故事。全部图片亦是叶蓓作品,视角真实生动,有如“蓓式”旋律般自然脱俗。本书以“异乡”、“不可续杯”、“伴”、“有音乐”等为名,将亲情、爱情、友谊、艺术等浓浓的感受轻松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