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目前,该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困境,本着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本文从培养目标、优化教材内容、实践活动的形式等方面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了剖析,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教材内容;实践活动形式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大学生能够承托起民族的希望、肩负起人民的重托,就要在这个关键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崇高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等关系。而这一系列重要的人生课题,都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与引导,因此,“基础”课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一轮思政课程改革的深化,在国家教育部、各省教委的重视下和资深思政课教师的帮助下,这一年很多高职高专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该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境,如今九零后的高职高专的学生们对于自身的状态和目前的社会环境还处在朦胧状态之中,不甚了解,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基础”课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对他们未来的择业就业和家庭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教育作用。为了使教学能达到预期目标并发挥其德育教育的优势作用,本文从培养目标、优化教材内容、实践活动的形式等方面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了剖析,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思修”课程教学的困境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该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我校根据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学时:48学时,3学分。本课程主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当前各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不显著,存在一些困境,主要表现:
首先,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较大。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从南到北,由东向西,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攀升。所以,很多家长的培养理念发生转变,高职院校专业热门,学生毕业后就业容易,纷纷将孩子送进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因此,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要求更为现实和更具有功利性,即更重视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进而忽视思政课的学习。我校是卫生类护理院校,护理专业的高职在校生对《护理学基础》、《基础护理技术》等护理专业课重视程度偏高,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不重视,认为上不上思政课是无所谓的。例如,为了调查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程度,我校思政教研室曾经对2013级学生做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并做了系统的统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接近50%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思修课,原因一般都是觉得“思修课”的课时过多,有些浪费时间,或者觉得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实际,根本不爱听,或者有的同学认为课本上的内容浅显易懂,同学自学就可以了。因此,有个别同学根本不怕挨批评,当“逃兵”或撒谎编造理由请假等等。从全校的出勤统计来看,学生思政课缺席较明显,从学习情况来看,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同学屈指可数,“ 思修”课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踊跃发言的现象很难看见。而对于“思修”教材应掌握的理论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复习、背诵、理解,绝大部分同学未能完成,更糟糕的是有些同学甚至一点不学习,问其原因:认为“思修”课只要60分及格就万岁。这与专业课的上课情况相比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根本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新课程的基本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立在党中央对当前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等形势的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为了培养我国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主义公民而提出的,是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在全社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将枯燥、无味的政治性课程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课程的实用性;如何让学生用理论知识剖析当今社会的不道德的现象,最终达到知行统一,完成教育任务实属不易。例如,我校的护理专业的高职在校生可以熟记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内容,但在未来的工作中却很难摒弃本行业中的不正之风,遵守自己心中的信念。学生们不能把书本中的理论学以致用,更多的是不会用所学理论来分析,解决自身的问题以及正确的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更有甚者依然要坚持所谓现代经济时代的价值观念,唯利是图、人情淡漠。所以,教师亟待需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这个问题刻不容缓。
最后,相关配套条件难以满足,比如,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教社科【2011】1号)将高效思政课专项经费硬性标准,即本科不低于每年每生20元,专科不低于15元作为思政课评估的核心指标。但一些学校的专项经费落实不到位。实践教学形式单一、老套,学生参与实践机会不多,学生兴趣程度不高,育人效果不明显。
二、从教学目标出发,优化教材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与有些单一的知识、专业技能性课程相比,有其不同的课程性质与特点。该课程不仅要系统给学生传授思想道德与法律的理论与知识,更要引导学生理解、认同、接受这些理论,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选择和法规价值判断。这门课不仅要学习、掌握理论与知识,也要塑造和改造思想,还要规范和指导行为,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的目标。因而这门课必须坚持教育依托教学和教学孕育教育的统一。 为此,在这门课中,我们结合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实际,重新整合和精练了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突出高职高专教育联系的内容。在重新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时,主要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几点,以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等为要素,构建若干内容具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块。模块一;绪论篇、模块二:大学篇、模块三:理想信念篇、模块四:爱国篇、模块五:人生篇、模块六:人际交往篇、模块七:友情爱情篇、模块八:道德篇、模块九:诚信篇、模块十:护士篇、模块十一:法制篇。根据每一个模块的主题,讲教材内容整合到一起,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性。如,模块十:护士篇。我校是卫生类护理高等院校,特色专业是护理,护理专业的学生以后从事的职业是护士,护士这个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应具备在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用护士的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润和褒贬的标准,增强课程教学实践过程的实效性。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基于课程的特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需要重视学生的是非判断与价值引导,运用参与、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作用,实现学生与社会、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与交流,以求达到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其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学校所在地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形势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一)视听型实践活动。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教育性感染力强的纪录片、录像和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视听资料的使用,形象生动、简洁明了,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如,模块一:绪论篇,任课教师可以采取视听型社会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播放学校录制的《天使的摇篮》等视频,进行专业介绍,让学生了解就读学校合所学专业,并撰写三年的学习计划;模块四:爱国篇,要求学生以PPT形式汇报“家乡改革开放的前后变化”,加深学生对这个模块理论知识的理解;模块八道德篇与模块四爱国篇类似,要求学生分组制作以“校园公德”的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模块五:人生篇,在这个模块设置了两个实践教学内容,其一,在课上时间观看《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光碟,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议题“新时期应如何践行铁人精神?”,课后并撰写心得、其二,课后业余时间观看《北大荒博物馆》光碟,结合录像和课外读物,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模块十:护士篇,由于学生刚上大一,还没有进行过实习,所以对于职业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了解甚少,任课教师找了大量近期发生在医疗机构中的热点问题整合资料素材,运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在视频资料中,护士给病人配错药导致病人急救或护士带上塑胶手套为婴儿洗澡结果大面积烫伤婴儿等触目惊心的案例,告诉我们护理学校的学生们,医护人员的职责有时候超过主治医生,在病人较长的康复过程当中,护理人员的职责更为重要。通过视听型实践活动方式,使学生从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
(二)参观型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强感性认识。如,模块一:绪论篇,课后业余时间,任课教师还安排学生去参观社会实践活动——金上京博物馆参观,了解区域历史和文化。
(三)演讲型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思想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开展演讲、辩论、座谈会,激发学生学习乐趣、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对学生模糊问题的认识。如,模块三:理想信念篇,任课教师让学生进行演讲型社会实践活动——题目自拟写演讲稿,演讲稿中心议题:“为实现理想,你该怎么做?”模块十一:法律篇,聘请法院在职人员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让学生懂法、知法;或结合现代医疗机构的聘用制度、医患关系等时事热点话题,从不同角度分析评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四)表演型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要求任课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情趣,交融情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模块五:人生篇,任课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情境:请同学们轮流扮演需要康复的病人和照顾病人的护士,让学生轮流穿上模拟腰部或腿部受伤的束缚衣,使他不能正常直立行走,或者戴上模拟白内障或耳聋的眼镜和耳塞,让学生亲身感受康复病人的恐惧痛苦和无助;然后让扮演病人的学生再次回归自己的护理岗位,这时你会发现他们对病人的护理会更加地细致亲切周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知道:你被他人所需要,帮助伤者康复是人生价值巨大的体现之一。然后,可以再通过讨论找出一些实现有价值的人生的其他方式,通过学生们的积极讨论最后让大家了解,自己有价值的生活就起始于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在热爱生活的过程中掌握大量扎实的康复护理的理论和实践的知识,未来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人生价值。像这样的一堂“基础”课,运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加入学生的亲身体验,会使书本的理论更加形象化,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情感的激荡中、在动态的展示中提高兴趣、接受和践行知识。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的重任,在该课程的内容体系中,不仅包含了科学的理论和系统的知识,同时还在理论逻辑中凸显了问题意识,把理论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践相联系作为实施教学的落脚点。作为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优化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这些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青年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律观,使他们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J].职业技术,2012(10).
[2]李沛霖.论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3(05).
[3] 黄一萍.如何利用“生活化”策略提高中职思政课程教学成效[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4] 朱桂青、王瑞兰.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改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5).
作者简介:任超(1983—),女,哈尔滨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教材内容;实践活动形式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大学生能够承托起民族的希望、肩负起人民的重托,就要在这个关键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崇高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等关系。而这一系列重要的人生课题,都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与引导,因此,“基础”课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一轮思政课程改革的深化,在国家教育部、各省教委的重视下和资深思政课教师的帮助下,这一年很多高职高专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该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境,如今九零后的高职高专的学生们对于自身的状态和目前的社会环境还处在朦胧状态之中,不甚了解,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基础”课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对他们未来的择业就业和家庭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教育作用。为了使教学能达到预期目标并发挥其德育教育的优势作用,本文从培养目标、优化教材内容、实践活动的形式等方面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了剖析,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思修”课程教学的困境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该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我校根据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学时:48学时,3学分。本课程主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当前各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不显著,存在一些困境,主要表现:
首先,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较大。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从南到北,由东向西,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攀升。所以,很多家长的培养理念发生转变,高职院校专业热门,学生毕业后就业容易,纷纷将孩子送进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因此,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要求更为现实和更具有功利性,即更重视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进而忽视思政课的学习。我校是卫生类护理院校,护理专业的高职在校生对《护理学基础》、《基础护理技术》等护理专业课重视程度偏高,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不重视,认为上不上思政课是无所谓的。例如,为了调查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程度,我校思政教研室曾经对2013级学生做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并做了系统的统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接近50%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思修课,原因一般都是觉得“思修课”的课时过多,有些浪费时间,或者觉得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实际,根本不爱听,或者有的同学认为课本上的内容浅显易懂,同学自学就可以了。因此,有个别同学根本不怕挨批评,当“逃兵”或撒谎编造理由请假等等。从全校的出勤统计来看,学生思政课缺席较明显,从学习情况来看,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同学屈指可数,“ 思修”课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踊跃发言的现象很难看见。而对于“思修”教材应掌握的理论知识要点,课后及时复习、背诵、理解,绝大部分同学未能完成,更糟糕的是有些同学甚至一点不学习,问其原因:认为“思修”课只要60分及格就万岁。这与专业课的上课情况相比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根本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新课程的基本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立在党中央对当前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等形势的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为了培养我国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主义公民而提出的,是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在全社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将枯燥、无味的政治性课程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课程的实用性;如何让学生用理论知识剖析当今社会的不道德的现象,最终达到知行统一,完成教育任务实属不易。例如,我校的护理专业的高职在校生可以熟记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内容,但在未来的工作中却很难摒弃本行业中的不正之风,遵守自己心中的信念。学生们不能把书本中的理论学以致用,更多的是不会用所学理论来分析,解决自身的问题以及正确的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更有甚者依然要坚持所谓现代经济时代的价值观念,唯利是图、人情淡漠。所以,教师亟待需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这个问题刻不容缓。
最后,相关配套条件难以满足,比如,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教社科【2011】1号)将高效思政课专项经费硬性标准,即本科不低于每年每生20元,专科不低于15元作为思政课评估的核心指标。但一些学校的专项经费落实不到位。实践教学形式单一、老套,学生参与实践机会不多,学生兴趣程度不高,育人效果不明显。
二、从教学目标出发,优化教材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与有些单一的知识、专业技能性课程相比,有其不同的课程性质与特点。该课程不仅要系统给学生传授思想道德与法律的理论与知识,更要引导学生理解、认同、接受这些理论,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选择和法规价值判断。这门课不仅要学习、掌握理论与知识,也要塑造和改造思想,还要规范和指导行为,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的目标。因而这门课必须坚持教育依托教学和教学孕育教育的统一。 为此,在这门课中,我们结合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实际,重新整合和精练了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突出高职高专教育联系的内容。在重新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时,主要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几点,以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等为要素,构建若干内容具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块。模块一;绪论篇、模块二:大学篇、模块三:理想信念篇、模块四:爱国篇、模块五:人生篇、模块六:人际交往篇、模块七:友情爱情篇、模块八:道德篇、模块九:诚信篇、模块十:护士篇、模块十一:法制篇。根据每一个模块的主题,讲教材内容整合到一起,突出重点,提高实效性。如,模块十:护士篇。我校是卫生类护理高等院校,特色专业是护理,护理专业的学生以后从事的职业是护士,护士这个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应具备在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用护士的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润和褒贬的标准,增强课程教学实践过程的实效性。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基于课程的特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需要重视学生的是非判断与价值引导,运用参与、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作用,实现学生与社会、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与交流,以求达到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其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学校所在地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形势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一)视听型实践活动。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教育性感染力强的纪录片、录像和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视听资料的使用,形象生动、简洁明了,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如,模块一:绪论篇,任课教师可以采取视听型社会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播放学校录制的《天使的摇篮》等视频,进行专业介绍,让学生了解就读学校合所学专业,并撰写三年的学习计划;模块四:爱国篇,要求学生以PPT形式汇报“家乡改革开放的前后变化”,加深学生对这个模块理论知识的理解;模块八道德篇与模块四爱国篇类似,要求学生分组制作以“校园公德”的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模块五:人生篇,在这个模块设置了两个实践教学内容,其一,在课上时间观看《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光碟,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议题“新时期应如何践行铁人精神?”,课后并撰写心得、其二,课后业余时间观看《北大荒博物馆》光碟,结合录像和课外读物,要求学生撰写观后感;模块十:护士篇,由于学生刚上大一,还没有进行过实习,所以对于职业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了解甚少,任课教师找了大量近期发生在医疗机构中的热点问题整合资料素材,运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在视频资料中,护士给病人配错药导致病人急救或护士带上塑胶手套为婴儿洗澡结果大面积烫伤婴儿等触目惊心的案例,告诉我们护理学校的学生们,医护人员的职责有时候超过主治医生,在病人较长的康复过程当中,护理人员的职责更为重要。通过视听型实践活动方式,使学生从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
(二)参观型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强感性认识。如,模块一:绪论篇,课后业余时间,任课教师还安排学生去参观社会实践活动——金上京博物馆参观,了解区域历史和文化。
(三)演讲型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思想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开展演讲、辩论、座谈会,激发学生学习乐趣、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对学生模糊问题的认识。如,模块三:理想信念篇,任课教师让学生进行演讲型社会实践活动——题目自拟写演讲稿,演讲稿中心议题:“为实现理想,你该怎么做?”模块十一:法律篇,聘请法院在职人员给学生讲解法律知识,让学生懂法、知法;或结合现代医疗机构的聘用制度、医患关系等时事热点话题,从不同角度分析评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四)表演型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要求任课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激发情趣,交融情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模块五:人生篇,任课教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情境:请同学们轮流扮演需要康复的病人和照顾病人的护士,让学生轮流穿上模拟腰部或腿部受伤的束缚衣,使他不能正常直立行走,或者戴上模拟白内障或耳聋的眼镜和耳塞,让学生亲身感受康复病人的恐惧痛苦和无助;然后让扮演病人的学生再次回归自己的护理岗位,这时你会发现他们对病人的护理会更加地细致亲切周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知道:你被他人所需要,帮助伤者康复是人生价值巨大的体现之一。然后,可以再通过讨论找出一些实现有价值的人生的其他方式,通过学生们的积极讨论最后让大家了解,自己有价值的生活就起始于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在热爱生活的过程中掌握大量扎实的康复护理的理论和实践的知识,未来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人生价值。像这样的一堂“基础”课,运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加入学生的亲身体验,会使书本的理论更加形象化,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情感的激荡中、在动态的展示中提高兴趣、接受和践行知识。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的重任,在该课程的内容体系中,不仅包含了科学的理论和系统的知识,同时还在理论逻辑中凸显了问题意识,把理论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践相联系作为实施教学的落脚点。作为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教学目标出发,优化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这些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青年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律观,使他们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J].职业技术,2012(10).
[2]李沛霖.论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3(05).
[3] 黄一萍.如何利用“生活化”策略提高中职思政课程教学成效[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4] 朱桂青、王瑞兰.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改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5).
作者简介:任超(1983—),女,哈尔滨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