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快递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m1984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
  
   有信史可考,快递在中国周朝时便已出现。据《周礼·秋官》记载,当时周王朝的官职中,便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对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实际上,早在商朝已有近似于快递的驲传制度,并已在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
   古代快递,主要用于政令、军情的传递,民间使用远没有现代广泛。古代最原始最主要的快递方式之一是“步传”,即靠人工步行投递。这在周代叫“徒遽”,与用邮车投递的“传遽”正好相对。步传又叫“步递”。“遽”与“邮”“驿”“馆”“置”意思差不多,都是邮传、速递机构。如春秋时代,齐桓公在齐国的大路上,每30里设一个“遽”,汉代则30里设一“置”。
   “健步”是古人对快递员的最常用称呼之一,《通鉴》注称,“健步,能疾走者,今谓之急脚子,又谓之快行子”。健步其实就是邮差,不同时代叫法也不同,秦代叫“轻足”,汉代叫“邮人”“驿足”,宋代叫“递夫”,明清叫“驿夫”。据《隋书》记载,陈末隋初有一位叫麦铁杖的“投递员”,“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曾由京城夜送诏书到徐州,“夜至旦还”。
  
    书有亡者,亟告官
  
   如何保密,也是古代快递业非常重视的问题。为了预防中途泄密,被人拆看或伪造,古代采取了不少特殊的手段。
   以秦代为例,当时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行书律》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以辄相报也。书有亡者,亟告官。”同时对投递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硬性要求,“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即老弱和不诚信的人,不能担任投递员。
   防止泄密最重要的手段是密封。在秦代,文书都是写在竹简上,所以传递之前都会将邮件捆扎妥当。在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写在绢素上则要装入书袋中。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有函、箧、囊等,根据物件的形状、大小,分别装入不同的包装袋中。其中,“函”为一种小木盒,用来装简牍,上有木板盖,刻线三道,凿一小方孔,用绳子扎好后,方孔处要用封泥封好。
   在唐代,公文邮件的封装通常要用囊封,尤其是密奏,更要囊封。封泥不仅有保密的作用,还有等级之区别。一般最高五封,最低三封。封泥越多,表明邮件越重要,所用的速递工具就要考虑缓急。
   宋代,邮件保密制度和技术更为完善和进步,出现了“字验”“数递”“色递”“字递”“物递”等多种先进的保密手法。
   清代邮件封发、保密和防损工作做得更好,有“重封入递”“木匣入递”“绢袋封发”“汇总封发”“长引隔眼”等多种装封手段。清代在速递奏折一类的重要邮件时,还有专用的封装程序,使用“封桶”“报匣”“夹板”等封套,外人是绝对看不到的。
    换马不换人
  
   汉代继承了秦代的做法,“五里一邮,十里一亭”。在“五里一邮”基础上,又于交通要道上,隔30里建一“置”,即所谓“改邮为置”。
   置,即“驿置”,又叫“传置”。用于传递紧急文书,当时的邮驿机构已有专用车,这种专用车叫“传车”。当时,用车快递叫“传”,用马速递称“驿”。
   马肯定比马拉着车跑要快多了。所以,东汉以后,车辆被逐渐淘汰,马成为快递的主要交通工具,这叫“马递”,这时传递文书的机构多称“驿置”。在投递过程中,一般是“换马不换人”,投递员一般跑完全程。
   古代快递对里程、速度都有具体的规定,这叫“程限”。
   秦汉时期步递一般都是短途,平均每个时辰要走10里,这是对普通邮件的要求,当天送完。
   如果用传车,一般每天要行70里,最多每天可行两三百里。骑马的话,对速度的要求是“日行四百里”,这是当时的速度极限了,即古人眼里所称的“至速”。
   隋唐时期对陆路的驿速则有这样的程限:传马日走4驿,乘驿马日走6驿,按每30里一驿算,日走120里至180里。
   如果是急件,要求日驰10驿,相当于跑300里。更急的,如送赦书,则日行500里,日行约16驿。
   宋代的快递“急脚递”,是在步递和马递基础上创立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急脚递并非人力的步递,也是一种马递,要求日行四百里。元代的急递铺,更接近今天的快递公司,程限与宋代一样。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魏晋时期,中国出现了第一部专门的邮政法规,即魏国由陈群等人制定的《邮驿令》,这在中国邮政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到了隋唐,快递业更为发达,由于大运河的开凿,水路快递更为突出。在李隆基(唐玄宗)当皇帝时期,全国大约有1639个驿站,其中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水陆相兼驿86个。有学者推算,盛唐时期,从事驿传的工作人员有2万多人,其中驿夫17000多人。
   唐代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写下了亲眼所见:“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唐代已开始流行用快递运送水产、水果。当时平原郡(今山东境内)进贡螃蟹,使用的便是快递。据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这种蟹是在河间一带捕捉的,很贵重,在当时一只价值一百钱。
   为了保证是活的,每年进贡时都用毡子密封起来,捆在驿马上速递到京城。
   中国快递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快递业务是给杨贵妃送荔枝,诗人杜牧是这样写的:“长安北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李隆基为讨宠妃杨玉环欢心,使用快递,从遥远的南方向北方的长安送荔枝。这在今天已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太奢侈了!
   在古代,快递主要为皇家、达官贵人服务。明代于慎行的诗句“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里路到长安”,写的就是快递鲥鱼之事。
  
    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
  
   由于古代快递多为政令、军务一类,如果快递变成慢递,或将邮件递错、丢失等,都将被严惩。
   秦代规定,如果拆看或伪造文书,未能察觉,罚二甲,即《法律答问》中所谓“发伪书,弗知,赀二甲”。
   《唐律疏议》规定:“诸文书应遣驿而不遣驿,凡不应遣驿而遣驿者,杖一百。”打板子算是最轻的处分。
   在唐代,快递送晚了,或是不依驿道行走(枉道),也要被处罚,最严厉的惩罚手段是处死。
   如果在投递过程中出现稽程,将根据时间的长短、公文的性质、引起的后果,做出相应处罚。
   所谓“稽程”,就是耽误快递。唐律规定:“诸驿使稽程者,一日杖八十,二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如果是军务,“要速加三等,有所废阙者违一日加役流,以故陷户口军人城戍者,绞。”
   对失密或私拆、损坏、丢失邮件,唐代也有相应处罚规定。当时禁“漏泄”“稽缓”“遗失”“忘误”,其中对泄密处罚最厉害,《唐律疏议》(卷九)中规定:“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
   私拆邮件的,《唐律疏议》(卷二十七)规定:“私发官文印封,视书者杖六十,制书杖八十。若秘事各依漏密坐减二等,即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
   此后,各朝代对邮递违规的处罚规定,均与唐朝差不多。
   最后还要提一下的是,古代官方投递员都持有牌符一类的信物,也就是相当于通行证的驰驿证件,“一证通行”,大大减少了快递过程中的人为耽误。
   ——光明网
其他文献
刚过去的这个夏天,荔枝很忙,忙着被分享,忙着被制作成种种菜肴。起因很简单,有人在微博上分享了荔枝在福建的别样吃法,蘸蘸酱油,更健康。虽然这事儿在福建不算新鲜,但放到广袤的神州大地还是很稀奇的,一时间,转发无数。随即,有无限创造力的网民们就贡献了一道又一道与荔枝有关的“黑暗料理”:荔枝塞肉、荔枝腰花……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网络做不到。   事实上,当下这场热热闹闹的荔枝盛宴,我们的先人早已玩过。  
期刊
让座,让出的是文明,座上的是温馨。可有时候,事情得反着想!   公交车。一男子抱着孩子上车,径直走向一个座位,站稳。   售票员拿喇叭,“前面那位黄座上的师傅,给抱孩子的乘客让个座”,喊了几次,没人答应。   这时,该男子的一个举动,引起很多乘客的注意!他用手捅了一下邻座的乘客,大声说道,“说你呢”。   一阵尴尬!   其实,“被”让座的那位乘客,听到售票员的喇叭声,也瞅了周围几眼。从
期刊
这几年,每届春晚都会有魔术表演。魔术在古代叫“幻术”,民间则称为“戏法”,它是中国最为传统的“百戏”娱乐形式之一。早在西周时期,中国的魔术师们已经粉墨登场。  周代:“扶娄之国”已出现魔术表演   《拾遗记》记载了扶娄魔术师“吐云喷火”“口中生人”的故事。   中国是魔术发源地之一。那么,魔术最早始于何时?据十六国时期前秦王嘉所撰《拾遗记》里的说法,在上古周代已出现:“七年。南陲之南,有扶娄之
期刊
在19世纪之前,日本一直受到中国的影响,但从19世纪末开始这一局面迅速发生逆转,中国越来越多地受到日本的影响。这种影响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清末到民国初期,这一时期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是借鉴日本的强盛和通过日本这一桥梁学习西学;第二个时期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时期日本对中国的影响集中表现在技术和经济层面,如在十几年中日本的电器成了中国人的最爱。文化“软实力”的影响
期刊
也许在您看来,呼吸对人的意义只是提供我们所必需的养分而做的一种运动,但实际上,呼吸还有着更特殊的作用。当我们的身心发生变化时,呼吸会像个前沿哨兵一样首先发生变化,例如生气时,呼气会极为强烈,做粗暴式呼吸;悲哀难过时,吸气极为强烈,做悲观式呼吸;而心中祥和安静时,呼气温和缓慢,做平稳式呼吸。事实上,人一生的呼吸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呼吸又快又匆忙的人,一定早逝;相反,呼吸缓慢,犹如在品尝空气的人,必定高
期刊
刘邦平定天下,做了皇帝。河北真定人赵佗率兵征服了南越,山高皇帝远,他在那儿自个儿称了王。刘邦这时不太想再用兵,可派谁去说服赵佗归顺大汉呢?最后刘邦选中了陆贾。  陆贾应命而往,来到南越。见到赵佗时,赵佗正得意,完全不把汉使放在眼里。他留着南蛮奇形怪状的头发,叉着双腿傲慢地坐在那儿接见陆贾。陆贾权当没看见,丝毫不因赵佗的无礼而面露不悦。他循循善诱,侃侃而谈,天下大势,南越处境,归顺之利,独立之弊,关
期刊
“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千年的古老强肾按摩法。该法最早见于丘处机的《颐身集》,后来被称为我国传统健身术的八段锦和易筋经也都采用了“鸣天鼓”这个方法。   所谓“鸣”,就是把双手劳宫穴放到双耳上,用食指轻轻叩击头部的玉枕、风池、脑户等穴位时会听见格外响亮的声音,就像有什么在鸣击自己的头部。做鸣天鼓时,食指敲打枕骨,内骨传声,因此一定要以耳部所能承受的程度来决定敲击的强度,不可过强,一般敲击20~40下
期刊
《红楼梦》是一个碰不得的题目?红学已经成为强弩之末?作为红学的外来者,黄一农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大量新材料的发现使红学蜕变或升华成为可能。几年来,黄一农借助数据库、网站等电子资源,结合传统的文史研究方法,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及其亲友的生平事迹、人脉网络进行详尽考证,探索这些真实的历史背景与小说《红楼梦》的关系,他撰写的《二重奏:红学与清史的对话》日前由中华书局出版。黄一农相信,他所倡导的“e考据
期刊
“拿起”与“放下”,是一种人生态度,而“想得通”则是一种人生智慧。所谓智慧地面对人生,就是不必刻意于有为或无为,而是在面对任何事情或境遇的时候能随遇而安,顺势而为,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平和的心态、豁达的心胸。道家用四个字为这种人生智慧提供源源不断的给养,即“道法自然”。  一、道法自然的生命哲学   《道德经》里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在所有万象之先就已经存在的,“一”为一
期刊
《河岳英灵集》为什么不收杜甫诗,这确定是文学史上的一大悬案。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声名卓著,与李白并称。但在杜甫生活的时代,他的诗名不彰,甚至被边缘化了。一个显著的事实呈现在我们面前:《河岳英灵集》几乎网罗开元、天宝之际重大诗人,独独遗漏了杜甫。   首先想到的是,杜甫和编选者关系,这是从编者审美兴趣的角度切入的。《河岳英灵集》编选者是殷璠,他的工作自然可以归入私人行为。杜甫的诗歌不被选入,可能和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