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阳性淋巴结膀胱癌不同治疗策略的疗效对比研究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于临床淋巴结转移(cN+)膀胱癌患者远距离转移风险高,但存在治愈可能.这类患者被排除在新辅助化疗试验之外,并在一线辅助化疗试验中与远距离转移患者合并,认为不适合定义综合治疗.本研究就其不同治疗策略进行了疗效比较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间于本院行化疗或膀胱切除术的cTanyN1-3M0期膀胱癌患者522例.通过规避患者及肿瘤相关的混杂因素评估有效性.结果 522例患者中(cN1 47%,cN2 43%,cN3 10%)342例接受了膀胱切除术、180例仅接受化疗.膀胱切除术患者中,116例接受了术前化疗、96例接受了辅助化疗.单独化疗、单独膀胱切除术、膀胱切除术配合术前化疗及膀胱切除术配合术后辅助化疗的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2% (95% CI:9%~14%)、19% (95% CI:13%~23%)、32% (95% CI:26% ~ 37%)、25% (95% CI:20% ~32%).相比于单纯的膀胱切除术,术前化疗的OS显著改善(HR 0.68,95% CI:0.54 ~0.92).术后辅助化疗相比于单纯膀胱切除术也显著改善生存期.仅接受化疗患者的生存期低于仅行膀胱切除术的患者.结论 cN+膀胱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需结合化疗和膀胱切除术等多种疗法以获得最好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在全省开展螺情和病情监测.螺情监测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到的钉螺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情况,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病情监测用血清学筛查阳性者粪检,对有螺村和来自尚未控制血吸虫病县人(畜)采用血清学筛查监测病情,血清阳性者进一步粪检.结果 在17个流行县(市、区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在ICU重症胰腺炎治疗的应用疗效及护理体会,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ICU在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21例为实验组,肠内营养供给,选取同时期给予常规营养供给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9例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情况来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在ICU重症胰腺炎治疗的疗效及护理体会。结果通过积极有效地治疗及护理干预,实验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126例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置管:穿刺侧肢体向外平展,并与躯干成直角,当导管置入肩关节位置时,嘱咐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下颌与肩部紧贴,将导管送至测量长度。观察组行改良体位置管: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上肢向外45~90°,当导管置入肩关节位置时,穿刺侧肢体外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择期
目的 研究在前体药物作用下PCA3启动子联合CD-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对体外前列腺癌细胞特异性杀伤效应.方法 将已构建好pHBAd-PCA3-CD-TK真核重组质粒和对照组质粒分别转染到
目的 观察硫化氢对肝窦内皮细胞(SEC)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胶原酶灌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选择性贴壁培养去除Kupffer细胞方法分离SEC.原代培养SEC分成为正常对照组、过氧化氢诱导组、硫氢酸钠预处理+过氧化氢组、PPG处理组和PPG预处理+过氧化氢组,各组培养24h再行实验研究.经相应的过氧化氢(200 μmol/L)、硫氢酸钠(200 μmol/L)、PPG(2 mmol/L)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目的 比较硝酸甘油、尼莫地平、地尔硫卓对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 bypass,STA-MAC)中桥血管抗痉挛的效果
目的 研究多氯联苯暴露人群外周血相关基因表达改变.方法 采集32例电子垃圾拆解地居民和48例对照人群外周血样,分离提取总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DC92、CCL22、GZMK、MTDH、STK38L、TMEM175等6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根据双标准曲线法,拆解地居民CCL22基因的表达水平为(4.51±2.37)%,低于对照组的(6.76±4.82) %(t=2.451,P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静脉输液外渗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心血管内科发生的43例输液外渗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药物性质、疾病原因、患者配合、护理技术等为导致心血管内科输液外渗的相关因素。结论静脉输液外渗是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见护理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要关注高风险人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消除危险因素,做好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