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些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们,现在又在演绎着怎样的关于家规的故事?
在今天社会,即使是有着显赫背景的人家也很难再将祖训一条一条地装订成册,要求后代子孙一字不差地背诵,但传承一直是中国家庭最看重的一件事情。
传承的是什么?是血脉、财富,更是秉性、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规定,是一个冷冰冰甚至有些冷酷无情的字眼,但如果是家庭里的规定,就变得温情得多。
清朝名臣曾国藩就将持家教子归纳为“勤、孝、俭、仁、恒、谦”。100多年过去了,那些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们,现在又在演绎着怎样的关于家规的故事?
李嘉诚家规: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爱娇生惯养,这与有多少家财没有关系。
“您有两个儿子,我也有两个。您是怎么管理他们的?”在长江商学院组织的30多位内地企业家拜会李嘉诚的活动上,鼎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这样向李嘉诚发问。李嘉诚的回答是:“应该让孩子吃些苦,让他们知道穷人是怎么生活的。”
李嘉诚坚持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爱娇生惯养,这与有多少家财没有关系。
所以当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去美国斯坦福读书期间,李嘉诚只给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费。有谁能想到,现在人称“小巨人”的李泽楷当年还曾经在麦当劳卖过汉堡,在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甚至背高尔夫球棒时曾弄伤了肩胛骨,直至现在伤患还会时常发作。
李嘉诚为了让儿子从小就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做生意需要不停地召开会议,依靠很多人的帮助。所以,他很早就让两个儿子旁听公司的董事会。
他认为富家子弟就好像温室的花朵,根基不稳,经不起风吹。李嘉诚将自己的艰难创业比喻成在岩石夹缝中生长壮大的小树。他说,根基不稳的植物,在外界的压力下,不易存活,而夹缝中的小树,却能傲立风霜而不倒。因此,他绝不放纵自己的两个儿子,他希望,儿子能够自强自立,独立面对打击,面对困境。
周福仁家规:贫困是资本,而不是障碍。
在地图上看,海城位于辽宁省南部,辽河下游左岸,辽东半岛北端,市内有平原,适宜农业发展;市内也有矿山,但在开采之前,对填饱人们的肚子没有任何作用。
西洋集团董事长周福仁就生在这个偏远山区里,父母没有文化。周福仁在家排行老二,兄弟姐妹四人。在他10岁时,父亲溘然辞世,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出工干活,缺少了劳动力,生活更是窘迫。
周福仁就生在这样一个贫困山村的贫困家庭里,然而,从小受到的教育却很严格,父母期望子女有所作为,稍有错误就棍棒相加。周福仁对此这样评论:生活标准不高,但要求很高。
无论是小时候挨的打还是长大后受的责骂,周福仁都记忆深刻,他甚至说,如果我没有那种家庭出身,就没有我今天。因为贫困已经成为他的资本,而不是他的障碍。就像他经常和员工说的:我现在什么苦都能吃。
周福仁经常和子女讲他过去的事情,他也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孩子肯定比在城市里长大的能吃苦,因为他们也是生在农村,小时候也干过活,也经历过山区里不易的生活。
对于孩子,周福仁认为,只要语言上加以引导,他们就会做得很好。而他小时候父母却是不讲道理的,只是打,周福仁悄悄改进了这一方式。
但无论是有钱还是没钱,周福仁节俭的习惯却没有改变。他出差从来都是坐经济舱,而不去坐头等舱、公务舱。他的部下经常对他说,现在住宿、坐飞机、开车,都要选择和自己身份一致的,这并不是浪费。但周福仁的回答是:现在不管怎样,都比以前好多了,额外的花销没必要。他心里想的是:一定要为子女、为员工做一个榜样。
王永庆家规:
“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
王雪红是已逝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的三女儿,顶着“经营之神的女儿”的头衔,王雪红却坚持不靠家庭,独立创业,唯一的经济支持来自母亲送给她的一套房子,靠着用它抵押贷款来的500万新台币(约合100多万人民币),王雪红创办了威盛集团。
不过,王雪红承认,每天3点钟起床,做毛巾操、写文章的父亲,亲身展现凡事要有毅力、有原则,对她的影响很大。父母最常给她的教诲就是“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
现在王雪红也有晨跑的习惯,每天坚持5点半起床,风雨不改,即使出差生病也无例外。王雪红解释说:“神一直告诉我,懒惰的人会很苦,你如果再睡,你的‘粮仓’就要被别人抢光了。”
王雪红正是靠着这股认真、坚持的劲头,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全球三大芯片商之一,她本人也被封上“科技第一女创业家”的称号。
2001年,威盛遇到来自英特尔的专利侵权诉讼,王雪红始终不肯低头,最终两年后威盛和英特尔达成了十年的交互授权协议。
王雪红在国外读高中的时候,王永庆每一两个星期就会给她写一封信,虽然那时候王雪红觉得爸爸的字又草,写得又深,实在很难理解,但王雪红把每一封信都细心保存,几年前重新翻过,有很多启发。
有时候,不用文字表达,父母的身体力行也能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刘永好家规: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这样才能站得更高。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别人打高尔夫的时间用来学习”,而无论与人谈话还是接受采访,他都可能因为对方一句话很有道理而掏出随身带的笔和本子立刻记录下来。“肯学习其实是我们整个家族的一个共性,无论到哪里去,坐飞机、坐车,只要有闲暇时间,我们几乎都是在读书看报,每天晚上我们都会拿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看书学习。”
现在,学习也是刘永好要求女儿刘畅的一条“家规”。“过去家里很穷,所以我们肯拼肯吃苦,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新一代年轻人有着更优越和富裕的生活,但他们也面临着一个更加现代化和知识国际化的社会,他们的空间其实更大,不过要想成功,首先要学好本领。”
1996年,刘永好送女儿刘畅前往美国求学,2002年,22岁获得MBA学位的刘畅回国一露面就已经是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然而,刘永好立下规矩,十年之内不允许女儿在媒体面前曝光。如此用心良苦的低调处理,其实刘永好只是为了让女儿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继续学习。
“我希望将来她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但现在她首要做的还是不断去学习、积累,这是我对她的要求。”刘永好心里非常清楚的是,刘畅现在还不可能承担得起操控全局的压力,但传承家族肯学习的传统必然能使女儿终有一天挑起大梁。
曹德旺家规:人必须要有自尊心、自信心、良心、诚心、苦心⋯⋯有多少心就做多少事。
闽剧有这样一段:晚清时期,福建省福清市有个曹员外,家底殷实,但很是小气。曹员外被刻画成这样一个人物:重男轻女、嫌贫爱富。
这段历史不是虚构的,剧中的曹员外就是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的曾祖父。
曹家最终还是没落了,曹德旺的父亲开始变得厌世。每天喝一两毛钱的地瓜烧,喝得醉醺醺的,絮絮叨叨地给曹德旺讲述他做生意、做人的过程。
曹父很严厉,在日本11年的生活给他影响很大,他也以此教训曹德旺:18岁以前不能留头发,不能留胡子,更不能喝酒;吃饭的时候不准说话,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
曹德旺现在已是两子一女的父亲。父亲固然也曾留下不少教诲,譬如“有多少心做多少事”。然而,这些无法传承给子女。发生在曹德旺身上最平常的情景是:我回家他们都睡觉了;我走了,他们还没起来。
不过,这位自认为“不合格”的父亲谈起自己的子女时还是颇为欣慰:他们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不嫖娼,如果不告诉你他是曹德旺的孩子,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富家子弟。
曹德旺信佛,他认为这是佛祖对他的报应。“好人有好报”是信佛的人经常提及的,如果撇开这个迷信,曹德旺认为是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了榜样。
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孩子立过规矩,而是给了他们很大的自由空间。曹德旺说:我只限定不准吸毒,别的无所谓。在孩子八九岁时,曹德旺开始给他们讲这些问题,书该怎么读,你们自己选择;或读或不读,你们也自己选择;但有一样,吸毒是绝对不行的。
等到孩子出国求学的时候,因为福清市在国外有很多帮派,互相之间难免争斗。送长子曹晖上飞机时,曹德旺叮嘱儿子:我们是做生意的,不管他们是哪一帮、哪一派,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任何事情不管。
现在已到了家族企业传承的时候了,曹德旺依然没有为儿子定下规矩,但他也有自己的愿望:“企业家很想赚钱,但不是以赚钱为主。如果我的孩子是这样的,我将非常满足。”
在今天社会,即使是有着显赫背景的人家也很难再将祖训一条一条地装订成册,要求后代子孙一字不差地背诵,但传承一直是中国家庭最看重的一件事情。
传承的是什么?是血脉、财富,更是秉性、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规定,是一个冷冰冰甚至有些冷酷无情的字眼,但如果是家庭里的规定,就变得温情得多。
清朝名臣曾国藩就将持家教子归纳为“勤、孝、俭、仁、恒、谦”。100多年过去了,那些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们,现在又在演绎着怎样的关于家规的故事?
李嘉诚家规: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爱娇生惯养,这与有多少家财没有关系。
“您有两个儿子,我也有两个。您是怎么管理他们的?”在长江商学院组织的30多位内地企业家拜会李嘉诚的活动上,鼎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这样向李嘉诚发问。李嘉诚的回答是:“应该让孩子吃些苦,让他们知道穷人是怎么生活的。”
李嘉诚坚持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爱娇生惯养,这与有多少家财没有关系。
所以当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去美国斯坦福读书期间,李嘉诚只给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费。有谁能想到,现在人称“小巨人”的李泽楷当年还曾经在麦当劳卖过汉堡,在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甚至背高尔夫球棒时曾弄伤了肩胛骨,直至现在伤患还会时常发作。
李嘉诚为了让儿子从小就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做生意需要不停地召开会议,依靠很多人的帮助。所以,他很早就让两个儿子旁听公司的董事会。
他认为富家子弟就好像温室的花朵,根基不稳,经不起风吹。李嘉诚将自己的艰难创业比喻成在岩石夹缝中生长壮大的小树。他说,根基不稳的植物,在外界的压力下,不易存活,而夹缝中的小树,却能傲立风霜而不倒。因此,他绝不放纵自己的两个儿子,他希望,儿子能够自强自立,独立面对打击,面对困境。
周福仁家规:贫困是资本,而不是障碍。
在地图上看,海城位于辽宁省南部,辽河下游左岸,辽东半岛北端,市内有平原,适宜农业发展;市内也有矿山,但在开采之前,对填饱人们的肚子没有任何作用。
西洋集团董事长周福仁就生在这个偏远山区里,父母没有文化。周福仁在家排行老二,兄弟姐妹四人。在他10岁时,父亲溘然辞世,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出工干活,缺少了劳动力,生活更是窘迫。
周福仁就生在这样一个贫困山村的贫困家庭里,然而,从小受到的教育却很严格,父母期望子女有所作为,稍有错误就棍棒相加。周福仁对此这样评论:生活标准不高,但要求很高。
无论是小时候挨的打还是长大后受的责骂,周福仁都记忆深刻,他甚至说,如果我没有那种家庭出身,就没有我今天。因为贫困已经成为他的资本,而不是他的障碍。就像他经常和员工说的:我现在什么苦都能吃。
周福仁经常和子女讲他过去的事情,他也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孩子肯定比在城市里长大的能吃苦,因为他们也是生在农村,小时候也干过活,也经历过山区里不易的生活。
对于孩子,周福仁认为,只要语言上加以引导,他们就会做得很好。而他小时候父母却是不讲道理的,只是打,周福仁悄悄改进了这一方式。
但无论是有钱还是没钱,周福仁节俭的习惯却没有改变。他出差从来都是坐经济舱,而不去坐头等舱、公务舱。他的部下经常对他说,现在住宿、坐飞机、开车,都要选择和自己身份一致的,这并不是浪费。但周福仁的回答是:现在不管怎样,都比以前好多了,额外的花销没必要。他心里想的是:一定要为子女、为员工做一个榜样。
王永庆家规:
“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
王雪红是已逝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的三女儿,顶着“经营之神的女儿”的头衔,王雪红却坚持不靠家庭,独立创业,唯一的经济支持来自母亲送给她的一套房子,靠着用它抵押贷款来的500万新台币(约合100多万人民币),王雪红创办了威盛集团。
不过,王雪红承认,每天3点钟起床,做毛巾操、写文章的父亲,亲身展现凡事要有毅力、有原则,对她的影响很大。父母最常给她的教诲就是“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
现在王雪红也有晨跑的习惯,每天坚持5点半起床,风雨不改,即使出差生病也无例外。王雪红解释说:“神一直告诉我,懒惰的人会很苦,你如果再睡,你的‘粮仓’就要被别人抢光了。”
王雪红正是靠着这股认真、坚持的劲头,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全球三大芯片商之一,她本人也被封上“科技第一女创业家”的称号。
2001年,威盛遇到来自英特尔的专利侵权诉讼,王雪红始终不肯低头,最终两年后威盛和英特尔达成了十年的交互授权协议。
王雪红在国外读高中的时候,王永庆每一两个星期就会给她写一封信,虽然那时候王雪红觉得爸爸的字又草,写得又深,实在很难理解,但王雪红把每一封信都细心保存,几年前重新翻过,有很多启发。
有时候,不用文字表达,父母的身体力行也能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刘永好家规: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这样才能站得更高。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别人打高尔夫的时间用来学习”,而无论与人谈话还是接受采访,他都可能因为对方一句话很有道理而掏出随身带的笔和本子立刻记录下来。“肯学习其实是我们整个家族的一个共性,无论到哪里去,坐飞机、坐车,只要有闲暇时间,我们几乎都是在读书看报,每天晚上我们都会拿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看书学习。”
现在,学习也是刘永好要求女儿刘畅的一条“家规”。“过去家里很穷,所以我们肯拼肯吃苦,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新一代年轻人有着更优越和富裕的生活,但他们也面临着一个更加现代化和知识国际化的社会,他们的空间其实更大,不过要想成功,首先要学好本领。”
1996年,刘永好送女儿刘畅前往美国求学,2002年,22岁获得MBA学位的刘畅回国一露面就已经是四川南方希望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然而,刘永好立下规矩,十年之内不允许女儿在媒体面前曝光。如此用心良苦的低调处理,其实刘永好只是为了让女儿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继续学习。
“我希望将来她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但现在她首要做的还是不断去学习、积累,这是我对她的要求。”刘永好心里非常清楚的是,刘畅现在还不可能承担得起操控全局的压力,但传承家族肯学习的传统必然能使女儿终有一天挑起大梁。
曹德旺家规:人必须要有自尊心、自信心、良心、诚心、苦心⋯⋯有多少心就做多少事。
闽剧有这样一段:晚清时期,福建省福清市有个曹员外,家底殷实,但很是小气。曹员外被刻画成这样一个人物:重男轻女、嫌贫爱富。
这段历史不是虚构的,剧中的曹员外就是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的曾祖父。
曹家最终还是没落了,曹德旺的父亲开始变得厌世。每天喝一两毛钱的地瓜烧,喝得醉醺醺的,絮絮叨叨地给曹德旺讲述他做生意、做人的过程。
曹父很严厉,在日本11年的生活给他影响很大,他也以此教训曹德旺:18岁以前不能留头发,不能留胡子,更不能喝酒;吃饭的时候不准说话,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
曹德旺现在已是两子一女的父亲。父亲固然也曾留下不少教诲,譬如“有多少心做多少事”。然而,这些无法传承给子女。发生在曹德旺身上最平常的情景是:我回家他们都睡觉了;我走了,他们还没起来。
不过,这位自认为“不合格”的父亲谈起自己的子女时还是颇为欣慰:他们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不嫖娼,如果不告诉你他是曹德旺的孩子,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富家子弟。
曹德旺信佛,他认为这是佛祖对他的报应。“好人有好报”是信佛的人经常提及的,如果撇开这个迷信,曹德旺认为是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了榜样。
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孩子立过规矩,而是给了他们很大的自由空间。曹德旺说:我只限定不准吸毒,别的无所谓。在孩子八九岁时,曹德旺开始给他们讲这些问题,书该怎么读,你们自己选择;或读或不读,你们也自己选择;但有一样,吸毒是绝对不行的。
等到孩子出国求学的时候,因为福清市在国外有很多帮派,互相之间难免争斗。送长子曹晖上飞机时,曹德旺叮嘱儿子:我们是做生意的,不管他们是哪一帮、哪一派,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任何事情不管。
现在已到了家族企业传承的时候了,曹德旺依然没有为儿子定下规矩,但他也有自己的愿望:“企业家很想赚钱,但不是以赚钱为主。如果我的孩子是这样的,我将非常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