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概括出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四个发展阶段,分析当前国内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提出未来IT战略发展的方向及原则,从而加速实现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IT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092-03
第三方物流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盛行,当时它是对物流环节的要素进行外包的一个主要考虑方面。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近年来,第三方物流已成为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的热点,而物流信息化则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据统计,我国近几年的第三方物流以每年16%-25%的增长速度发展。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很快,但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比较低。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项应用阶段,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而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经验,企业需要做好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工作,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将规模做大做强,已经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 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概述
一些传统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大都集中于运输、仓储范畴之内,对每个单项的服务内容都有一定的运作经验。而现代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些单项的服务内容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针对客户物流解决方案,即将仓储、运输、配送、报关、货代、船代、空代、国际结算物流业务集成为一体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其运作模式可用下图概括:
从下图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具有独特的商业模式,可以开发出一系列针对常见物流需求和问题的方案模型,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物流配送解决方案、全程的物流解决方案等。物流实践表明,物流解决方案应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提供,包括客户需求解决方案和客户问题解决方案。
2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概述
物流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采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以价值链、供应链、知识链管理为基础,快速、有效、动态和协调的配置各种物流资源,达到物流信息的融合,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强物流企业自身的实力和竞争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1单项应用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物流企业继续开发仓储和运输业务以外的物流增值服务,如物料JIT配送,它是一种时效性、专业性、准确性要求很高的物流增值业务,要求实现物料配送的电脑化管理,可以给客户提供库存报告、出入仓记录的查询、出货与补货通知以及货物的跟踪等服务。
2.2流程优化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第三方物流在开展JIT配送业务的同时,产生了从仓储、运输、流通加工、配送、报关、货代、船代到空运代理的诸多物流增值业务。随着业务不断地扩大,机构不断的增多,尤其是EDI、GPS/GPRS、GIS、RFID等技术的大量应用,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为实现网络化的管理采取了部门信息化。
2.3过程集成阶段
从21世纪初期,物流企业通过合作与并购的形式整合优良资源形成了第三方物流、国际贸易等为代表的核心能力。物流企业以基于B/S架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加速公司内部的管理效益,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的统一,使得各个部门和子公司做到了无缝链接,实现了物流供应链上高效的信息交换,显著提高了物流运营效率,使得物流企业进入了物流信息管理阶段。
2.4信息融合阶段
受电子商务模式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影响,第三方物流纷纷转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如供应链层面的解决方案、物流信息系统服务等。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使得信息可以快速、准确、有效的跨部门和跨地区传递,从而实现决策支持、业务支持等功能。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物流管理,一些第三方物流目前只是刚刚开始探索,如何做到供应链层面的信息融合,把信息的作用发挥最大的价值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 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瓶颈问题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至今,虽然有很大的提高和进步,但总体来看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比较低,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项应用阶段,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综合信息的能力,而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困扰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瓶颈问题如下。
3.1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结合不够紧密
在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管理思想变革相结合,通过流程重组和优化充分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是第三方物流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而我国大部分第三方物流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仅仅注重信息化项目和运用信息技术,忽视管理方面的因素,不能让信息技术发挥出最佳效果。
3.2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
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领域里这种技术标准的多方面差异和缺陷不仅导致物流系统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而且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使得整个物流网络相互之间难以做到兼容,数据难以交换,信息难以共享,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严重影响了第三方物流的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3.3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缓慢
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推动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其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是采用何种技术或标准,以进行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换与整合。传统的EDI是大型企业惯用的极为有力的数据交换工具,但其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因此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4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IT战略探析
电子商务是商业实体利用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各项商业贸易活动。它通过互联网来传播信息,实现客户与企业之间信息的沟通,从而提高贸易效率。对于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处理,通过互联网可以顺利地实现。但是物流则不同,物流是指物流实体的流通,正是物流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那样依靠互联网来解决。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要提高物流水平。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也是电子商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物流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电子商务实现程度的高低。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应当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形成生产商、第三方物流和需求方的有机的供应链关系,从而降低整个商务活动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并最终使产品的设计生产更好地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基于此,针对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第三方物流IT战略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供应链信息化管理为重点,以数据交换平台为支撑,带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物流运作信息化,大力发展以B2B为主的电子商务,全面提升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
4.1加强物流商业智能
物流商业智能的优势是在将第三方物流现有的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知识,通过整合历史信息数据,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数据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处理,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提高决策效率和水平。因此,无论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增强供应链可见性、供需预测还是在衡量公司关键运营指标等方面,物流商业智能都大有可为。从建立物流商业智能系统的技术角度来看,所需要的技术主要有:①数据仓库技术。物流商业智能系统的核心是解决物流应用问题,通过把数据处理技术与商务规则相结合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利润,减少物流运作风险。②数据挖掘技术。通常采用机器自动识别的方式,通过应用分类模型、关联模型、顺序模型以及聚簇模型等模型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藏的规律或关系。③联机分析处理。主要通过多位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查询和报表处理。针对用户当前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辅助领导决策。
4.2推动物流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技术作为系统分析、优化的有效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复杂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优化、方案比较、流程运作控制等领域。在现代物流行业,国外许多的物流配送中心设计、自动化仓储系统和物料搬运系统等工程设计中也都开始应用仿真技术作为有效实用的辅助设计手段。第三方物流要大力发展物流系统仿真技术,建立并运行模型来进行多方案,量化比较,从而找到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点,这在复杂物流系统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另外,对于物流实验室的仿真研究可以模拟物流系统运作的全过程,不仅可以用于与高校合作科研,也可以使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和员工更加了解物流企业的运营规律。
4.3完善物流信息平台
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整合各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还可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相关物流服务。另外,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为电子商务提供很好的物流服务,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形成一个与电子商务系统高度集成的统一平台。物流信息平台主要目的是实现下面的功能,如右表所示。
4.4发展供应链物流管理
随着SCM、CRM、EAI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可以引用先进的集成供应链管理思想,将公司的信息系统和供应链中商业伙伴的信息系统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基础上集成在一起,形成整个供应链B2B甚至“协同商务”的新的商业模式,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依据基于整个供应链的正确信息来协同各自的物流运作。从而实现精确、实时、动态的绿色物流,达到物流运作业务全面信息化。
5 结束语
第三方物流在进行IT战略规划时,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以适应未来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物流活动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以及物流信息平台的成功应用必将大力推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彻底改变当代物流信息化的面貌,逐步实现我国物流业与国际水平的接轨。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IT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092-03
第三方物流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盛行,当时它是对物流环节的要素进行外包的一个主要考虑方面。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近年来,第三方物流已成为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的热点,而物流信息化则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据统计,我国近几年的第三方物流以每年16%-25%的增长速度发展。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很快,但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比较低。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项应用阶段,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而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经验,企业需要做好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工作,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将规模做大做强,已经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 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概述
一些传统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大都集中于运输、仓储范畴之内,对每个单项的服务内容都有一定的运作经验。而现代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些单项的服务内容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针对客户物流解决方案,即将仓储、运输、配送、报关、货代、船代、空代、国际结算物流业务集成为一体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其运作模式可用下图概括:
从下图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具有独特的商业模式,可以开发出一系列针对常见物流需求和问题的方案模型,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物流配送解决方案、全程的物流解决方案等。物流实践表明,物流解决方案应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提供,包括客户需求解决方案和客户问题解决方案。
2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概述
物流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采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以价值链、供应链、知识链管理为基础,快速、有效、动态和协调的配置各种物流资源,达到物流信息的融合,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强物流企业自身的实力和竞争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1单项应用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物流企业继续开发仓储和运输业务以外的物流增值服务,如物料JIT配送,它是一种时效性、专业性、准确性要求很高的物流增值业务,要求实现物料配送的电脑化管理,可以给客户提供库存报告、出入仓记录的查询、出货与补货通知以及货物的跟踪等服务。
2.2流程优化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第三方物流在开展JIT配送业务的同时,产生了从仓储、运输、流通加工、配送、报关、货代、船代到空运代理的诸多物流增值业务。随着业务不断地扩大,机构不断的增多,尤其是EDI、GPS/GPRS、GIS、RFID等技术的大量应用,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为实现网络化的管理采取了部门信息化。
2.3过程集成阶段
从21世纪初期,物流企业通过合作与并购的形式整合优良资源形成了第三方物流、国际贸易等为代表的核心能力。物流企业以基于B/S架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加速公司内部的管理效益,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的统一,使得各个部门和子公司做到了无缝链接,实现了物流供应链上高效的信息交换,显著提高了物流运营效率,使得物流企业进入了物流信息管理阶段。
2.4信息融合阶段
受电子商务模式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影响,第三方物流纷纷转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如供应链层面的解决方案、物流信息系统服务等。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使得信息可以快速、准确、有效的跨部门和跨地区传递,从而实现决策支持、业务支持等功能。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物流管理,一些第三方物流目前只是刚刚开始探索,如何做到供应链层面的信息融合,把信息的作用发挥最大的价值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 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瓶颈问题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至今,虽然有很大的提高和进步,但总体来看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比较低,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项应用阶段,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综合信息的能力,而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困扰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瓶颈问题如下。
3.1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结合不够紧密
在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管理思想变革相结合,通过流程重组和优化充分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是第三方物流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而我国大部分第三方物流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仅仅注重信息化项目和运用信息技术,忽视管理方面的因素,不能让信息技术发挥出最佳效果。
3.2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
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领域里这种技术标准的多方面差异和缺陷不仅导致物流系统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而且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使得整个物流网络相互之间难以做到兼容,数据难以交换,信息难以共享,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严重影响了第三方物流的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3.3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缓慢
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推动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其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是采用何种技术或标准,以进行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换与整合。传统的EDI是大型企业惯用的极为有力的数据交换工具,但其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因此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4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IT战略探析
电子商务是商业实体利用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各项商业贸易活动。它通过互联网来传播信息,实现客户与企业之间信息的沟通,从而提高贸易效率。对于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处理,通过互联网可以顺利地实现。但是物流则不同,物流是指物流实体的流通,正是物流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那样依靠互联网来解决。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要提高物流水平。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也是电子商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物流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电子商务实现程度的高低。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应当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形成生产商、第三方物流和需求方的有机的供应链关系,从而降低整个商务活动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并最终使产品的设计生产更好地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基于此,针对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第三方物流IT战略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供应链信息化管理为重点,以数据交换平台为支撑,带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物流运作信息化,大力发展以B2B为主的电子商务,全面提升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
4.1加强物流商业智能
物流商业智能的优势是在将第三方物流现有的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知识,通过整合历史信息数据,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数据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处理,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提高决策效率和水平。因此,无论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增强供应链可见性、供需预测还是在衡量公司关键运营指标等方面,物流商业智能都大有可为。从建立物流商业智能系统的技术角度来看,所需要的技术主要有:①数据仓库技术。物流商业智能系统的核心是解决物流应用问题,通过把数据处理技术与商务规则相结合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利润,减少物流运作风险。②数据挖掘技术。通常采用机器自动识别的方式,通过应用分类模型、关联模型、顺序模型以及聚簇模型等模型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藏的规律或关系。③联机分析处理。主要通过多位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查询和报表处理。针对用户当前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辅助领导决策。
4.2推动物流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技术作为系统分析、优化的有效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复杂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优化、方案比较、流程运作控制等领域。在现代物流行业,国外许多的物流配送中心设计、自动化仓储系统和物料搬运系统等工程设计中也都开始应用仿真技术作为有效实用的辅助设计手段。第三方物流要大力发展物流系统仿真技术,建立并运行模型来进行多方案,量化比较,从而找到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点,这在复杂物流系统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另外,对于物流实验室的仿真研究可以模拟物流系统运作的全过程,不仅可以用于与高校合作科研,也可以使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和员工更加了解物流企业的运营规律。
4.3完善物流信息平台
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整合各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还可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相关物流服务。另外,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为电子商务提供很好的物流服务,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形成一个与电子商务系统高度集成的统一平台。物流信息平台主要目的是实现下面的功能,如右表所示。
4.4发展供应链物流管理
随着SCM、CRM、EAI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可以引用先进的集成供应链管理思想,将公司的信息系统和供应链中商业伙伴的信息系统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基础上集成在一起,形成整个供应链B2B甚至“协同商务”的新的商业模式,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依据基于整个供应链的正确信息来协同各自的物流运作。从而实现精确、实时、动态的绿色物流,达到物流运作业务全面信息化。
5 结束语
第三方物流在进行IT战略规划时,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以适应未来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物流活动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以及物流信息平台的成功应用必将大力推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彻底改变当代物流信息化的面貌,逐步实现我国物流业与国际水平的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