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进行物流规划的时候,准确把握区域物流的需求现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利用区位商主要从产业结构方面入手,结合详细的定性分析来探讨闽粤赣经济区的物流需求现状。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物流需求;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090-0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物流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物流是一种典型的派生需求,由其他相关产业的本源性需求产生,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以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为依托。而区域物流是以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为基础,考察区内物品、区内与区外的物品流动。因此区域经济系统内部及与其他区域之间存在的空间差异与互补,决定着区域物流的需求结构和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区域物流规划强调的是系统性和合理性,促进区域经济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因此在构建区域物流体系时,把握好区域经济与物流需求的现状是研究的基础。
1 区域物流需求总体特征
从三次产业结构上看,闽粤赣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从1999年的18.0:46.7:35.3调整为11.7:49.2:39.1。按照工业化进程阶段分类,整个经济区基本是处于第二阶段初期,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基本一致。根据计算得出,该经济区与全国的三次产业的区位商分为:第一产业为1.01,第二产业为1.04,第三产业为0.94,即该经济区的三次产业水平均与国家相近。其中,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产品有剩余,可以向区域外流动。第三产业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品从区外向区内流动。区位商和产业结构表明,经济区现阶段的物流需求层次仍较低,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农产品以及初级工业品为主的运输、保管等方面,对于包装、流通加工、尤其是附加值比较高的物流需求比较小。但是闽粤赣经济区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对比,无论是地理区位还是经济产业状况上都有着明显的独特性,再加上区位商本身的局限性、物流的复杂性与不成熟性,使得对该区域的物流需求状况分析更加复杂。以下本文将从农产品物流需求、工业品物流需求和消费品物流需求这三方面,对其物流需求状况作更进一步的细化分析。
2 农产品的物流需求分析
从经济区内城市第一产业的GDP来看,基本上与各城市的GDP水平一致,呈现沿海→中部→内陆的递减规律。从第一产业产业比重来看,大致呈现沿海→中部→内陆递增的规律。其中沿海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为8.31,低于经济区的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为21.27;内陆地区为19.65。因此,从产业结构来看,中部地区和内陆地区第一产业优势明显,所以该区域农产品的物流流向基本上为内陆和中部地区一沿海地区。如更进一步来分析区内三个地理区的农产品流动状况,沿海地区的第一产业城市间差异很大,所以农产品主要是从漳州(LQ=2.72>1)流向厦门、泉州,更有向中部地区的龙岩流动;而中部地区三个城市的第一产业差距不大,基本上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并有剩余供给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鹰潭与其他两个城市的差距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产业比重上来看,落差很大,因此农产品的物流方向为赣州、抚州流向鹰潭,并有剩余供给经济区的其他城市。总体来说,经济区农产品的物流需求在区域内部基本上可以得到满足。由于农产品一般具有质量大、体积大、时鲜性强等特点,所以区域物流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运输需求量大,价值量小,注重时效性。
3 工业品的物流需求分析
从闽粤赣经济区整体发展水平来看,该地区处于工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初期,第二产业超过50%。但是这个区域的工业水平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支柱产业类型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性。
从第二产业的GDP总量来看,排在前列的都是沿海地区,工业化水平整体上均呈现出从沿海到内陆逐渐降低的规律,即沿海地区工业水平最高,中部、内陆地区工业化水平相近,都较低。因此结合区位商分析,第二产业的产品物流流向为沿海区一中部地区一内陆地区。
但是这样的分析明显具有片面性,由于工业产品种类繁多,加工深度不一,相互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很难利用模型来分析物流需求。所以我们还需要结合对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分析及区内产业合作的情况来探讨工业品的物流需求。
所谓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分析,就是分析由支柱产业的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所构成的产业链条。目前沿海地区,主要以电子行业、机械行业、化工行业、热电力行业、纺织鞋服、食品加工业为主;中部地区为烟草、矿产、煤炭、机械制造、冶金业为主;内陆地区以有色冶金、矿产、机械制造、钢铁等行业为主。这些支柱产业构成几个主要的产业链:煤炭、矿产→冶金业(钢铁行业)→机械制造,煤炭、矿产→热电力行业→机械制造,机械制造→化工行业等。总体来看,经济区的产业链较短,至今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关联度低,区内工业结构差异性很大。同时区域内深入到产品、生产环节层次的分工合作还未大面积展开,经济合作、特别是产业合作不紧密。所以现在区内工业产品的物流方向均为内陆、中部地区→沿海地区,运送煤炭、矿产等工业原材料。因此,目前物流需求的主要内容是运输和存储,物流作业量很大,运输需求强度增长迅速,基本不需要包装,总体上还属于低层次的数量要求。
所以,虽然该区域工业区位商≈1,但是由于区内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合作不紧密,使得区内的工业品实际上并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物流主要在与其他区域之间进行。
4 消费品的物流需求分析
由于最终零售给消费者的社会消费品,在销售后一般直接由消费者即时消费(如餐饮)、随身携带(如日常生活消费品)或自行解决(如汽车销售),较少产生专门的社会物流需求。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方面的区域物流需求主要产生于在批量采购时,所以消费品的物流需求分析主要利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进行。
该经济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32.97亿元,与GDP总量9325.97亿元水平相协调,其中消费额最高的前5名为泉州、汕头、厦门、漳州、赣州,主要为沿海区,沿海区总消费额为2430.73亿元,占72.93%,中部区为501.04亿元,占15.03%,内陆区为401.2亿元,占12.04%,同样呈阶梯状变化,从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区内消费品的物流方向基本是内陆→中部→沿海。
但是,消费品物流服务为最终消费,区域内的消费品物流受区域加工工业影响较大。该经济区的终端消费品加工工业不够发达,所以该经济区的消费品更多地依赖于区域外的输入,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物流需求的主要内容是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属于较高层次的物流需求。
综上分析,闽粤赣经济区的城际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落差大,其经济总体实力、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基本呈现从沿海到内陆逐渐递减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区域的物流需求流向基本上是内陆→中部地区→沿海地区,物流需求层次仍较低。其中,经济区第一产业优势明显,农产品的物流活动基本在区域内进行;第二产业产业关联度低,区内产业合作层次低,因此限制了工业品物流需求的总量和质量,物流活动主要是与其他地区展开:从消费品来看,该区域总体的物流需求潜力大。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物流需求;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090-0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物流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物流是一种典型的派生需求,由其他相关产业的本源性需求产生,它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以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为依托。而区域物流是以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为基础,考察区内物品、区内与区外的物品流动。因此区域经济系统内部及与其他区域之间存在的空间差异与互补,决定着区域物流的需求结构和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区域物流规划强调的是系统性和合理性,促进区域经济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因此在构建区域物流体系时,把握好区域经济与物流需求的现状是研究的基础。
1 区域物流需求总体特征
从三次产业结构上看,闽粤赣经济区的产业结构从1999年的18.0:46.7:35.3调整为11.7:49.2:39.1。按照工业化进程阶段分类,整个经济区基本是处于第二阶段初期,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基本一致。根据计算得出,该经济区与全国的三次产业的区位商分为:第一产业为1.01,第二产业为1.04,第三产业为0.94,即该经济区的三次产业水平均与国家相近。其中,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产品有剩余,可以向区域外流动。第三产业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品从区外向区内流动。区位商和产业结构表明,经济区现阶段的物流需求层次仍较低,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农产品以及初级工业品为主的运输、保管等方面,对于包装、流通加工、尤其是附加值比较高的物流需求比较小。但是闽粤赣经济区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对比,无论是地理区位还是经济产业状况上都有着明显的独特性,再加上区位商本身的局限性、物流的复杂性与不成熟性,使得对该区域的物流需求状况分析更加复杂。以下本文将从农产品物流需求、工业品物流需求和消费品物流需求这三方面,对其物流需求状况作更进一步的细化分析。
2 农产品的物流需求分析
从经济区内城市第一产业的GDP来看,基本上与各城市的GDP水平一致,呈现沿海→中部→内陆的递减规律。从第一产业产业比重来看,大致呈现沿海→中部→内陆递增的规律。其中沿海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为8.31,低于经济区的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为21.27;内陆地区为19.65。因此,从产业结构来看,中部地区和内陆地区第一产业优势明显,所以该区域农产品的物流流向基本上为内陆和中部地区一沿海地区。如更进一步来分析区内三个地理区的农产品流动状况,沿海地区的第一产业城市间差异很大,所以农产品主要是从漳州(LQ=2.72>1)流向厦门、泉州,更有向中部地区的龙岩流动;而中部地区三个城市的第一产业差距不大,基本上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并有剩余供给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鹰潭与其他两个城市的差距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产业比重上来看,落差很大,因此农产品的物流方向为赣州、抚州流向鹰潭,并有剩余供给经济区的其他城市。总体来说,经济区农产品的物流需求在区域内部基本上可以得到满足。由于农产品一般具有质量大、体积大、时鲜性强等特点,所以区域物流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运输需求量大,价值量小,注重时效性。
3 工业品的物流需求分析
从闽粤赣经济区整体发展水平来看,该地区处于工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初期,第二产业超过50%。但是这个区域的工业水平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支柱产业类型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性。
从第二产业的GDP总量来看,排在前列的都是沿海地区,工业化水平整体上均呈现出从沿海到内陆逐渐降低的规律,即沿海地区工业水平最高,中部、内陆地区工业化水平相近,都较低。因此结合区位商分析,第二产业的产品物流流向为沿海区一中部地区一内陆地区。
但是这样的分析明显具有片面性,由于工业产品种类繁多,加工深度不一,相互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很难利用模型来分析物流需求。所以我们还需要结合对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分析及区内产业合作的情况来探讨工业品的物流需求。
所谓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分析,就是分析由支柱产业的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所构成的产业链条。目前沿海地区,主要以电子行业、机械行业、化工行业、热电力行业、纺织鞋服、食品加工业为主;中部地区为烟草、矿产、煤炭、机械制造、冶金业为主;内陆地区以有色冶金、矿产、机械制造、钢铁等行业为主。这些支柱产业构成几个主要的产业链:煤炭、矿产→冶金业(钢铁行业)→机械制造,煤炭、矿产→热电力行业→机械制造,机械制造→化工行业等。总体来看,经济区的产业链较短,至今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关联度低,区内工业结构差异性很大。同时区域内深入到产品、生产环节层次的分工合作还未大面积展开,经济合作、特别是产业合作不紧密。所以现在区内工业产品的物流方向均为内陆、中部地区→沿海地区,运送煤炭、矿产等工业原材料。因此,目前物流需求的主要内容是运输和存储,物流作业量很大,运输需求强度增长迅速,基本不需要包装,总体上还属于低层次的数量要求。
所以,虽然该区域工业区位商≈1,但是由于区内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合作不紧密,使得区内的工业品实际上并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物流主要在与其他区域之间进行。
4 消费品的物流需求分析
由于最终零售给消费者的社会消费品,在销售后一般直接由消费者即时消费(如餐饮)、随身携带(如日常生活消费品)或自行解决(如汽车销售),较少产生专门的社会物流需求。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方面的区域物流需求主要产生于在批量采购时,所以消费品的物流需求分析主要利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进行。
该经济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32.97亿元,与GDP总量9325.97亿元水平相协调,其中消费额最高的前5名为泉州、汕头、厦门、漳州、赣州,主要为沿海区,沿海区总消费额为2430.73亿元,占72.93%,中部区为501.04亿元,占15.03%,内陆区为401.2亿元,占12.04%,同样呈阶梯状变化,从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区内消费品的物流方向基本是内陆→中部→沿海。
但是,消费品物流服务为最终消费,区域内的消费品物流受区域加工工业影响较大。该经济区的终端消费品加工工业不够发达,所以该经济区的消费品更多地依赖于区域外的输入,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物流需求的主要内容是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属于较高层次的物流需求。
综上分析,闽粤赣经济区的城际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落差大,其经济总体实力、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基本呈现从沿海到内陆逐渐递减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区域的物流需求流向基本上是内陆→中部地区→沿海地区,物流需求层次仍较低。其中,经济区第一产业优势明显,农产品的物流活动基本在区域内进行;第二产业产业关联度低,区内产业合作层次低,因此限制了工业品物流需求的总量和质量,物流活动主要是与其他地区展开:从消费品来看,该区域总体的物流需求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