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及效率研究

来源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nkyoumu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提升其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回顾现有内部控制及控制效率文献的基础上,从分工、权力配置、道德风险三方面论述了三者对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建议,进而评价了本文研究的不足,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字:内部控制;控制效率;分工;权力配置;道德风险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管理的不断精细化,内部控制理论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最早的内部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内部控制已经成为涉及多学科的一个复杂体系。加强公司内部控制,降低运行成本,最大化公司经营效率是企业经营者追求的目标。因此,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及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文献回顾
  国外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以规范研究为主。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最权威的、被广泛接受的是美国COSO委员会1992年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一个要靠组织的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去实现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是为了合理地保证:1、经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2、财务报告的可信性;3、对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性。”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目前最新的是内控标准委员会在2007年3月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一)企业战略;(二)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三)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四)资产的安全完整;(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无论是美国COSO还是我国内控标准委员会给内控下的定义,可以看出,保证公司经营的效率,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是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目的。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所有控制活动的总称;内部控制根本作用是确保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内部控制是企业全员共同实施的控制系统。这里的“全员”是指组成企业的四种经济主体——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执行者。
  关于内部控制效率,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Kinney(2000)从满足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角度作了论证;COSO报告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应该是内置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全员参与的、动态的自我评估系统, 其有效性体现在企业目标的实现、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适用法律法规得到遵循。国内目前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分工和控制权配置、信息技术以及人的行为等因素对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方红星(2003)认为, 内部控制的三项目标是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组织效率的重要内生变量, 他将组织效率 (OE) 与内部控制 (IC) 的函数关系作了如下描述:
  OE = f ( IC) - g ( IC )
  其中, f ( IC) 表示内部控制效益, g(IC)表示内部控制成本。显然,f (IC) 和 g(IC) 都是随着内部控制的增加而递增的。
  3. 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因素
  企业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由许多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并依靠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复杂的、耦合运行的人造经济系统。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然而由于以上研究主要侧重于审计角度,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内部控制研究的片面性。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把交易费用作为经济效率分析的核心,强调有关所有权、激励与经济行为的内在联系,认为通过主体间权力配置可以提高激励强度,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率。新制度经济学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在交易中的利益冲突而导致的绩效的不同,但由于局限于交易过程,忽视了生产领域,难以触及制度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实质。生产和交易这两者都是内部控制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忽略了内部控制的生产属性而仅从交易维度来分析内部控制的治理效率是有失偏颇的。本文拟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上,将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结合起来,从分工、权力配置、风险控制三方面分析内部控制对控制效率的影响。
  3.1 分工对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
  企业是协调社会分工的一种组织形式,林钟高、郑军(2007),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质就是在企业内部参与者之间合理配置与企业运行有关的权利、责任,以确保他们之间合作及竞争关系的存续和扩展。企业是不同要素投入主体之间一系列契约的有机组合,这组契约治理着企业发生的各种交易并使得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低于由市场组织时所发生的交易费用, 但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影响, 这组契约通常又是不完备的。将企业视为一组契约的组合只是一种表面认识, 其更深层次的是分工及所体现的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企业所担负的职能通常由多项不同的任务或流程构成, 需要多个个体共同协作完成。在多个主体实施同一项或多项任务时, 相互之间如何进行分工与协调是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重中之重。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安排相应的流程和任务, 针对不同个体的特性实现有效分工并形成协作。事实上, 正是分工才导致了企业的存在。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机理是: 通过组织权力的制衡与牵制, 利用企业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具有控制职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 从而限制行为主体的职权, 达到控制风险和提高效率的目的。因此企业的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当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在特定时期, 企业生产之所以比个体市场生产具有更高的效率, 就在于它增进了劳动分工的协调程度, 从而提高了劳动的有效性。   3.2 权力配置对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
  权力配置对于内部控制系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实中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执行过程其实就是公司内部各种权力分配和行使过程。格罗斯曼、哈特和莫尔在其创立的不完全合同理论中,以权力配置为核心,详细阐述了剩余控制权的来源与分配问题。我国内部控制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忽视权力配置和权力的执行效率有着直接关系。贺欣( 2007)认为,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系统的制约机制, 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对生产经营过程实施控制;第二个层次是从所有者角度出发,对包括管理者本身实施监控,两个层次中,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更难、更关键。对经营者的控制关键在于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在两者之间的配置是否恰当。从现代企业理论看, 企业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结合,企业的目标是力求通过合作来追求组成企业的各要素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或尽可能降低利益摩擦导致的交易费用。内部控制对要素投入主体的某些投入和收益是不能直接计量的,通过对企业内部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安排, 使得不能直接计量的贡献投入和应获收益得以顺利计量。
  其次,由于人的经济理性,个人价值最优化的选择一般不等于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的价值最优化选择,它不能消除每个要素所有者行为所具有的外部性,因此,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必须贯彻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 消除个体行为的外部性,只有实现了这种对应,才会形成一种动态的内部制约机制,才能真正有效的起到控制的作用。
  3.3 道德风险对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
  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当不确定性存在,信息不对称、利益主体不一致时道德风险就会发生。道德风险普遍存在于企业中,道德风险的发生必然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由于道德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约束,它不需要人监督,成本非常低,但道德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效率非常高。因此,道德对人的约束比制度约束更为重要,它是内部控制效率的一个重要变量因素。一个能力强且信守道德的人,可以大大节约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监督成本,而低的监督成本与高的内部控制效率是正相关的。
  4. 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效率的启示
  内部控制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控制和对确定性的一种规范,它表现为降低企业内部的运行成本、补充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 最终目标是降低企业风险, 提高经营效率。综上分析,本文认为,通过实施内部控制 ,在企业内进行合理分工,规范权力分配,强化企业文化和激励对人的自我约束 ,可以有力地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提升运行效率。
  4.1 企业内进行合理的分工
  分工是对责、权、利的明确界定和划分,通过分工确定企业成员的权限和岗位职责,个体与个体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又相互约束、相互监督。分工的专业化增加了岗位的熟练程度,相互间的制约关系提高了内控的效率,但分工并不是越细越好,分工越细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程度就会越高,反而提高了对分工结构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的要求。此外,外在的不可预期因素和过于细化的分工结构所导致的系统内部获取协同效应的难度增加,对信息传递速度和处理能力要求更高(胡晓鹏, 2004)。当信息协调机制无法适应分工深化所带来的协调成本上升时, 分工结构的负效应就会迅速暴露出来。分工的深化还带来了知识的局部性问题,知识在企业成员间日趋分散,使原有的企业内部信息协调机制无法有效地起到降低协调成本的作用。综上所述,在企业内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制约与信息协调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能够解决内部控制效率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目标。
  4.2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内部控制是通过大量制度建设及管理活动来实现的一个全方位、精细化的管理过程。制定健全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控制效率的前提,但更重要的是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些制度。“执行”是内部控制取得成效的生命力,通过制度建设与执行,建立促进相互监督、约束的内控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效率。陈志斌认为,问责制作为一种惩罚机制能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因为问责制能影响制度执行人的行为,从而影响制度的实施效果,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4.3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等。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只有企业内部各组织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念,各成员有相似的心理契约,才能减少道德风险,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没有相同的心理契约和价值观念而要求员工和内部各组织自我约束、遵守同一规章制度, 这是很难办到的。要形成这样的心理契约和价值观念,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各组织、各成员在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中,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逐渐趋同。
  4.4 加强激励机制对员工的自我约束作用
  由于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和生产过程中要素所有者的努力和贡献难以计量且在技术上不可分等原因, 就会导致机会主义的产生并对其他成员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在企业内部设计一种制度来克服上述问题:一是设计一种计量或监督机制,衡量各要素投入的生产力;二是设计一种激励机制,使偷懒和搭便车者难以存在下去。引入监督会产生监督成本,而且监督者的代理行为也是有风险的,通过激励机制,增加要素所有者自我监督的动力,其成本必定小于外部监督花费的成本, 并可以减少代理风险。激励形成的自我约束力在某种程度上比制度形成的约束力还有效。因此,让要素所有者获得剩余索取权享有剩余收益,剩余收益的大小与其所提供的工作质量高低成正比, 他就能最大的激励监督约束自身行为。
  5. 研究的局限性与进一步展望
  本文在研究企业控制效率时只考虑了影响控制效率的内部因素,未涉及影响内部效率的外部因素,然而,内部控制效率的高低不仅受内部控制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对控制效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外部竞争,通过潜在进入者能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替代性约束,使人们在分工生产中都努力工作,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降低分工生产的交易费用,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本文对内部控制的效率所做的研究是定性的,由于数据的局限性,我国内部控制定量研究的文献比较少。目前,内部控制效率的定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和审计领域,当大量的非会计控制手段引入到内部控制系统以后,内部控制效率的衡量就成为一个难点。衡量内部控制效率的指标是相对的、抽象的,不能通过实物观测与衡量,因此,如何构建更为准确的内部控制效率度量标准进行定量研究,未来可以从这个角度作进一步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方红星等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M].财政部财汇编,[2007]7号.
  [3]贺欣.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研究,内部控制需求观[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方红星.内部控制、审计与组织效率[J].会计研究, 2003(2).
  [5]胡晓鹏.从分工到模块化: 经济系统演进的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4,(9).
  [6]陈志斌.问责机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J].会计研究,2004,(7).
  [7]林钟高, 郑军.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 2007,(10) .
其他文献
洗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每次洗澡时,只有单调的“哗哗”流水声陪伴着我。既不能把音响放进浴室里,也不能把客厅里的音响声音开得大大的—那样会影响别人工作或休息。对喜欢音乐的我而言,这实在是有一些寂寞。  如果能让水流也开始“唱歌”,那不是很好的一种享受吗?于是,我开始想到在沐浴装置上做文章了。但是应该从什么部位开始呢?当我又一次洗澡的时候,我的视线停留在洗澡喷头上了。  喷头上有那
期刊
天津民族中学初中学生杨旭、李玮、单惜蕊等同学,培育出了黑、白、红、黄、紫5种颜色的无公害玉米。  2001年,民族中学的几位学生在其科技兴趣组尹武安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从日本引进的彩虹玉米与天津本地的唐玉5号玉米进行杂交,当年即收获玉米杂种F2;2002年,在尹老师的指导下,民族中学和天津市雷锋小学的同学们,分别在校园开辟的试验田等处,精选F2中的良种进行繁育,在不施化学农药、除草剂、化肥和激素,完
期刊
作者简介:明川智(1987.01.16),男,重庆铜梁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工业工程  摘要:对企业工程的概念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将其与战略常用方法SWOT分析、KSF要素法进行结合,对整个企业的公司战略和智能战略全面的优化。  关键词: 企业工程学;SWOT分析;KSF分析;企业战略  一、企业工程的概念阐述  企业工程学故名思议就是工程学中的一种。工程就是指
期刊
摘要:转化“问题学生”一直是教师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抓住了“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同时在转化时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求:心中要充满爱;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并且对学生充满期待;严格要求,善意批评;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严肃校纪,加强规范管理。做到了这些,问题学生的转化就很容易解决了。  关键词:原因 爱 方式方法  “该想的办法我都想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他(她)!”现如今,很多家长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导游讲解的基本含义、应遵循的原则及重要意义,分析了导游讲解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同时,对目前导游讲解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希望能提升导游讲解的水平,促进旅游景区旅游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导游讲解 旅游景区 影响  一、导游讲解概述  导游讲解是游人员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璀璨壮丽的景观景物为题材,以兴趣爱好不同、审美情趣各异的游客为对象,对自己掌握的各
期刊
摘要:通过对劳动竞赛的现状分析,查找出当前企业在开展劳动竞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进而对新形势下如何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创新思路、丰富载体,创造性开展劳动竞赛提出笔者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劳动竞赛 现状分析 原因查找 创新思路  群众性劳动竞赛是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劳动竞赛除了调动职工劳动热情,团结
期刊
作者简介:卜繁辉(1978年9月5日),性别:女,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女工委主任。研究方向:党建工作,工会组织。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劳动者维权意识的日渐提高,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壮大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劳动者利益一致,合作共赢亦成为当前社会极为敏感的问题之一。  一、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因素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首先要正确认识劳
期刊
内容摘要: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需要后天的引导和激发。老师要用一颗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革作业批改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字:  兴趣 教学效果 学生能力  正 文: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兴趣对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
期刊
管理会计的起源,一般认为是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及管理学的产物。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短短20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开始的,其历史并不长,应用范围也较狭窄。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对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研究,寻求
期刊
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网络已经像穿衣、吃饭一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宝贝儿”。然而一些学生因沉溺于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乃至走上犯罪之路,已成为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分子”。探讨网迷学生的成因及对策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就网迷学生的成因作深刻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迷学生的对策探讨,供商榷。  关键词:网迷 成因 对策 探讨  2001年我从区教育办公室到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