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土族人,和家乡许许多多的土族孩子一样,我放过羊,挖过猪草,背过麦捆,也跟着长辈们绣过花,这些都成了我心中最美丽的记忆。但同时,那时候的困难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还记得我上初中的那三年,饿肚子是常有的事。班上的同学境况也都差不多,尤其是北山的同学,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到月末的时候,常常出现断顿的情况。这样的时候,我们常常互相接济。一个月20块钱的饭票就被我们过成了紧巴巴的日子。
1997年初中毕业,来到了陌生的城市上中专,感受着农村到城市的巨大变化,那种冲击力几乎是压倒一切的。也就是在中专的三年,我的个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影响了我的一生。生活依旧拮据,不难想象,一个贫困地区来的农村女孩,要在大城市和一群穿着时髦的城里姑娘朝夕相处,对我而言,就好像村里露天电影里的人走下了那块神秘的大幕布,来到了现实生活中。我带着些许的自卑,也带着无尽的新奇,度过了生命中最关键的三年。
2000年我中专毕业,在电信部门谋到一份临时工的差事。因为专业不对口,去读了西安邮电学院的专升本,之后做了三年多的通信工程设计师,收入还不错,在当时也算是个高薪职业。前后七八年的时间,我感受着时代的巨大变迁。从开始的几百块钱工资,到后来的几千,不仅是物质生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充足,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但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又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2008年“五一”,我递上辞呈,选择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志愿者教师。身边的好友都很惊诧,为什么我会放弃在西安的高薪职业,选择回到农村,做一名收入微薄的志愿者教师。其实我从小一直有一个教师梦,毕业的时候填报的志愿也是师范学校,只可惜事与愿违。我中学时的一个好友知道我的这个梦想,所以在2008年打电话告诉我互助县有招考老师的考试,我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辞职回到家乡,参加了那次考试,并成功通过了教师考试,实现了夙愿。虽然从薪酬和生活条件上来说落差确实非常大,几乎是天壤之别,但我甘之如饴,内心的丰满远比物质的丰富来得更重要,对此我深有感触。
这是我第一次,为自己的梦想做了一次义无反顾的抉择。
2
说起我文学梦想的雏形,也正是在电信上班的那八年。我的第一部小说《泪做的仙人掌》出版是在2010年,但开始写作是在2003年,那时候毕业上班不久,我相信刚毕业的学生都会有很多五彩斑斓的梦,就像作家毕飞宇说的:“写作更接近白日梦,以及与白日梦相匹配的情绪,你要对想象的世界信以为真。”而我从中学开始,就有一个爱好,喜欢把自己心中所想所思,用文字记录下来。刚开始只是一些小片段、小故事,写着写着,故事一天一天长起来,情节一点一点丰满起来,就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后来也便有了《泪做的仙人掌》这部小说。这部小说最初的切入点,其实是一个姐妹情深的故事。我真的很想探究,世上的姐妹之情,究竟能深到什么程度。故事的视角主要放在姐姐身上,而小说的名字《泪做的仙人掌》,也有一段忧伤的传说。传说在造物之初,仙人掌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娇嫩如水,稍一碰便會致其失去生命,上帝于心不忍,给她加了一身盔甲,上面还带有伤人的钢刺。从此,再也没人能看到仙人掌之心了。而被封住的仙人掌之心,由于无人了解的寂寞,化成了滴滴泪珠。故事里的姐姐,就如这带有泪心的仙人掌,外表坚强,内心却有着无人了解的脆弱和寂寞。最终,为了成全患病的妹妹,牺牲了太多太多,包括挚爱的恋人,甚至包括生命,令人扼腕叹惜的同时,又不由得会去思考:什么才是活着的意义。
这部小说的反响差强人意,毕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能面世我已感激不尽。不过,身边所有看过小说的人都很喜欢,有好多朋友还抹着眼泪半夜给我打电话,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肯定和鼓励。我想这一点每一个做文字创作的人都会深有感触,自己的作品能打动别人,被读者喜欢,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尤其对于当时的我而言。不仅如此,也是因为这本书做媒介,我来到了现在的单位工作,成了《彩虹》杂志的编辑。原本我是打算当一辈子农村教师的,因为我真的非常喜欢教师的工作。可同时,文学也是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梦想,经过艰难的思考,我为了梦想,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重要抉择。
文学不仅让我收获了无数的感动和鼓励,而且同时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文学杂志的编辑和农村学校的教师,这两个职业跨度挺大的,这样的行业转变对我的内心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原来的我对文学创作只是业余,有灵感就写,没感觉就搁下,断断续续,时有时无。但自从到了文联,接触更多的是业内人士,因为是杂志的编辑,每天面对的是前辈文人的优秀文学作品,耳濡目染之下,我对文学创作越来越痴迷,难以自拔,文学渐渐成为我工作和生活的主题。也因为这个原因,三年不到的时间里,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血色忠诚之卧底警花》创作完成,并付梓出版。
3
历史小说的史料是很大的一个难点。我从都市小说转入历史小说的写作,也是有一番原因的。一路走来,我的写作是微不足道的,我一直在沿着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发展,信马由缰地写着自己想写的题材。直到开始准备《吐谷浑王国》的创作,我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尼采曾经说过,遗忘是人类的通病。对于过去的记忆,我们所能留下的往往要远远少于我们遗忘的。所以,对于历史的铭记一直都是那样的弥足珍贵。基于这样一个初衷,2007年底,我产生了创作《吐谷浑王国》的想法。出于对家乡这片热土的历史和文化的热爱,我开始了费时而繁杂的资料搜集和准备工作。从2007年开始查阅史籍,到处搜集材料,可令人遗憾的是,好多史书上对吐谷浑的记载只是寥寥数语,有时候甚至是寥寥数字,史料实在太有限了,我的创作一度陷入停顿。就在这个时候,我省地方史学者和吐谷浑文化学者程起骏老师的《吐谷浑古国史话》来到我的面前,吐谷浑这个遥远的王国终于在我心中变得立体了。有限的史料加上我无限的想象,最终有了现在的成书。
在我近些年的创作中,作品的地域性和民族文化味更浓了,如长篇《瓦蓝青稞》《拉仁布与吉门索》,短篇《花儿,花儿》《酒殇》,以及诸多的散文。这近四十年的人世游,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切地体会了这个时代跳动的脉搏。朝着梦想,一路芬芳,这是我的领悟,也是我的幸福。如果不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我的梦想不会一路行进到今天。我用充满感恩的心,面对时代给我的这份馈赠,无论是挑战、机遇还是事业的困境,都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
朝着梦想,一路芬芳。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土族人,和家乡许许多多的土族孩子一样,我放过羊,挖过猪草,背过麦捆,也跟着长辈们绣过花,这些都成了我心中最美丽的记忆。但同时,那时候的困难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还记得我上初中的那三年,饿肚子是常有的事。班上的同学境况也都差不多,尤其是北山的同学,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到月末的时候,常常出现断顿的情况。这样的时候,我们常常互相接济。一个月20块钱的饭票就被我们过成了紧巴巴的日子。
1997年初中毕业,来到了陌生的城市上中专,感受着农村到城市的巨大变化,那种冲击力几乎是压倒一切的。也就是在中专的三年,我的个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影响了我的一生。生活依旧拮据,不难想象,一个贫困地区来的农村女孩,要在大城市和一群穿着时髦的城里姑娘朝夕相处,对我而言,就好像村里露天电影里的人走下了那块神秘的大幕布,来到了现实生活中。我带着些许的自卑,也带着无尽的新奇,度过了生命中最关键的三年。
2000年我中专毕业,在电信部门谋到一份临时工的差事。因为专业不对口,去读了西安邮电学院的专升本,之后做了三年多的通信工程设计师,收入还不错,在当时也算是个高薪职业。前后七八年的时间,我感受着时代的巨大变迁。从开始的几百块钱工资,到后来的几千,不仅是物质生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充足,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但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又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2008年“五一”,我递上辞呈,选择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志愿者教师。身边的好友都很惊诧,为什么我会放弃在西安的高薪职业,选择回到农村,做一名收入微薄的志愿者教师。其实我从小一直有一个教师梦,毕业的时候填报的志愿也是师范学校,只可惜事与愿违。我中学时的一个好友知道我的这个梦想,所以在2008年打电话告诉我互助县有招考老师的考试,我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辞职回到家乡,参加了那次考试,并成功通过了教师考试,实现了夙愿。虽然从薪酬和生活条件上来说落差确实非常大,几乎是天壤之别,但我甘之如饴,内心的丰满远比物质的丰富来得更重要,对此我深有感触。
这是我第一次,为自己的梦想做了一次义无反顾的抉择。
2
说起我文学梦想的雏形,也正是在电信上班的那八年。我的第一部小说《泪做的仙人掌》出版是在2010年,但开始写作是在2003年,那时候毕业上班不久,我相信刚毕业的学生都会有很多五彩斑斓的梦,就像作家毕飞宇说的:“写作更接近白日梦,以及与白日梦相匹配的情绪,你要对想象的世界信以为真。”而我从中学开始,就有一个爱好,喜欢把自己心中所想所思,用文字记录下来。刚开始只是一些小片段、小故事,写着写着,故事一天一天长起来,情节一点一点丰满起来,就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了,后来也便有了《泪做的仙人掌》这部小说。这部小说最初的切入点,其实是一个姐妹情深的故事。我真的很想探究,世上的姐妹之情,究竟能深到什么程度。故事的视角主要放在姐姐身上,而小说的名字《泪做的仙人掌》,也有一段忧伤的传说。传说在造物之初,仙人掌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娇嫩如水,稍一碰便會致其失去生命,上帝于心不忍,给她加了一身盔甲,上面还带有伤人的钢刺。从此,再也没人能看到仙人掌之心了。而被封住的仙人掌之心,由于无人了解的寂寞,化成了滴滴泪珠。故事里的姐姐,就如这带有泪心的仙人掌,外表坚强,内心却有着无人了解的脆弱和寂寞。最终,为了成全患病的妹妹,牺牲了太多太多,包括挚爱的恋人,甚至包括生命,令人扼腕叹惜的同时,又不由得会去思考:什么才是活着的意义。
这部小说的反响差强人意,毕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能面世我已感激不尽。不过,身边所有看过小说的人都很喜欢,有好多朋友还抹着眼泪半夜给我打电话,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肯定和鼓励。我想这一点每一个做文字创作的人都会深有感触,自己的作品能打动别人,被读者喜欢,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尤其对于当时的我而言。不仅如此,也是因为这本书做媒介,我来到了现在的单位工作,成了《彩虹》杂志的编辑。原本我是打算当一辈子农村教师的,因为我真的非常喜欢教师的工作。可同时,文学也是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梦想,经过艰难的思考,我为了梦想,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重要抉择。
文学不仅让我收获了无数的感动和鼓励,而且同时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文学杂志的编辑和农村学校的教师,这两个职业跨度挺大的,这样的行业转变对我的内心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原来的我对文学创作只是业余,有灵感就写,没感觉就搁下,断断续续,时有时无。但自从到了文联,接触更多的是业内人士,因为是杂志的编辑,每天面对的是前辈文人的优秀文学作品,耳濡目染之下,我对文学创作越来越痴迷,难以自拔,文学渐渐成为我工作和生活的主题。也因为这个原因,三年不到的时间里,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血色忠诚之卧底警花》创作完成,并付梓出版。
3
历史小说的史料是很大的一个难点。我从都市小说转入历史小说的写作,也是有一番原因的。一路走来,我的写作是微不足道的,我一直在沿着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发展,信马由缰地写着自己想写的题材。直到开始准备《吐谷浑王国》的创作,我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尼采曾经说过,遗忘是人类的通病。对于过去的记忆,我们所能留下的往往要远远少于我们遗忘的。所以,对于历史的铭记一直都是那样的弥足珍贵。基于这样一个初衷,2007年底,我产生了创作《吐谷浑王国》的想法。出于对家乡这片热土的历史和文化的热爱,我开始了费时而繁杂的资料搜集和准备工作。从2007年开始查阅史籍,到处搜集材料,可令人遗憾的是,好多史书上对吐谷浑的记载只是寥寥数语,有时候甚至是寥寥数字,史料实在太有限了,我的创作一度陷入停顿。就在这个时候,我省地方史学者和吐谷浑文化学者程起骏老师的《吐谷浑古国史话》来到我的面前,吐谷浑这个遥远的王国终于在我心中变得立体了。有限的史料加上我无限的想象,最终有了现在的成书。
在我近些年的创作中,作品的地域性和民族文化味更浓了,如长篇《瓦蓝青稞》《拉仁布与吉门索》,短篇《花儿,花儿》《酒殇》,以及诸多的散文。这近四十年的人世游,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切地体会了这个时代跳动的脉搏。朝着梦想,一路芬芳,这是我的领悟,也是我的幸福。如果不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我的梦想不会一路行进到今天。我用充满感恩的心,面对时代给我的这份馈赠,无论是挑战、机遇还是事业的困境,都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
朝着梦想,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