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纸艺市场化再创造研究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aidi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浙江剪紙作为我国剪纸艺术的主要代表。通过对浙江剪纸的分析,我们能够剖析出我国剪纸艺术市场的发展现状,并针对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意见,结合现代元素,创新剪纸艺术的生存模式,推动剪纸产业化以及市场化发展,开拓新的传承发展之路,助推文化产业与中国经济发展,为中国剪纸艺术创造一条薪火相传之路。
  关键词:剪纸艺术传承;市场化发展;纸艺再创造
  一、引言
  2006年,剪纸艺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虽然民间剪纸艺术现如今拥有众多美誉,但是也无法改变其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以及在外来文化碰撞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所导致的文化生态环境受损的境况。因此,民间剪纸艺术需要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顺应时代潮流,参与市场效应是剪纸艺术传播、继承、交流、发展的关键所在。要使得我国传统纸艺能够在历史的洪流中传承、发展和弘扬,我们就必须对纸艺文化进行市场化再创造,赋予纸艺市场新的生命活力。浙江作为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大省,乐清、浦江、桐庐先后被列为“中国文化民间艺术之乡”,并且乐清细纹刻纸、浦江剪纸、桐庐剪纸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我国南方剪纸的典型代表之一,浙江剪纸层次分明、凝练概括、蕴意丰满、富有灵气,装饰性和应用性较强,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因此,我们选取浙江剪纸艺术为例,对传统纸艺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再创造探究。
  二、浙江剪纸的历史与品种
  韦庄词云:“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美景誉满天下,众多传统民间艺术百花齐放。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艺术是浙江剪纸。浙江剪纸以浦江、乐清、永康、桐庐、临海等地最富特色,兼具鲜明的地域文化、层次分明、挺秀细致等特点,在中国剪纸领域里享有一定地位。
  据记载,南朝伊始,浙江剪纸开始发展并传承了数个朝代。元代大德(公元1297-1307)《乐清县志》中有记载:“社里笙歌达旦,通衢剪彩为众欣赏,与民同乐。”经数百年演变,浙江民间剪纸大体分为装饰性和实用性两类。在装饰性剪纸中,最具代表的是浙江戏曲窗花,它巧妙地将剪纸与戏中典型场景相匹配,充分展现了戏曲中人物身段美与画面轮廓美。而实用性剪纸一般以花鸟虫鱼等为取材对象,既可表达喜事临门、祈求平安等内涵,又能运用到衣服、礼物中,是手艺人用来传承和临摹的范本。
  不论是婚丧嫁娶中、戏曲舞台前,还是节令假日的各种娱乐活动中,如元宵的上灯会,五月五的划龙船等,窗花、门花、灯花等剪纸形式比比皆是,美不胜收。由此可见,浙江民间剪纸发展至今依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剪纸艺术存在的问题
  正是独特的风格特色和人文气息,让浙江民间剪纸在过去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但受到现代市场经济与工业化急速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浙江剪纸的发展与传承难免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基于此,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对于浙江剪纸的市场化发展进行深入探究,发现浙江剪纸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老手艺人意识淡薄、传承人数量少
  多数有剪纸技艺的手艺人普遍存在于农村地区,剪纸只是其副业,由于经济原因和思想局限,意识不到剪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意识的淡薄也使得传承人难以走出农村且人数稀少。
  (二)传承人年龄偏大、教学能力不足
  剪纸传承人多数为中老年人,虽然手工技艺功底深厚,但是存在普通话不标准、表达能力不足等教学问题,加大了和年轻人之间的代沟。
  (三)行业利益链狭窄、难以吸引资本
  剪纸行业的商业方向主要是旅游纪念品销售和展览装饰,存在销售收入不稳定、利润空间小、产业链较短的缺点。另外,剪纸的习得需要持久的耐心,无法产生快速变现的效果,难以吸引资本的投入,也难以吸引新一代人学习剪纸艺术。
  (四)剪纸创新力不足、题材样式单一
  由于会设计的传承人稀少且年龄较大,剪纸纹样仍多为传统吉祥图案,仅能满足旅游观赏等需要,但不能顺应市场发展潮流、融入当代大众生活,难以引起新兴消费者的共鸣。
  (五)政策、法律、行业规范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虽然国家层面对非遗的支持力度大,但往往落实到地方上,相关资金和资源存在挪用和卡扣的现象,需要经济支持的手工艺人难以真正得到帮助。相关法律的缺失以及行业规范尚不健全,假冒伪劣的剪纸产品大肆流通于市场,同时,创新产品的版权得不到充分保护,打击了优秀工匠的积极性。
  (六)非遗进校园中的剪纸教学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及各大高校引入了“剪纸”课程,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剪纸”进校园课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校园师资队伍不健全,授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目的、教学成果把握不够精准,教学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真正了解、理解、热爱并弘扬、传承剪纸非遗文化。
  放眼全球剪纸市场,国外的剪纸艺术却发展得蒸蒸日上、如火如荼。对此,我们也针对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及差距对比作出了分析。
  四、国外剪纸艺术对比
  世界剪纸大体分为东西两大流派,东方剪纸多偏重于剪纸艺术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以中国和日本剪纸最具代表性。西方剪纸则注重对剪纸艺术审美层面的追求,以轮廓和阴影展示特征和表现蕴意,德国、法国和英国剪纸是其中的典型样例。
  日本现代剪纸以表现神话、民间故事、传奇人物、自然景色为主要题材,同神教、道教等宗教信仰紧密结合,传达丰富的寓意内涵。日本剪纸分为切纸和切绘两种类别,即剪纸和剪绘(剪画)。前者较粗犷、质朴、具有浪漫主义气息,后者较细腻、俏丽而趋于写真。随着设计软件、数码技术等现代科技工艺的出现,日本剪纸逐步迈入科技产业,结合剪贴、喷染等方法,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美术品中,进一步拓宽了剪纸的发展途径,提高了剪纸的实用价值。   德国、法国和英国剪纸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结合民族文化加以创新及使用,涌现出大批让人耳目一新的佳作,不仅在剪影、纸雕等方面有所突破,而且在电影、绘画中立体剪纸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认可。
  日本剪纸融入科技文化,与时俱进,德法英等国剪纸发展创新剪纸形式,无一不拓宽了剪纸艺术的应用领域,让剪纸艺术在世界范围内闻名遐迩。
  五、发展建议
  再观中国剪纸艺术,作为世界剪纸的起源,仍是一门值得挖掘、整理、保留、发展的艺术,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因此,结合国外剪纸艺术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现存的中国剪纸发展问题,了解市场需求,充分利用“非遗”进校园、商业营销、科技创新等方式来开发延展剪纸,其文化价值、挖掘开发潜力可见一斑。
  (一)剪纸进校园
  “剪纸”进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实践工作。我们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学校在实际开展课程教学时存在些许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剪纸”进校园应当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学校应该做好管理、考核体系制度建设。开课前“剪纸”传承人一定要经过试课、磨课等准备阶段,在经过充分准备、教学沟通能力达标后开课,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以学生为本,在保持“剪纸”原真性的基础上,丰富课外“剪纸”活动,不断探索和完善“剪纸”进校园的课程体系设置。
  (二)拓展营销渠道
  第一是通过传媒营销(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介)来进行线上品牌宣传和推广,同时结合“社交+移动”的模式,将消费者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其次,建立品牌IP,发展多元产品,扩大品牌知名度,严格把控工艺质量,提升品牌信赖度。
  第二是改变纸艺市场传统的销售模式,通过发展新零售营销,线上线下并举,线下销售向双线融合过渡,线上经营网店,线下零售互动,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提供产品选择和消费方式,强调用户基数、互动和体验,从而进行精准服务并提高销售质量。
  第三是发展B2C(企业与消费者)、B2B(企业与企业)、C2C(消费者和消费者)、C2B(消费者和企业)、ABC(代理商、商家和消费者)等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手工艺品企业综合销售、手工艺人与手工艺品需求者多对多销售、政府为中介、专业代理机构等电子商务模式,为传统手工艺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融入科技——剪纸的展现形式创新
  一方面,2020年全球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市场进入成熟期,“虚拟现实+”能够释放传统产业的创新活力,抢占虚拟数字宣传市场的先机。将其融入传统剪纸产业,能够通过“新科技”展现剪纸背后的设计思路和文化内涵,让人们将“虚拟对象”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 真正让剪纸文化进入大众视野。
  另一方面,借鉴国外优秀案例,不拘于平面的剪裁,将技艺手法从手工的雕、刻、剪等拓展到三维立体打印、激光雕刻以及结合电影、广告、服装、包装等光影手段进行三维延伸,拓展其发展模式。
  (四)纸的材料拓展
  一方面,随着现代人对艺术品的保存期限要求的提高,对纸的材质的耐用性、延展性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定会向第三类特殊纸张,例如磁性剪纸、金箔纸(锡、铝等制成的)和银箔纸等发展。同时,可以效仿日本采用精良的“和纸”作为原料进行创作的做法,使用高级纸张,提升作品的灵动性和艺术感。另外,剪纸甚至可以“借用”原本应用于其他用途的材料来进行创作:植绒布、墙纸、防伪纸等。
  另一方面,据中国造纸协会的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废纸的回收量达到4964万吨,其中回收率为47.6%,利用率为63.9%,可见废纸的数量非常庞大,但回收利用率并不高。若将废纸循环再利用作为剪纸的材料,如:日常练手、采用镂空方式制作立体剪纸灯罩、普通的剪纸艺术品等。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而且也迎合了国家“绿色发展”的理念,符合环保的相关制度更加严格、系统、完善的发展趋势。
  (五)结合时尚元素
  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经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目前,国内剪纸行业依旧处于单一的发展方式,虽然有一些小众的创新,但大多数都是机械的生产和低廉的发展思路。若将民间剪纸艺术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加以润色,既可以保留原生态的艺术,又可以与时尚元素相结合,通过服饰、装饰品、节日布场等方式来呈现,能够更好地让中国传统元素实现再利用和再创新,不仅起到了对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而且达到了继承和发展的目的,同时让纸艺市场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六)打造特色品牌,发挥品牌效应
  树立中国剪纸特色品牌,有利于提高知名度以及推动剪纸行业产业化与市场化发展。作为传统手艺人个体,打造个人品牌,有利于突出个人剪纸特色,提高市场知名度,同时符合当下新兴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需求。作为地方剪纸,剪纸龙头企业强强合作,产生集群效应,有利于产业链的建立与完善。同时,打造地方剪纸品牌形象,例如浙江剪纸。中国传统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技术,更要走出国门,提升中国传统剪纸在国际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加强国际交流,提升文化自信。
  五、结语
  如今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越来越离不开智能化生产,剪纸艺术在高科技、工业化的夹缝中艱难生存,但市场化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中国传统剪纸所蕴含的地域文化、民俗信仰、伦理道德、审美价值,在当代乃至未来仍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这些文化意蕴能够让人们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中得以片刻的停顿,回望本源,缓解焦虑,满足追求个性化、幸福感的内在需要。传统剪纸作为反映民间艺术文化的一面镜子,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超群的创造力,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保留、发展。剪纸手工艺人要继续坚守和弘扬工匠精神,将传统技术与新时代元素相结合,与时俱进,并呼吁社会各界对剪纸文化加以重视,推动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与中国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作为可深入挖掘的经济增长点,助推中国经济,使剪纸这项传统的中国技术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推陈出新,永续传承,再创辉煌,打造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作者简介:
  龚姿,2000年生,女,汉族,四川绵阳人,江西财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余彤丹,1999年生,女,汉族,江西上饶人,江西财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陈洪灏,2000年生,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江西财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金融学(CFA方向)。
  周亦君,2001年生,女,汉族,河南信阳人,江西财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经济学(数理经济方向)。
  简彤,2000年生,女,汉族,江西宜春人,江西财经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统计学(金融统计方向)。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西财经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实践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010421088
  参考文献
  [1]何红一.在传统中发展创新的美国剪纸艺术—美国剪纸社团的运作与剪纸活动启示[J].文化发展论丛,2017,2(02):233-244.
  [2]杨凯伦. 基于文化心理差异的中西剪纸艺术比较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6.
  [3]王文静.广灵剪纸与日本剪纸的对比[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6(02):110-112.
  [4]仉凤皋.日本现代剪纸[J].世界美术,1985(01):21-23.
其他文献
摘要:侗族刺绣是刺绣的一种,主要指侗族聚居区的民族刺绣。侗族刺绣有其鲜明的艺术特征和不可替代的文化艺术价值。文章简要介绍了侗族以及侗族刺绣,进一步从侗族刺绣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图腾纹样崇拜、人与自然关系反思和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三个方面来探析侗族刺绣的文化艺术特征。从这些探析中可以窥见几千年来侗族人民的辛勤劳动的生存状态、侗族人民对“自然、人、神”关系的一种探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侗
期刊
《大學》,很多学者认为其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极其重要著作。  《大学》的地位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期刊
摘要:文章概述了宋徽宗赵佶鉴藏印之一“内府图书之印”的来源与特征,并运用现代化的字体设计分析手法,详细剖析了印章的印文及其印面造型等蕴含的设计原理与美学内涵,对该印进行艺术设计层面上的分析与鉴赏,从视觉呈现的角度分析该印的内在视觉规律与独特魅力,并进一步研究印章中九叠篆这一字体在当代的呈现形式与应用特征,并探讨其如何丰富拓展当代设计语言,从而提升受众对印章的鉴赏能力,领略印章之美。  关键词:印章
期刊
摘要: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历史的长河中,贵州苗族服饰纹样不仅承载了美化衣服的效果,还记载了很多苗族的艰辛历史。由于苗族散居面较广,相互沟通较少,形成了服饰纹样的多元化和造型多样化,其中记载了苗族的传说故事、迁徙历史和民族崇拜,通过这些服饰纹样可以了解苗族人民独有的民族特点和文化色彩。本文以贵州的地理环境和苗族的迁徙历史对苗族服饰的影响为前提,分析苗族服饰纹样背
期刊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它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洗礼,不仅是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进入新时代后,大量的新兴技术、新型材料和新的建筑方式的出现使得这种传统的木构建筑艺术形式面临淘汰的危机,笔者希望运用基于RFID卡的"虚实交互"技术给传统的木构建筑艺术带来新的创新路径。
期刊
摘要:敦煌壁画从十六国到元代发展了近千年,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审美风尚,有着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本文简要阐述了佛教文化和唐代山水画对敦煌壁画的影响,并从敦煌壁画自身的色彩表现、笔法语言、山式造型以及装饰性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敦煌壁画;佛教;唐代  一、佛教对敦煌壁画的影响  秦以前的中国文化体系基本上是在相
期刊
摘要:在强调素质化教育的现代高校教育体系当中,开展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审美能力,还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我国各大高校都逐渐开始重视起油画教学,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油画教学;创新思维;高校教育;具体措施  一、当前我国油画教育
期刊
摘要:北方草原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金银器,有着悠久的历史。金银器的发展演变各有特点,不能简单理解为历史的分期发展。文章在研究比较了许多鲜卑金银器的基础上,对鲜卑金银器的造型、装饰手法、纹饰题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鲜卑金银器随着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的改变,其分期的界定也被重新定义了,因此,本文对鲜卑金银器的造型艺术研究做了新的探讨。鲜卑金银器的造型、纹饰和工艺都结合了前代的特点,在前代的
期刊
1449 年 6 月,面对三路南侵的瓦剌大军,明英宗朱祁镇统率 20 万精锐御驾亲征,却不幸在土木堡全军覆没。  这一战太过惨烈,随行的文武官员大多死于乱军之中,活下来的也几乎都随同英宗做了俘虏。其中就包括 29 岁的刑部员外郎项忠,他被勒令在瓦剌军中养马。  彪悍的瓦剌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嘉兴书生竟趁众人不注意,挟持了两匹马向南而逃,一同拐走的,还有一个他在营中刚刚认识的瓦剌女人
期刊
摘要:货币从夏商时期开始贯穿了中国的历史,每个王朝都会铸造自己的货币,象征统治权,甚至连农民起义军都会铸造自己的货币。货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实力以及时代的审美倾向。各朝各代货币的大小、材料、铸造工艺、版别都可以从侧面体现出时代的审美情趣。在如此繁多的货币种类中,宋代的货币可以说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璀璨夺目的珍宝。  关键词:钱币;书法;宋徽宗赵佶;瘦金体  两宋时期市民阶级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