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文教学返璞归真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l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珠。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统编本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比重,从古风、民歌到律诗、绝句,从先秦散文到明清小说,内容涉及较为广泛。如何优化古诗文教学,实现统编本教材的编撰目的,已经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古诗文教学应该原汁原味、返璞歸真。
  一、在形式上要丰富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比其他文本内容,古诗文一般字数较少,内容较为深奥,尤其是一些字词句,更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有着一段较远的距离,因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理解古诗文有一定的难度。如教师只一味机械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继而厌倦。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借助活动,或者通过吟诵体验等多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为课堂精彩生成奠定基础。
  比如对《村居》,还有《所见》,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如放学后或者周末会做些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引导他们学习诗词内容,感知诗人眼中的儿童世界,以及是怎样用语言来表达的,让学生从中比较、讨论,让他们感知古诗文的言语表达之精练。还可以采用随文练笔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内容无须太多,但要结合特征抓住关键动作进行描述。
  虽然古诗文内容较少,但对于教师来说,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最感兴趣处出发,通过情境创设、活动营造等方式,让抽象内容变得直接而具体。这样,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才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对于古诗文教学来说,学生兴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古诗文进行品析感悟,如果只注重形式,忽略了本质,结果反而让课堂教学只剩下“热闹”,得不偿失。
  二、在策略上以诵读为主,培养学生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古诗文教学,重要的教学策略是诵读,应让学生大声地诵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诵读。只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读,在读中品析、在读中感悟,最终才能在读中获得语感,受到情感熏陶。对于学生来说,诵读也是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集体读、分男女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意境,从中感受古诗文的绘画美、音乐美与建筑美。
  如《别董大》是一首临别赠言。诗人借用晦暗寒冷的愁苦景色,表达了虽身处逆境,但没有因此沮丧消沉,在抒发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豁达的胸襟。全诗节奏整齐,文字精练,具有很强的节奏感与韵律美。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想象与联想,通过反复吟诵的方式,穿越时空与诗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在送别情境中感悟诗人的送别之情,并结合古诗文中所特有的文化意象进行理解,最终实现“用故事的方法教古诗”这一目的。
  语感是学生读出来的。对于富有韵律的古诗,教师更要让学生大声读,充分地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语感。对于朗读,教师也要注意形式,尽可能从学生兴趣出发,引导他们结合情景读、结合理解读,结合想象读。如果忽略学生的理解,只是让他们机械地读,虽能够做到熟记,但无法从中读出意境、读出语感。
  三、在手段上要突出品析,提升学生品位
  经典古诗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律美与意境美。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重在诵读为主,但是对于高年级学生,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品析,让他们从更深层次读懂古诗文。教师可以先拓展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以及诗词表达特点,乃至时代背景,等等,让学生能够真正读懂作者,接着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对诗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推敲,品析作者的表达之妙,实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如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这一句,在让学生进行诵读品析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结合关键字词“生”进行联想与想象,让他们结合感悟谈谈为什么用“生”,而不用“升”。这样品析推敲,诗的意境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还有,品析“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诗句,则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想象,将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画面,感悟诗中意境。
  古诗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表达载体,浸透着东方文化特有的审美情趣,比如借景抒情,还有虚实结合、象征等表现手法,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积极的人生态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通过展望丰收所带来的幸福,等等,都需要学生在了解相关文化历史背景的情况下进行品析感悟,实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四、在目的上要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
  统编本教材,虽然大幅度增加古诗文比例,但对于浩瀚的传统文化来说,仍然是沧海一粟。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课堂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点,在让学生充分理解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延伸,让学生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展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开展诗词吟诵会、诗词比赛大会,还可以做诗词手抄报等,目的只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首先,结合课标要求,让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课外古诗文,做到背中积累;其次引导学生整理古诗文常识,比如表达手法、风格,还有朗读技巧,等等;最后,引导学生对经典名篇结合名家赏析进行拓展阅读,让他们从中感知作者的气度胸襟,等等。从课内到课外,从背诵到鉴赏,策略就是以教材经典诗文为引子,通过同题材、同作者、同主题等方式进行互文比较,鉴赏品析,在让学生对文本主题理解的同时有效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丰富他们的人文积淀。
  拓展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比如组织学生自己办小报、黑板报,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乃至校园文化节,或者开展作家进校园活动,目的是拓展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古诗文的魅力,感知其博大精深,接受熏陶。课外延伸拓展,主要是以积累为主,无须过多讲解分析,等学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理解自然就水到渠成。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需要的是静静地等待。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开阔视野,开拓胸襟,为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统编本教材中的古诗文,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编者意图,改变传统机械讲解、琐碎分析的方式,通过优化教学方式,让古诗文教学实现返璞归真,进而传承与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其他文献
阅读策略单元的单独设置是统编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有目的阅读”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阅读策略。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视角出发,统整单元教学目标,提炼阅读方法,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进行了阅读策略单元的专门设计,这些阅读策略主要包括学会预测、学会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的阅读等。其中,有目的阅读作为一种单元认知策略,在阅读教
古诗文以其简练的文字、整齐的句式、轻快的节奏、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每册课本都有编排。向学生展示其蕴含的独特魅力,这有利于学生从小学习中国文化,养成乐意传承文化的意识,并提高语文素养。课标对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文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如何用好教材中的古
学生的习作,是在具体单元习作目标指引下,运用课堂上的阅读收获进行思维再创造、语言再表达的过程。在实践中,优秀的范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篇或几篇优秀的引路型范文,可以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有法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在他人的肩膀上轻松创作,实现自我习作素养的提升。教学中,笔者尝试从范文的精心选择、习作知识的讲解、能力的精准链接、评改的交互链接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范文对学生习作的引路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時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我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27个春秋了。回首往昔,我从一个未及弱冠之年、执教经验匮乏的青涩新手到步入不惑之年、教研成果颇丰的骨干教师,这期间我历经重重磨砺,品尽酸甜苦辣,个中感受让人回味悠长。  这些年来,我参加过很多优质课比赛,既有校内语文教师的大比武,又有地、市、省乃至全国的大赛。一场比赛就是一次提升嬗变的经历,磨课的过程固然痛苦焦虑,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总让人喜悦和满
以写人为主的课文在小学不同年级的教材中,都有不同层次的体现和要求。走进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家笔下的人物”,习作要求为“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如何指导学生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面对学生不够出彩的习作,如何发挥习作讲评课的有效性?笔者先是“学法渗透”,从课文中的具体材料出发,带领学生到文中走个来回,引领学生对“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个深刻的体悟。再次通过“病文”诊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
“阅读链接”栏目是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课后习题后安排的阅读材料,属于助学系统的一部分,但只出现在有限的篇目中。梳理这些“阅读链接”,可以看出编者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它们来进行比较异同、建立联系、深化理解等。如果教师借鉴这样的范例,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建构阅读链接,则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并有机融入阅读教学的进程中,能够及时让学生获取一些必要的阅读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领悟和把握,同
诗歌语言优美凝练,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是人类文学艺术中最精妙的一种。充满童真的童诗,在儿童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默契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诗歌是儿童精神世界的依托,也是儿童认识这个世界的途径。因此,儿童诗很适合低龄儿童学习,它能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能让儿童在诗歌中感悟精神世界的美。  
“反复”是童话故事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主要表现为词语的重叠、句式的反复和段式的重复。在童话教学中,教师从“反复”这一语言特质出发进行教学,可以让童话教学更加精彩。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紧扣“反复”,读出趣味性  童话故事中有许多反复的语言,趣味性较强,是让学生亲近童话、走进童话的有效途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对文本中反复语言的朗读指导入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选文】  《小学生群文读本》(蒋军晶著)三年级  【主题的选择】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歌的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跡;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来增强艺术效果。本案例以“体会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习作教学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和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小学三年级刚刚开始学习作文,既是低年级说话写话基础上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习作篇章训练的储备,因而中年级习作成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对学好习作尤为重要。如何让中年级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纳习作,写好作文呢?下面我就以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