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故乡。二十世纪初,张謇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先后创办了农校、纺校、商校、师范、医校、伶工学社、工人艺徒学校、女红传习所等一批近代职业学校和技能培训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南通的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南通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夯实基础能力,深化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为地方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间南通职业教育的发展表现
1.政府重视,统筹发展,科学谋划区域职教蓝图
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两级政府均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探索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分工合理、协调配合,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根据南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未来走向,由市教育局牵头,多部门合作,并邀请省内专业研究机构共同参与调查研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长三角北翼职业教育先行区的发展规划。围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推动南通桥港经济发展”的主题,开展了南通市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等专题调研,出台《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制订本地区中长期及“十二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
2.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切实增强学校办学实力
政府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强重点职业院校建设,投资7.2亿元的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南通中专新校区扩建暨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南通体臣卫校异地新建工程启动实施,并成功申办江苏联合技术学院分院。各县(市、区)以县级职教中心为核心,通过撤并、重组、新建等方式,整合县域职教资源,如海安、如东两县政府均投资5亿多元新建了7000人以上规模的职教中心校,进一步提高了办学规模、效益和竞争力。加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组织职业院校申报南通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校际共享实训中心,推动公共实训中心对社会开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深化教改,强化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各职业院校扎实推进职教课程改革,加强职教课程建设。全市共创建省级职教课改实验学校13所、职教课改专业实验点22个,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2个;开发180余册中职校本教材,高职院校建成国家、省级精品课程35门,分别由南通商贸高职和南通中专牵头研发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物流和服装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辅助教学资源”由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全省得到推广;积极探索职教课程实施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如东第一职教中心提出的“德育课程重体验、文化课程重涵养、专业课程重实践”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如皋市推广的“活动单导学”和“任务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区域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
注重“三创”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坚持德育为先,强化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形成了南通中专“成功教育”、如东第一职教中心“文明小事工程”、通州中专“珍爱生命教育”等一批德育品牌。抓实基础课程教学,强化专业实践教学,重视科技创新教育,职业学校师生技能水平明显提升,我市师生代表在全省、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115枚、银牌192枚、铜牌338枚,综合成绩位于省内前列。各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学生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就业、立业、创业和兴业能力为宗旨,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教育、职业发展教育有机结合,创建了一批学生创业园,2011年有9个学生创业园被确认为南通市首批职业教育学生创业园。
4.校企合作,多元办学,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各职业学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数量、范围、方式、层次和质量等均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如:逐步从以往单纯的企业录用职教毕业生,转向校企联合招生、企业共同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从单一的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转向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尝试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学校主动走向企业建立“厂中校”、或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从单一的职业学校培养和输送技能人才,转向学校参与市场开发、技术革新和职工培训等。“十一五”期间,先后有100对校企合作组合被认定为南通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
5.产教对接,注重契合,不断提升职教服务水平
围绕“职业教育服务南通桥港时代”主题,市教育局认真组织各县(市、区)和职业学校开展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专题调研,并相应制定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意见与具体措施,努力提高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如皋市围绕该市支柱产业,提出组建五大产业职教集团,并于2011年成立了建筑产业职教集团。从2011年起,市教育局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专业实行专业申报与论证制度,取消了少数办学条件差、产教契合度低、教育教学质量差、办学效益低的专业招生资格。
近年来,南通职业教育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贡献度。各职业学校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开展“热爱家乡、服务家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百家企业进校园”活动和职业学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人才市场,逐年提高毕业生本地对口就业率。
“十二五”时期南通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
“十二五”时期是南通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加速推进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突破阶段,也是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特大城市、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时期。为此,南通职业教育正着力实施以下五大战略举措:
1.推进三项改革,创新发展体制
一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发挥公办职业学校的主力军作用,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推动行业协会和相关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校企合作联盟。 二是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完善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形成联合工作机制。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完善职业院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推进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专业化职业教育发展咨询与评估制度,成立“南通职业教育发展咨询与评估委员会”。建立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公共治理体制,使政府管理和学校工作直接接受社会监督,接受市县人大、政协的检查和指导,由人大牵头每年对职业教育进行1次以上的专项督导。
三是推进职业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继续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职业教育经费占比,安排专项经费重点支持示范性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实训基地建设及师资培训、兼职教师聘用等。切实落实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税费政策,确保教育费附加中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比例不低于30%、对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0.5%统筹职工教育经费全部用于发展本地区职业教育。鼓励企业、社会和个人对职业教育捐资助学,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扩大职业院校资金来源,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组织、职业教育机构和基金会的合作,多渠道吸引外资支持南通职业教育。
2.实施三项调整,优化发展结构
一是实施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南通市高中阶段生源数将持续减少,为此,全市将合理控制普通高中教育规模,确保高中阶段职普招生规模大致相当,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基本保持稳定。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别是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适度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另外,将鼓励和扶持职业院校、社区教育中心(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以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开展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努力扩大社会培训规模。
二是实施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建立专业开发长效机制,成立社会参与的“南通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专业开发的咨询、论证与评价制度。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需求驱动”专业设置模式,努力使职业教育人才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根据南通“十二五”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围绕南通地区重点产业领域和新型产业设置主要专业群(链),增强专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对接关系,优化技能人才的培养结构。加强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创建8~10个省级品牌或特色专业。
三是实施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全市职业院校布局调整,统筹职业教育资源,至“十二五”末全市所有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均达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60%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建成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暨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3.加强三项建设,提升发展能力
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公共实训基地实训资源的先进性和共享性,发挥公共实训基地的教育教学作用及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大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投入,重点建好职业院校骨干专业实训基地,达到或接近苏南地区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先进水平。积极推动和鼓励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投资或共同参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二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全市职业学校全面实现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过渡,形成一批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进一步探索并总结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建立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逐步形成以行动导向为主要特点的专业教学模式,力争取得一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不断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模拟仿真实训软件的专业主干课程覆盖率。
三是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合理设岗、科学定编,全面推行教师聘用制,建立并完善职业学校教师任职情况考核指标体系。不断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控制公共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大幅度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和研究生(或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制度,拓宽兼职教师聘用渠道,建立兼职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行业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任职。
4.创建三个平台,改善发展环境
一是打造职业教育公共信息平台。建立技能人才预测预警网络,健全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组织相互沟通的联系网络,形成规范、统一的技能人才信息平台,同时定期监测经济周期性变化与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培养与供求的影响,进行准确快捷的评估,并及时进行预警。利用“江海人才网”的信息平台优势,及时发布技能人才供求信息,建立“江海技能人才市场”,打造长三角北翼技能人才交流服务的新平台。
二是打造职业教育文化交流平台。依托张謇博物馆建立“中国职业教育历史博物馆”,弘扬张謇“父实业,母教育”的职业教育思想,展示南通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与成就,进一步提升南通文化名城的影响力和职业教育的全国知名度。举办“区域职业教育战略发展论坛”,构建具有前沿性和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将南通打造成区域性职业教育发展的思想高地。
三是打造职业教育技术创新平台。鼓励职业院校和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训中心、研发中心,提高现代科技与技术在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以知名企业和职业院校为主体,以校企合作联盟和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同体,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聚焦生产、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核心技术,共同研究,协同攻关,促进学术科研和技术创新成果的转换与应用。
5.构建三个系统,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健全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系统。统筹全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定位,优化职业教育层次,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三二”分段对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和协调发展的突破,逐步推进中高职在师资、课程、信息平台、实训基地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二是健全职业教育就业服务系统。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培训与就业指导“一站式”服务链,建立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服务,发挥行业和社会民间组织在就业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加强执法监察力度,加强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劳动监察、失业保险等部门的协作,开展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服务和其他有关就业服务。
三是健全职业教育智力支持系统。进一步健全市、县、校三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充实市、县职业教育研究机构队伍,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力量,重点围绕政策咨询、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等,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依托职教研究机构,建立和完善专业评估体系、课程改革研究体系、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依托职业院校积极开展以专业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建设学习型学校,培养研究型教师。
江之风,海之韵,景之美,梦之真。如今,南通职教人正主动、果敢地迎接新挑战,锐意进取,奋力前行;放眼“十二五”,南通职业教育定会踏着坚实的步伐,迈上新台阶,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十一五”期间南通职业教育的发展表现
1.政府重视,统筹发展,科学谋划区域职教蓝图
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两级政府均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探索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分工合理、协调配合,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根据南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未来走向,由市教育局牵头,多部门合作,并邀请省内专业研究机构共同参与调查研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长三角北翼职业教育先行区的发展规划。围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推动南通桥港经济发展”的主题,开展了南通市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等专题调研,出台《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制订本地区中长期及“十二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
2.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切实增强学校办学实力
政府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强重点职业院校建设,投资7.2亿元的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南通中专新校区扩建暨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南通体臣卫校异地新建工程启动实施,并成功申办江苏联合技术学院分院。各县(市、区)以县级职教中心为核心,通过撤并、重组、新建等方式,整合县域职教资源,如海安、如东两县政府均投资5亿多元新建了7000人以上规模的职教中心校,进一步提高了办学规模、效益和竞争力。加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组织职业院校申报南通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校际共享实训中心,推动公共实训中心对社会开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深化教改,强化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各职业院校扎实推进职教课程改革,加强职教课程建设。全市共创建省级职教课改实验学校13所、职教课改专业实验点22个,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2个;开发180余册中职校本教材,高职院校建成国家、省级精品课程35门,分别由南通商贸高职和南通中专牵头研发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物流和服装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辅助教学资源”由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全省得到推广;积极探索职教课程实施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如东第一职教中心提出的“德育课程重体验、文化课程重涵养、专业课程重实践”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如皋市推广的“活动单导学”和“任务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区域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
注重“三创”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坚持德育为先,强化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形成了南通中专“成功教育”、如东第一职教中心“文明小事工程”、通州中专“珍爱生命教育”等一批德育品牌。抓实基础课程教学,强化专业实践教学,重视科技创新教育,职业学校师生技能水平明显提升,我市师生代表在全省、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115枚、银牌192枚、铜牌338枚,综合成绩位于省内前列。各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学生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就业、立业、创业和兴业能力为宗旨,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教育、职业发展教育有机结合,创建了一批学生创业园,2011年有9个学生创业园被确认为南通市首批职业教育学生创业园。
4.校企合作,多元办学,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各职业学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数量、范围、方式、层次和质量等均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如:逐步从以往单纯的企业录用职教毕业生,转向校企联合招生、企业共同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从单一的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转向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尝试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学校主动走向企业建立“厂中校”、或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从单一的职业学校培养和输送技能人才,转向学校参与市场开发、技术革新和职工培训等。“十一五”期间,先后有100对校企合作组合被认定为南通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
5.产教对接,注重契合,不断提升职教服务水平
围绕“职业教育服务南通桥港时代”主题,市教育局认真组织各县(市、区)和职业学校开展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专题调研,并相应制定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意见与具体措施,努力提高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如皋市围绕该市支柱产业,提出组建五大产业职教集团,并于2011年成立了建筑产业职教集团。从2011年起,市教育局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专业实行专业申报与论证制度,取消了少数办学条件差、产教契合度低、教育教学质量差、办学效益低的专业招生资格。
近年来,南通职业教育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贡献度。各职业学校加强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开展“热爱家乡、服务家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百家企业进校园”活动和职业学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人才市场,逐年提高毕业生本地对口就业率。
“十二五”时期南通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
“十二五”时期是南通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加速推进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突破阶段,也是加快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特大城市、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时期。为此,南通职业教育正着力实施以下五大战略举措:
1.推进三项改革,创新发展体制
一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发挥公办职业学校的主力军作用,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推动行业协会和相关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立校企合作联盟。 二是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完善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形成联合工作机制。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完善职业院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推进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专业化职业教育发展咨询与评估制度,成立“南通职业教育发展咨询与评估委员会”。建立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公共治理体制,使政府管理和学校工作直接接受社会监督,接受市县人大、政协的检查和指导,由人大牵头每年对职业教育进行1次以上的专项督导。
三是推进职业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继续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职业教育经费占比,安排专项经费重点支持示范性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实训基地建设及师资培训、兼职教师聘用等。切实落实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税费政策,确保教育费附加中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比例不低于30%、对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0.5%统筹职工教育经费全部用于发展本地区职业教育。鼓励企业、社会和个人对职业教育捐资助学,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扩大职业院校资金来源,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组织、职业教育机构和基金会的合作,多渠道吸引外资支持南通职业教育。
2.实施三项调整,优化发展结构
一是实施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南通市高中阶段生源数将持续减少,为此,全市将合理控制普通高中教育规模,确保高中阶段职普招生规模大致相当,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基本保持稳定。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别是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适度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另外,将鼓励和扶持职业院校、社区教育中心(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以及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开展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努力扩大社会培训规模。
二是实施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建立专业开发长效机制,成立社会参与的“南通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专业开发的咨询、论证与评价制度。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需求驱动”专业设置模式,努力使职业教育人才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根据南通“十二五”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围绕南通地区重点产业领域和新型产业设置主要专业群(链),增强专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对接关系,优化技能人才的培养结构。加强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每年创建8~10个省级品牌或特色专业。
三是实施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全市职业院校布局调整,统筹职业教育资源,至“十二五”末全市所有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均达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标准,60%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建成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暨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3.加强三项建设,提升发展能力
一是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公共实训基地实训资源的先进性和共享性,发挥公共实训基地的教育教学作用及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大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投入,重点建好职业院校骨干专业实训基地,达到或接近苏南地区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先进水平。积极推动和鼓励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投资或共同参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二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全市职业学校全面实现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过渡,形成一批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进一步探索并总结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建立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逐步形成以行动导向为主要特点的专业教学模式,力争取得一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不断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模拟仿真实训软件的专业主干课程覆盖率。
三是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合理设岗、科学定编,全面推行教师聘用制,建立并完善职业学校教师任职情况考核指标体系。不断优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控制公共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比例,大幅度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和研究生(或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制度,拓宽兼职教师聘用渠道,建立兼职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行业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任职。
4.创建三个平台,改善发展环境
一是打造职业教育公共信息平台。建立技能人才预测预警网络,健全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组织相互沟通的联系网络,形成规范、统一的技能人才信息平台,同时定期监测经济周期性变化与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培养与供求的影响,进行准确快捷的评估,并及时进行预警。利用“江海人才网”的信息平台优势,及时发布技能人才供求信息,建立“江海技能人才市场”,打造长三角北翼技能人才交流服务的新平台。
二是打造职业教育文化交流平台。依托张謇博物馆建立“中国职业教育历史博物馆”,弘扬张謇“父实业,母教育”的职业教育思想,展示南通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与成就,进一步提升南通文化名城的影响力和职业教育的全国知名度。举办“区域职业教育战略发展论坛”,构建具有前沿性和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将南通打造成区域性职业教育发展的思想高地。
三是打造职业教育技术创新平台。鼓励职业院校和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训中心、研发中心,提高现代科技与技术在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以知名企业和职业院校为主体,以校企合作联盟和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同体,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聚焦生产、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核心技术,共同研究,协同攻关,促进学术科研和技术创新成果的转换与应用。
5.构建三个系统,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健全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系统。统筹全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定位,优化职业教育层次,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三二”分段对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和协调发展的突破,逐步推进中高职在师资、课程、信息平台、实训基地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二是健全职业教育就业服务系统。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培训与就业指导“一站式”服务链,建立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强化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服务,发挥行业和社会民间组织在就业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加强执法监察力度,加强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劳动监察、失业保险等部门的协作,开展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服务和其他有关就业服务。
三是健全职业教育智力支持系统。进一步健全市、县、校三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充实市、县职业教育研究机构队伍,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力量,重点围绕政策咨询、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等,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依托职教研究机构,建立和完善专业评估体系、课程改革研究体系、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依托职业院校积极开展以专业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建设学习型学校,培养研究型教师。
江之风,海之韵,景之美,梦之真。如今,南通职教人正主动、果敢地迎接新挑战,锐意进取,奋力前行;放眼“十二五”,南通职业教育定会踏着坚实的步伐,迈上新台阶,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