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研究,分析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出相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措施。拓展服务及宣传渠道,丰富融资平台,降低金融方面风险,围绕改革重点领域推进投资银行等业务,不断深入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潜在动能。
关键词:商业银行 乡村振兴 实体经济 创新服务模式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而商业银行在促进乡村实体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支持城鄉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如何有效、合理地运用乡村振兴战略和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机理促进城乡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要方面,我党要始终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心,实施现存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新时代农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化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指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深度要求是解决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定位布局核心产业支撑体系。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实体经济的命脉,不断进行投融资渠道的拓宽,强化乡村振兴进而产生重要顶层设计。使农业行业变得有奔头、使人们不再对农民这一职业有偏见;使其更有吸引力;建设新时代安居乐业的富裕农村,这三个重要标志是与“三农”问题一一相对应的。城镇化快速发展使得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农村经济市场,激烈的竞争不断出现在农村金融市场,因此开始在农村开展商业银行的服务与相关业务,推进农村金融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的历史性责任和根本路线支持“三农”,现如今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农村市场,实现商业银行自身的可持续性经营,已经变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形成的商业银行存在一些历史问题,不合理的内部结构、较为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匮乏的创新能力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因此容易造成农村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以及信息获取的成本偏高因而存在着低投资收益率,同时规模发展程度低、跨区域经营效率低,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也是阻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商业银行仍具有其独有的优势,如几十年来持续扎根农村,其网点较多、分布广且密集,结合乡村特有特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文化,推广金融产品以更贴近乡村的实际情况。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弥补自身劣势,同时发扬其特有优势,取长补短,明确自身优劣势。这样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农村金融创新方面来看,信贷方式、信用贷款相关领域、信用担保的方式、信用融资方向及结算方式等不断创新和发展,能够有力地促进主导产业在乡村的发展。但是农村金融仍有许多方面亟待改善与提高,如难以深入渗透创新思维,农户较为分散且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银行不得不耗费许多人力、物力来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流程,以应对乡村金融服务交易成本不断增加的状况。农村仍需提高从金融服务中获得福利的水平,因此银行提高提供的金融服务获得盈利水平也不容忽视。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村经济体系松散
乡村产业呈现出“小、弱、短、散”等特征,农业呈现出较弱的抗压力、农村经济抗风险能力低、企业盈利能力水平低。在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远高于商业银行资产且市场占有率较低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无法抵御较高的风险情况,同时随着经营成本与开销的不断增加,都有可能降低商业银行的影响力。商业银行仍然面对较大的风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有市场发展环境复杂多变难以控制,因此商业银行只有不断更新风险管理理念才能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监管体系。此外,对于商业银行自身,做好内部团队的合规管理与培训,加强风险管理团队的定价、议价能力以及成本管理能力,形成优秀有效率的农村银行内部风险团队,能够鉴别和规避相关风险,在当下环境全面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监督管理水平。近年来,有一批新的小微企业集中在县域乡,但他们当中大多是家族企业,或多或少呈现出法人结构不完善、财务报表不严谨、公司管理不严格、发展规划不明晰、经营运行不高效等问题。这些小微企业常常是一家公司身兼数种角色,研发、生产、销售都是一个人,社会化分工不明。乡镇小微企业的其中一个特点是产业链条较短并且不全,往往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上端,因此很难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高附加值。
(二)乡村产业基础薄弱
乡村产业基础还存在不少缺陷和薄弱环节:农业基础设施较弱,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由于历史缘故,虽然近几年的乡村产业中间业务发展,信贷业务仍为主流,无法与经营模式新常态经济发展相匹配。除此之外,业务结构分布不合理,较为不稳定的存款比率、较低的储蓄存款份额、缺乏创新经营结构等因素制约着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尽管国家在农村公路和农村河流湖泊方面整治,供水供电供气、住房、环保以及广播电视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不断加快进程,然而由于历史积累不厚、资金筹措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原因,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使农村生产要素价值得不到最大限度发挥,存在较大的差距,距离实现乡村振兴的要求仍需要时间。商业银行员工学历水平普遍较低,但本科学历结构仅占一半,有许多乡村商业银行的员工会通过继续教育来被动提升学历,因此对于当下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员工激励体制,将团队内部的专业化高端人才留住,同时努力吸引外来的优秀人才,促进乡镇商业银行人才结构的发展与健全,充分打通和拓宽乡镇银行的人才来源渠道,做好其人才团队的建设工作,创造出一流的商业银行团队,创新乡镇银行的业务、金融产品销售方面人才团队,以弥补人才方面相对不足的发展现状。
(三)融资渠道缺乏
乡村担保体系不完善,农业新型主体融资渠道较少,成本费用较高。首先,单独的农业担保公司很少,大多数的乡村企业是民营经济,然而国有商业银行担保会更多地偏好国有以及国有背景的企业。许多乡镇小微企业缺少担保行业的支持,再加上比如畜牧、养殖等乡村产业不符合担保或反担保要求,使乡村担保体系很难有效促进农业融资。其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健全:乡村区域以留守老人居多,他们的文化素质整体不高,也缺乏金融理念,对于银行卡和网络金融工具等普遍不熟悉;部分农村居民信用意识较为淡薄,易产生相关不良信用记录,这会导致他们很难获得高质量以及高效的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也使得部分商业银行不敢贷、不能贷现象越来越明显。此外,部分农民群众信用资料欠缺,信用信息不对称,致使部分商业银行贷款决策和成本变高,增加监督费用。当传统商业银行出现业务雷同的情况时,其传统的外延粗放发展形式存在着许多弊端,由于存贷利息差收入差距较大,因此应积极扩张乡村银行的贷款规模,商业银行应当努力克服传统单一化的机构转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否则更会降低商业银行自身对成本风险控制的管理水平。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需矛盾
现阶段的农村金融存在较为严重的供给结构性缺口,现有的金融市场已经无法满足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因此出现供需矛盾。农村金融市场对于涉农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性新型融资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一些规模小的企业需要短时间,低金额且较为分散的运转资金,相比一些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则反之,此外,农村金融供给结构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完全转型,因此呈现出较为严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二)供给结构性不足
许多金融产品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特殊的实际情况,进而导致供给结构性不足,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融资额度、抵押担保、融资期限、利息和还款方式等,无法与“三农”完美匹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不容忽视,由于传统金融机构还尚未充分完整地挖掘市场,所以亟须规范农村近年来不断兴起和发展的消费信贷需求,例如以P2P为代表的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次是县域金融领域人才供给不足,难以留住高端金融人才,呈现出其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再者,农村对于金融服务的忽视,导致了金融服务水平普遍偏低、获得感不强、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三)金融机构
近年来,金融机构服务出现了内生动力不足情况,中央立刻部署相关部门出台许多扶持政策,如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大大推进了乡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积极性,但是部分执行政策的金融机构内生激励不足的问题依旧严重。一方面是农村金融的营业成本较高,收益较低且风险很大;另一方面是我国目前涉及到的贷款需求占比较大,以农业生产为主,现有的农村金融需求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基础。在许多生产周期长而且收益较低的产业项目中,如种植、养殖等相关农业生产项目往往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四、解决措施
(一)拓展服务及宣传渠道
国有商业银行应拓展线上“三农”服务的渠道,增加操作通俗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完善金融服务,优化乡村金融的服务流程,丰富宣传手段,不断加快金融科技平台的建设开发,如智能终端版平台、PC移动客户端等,针对乡村“散点式”分布特征积极研发有关手机支付及网上支付。在乡村进行金融服务科普与宣传时,应多采用视频、漫画、现场讲解的方式,使农民、老年人更易理解。对金融知识进行长期有效的宣传,用当地自身门户网站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手段,设立专门的宣传板块进行金融知识的宣传,将宣传金融知识从间接性活动变成持续性和长期的工作。其一是鼓励和培育农村文化产业,使其发展壮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其小额信贷需求,支持他们将农村特色产业和致富产业进行合理发展与规划,持续鼓励扶持农村首批致富带头的创业人才,为传统的家庭农场提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周转的资金需求以及农户个人消费类资金需求。
(二)丰富融资平台
丰富融资平台应作为商业银行培育的重中之重,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积极探索创新土地经营权反担保、组合担保等担保和服务机制,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通过信贷资金引导、支持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以加强农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成为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提高效率及扶持力度。银行依托良好的农村商业基础,专注于“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建立了综合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支付结算平台,推动国家农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创新发展符合普惠金融发展需要的服务方式:一是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要求,缓解担保不足的问题;二是开发适合农村居民的理财产品,使金融服务得以普及大众,让许多乡镇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其业务。从农村金融创新来看,信贷方式、信贷领域、担保方式、保险方式、信用融资、结算方式等得到不断创新,有力地推进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但由于乡村农户较为分散且特殊复杂,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因此农村金融难以进行深入的创新渗透,银行需要更加注重节约时间以及完善业务服务流程,使农村在金融服务获得的福利水平逐渐提升,进一步提升盈利水平。
(三)降低金融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还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推出特色化和区域化的信贷产品以专门服务于特定行业、特定客户。针对乡村振兴的不同阶段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不断创新抵押担保方式,以提升信贷质量。金融知识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促进其发展成为更为便利的金融服务体系,使农村地区同样能够享受多渠道的基本金融服务。因此要完善激励和问责制度,正确引导及时解决农村金融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防范农村金融风险。
(四)围绕改革重点领域推进投资银行业务
更大、更好、更强大的订阅业务。通过发行和订阅债券和其他商业方法,我们将为国家战略提供总体服务,积极开展扶贫债券、债券项目跨境结构性海外贷款、“债券换债券”等项目。充分发挥国际业务的优势,推动市场的雙向开放,基于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金融市场相互融合,一些商业银行积极推动债券与美元债券互联互通,承销中国企业发行的境外人民币债券和G3货币(美元、欧元、日元)投资证券,并发行中国企业发行的熊猫债券以及外国绿色债券。创新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模式,积极开展和推进资产证券活动,开发乡镇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成功实施荷兰银行、REIT等银行间市场消费者融资等市场领先项目;积极推动“债转股”业务发展,深入落实合并基金和固定基金业务增长。部分银行在深化金融领域的新兴生态,发展金融服务,建立一个氛围良好的银行产品体系,其覆盖债券,资产证券化一系列相关产品,对债券进行发行的承销,为企业和其他新兴企业发行非金融绿色债务融资工具。
参考文献:
[1]赵忠世 .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
[3]谢亚光,袁绍彪,蒋世东.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之策[J].农村金融,2017.
[4]姚启凡,王文兵,凌云.安徽金融生态建设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17.
[5]谢亚光,袁绍彪,蒋世东.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之策[J].农村金融,2017.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201910245010);2019年度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青年学术骨干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2019-KYYWF-010)。
作者单位:高晶睿、马跃,哈尔滨金融学院;李文静,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
关键词:商业银行 乡村振兴 实体经济 创新服务模式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而商业银行在促进乡村实体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支持城鄉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如何有效、合理地运用乡村振兴战略和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机理促进城乡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根本性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要方面,我党要始终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心,实施现存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新时代农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化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指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深度要求是解决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定位布局核心产业支撑体系。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实体经济的命脉,不断进行投融资渠道的拓宽,强化乡村振兴进而产生重要顶层设计。使农业行业变得有奔头、使人们不再对农民这一职业有偏见;使其更有吸引力;建设新时代安居乐业的富裕农村,这三个重要标志是与“三农”问题一一相对应的。城镇化快速发展使得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农村经济市场,激烈的竞争不断出现在农村金融市场,因此开始在农村开展商业银行的服务与相关业务,推进农村金融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的历史性责任和根本路线支持“三农”,现如今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农村市场,实现商业银行自身的可持续性经营,已经变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形成的商业银行存在一些历史问题,不合理的内部结构、较为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匮乏的创新能力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因此容易造成农村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以及信息获取的成本偏高因而存在着低投资收益率,同时规模发展程度低、跨区域经营效率低,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也是阻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商业银行仍具有其独有的优势,如几十年来持续扎根农村,其网点较多、分布广且密集,结合乡村特有特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文化,推广金融产品以更贴近乡村的实际情况。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弥补自身劣势,同时发扬其特有优势,取长补短,明确自身优劣势。这样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农村金融创新方面来看,信贷方式、信用贷款相关领域、信用担保的方式、信用融资方向及结算方式等不断创新和发展,能够有力地促进主导产业在乡村的发展。但是农村金融仍有许多方面亟待改善与提高,如难以深入渗透创新思维,农户较为分散且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银行不得不耗费许多人力、物力来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流程,以应对乡村金融服务交易成本不断增加的状况。农村仍需提高从金融服务中获得福利的水平,因此银行提高提供的金融服务获得盈利水平也不容忽视。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村经济体系松散
乡村产业呈现出“小、弱、短、散”等特征,农业呈现出较弱的抗压力、农村经济抗风险能力低、企业盈利能力水平低。在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远高于商业银行资产且市场占有率较低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无法抵御较高的风险情况,同时随着经营成本与开销的不断增加,都有可能降低商业银行的影响力。商业银行仍然面对较大的风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有市场发展环境复杂多变难以控制,因此商业银行只有不断更新风险管理理念才能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监管体系。此外,对于商业银行自身,做好内部团队的合规管理与培训,加强风险管理团队的定价、议价能力以及成本管理能力,形成优秀有效率的农村银行内部风险团队,能够鉴别和规避相关风险,在当下环境全面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监督管理水平。近年来,有一批新的小微企业集中在县域乡,但他们当中大多是家族企业,或多或少呈现出法人结构不完善、财务报表不严谨、公司管理不严格、发展规划不明晰、经营运行不高效等问题。这些小微企业常常是一家公司身兼数种角色,研发、生产、销售都是一个人,社会化分工不明。乡镇小微企业的其中一个特点是产业链条较短并且不全,往往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上端,因此很难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高附加值。
(二)乡村产业基础薄弱
乡村产业基础还存在不少缺陷和薄弱环节:农业基础设施较弱,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由于历史缘故,虽然近几年的乡村产业中间业务发展,信贷业务仍为主流,无法与经营模式新常态经济发展相匹配。除此之外,业务结构分布不合理,较为不稳定的存款比率、较低的储蓄存款份额、缺乏创新经营结构等因素制约着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尽管国家在农村公路和农村河流湖泊方面整治,供水供电供气、住房、环保以及广播电视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不断加快进程,然而由于历史积累不厚、资金筹措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原因,乡村振兴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使农村生产要素价值得不到最大限度发挥,存在较大的差距,距离实现乡村振兴的要求仍需要时间。商业银行员工学历水平普遍较低,但本科学历结构仅占一半,有许多乡村商业银行的员工会通过继续教育来被动提升学历,因此对于当下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员工激励体制,将团队内部的专业化高端人才留住,同时努力吸引外来的优秀人才,促进乡镇商业银行人才结构的发展与健全,充分打通和拓宽乡镇银行的人才来源渠道,做好其人才团队的建设工作,创造出一流的商业银行团队,创新乡镇银行的业务、金融产品销售方面人才团队,以弥补人才方面相对不足的发展现状。
(三)融资渠道缺乏
乡村担保体系不完善,农业新型主体融资渠道较少,成本费用较高。首先,单独的农业担保公司很少,大多数的乡村企业是民营经济,然而国有商业银行担保会更多地偏好国有以及国有背景的企业。许多乡镇小微企业缺少担保行业的支持,再加上比如畜牧、养殖等乡村产业不符合担保或反担保要求,使乡村担保体系很难有效促进农业融资。其次,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健全:乡村区域以留守老人居多,他们的文化素质整体不高,也缺乏金融理念,对于银行卡和网络金融工具等普遍不熟悉;部分农村居民信用意识较为淡薄,易产生相关不良信用记录,这会导致他们很难获得高质量以及高效的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也使得部分商业银行不敢贷、不能贷现象越来越明显。此外,部分农民群众信用资料欠缺,信用信息不对称,致使部分商业银行贷款决策和成本变高,增加监督费用。当传统商业银行出现业务雷同的情况时,其传统的外延粗放发展形式存在着许多弊端,由于存贷利息差收入差距较大,因此应积极扩张乡村银行的贷款规模,商业银行应当努力克服传统单一化的机构转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否则更会降低商业银行自身对成本风险控制的管理水平。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需矛盾
现阶段的农村金融存在较为严重的供给结构性缺口,现有的金融市场已经无法满足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因此出现供需矛盾。农村金融市场对于涉农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性新型融资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一些规模小的企业需要短时间,低金额且较为分散的运转资金,相比一些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则反之,此外,农村金融供给结构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完全转型,因此呈现出较为严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二)供给结构性不足
许多金融产品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特殊的实际情况,进而导致供给结构性不足,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融资额度、抵押担保、融资期限、利息和还款方式等,无法与“三农”完美匹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不容忽视,由于传统金融机构还尚未充分完整地挖掘市场,所以亟须规范农村近年来不断兴起和发展的消费信贷需求,例如以P2P为代表的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次是县域金融领域人才供给不足,难以留住高端金融人才,呈现出其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再者,农村对于金融服务的忽视,导致了金融服务水平普遍偏低、获得感不强、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三)金融机构
近年来,金融机构服务出现了内生动力不足情况,中央立刻部署相关部门出台许多扶持政策,如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大大推进了乡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积极性,但是部分执行政策的金融机构内生激励不足的问题依旧严重。一方面是农村金融的营业成本较高,收益较低且风险很大;另一方面是我国目前涉及到的贷款需求占比较大,以农业生产为主,现有的农村金融需求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基础。在许多生产周期长而且收益较低的产业项目中,如种植、养殖等相关农业生产项目往往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四、解决措施
(一)拓展服务及宣传渠道
国有商业银行应拓展线上“三农”服务的渠道,增加操作通俗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完善金融服务,优化乡村金融的服务流程,丰富宣传手段,不断加快金融科技平台的建设开发,如智能终端版平台、PC移动客户端等,针对乡村“散点式”分布特征积极研发有关手机支付及网上支付。在乡村进行金融服务科普与宣传时,应多采用视频、漫画、现场讲解的方式,使农民、老年人更易理解。对金融知识进行长期有效的宣传,用当地自身门户网站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手段,设立专门的宣传板块进行金融知识的宣传,将宣传金融知识从间接性活动变成持续性和长期的工作。其一是鼓励和培育农村文化产业,使其发展壮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其小额信贷需求,支持他们将农村特色产业和致富产业进行合理发展与规划,持续鼓励扶持农村首批致富带头的创业人才,为传统的家庭农场提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周转的资金需求以及农户个人消费类资金需求。
(二)丰富融资平台
丰富融资平台应作为商业银行培育的重中之重,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积极探索创新土地经营权反担保、组合担保等担保和服务机制,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通过信贷资金引导、支持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以加强农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成为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提高效率及扶持力度。银行依托良好的农村商业基础,专注于“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建立了综合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支付结算平台,推动国家农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创新发展符合普惠金融发展需要的服务方式:一是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要求,缓解担保不足的问题;二是开发适合农村居民的理财产品,使金融服务得以普及大众,让许多乡镇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其业务。从农村金融创新来看,信贷方式、信贷领域、担保方式、保险方式、信用融资、结算方式等得到不断创新,有力地推进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但由于乡村农户较为分散且特殊复杂,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因此农村金融难以进行深入的创新渗透,银行需要更加注重节约时间以及完善业务服务流程,使农村在金融服务获得的福利水平逐渐提升,进一步提升盈利水平。
(三)降低金融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还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推出特色化和区域化的信贷产品以专门服务于特定行业、特定客户。针对乡村振兴的不同阶段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不断创新抵押担保方式,以提升信贷质量。金融知识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促进其发展成为更为便利的金融服务体系,使农村地区同样能够享受多渠道的基本金融服务。因此要完善激励和问责制度,正确引导及时解决农村金融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防范农村金融风险。
(四)围绕改革重点领域推进投资银行业务
更大、更好、更强大的订阅业务。通过发行和订阅债券和其他商业方法,我们将为国家战略提供总体服务,积极开展扶贫债券、债券项目跨境结构性海外贷款、“债券换债券”等项目。充分发挥国际业务的优势,推动市场的雙向开放,基于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金融市场相互融合,一些商业银行积极推动债券与美元债券互联互通,承销中国企业发行的境外人民币债券和G3货币(美元、欧元、日元)投资证券,并发行中国企业发行的熊猫债券以及外国绿色债券。创新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模式,积极开展和推进资产证券活动,开发乡镇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成功实施荷兰银行、REIT等银行间市场消费者融资等市场领先项目;积极推动“债转股”业务发展,深入落实合并基金和固定基金业务增长。部分银行在深化金融领域的新兴生态,发展金融服务,建立一个氛围良好的银行产品体系,其覆盖债券,资产证券化一系列相关产品,对债券进行发行的承销,为企业和其他新兴企业发行非金融绿色债务融资工具。
参考文献:
[1]赵忠世 .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
[3]谢亚光,袁绍彪,蒋世东.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之策[J].农村金融,2017.
[4]姚启凡,王文兵,凌云.安徽金融生态建设与商业银行转型发展[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17.
[5]谢亚光,袁绍彪,蒋世东.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之策[J].农村金融,2017.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201910245010);2019年度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青年学术骨干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2019-KYYWF-010)。
作者单位:高晶睿、马跃,哈尔滨金融学院;李文静,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