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拖鞋的无比热爱,是我迷恋校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我那双一点也不娇嫩的脚暴露在北京恶劣而肮脏的环境之中。余华在《活着》的序言里说,那个夏天,他把一条毛巾搭在腰上,当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毛巾就会“吧嗒吧嗒”打在他的屁股上。我对这段话喜欢不已。我想,那个20岁的余华,一定感受到这个简单动作蕴涵的让人陶醉的自由精神。我没有让自己置身于田野之中,不太喜欢那些农田里的肥料味道。我喜欢穿着拖鞋进入教室,踏入食堂,游弋在未名湖边。我喜欢那种厚底的拖鞋,它让我的脚跟很舒服。同时,由于重量原因,它接触地板后发出更强烈的撞击声。这种声响比起单薄的毛巾来,显得雄浑有力,余华肯定会自叹不如。
我经年累月以这种姿态在校园内行走着,乐此不疲倾听着这种声音。我的脚趾自由自在舒展着自己。对于拖鞋的普遍钟情,是大学内的一种情结。在夏日的中午,食堂刚刚开门时,在通往每个食堂的路上,各种花色与尺寸的拖鞋混杂在一起,以各自不同的节奏发出不同质地的声响,不悦耳动听,但是亲切得要命。置身其中,我总能够深切感受到我属于这里。在敏感的人心中,一丝气息、一种声音或者仅仅是一种味道,会把他的灵魂拽入另一个空间。每当我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倍感疲倦时,一旦跨入校园,最让我感到亲切的就是拖鞋的声音。
在各所大学校园内,都有我的同好。我清晰地记得,一个夏天,我漫无目的地在广州街头游荡,炎热与喧闹让我疲倦不堪。偶然地,我撞入暨南大学的校园。这是一座一点也不美丽的学校,施工工地给校园带来飞扬的尘土。迎面走来两个拿着破烂饭盒的学生,肥大的T恤衫上甚至沾染油渍,两双色彩暗淡的拖鞋在水泥路面上有节奏地蹭着。这一刻让我激动无比。我像一个久在旅途的流浪者,猛然回到家乡。
细微的物品往往反映时代的精神。一位文学批评家翻阅汗牛充栋的材料,最终证明香烟是现代文明的最主要标志。因为这个小小的、可以燃烧的东西,反映了人类由古典向现代文明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焦虑症状。烟草的最初来源是美洲,雄心勃勃的意大利骗子哥伦布告诉自以为是的欧洲人,乘着船一直向西走,还有更广阔的世界。世界原来如此广袤,欧洲人生出迷惘之情。他们惊喜地发现,随船带回来的、可以嚼的苦涩的烟草,可以暂时抑制迷惘的悲观。这短短不过十厘米的香烟,蕴藏了近代文明史。
我无法考证拖鞋的历史,但我本能地意识到,拖鞋所蕴涵的气质,与大学本身的精神有相通之处。拖鞋只适合两个场所——浴室与校园。浴室是人类可以最本质地暴露自己的场所。在这里,你无须掩饰,赤条条面对世界。它也让你感受到一种没有束缚的放松。大学校园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无限自由。精神上的自由当然带来肉体上的放松。热爱自由的希腊学者的装束是肥大的长袍,这种装束在最初的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同样盛行。在这些古老大学的历史上,学生都曾经是一个无比放肆的团体。他们可以在精神上肆无忌惮诋毁宗教传统,更会在私人作风上酗酒并狂热迷恋女人。
这种混乱的方式当然无法被我们接受。我们至少明确一点,大学需要更广阔的自由空间。西装与皮鞋已经与严密的行政体制联系起来,拖鞋有理由与自由的空气联系起来。一个习惯穿着拖鞋在安静的校园内行走的人,是无法不思考的,且思考的会是那些缺乏功利色彩的稀奇古怪的问题。苏格拉底不就是在希腊街头闲逛时思考哲学问题的吗?
愚蠢的人无法理解拖鞋对于大学的重要性,更不会欣赏那种动人的声响。学校里的“着装整齐”意味着什么?各种场所对于拖鞋的封杀意味着什么?大学不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机构,这里的人也不需要为一个统一的目标努力。一些教育者感慨拖鞋学士的邋遢与不合规范。北大的一个学生穿着拖鞋去应聘,满脸散漫不经。这则故事成为每年毕业分配会上的经典反面教材,校方强调毕业生应该学会包装自己。我却感谢这个可爱的师兄,他出色地继承了北大藐视社会规范的自由传统。
(摘自《青春不及掩耳》浙江文艺出版社)
我经年累月以这种姿态在校园内行走着,乐此不疲倾听着这种声音。我的脚趾自由自在舒展着自己。对于拖鞋的普遍钟情,是大学内的一种情结。在夏日的中午,食堂刚刚开门时,在通往每个食堂的路上,各种花色与尺寸的拖鞋混杂在一起,以各自不同的节奏发出不同质地的声响,不悦耳动听,但是亲切得要命。置身其中,我总能够深切感受到我属于这里。在敏感的人心中,一丝气息、一种声音或者仅仅是一种味道,会把他的灵魂拽入另一个空间。每当我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倍感疲倦时,一旦跨入校园,最让我感到亲切的就是拖鞋的声音。
在各所大学校园内,都有我的同好。我清晰地记得,一个夏天,我漫无目的地在广州街头游荡,炎热与喧闹让我疲倦不堪。偶然地,我撞入暨南大学的校园。这是一座一点也不美丽的学校,施工工地给校园带来飞扬的尘土。迎面走来两个拿着破烂饭盒的学生,肥大的T恤衫上甚至沾染油渍,两双色彩暗淡的拖鞋在水泥路面上有节奏地蹭着。这一刻让我激动无比。我像一个久在旅途的流浪者,猛然回到家乡。
细微的物品往往反映时代的精神。一位文学批评家翻阅汗牛充栋的材料,最终证明香烟是现代文明的最主要标志。因为这个小小的、可以燃烧的东西,反映了人类由古典向现代文明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焦虑症状。烟草的最初来源是美洲,雄心勃勃的意大利骗子哥伦布告诉自以为是的欧洲人,乘着船一直向西走,还有更广阔的世界。世界原来如此广袤,欧洲人生出迷惘之情。他们惊喜地发现,随船带回来的、可以嚼的苦涩的烟草,可以暂时抑制迷惘的悲观。这短短不过十厘米的香烟,蕴藏了近代文明史。
我无法考证拖鞋的历史,但我本能地意识到,拖鞋所蕴涵的气质,与大学本身的精神有相通之处。拖鞋只适合两个场所——浴室与校园。浴室是人类可以最本质地暴露自己的场所。在这里,你无须掩饰,赤条条面对世界。它也让你感受到一种没有束缚的放松。大学校园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无限自由。精神上的自由当然带来肉体上的放松。热爱自由的希腊学者的装束是肥大的长袍,这种装束在最初的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同样盛行。在这些古老大学的历史上,学生都曾经是一个无比放肆的团体。他们可以在精神上肆无忌惮诋毁宗教传统,更会在私人作风上酗酒并狂热迷恋女人。
这种混乱的方式当然无法被我们接受。我们至少明确一点,大学需要更广阔的自由空间。西装与皮鞋已经与严密的行政体制联系起来,拖鞋有理由与自由的空气联系起来。一个习惯穿着拖鞋在安静的校园内行走的人,是无法不思考的,且思考的会是那些缺乏功利色彩的稀奇古怪的问题。苏格拉底不就是在希腊街头闲逛时思考哲学问题的吗?
愚蠢的人无法理解拖鞋对于大学的重要性,更不会欣赏那种动人的声响。学校里的“着装整齐”意味着什么?各种场所对于拖鞋的封杀意味着什么?大学不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机构,这里的人也不需要为一个统一的目标努力。一些教育者感慨拖鞋学士的邋遢与不合规范。北大的一个学生穿着拖鞋去应聘,满脸散漫不经。这则故事成为每年毕业分配会上的经典反面教材,校方强调毕业生应该学会包装自己。我却感谢这个可爱的师兄,他出色地继承了北大藐视社会规范的自由传统。
(摘自《青春不及掩耳》浙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