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心意拳秘传十大真形归定把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398622409xiewe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大真形归定把中的鹞形钻天把,是继虎形双把式之后的第四个单练归定把式。
  
  一、动作要领
  
  1.定步鹞形钻天把:由轻扑站,屈身下沉,塌肩坠肘,双掌根下按,以腰腹带动双掌在下沉中向右翻转(下蹲的高度视个人情况而定),整个身体在拧裹螺旋中运行,体重由后脚(右脚)逐渐随身动转移至前脚(左脚),完成下蹲的定式。然后身体向右转,左脚蹬地,身体边旋转边站起,双掌同时向有转,右掌转至头部右上方,略高于头部,掌心向外;左掌随右掌转至体前,与右肩同高,掌心向上,双掌间距一尺余。体重再次从左脚转换到右脚,这时刚好是双掌完成旋转之时。然后再次屈身下沉,微转身,塌肩坠肘,下按双掌根,双掌旋转向下向左外翻(身体下沉、屈腿的高矮依个人情况而定),在整体拧裹螺旋转动中进行,而后右脚蹬地,身体整体转动,随之向左旋转站起,体重由右脚逐渐随身体转动转移至左脚,双掌同时向左转,左手掌转至头部左上方,略高于头部,掌心向外;右掌随左掌转至身前,与左肩同高,掌心向外翻,双掌问间相距一尺余。身体转动与双掌翻转同步进行,如此反复进行练习。
  2.活步鹞形钻天把:以定式练习为基础,以轻扑站左式为例,以腰腹带动前脚(左脚)和双手收回成束身式,然后双掌旋起,掌心向外翻转,双肩下沉,肘臂外撑,同时伸展身体,与双脚成对拔相拉之势。然后开始束身下蹲下沉,在整体旋转中,双掌下按翻转,然后双掌心向前、向左上方随身形催动,前脚拧裹而出,后脚蹬地、前脚跨出、双掌翻转和整体拧裹展身同时完成。此时,体重由后脚(右脚)转换到前脚(左脚),在发劲后的瞬间自动反弹回缩,体重在后腿(右腿)成定式。如此连续练习,双掌向左上方旋转拔高,同时上后脚(有脚),体重移至左脚,成并步虚立,双掌再旋转下沉。其余动作与前面相同,惟独动作方向相反。如此往来重复不停,直至收式。
  注意:双掌下旋上翻钻天而出的两个弧线的大小与身形束展高低、步法大小成正比。无论是定步还是活步练习,均可根据习练者的高矮胖瘦来选定动作幅度的大小高低。一般来说,应按很大幅度和很小幅度的动作练习后,再寻找适合自己的拳架并确定下来。
  
  二、技击作用
  
  鹞形钻天把是鹞子人林式的继续,一个是向上走(钻艺打法)的练习,适合身形较小或善走钻劲的练习者,一个是向下走(罩艺打法)的练习,适合身形高大或善打罩劲的练习者,这两个把式其实是一个练法的不同要求而已,它们共同完成一个弧形的运动路线。顾名思义,鹞形钻天把主要是击打对方胸部、双肋或头面部,常用方法是左入林式的闪躲,引诱或麻痹对方,然后突然转体由下,而后钻出击打对方胸部或面部.拳掌不分。吕瑞芬老师善用掌指点对方咽喉处或喉下凹陷处的天突穴,使人防不胜防。
  
  三、健身效果
  
  此单式拳法是利用鹞形的侧翅之力、翻身钻天之能,要求在训练时,按照“钻”字去发挥技能,更重要的是贯注一种有钻必翻的精神,发挥出心意拳技法“钻沾斩翻”的特点,产生向前、向上的内劲,将旋转中的弧形运动在击打时的瞬间表现出来,即在落点时的转动,所以有很强的健身效果,在左右旋转起落的强化训练中对腰部、双肋的强壮有益。
其他文献
儒、释、道三家均重视人生修养,而修养的方法内容与境界又各有不同。道家讲人生修养以法天地、法自然为不二法门,以明道、悟道、修道及证道为次第功夫,以“人天合一”与宇宙共洪荒为最终目的。强调恪守知行合一,精进不已地做功夫,以求达致终极。  太极文化与道家文化密不可分,太极拳以太极文化为依托,于武则强体健身,在文则修身养性。具体实践是从动功与静功两方面人手。以行拳讲,对眼、手、身、心等有一定的要求,动中求
期刊
一年24节气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朝夕相伴刀枪棍,快乐逍遥似神仙。  中华武术已经被世界人民所认识,其确实是健身、表演、技击的一项好运动,所以全世界人民都爱上了中华武术,纷纷学习演练,有的不惜重金千里迢迢拜师学艺,也下了不少工夫,每天累得满头大汗,练了十几年拳,却外形不整,肢体散乱,更谈不上神俱意合。  形是通过肢体和身法来表现的,一般
期刊
我上大学时,在武术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介绍郭云深行侠仗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故事,才知道形意这一传统拳术,也知道了它的厉害。我马马虎虎地选修了一学期的形意拳,所以对形意拳有一些了解。多年后的一本书,又把我带上了习练形意拳之路,以下是我学习唐传形意的一些见闻。    一、初识唐传形意    2007年初,我读了《逝去的武林》,作者是北京李仲轩老人。这本书深深吸引着我,我读了不止一遍。平淡之中显真实,读
期刊
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无数爱好者为之不断探索。现在,我们不必去看它外在的复杂轨迹,而是直接进入它的核心——腰隙命门处。  腰胯相连处,是人体重心所在,是人体平衡的关键之处。人体重心在运动中只要不超过带脉一圈临界范围,人体就能保持本身的动态平衡。在对抗中的借力平衡是指受力运动中,自身超出了带脉一圈处于不稳定状态时,通过借对方一点点摩擦力而自身中线回到带脉一圈范围内,就如站在开动的公共汽车中稍稍扶
期刊
按:本文是对日本《武艺》杂志中一篇名为《徐纪老师陈家太极拳》采访报道的翻译整理。虽然采访发生在1994年,但徐纪老师“大道至简”的回答却值得练习陈氏太极拳者细细品味,并没有过时。  徐纪1941年生于上海,曾跟随韩庆堂学得长拳,随即拜刘云樵为师。经过多年修炼,修得八极拳、劈挂拳、八卦拳、螳螂拳、形意拳、迷踪拳、长拳等拳术。之后,他作为“武坛国术推广中心”的总教练,培育了众多弟子。1978年,他于美
期刊
防刺腹截肘斩颈膝顶头    1.制敌技法  (1)我(左者,下同)与歹徒(右者,下同)相遇,如果歹徒右手握剑式持刀拦住我去路,欲行抢劫,我则左脚速撤步,身势屈蹲后坐,右脚前掌抵地成右玄机步,与歹徒拉开攻防距离,右立掌屈肘前举作为引手,左立掌屈肘置于右肩前,两手臂以守门式护住上盘要位,意力运达两手十指。目视歹徒持刀之手(图1)。  (2)歹徒若威胁不成,必会恼羞成怒,出刀攻击。如果歹徒左拳虚晃,身步
期刊
内功是太极拳技的核心。它可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拳艺水平,增加技击力度,亦可强化人体抗御外力的能力。这诸多功能均来自于“内气”锻炼,以及“气动”与“体动”的完美结合,而内功的独立修为则是前提。  大多数习练太极拳者都知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其实,这就是内功训练的总体内容和行拳要求。所谓“以心行气”就是指用意识引导内气,并按人的意志循经运行;所谓“以气运身”就是把内气运送到身体的某一部位或某几个部
期刊
(五)“闪电手”马英图    马英图,字健勋,回族,生于1898年,卒于1956年,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杨石桥村人。小时候跟随父亲马捷元、家兄马凤图练习武术。英图少年时身体就十分健壮,勇猛之名扬于乡里。兄弟俩先是随盐山县黄龙潭村黄林彪先生学习通背劈挂拳法,1904年,大哥凤图备重礼(其中包括一对上品毛桶和一副眼镜),带着他到罗疃村拜张景星先生为师,学习八极拳内招“六大开”、“八大招”及六合大
期刊
白眉派拳术是南拳中独树一帜的上乘功夫,它集各家之长,内外兼修,包括三形、四标、六劲、八式等要诀。  “三形”为手、身、步的形态,要求圆(指手法圆滑顺变)、扁(将身体压低,减少对敌的面积)、薄(指步法从窄位切入)。  “四标”即指内劲,即吞、吐、浮、沉。其中,“吞”是收纳、含蓄的意思,表现在身形上,身未退而胸向里折则为吞;表现在劲力方面,则是拉劲和揪劲,如气吞山河之势,尽摄己中。“吐”是发放外棚的意
期刊
陈广路这个名字,在大多数读者的眼里是非常陌生的,对于哈市武术界的年轻同道来说,恐怕也不大熟悉。然而,黑龙江老一辈的武术家,如陈再实先生、张继修先生、王连成先生、孙铭九先生当年都曾经器重他,对他表示关怀和敬意。陈广路先生是怎样的人?为什么得武林前辈的器重?他在什么精神的驱动下,沉寂三十年后又奋然提笔著书弘扬中华武术的瑰宝——天罡绵掌拳?乍暖还寒的阳春三月,本刊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问:是何种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