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o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沒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用绳测,有的说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三、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创新
  1.动手实践
  伟大的教育家孔于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2.引导质疑,让学生会创新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如“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间的三者关系为什么不用“等于”,而用“相当于”?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时要先通分……问题一提出,同学们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就更加积极,比、分数、整数和比例间的关系就一清二楚了。同学们的主动性发挥了,好学、善学、乐学的劲头也就更足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得到了培养,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工作是低效或是无效的。因此,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课改热点问题之一。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方法的升级。这是因为教学方法制约着课堂效果的提高,限制学生的发展能力。运用探究式教学遵从了“以学为本”的教学观念,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就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方法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意义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在教学设计中要提倡“自主
摘要:由于探究实验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等的培养,因而,其逐渐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探究实验的操作步骤来浅析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面,进而为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探究实验;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实验的概述  1.探究实验的内
【摘要】本文从合作学习的概念说起,然后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合作学习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0.引言  初中数学教育作为我国整个教育当中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合作学习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进行研究,以利
【摘要】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要贴近生活,要用准确、生动、幽默的语言,善于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重视情感培养,内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焦点,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关键词:情感;交流;开放;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使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在進行小学语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的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从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从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从单向思维向发散思维迁移和发展,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复杂的,综合性的物理问题是十分有利的。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构图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的活动过程。创造性思维是指不宜常规、寻求变异、想
摘要: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些许问题,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便是其中之一。文章将研究重点置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养方面,对于凸显受教育者的核心地位,增强授课效果具有显著意义。文章在篇首段落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养意义进行了阐述,进而,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受教育者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加以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受教育者主体性培养的措施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