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除了当时流行的游戏,就一定是痴迷的动画片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孩子的生活逐渐被电影、电视及网络所包围,影响着其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动漫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淀而成的,文化被人类创造,人类被文化影响或改变。人类对文化的认识是从图像开始进而上升到文字的。有人说,如果电影是第七艺术、电视是第八艺术的话,那么动漫可以称为是第九艺术。文化是动漫产生的源泉,动漫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促进着文化的传播。
然而,我国动漫发展现状却与几千年积淀的厚重的文化底蕴极不相称。
1.国产动漫的尴尬
文革之前,中国的动漫事业是比较辉煌的。我国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年),在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获奖;《骄傲的将军》(1957年)的脸谱形象,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做了成功的实验;剪纸作品《猪八戒吃西瓜》(1958年)一举成功;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和《牧笛》(1963年),则以水墨意境使动画艺术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1961年至1964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文革之后,《哪吒闹海》、《阿凡提》、《三个和尚》、《九色鹿》、《天书奇谭》、《三毛流浪记》、《黑猫警长》等优秀动画片,也在用不同形式诠释传统文化的内涵,娱乐的同时又有着较深的教育意义。然而,如果在百度以“生于70年代”和“动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在其结果中,“生于70年代的我们必须记住的54部经典动画片”却是法国的《巴巴爸爸》,美国的《变形金刚》、《非凡的公主希瑞》、《猫和老鼠》,日本的《聪明的一休》、《哆啦A梦》,捷克的《鼹鼠的故事》……没有一部国产动画。
进入21世纪,随着动漫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市场已几乎被动漫游戏强国占领。迪士尼制作的《花木兰》,使世界掀起了一股“木兰”热;梦工厂的《功夫熊猫》让各国孩子不仅热爱熊猫,更迷恋起了中国功夫。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国内很多孩子是玩了日本游戏《三国志》之后,才开始了解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据统计,国外动漫大约占据国内市场90%以上,新世纪出生的孩子熟知的国产动漫形象少之又少。这种文化侵略所带来的民族精神的弱化令人不安,动漫市场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我国文化市场难忍的伤痛。
2.文化交融改变大众审美
如果要为国外动漫大量涌入中国找个原因,也许可以借用经济领域中“世界是平的”来解释。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文化迅速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激烈的碰撞与交融。网络时代的来临让各国文化都以平等的视角展示,人们对异域文化的接受性不断加强,只要符合人文精神的,无论何种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的巨大财富,这也使得大众的审美观念随之产生巨大变化。东方的仁义礼孝、西方的自由民主,各国的文化精髓在以一种后现代的方式进行整合,从而迎合新一代的审美需求,这是任何政治力量都无法阻挡的。而美国动画片中那些钟爱自由、重视个体价值、表现人间亲情、重视环境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等主题和文化内涵,表面上看是相当美国化的,实际却能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认可。
我们无法不让孩子喜欢加菲猫,因为他慵懒、贪吃、狡猾、爱耍小聪明的同时,也有责任感、独立而坚强,这也正是现代社会孩子们的普遍特征。他们追求自我,重视生活质量,有和加菲猫一样的烦恼,需要加菲猫式的乐观和幽默。而曾令中国孩子无限痴迷的孙悟空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他的无限神力和英勇善战也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当下的审美需求。
当然,民族文化在被改编和异化之后一定与原形有所脱离。花木兰的忠和孝在好莱坞的改编之下即变成了追求真实的自我;《功夫熊猫》中充斥着成龙式的功夫、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张艺谋式的唯美、谭盾式的配乐等,这些都是好莱坞式中国元素的成功整合。对于任何一种文化,其真实性并不是黑与白的问题,一种宽容的态度会使文化的交融向更积极的方面发展。如果一个虚拟的故事让全世界的孩子都看见了中国文化,增加了他们对异域文化的好奇、理解和接受,并促使其探索真正的中国文化,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3.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与融合
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似乎都是从枯燥的背诵开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压力的增加,印刻在心里的国学精粹多会慢慢消失。就像居住的城市,即使有再多风景,都会因太过熟悉而被忽略。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因为信息爆炸而变得无所适从,深奥晦涩也使得崇尚自由的新一代懒得接受或者不能接受。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反复讲述那些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传说故事是人们加强自我意识的一种心理上的需要。但故事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要保留故事表层的背景符号,去除深层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消除跨文化理解的障碍,为其注入当代的价值观。
在文化交流如此广泛和开放的今天,中国动漫却显得缺乏生命力,过于重视传统文化导致了艺术作品文化表达的局限性。协调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差异,通过动漫创作将传统文化用更符合现代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中国动漫可以拯救自我的宝贵机遇。
优秀文化是属于全世界和全人类的。除了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我们更需要重新解读自已的传统文化,给中国的新一代,甚至世界的新一代,建构一个新的中国动漫文化体系,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向下一代传播,向世界传播,这并不是所谓的“文化侵略”,而是真正的文化的传承和融合。
4.现代创作要学习“周杰伦”
在现代动漫创作的过程中,以现代审美时尚对传统题材的继承与创新,将使动漫创作更具内涵,更适合现代审美要求,也是打通传统与现实的必要条件。
周杰伦及其音乐创作团队是用现代方式诠释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21世纪初,周杰伦的音乐席卷了整个中国,而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并不局限于音乐。其歌词富有古典诗词般的审美意境,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色彩。而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精华,大多通过现代音乐和西方音乐等多种流行元素体现出来,给缺少中华传统人文精神浸染的当代青年更多一份对历史的思考。一首《青花瓷》掀起了青少年对古董的好奇,又不失穿越时空的现代浪漫主义色彩;理论界竟有论文分析《本草纲目》对青少年中医兴趣的培养;《听妈妈的话》曾被某班主任定为班歌……其歌曲背后,是传统文化精神和人文价值观的回归,是久违而向往、陌生又亲切的传统文化情结的彰显,是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中华文化的璀璨。“传统与时尚的融合”,是周杰伦音乐的至宝,动漫创作是否也可以向周杰伦同志学习?
5.动漫创作转型中的创新与融合
文化转型具体的驱动机制由自觉文化对自在文化的改造和超越维度构成。因此,文化的转型有两条不同的路径:文化的创新和文化的整合。
创新是保持动漫艺术活力最重要的因素,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动漫艺术中,不是对传统元素的简单重复,而是给动漫赋予具有现代意义的、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生命力。以中国传统经典题材为创作源泉,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参照现代意识加以再创作,制作出更加符合年轻人口味、紧跟时代趋势的传统文化题材的动漫产品,将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条阳光大道。
如果中国动漫能在创新的基础上,将中国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有效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合理交汇,将不仅能使中国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更能和谐化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矛盾。
结束语
动漫改革的道路充满艰辛并曲折而反复,但是有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做后盾,有无数怀揣梦想的中国动漫人,再加上喜羊羊的机智以及灰太狼越挫越勇的精神,中国动漫的远景必定无限辉煌!
参考文献
【1】 张慧临.《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4)】
【2】 马欣.《对中国动画片民族化的反思》.《美术》【2003(7)】
【3】 陈韬文.《文化移转:中国花木兰传说的美国化和全球化》[J].《新闻学研究》
【4】 邢丹.《全球化的融合与本土化坚守——以卡通影片的文化解读为视角进行的比较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2004(29)】
【5】 秦志希,翟晶.《从迪斯尼<花木兰>看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J].《当代传播》【2002(2)】
【6】 喻珂.《论21世纪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反叛》.《艺海》【2009(6)】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淀而成的,文化被人类创造,人类被文化影响或改变。人类对文化的认识是从图像开始进而上升到文字的。有人说,如果电影是第七艺术、电视是第八艺术的话,那么动漫可以称为是第九艺术。文化是动漫产生的源泉,动漫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促进着文化的传播。
然而,我国动漫发展现状却与几千年积淀的厚重的文化底蕴极不相称。
1.国产动漫的尴尬
文革之前,中国的动漫事业是比较辉煌的。我国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年),在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获奖;《骄傲的将军》(1957年)的脸谱形象,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做了成功的实验;剪纸作品《猪八戒吃西瓜》(1958年)一举成功;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和《牧笛》(1963年),则以水墨意境使动画艺术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1961年至1964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文革之后,《哪吒闹海》、《阿凡提》、《三个和尚》、《九色鹿》、《天书奇谭》、《三毛流浪记》、《黑猫警长》等优秀动画片,也在用不同形式诠释传统文化的内涵,娱乐的同时又有着较深的教育意义。然而,如果在百度以“生于70年代”和“动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在其结果中,“生于70年代的我们必须记住的54部经典动画片”却是法国的《巴巴爸爸》,美国的《变形金刚》、《非凡的公主希瑞》、《猫和老鼠》,日本的《聪明的一休》、《哆啦A梦》,捷克的《鼹鼠的故事》……没有一部国产动画。
进入21世纪,随着动漫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市场已几乎被动漫游戏强国占领。迪士尼制作的《花木兰》,使世界掀起了一股“木兰”热;梦工厂的《功夫熊猫》让各国孩子不仅热爱熊猫,更迷恋起了中国功夫。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国内很多孩子是玩了日本游戏《三国志》之后,才开始了解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据统计,国外动漫大约占据国内市场90%以上,新世纪出生的孩子熟知的国产动漫形象少之又少。这种文化侵略所带来的民族精神的弱化令人不安,动漫市场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我国文化市场难忍的伤痛。
2.文化交融改变大众审美
如果要为国外动漫大量涌入中国找个原因,也许可以借用经济领域中“世界是平的”来解释。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文化迅速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激烈的碰撞与交融。网络时代的来临让各国文化都以平等的视角展示,人们对异域文化的接受性不断加强,只要符合人文精神的,无论何种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的巨大财富,这也使得大众的审美观念随之产生巨大变化。东方的仁义礼孝、西方的自由民主,各国的文化精髓在以一种后现代的方式进行整合,从而迎合新一代的审美需求,这是任何政治力量都无法阻挡的。而美国动画片中那些钟爱自由、重视个体价值、表现人间亲情、重视环境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等主题和文化内涵,表面上看是相当美国化的,实际却能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认可。
我们无法不让孩子喜欢加菲猫,因为他慵懒、贪吃、狡猾、爱耍小聪明的同时,也有责任感、独立而坚强,这也正是现代社会孩子们的普遍特征。他们追求自我,重视生活质量,有和加菲猫一样的烦恼,需要加菲猫式的乐观和幽默。而曾令中国孩子无限痴迷的孙悟空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他的无限神力和英勇善战也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当下的审美需求。
当然,民族文化在被改编和异化之后一定与原形有所脱离。花木兰的忠和孝在好莱坞的改编之下即变成了追求真实的自我;《功夫熊猫》中充斥着成龙式的功夫、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张艺谋式的唯美、谭盾式的配乐等,这些都是好莱坞式中国元素的成功整合。对于任何一种文化,其真实性并不是黑与白的问题,一种宽容的态度会使文化的交融向更积极的方面发展。如果一个虚拟的故事让全世界的孩子都看见了中国文化,增加了他们对异域文化的好奇、理解和接受,并促使其探索真正的中国文化,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3.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与融合
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似乎都是从枯燥的背诵开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压力的增加,印刻在心里的国学精粹多会慢慢消失。就像居住的城市,即使有再多风景,都会因太过熟悉而被忽略。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因为信息爆炸而变得无所适从,深奥晦涩也使得崇尚自由的新一代懒得接受或者不能接受。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反复讲述那些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传说故事是人们加强自我意识的一种心理上的需要。但故事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要保留故事表层的背景符号,去除深层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消除跨文化理解的障碍,为其注入当代的价值观。
在文化交流如此广泛和开放的今天,中国动漫却显得缺乏生命力,过于重视传统文化导致了艺术作品文化表达的局限性。协调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差异,通过动漫创作将传统文化用更符合现代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中国动漫可以拯救自我的宝贵机遇。
优秀文化是属于全世界和全人类的。除了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我们更需要重新解读自已的传统文化,给中国的新一代,甚至世界的新一代,建构一个新的中国动漫文化体系,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向下一代传播,向世界传播,这并不是所谓的“文化侵略”,而是真正的文化的传承和融合。
4.现代创作要学习“周杰伦”
在现代动漫创作的过程中,以现代审美时尚对传统题材的继承与创新,将使动漫创作更具内涵,更适合现代审美要求,也是打通传统与现实的必要条件。
周杰伦及其音乐创作团队是用现代方式诠释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21世纪初,周杰伦的音乐席卷了整个中国,而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并不局限于音乐。其歌词富有古典诗词般的审美意境,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色彩。而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精华,大多通过现代音乐和西方音乐等多种流行元素体现出来,给缺少中华传统人文精神浸染的当代青年更多一份对历史的思考。一首《青花瓷》掀起了青少年对古董的好奇,又不失穿越时空的现代浪漫主义色彩;理论界竟有论文分析《本草纲目》对青少年中医兴趣的培养;《听妈妈的话》曾被某班主任定为班歌……其歌曲背后,是传统文化精神和人文价值观的回归,是久违而向往、陌生又亲切的传统文化情结的彰显,是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中华文化的璀璨。“传统与时尚的融合”,是周杰伦音乐的至宝,动漫创作是否也可以向周杰伦同志学习?
5.动漫创作转型中的创新与融合
文化转型具体的驱动机制由自觉文化对自在文化的改造和超越维度构成。因此,文化的转型有两条不同的路径:文化的创新和文化的整合。
创新是保持动漫艺术活力最重要的因素,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动漫艺术中,不是对传统元素的简单重复,而是给动漫赋予具有现代意义的、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生命力。以中国传统经典题材为创作源泉,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参照现代意识加以再创作,制作出更加符合年轻人口味、紧跟时代趋势的传统文化题材的动漫产品,将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一条阳光大道。
如果中国动漫能在创新的基础上,将中国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有效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合理交汇,将不仅能使中国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更能和谐化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矛盾。
结束语
动漫改革的道路充满艰辛并曲折而反复,但是有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做后盾,有无数怀揣梦想的中国动漫人,再加上喜羊羊的机智以及灰太狼越挫越勇的精神,中国动漫的远景必定无限辉煌!
参考文献
【1】 张慧临.《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4)】
【2】 马欣.《对中国动画片民族化的反思》.《美术》【2003(7)】
【3】 陈韬文.《文化移转:中国花木兰传说的美国化和全球化》[J].《新闻学研究》
【4】 邢丹.《全球化的融合与本土化坚守——以卡通影片的文化解读为视角进行的比较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2004(29)】
【5】 秦志希,翟晶.《从迪斯尼<花木兰>看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J].《当代传播》【2002(2)】
【6】 喻珂.《论21世纪音乐对传统音乐的反叛》.《艺海》【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