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特拉特福副总裁贝克尔表示,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其实是个岛国
美国奥斯汀市,拉瓦卡大街700号,一幢不起眼的办公楼。美国智库型战略情报机构斯特拉特福(Stratfor)就在这楼里,70余人,办公面积不大——情报作业尽量不引人注意,这是业内通用规则。一旦进入情报作业区,就立刻严加防范,也是通用规则。
斯特拉特福的来宾接待室不在办公区内。在接待前台旁所设的会客室里的客人,通常是不便让其进入办公区的。公司对自己的职员进出也有严格管理,比如,严格的登记制度、密码制度、会客制度等。
进入办公区,里面其实也普通如常。尽管美国不缺空间,但斯特拉特福公司的办公面积还是显得有些拥挤。办公区走廊里,到处都挂着世界地图或区域地图,图上还标着许多值得密切观察的热点地区。地图多种多样,有经济类的,有军事类的,也有地缘政治类的。
市场化的情报机构
斯特拉特福就是靠地缘政治吃饭的,也是靠地缘政治起家的。其公开身份是一家战略预测公司,实质功能是美国智库型战略情报机构。与美国九大情报机构不同,它是市场化的,以盈利为目的,有自己独特的盈利模式。在中国,现阶段尚未有这种情报作业模式。
Stratfor来自英文“战略”(strategy)与“预测”(forecast)两词的合写。美国一位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斯特拉特福是美国公认的“私人中央情报局”。美国《巴伦周刊》称其为“影子中央情报局”。美国媒体在报道斯特拉特福的业务时,都说它是通过公开信息来源搜集情报,这得益于因特网以及他们所运用的情报工具。
罗杰·贝克尔是该公司负责东亚事务的副总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去世界其他地方出差,贝克尔都保持低调,但是他对地缘政治问题的看法,却总是令人耳目一新。
贝克尔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斯特拉特福是一家私人情报公司,但独立运作,不受出资方、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影响。其核心工作框架就是地缘政治,运用情报工具,观察和分析世界,搜集和整理信息,并加工成情报,提供给客户。据悉,该公司提供的经济情报和公司情报居多。
斯特拉特福公司与美国情报界关系很深。现任首席执行官乔治•弗里德曼,情报渊源深厚,尽管其公开身份是政治学教授。《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该公司总部接触到的分析员或高级分析员,其背景包括来自中央情报局的反恐专家、军事情报局的东北亚问题专家、现役陆军军官、西点军校毕业生等。
在一次旅行途中,《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询问公司一名高级分析员的情报背景时,其他在场人员都三缄其口。情报界的规矩之一就是,同属的情报人员不得相互打听或泄漏对方底细。不过,该公司一位资深分析员意味深长地说,要知道对方究竟是不是搞情报出身的,其实很简单,老江湖们只要闻一闻对方身上的味道就知道了。在业内人眼里,弗里德曼、贝克尔都是老江湖。
中国档案
目前,中国已成为斯特拉特福公司在东亚地区的首要关注对象。中国的政治体系、中国经济对政治的影响、中国的领导人体系、中国国内热点问题、跟中国有关的国际热点问题,都是斯特拉特福全力关注的。
斯特拉特福做过很多有关中国的专题研究,其中一个专题就叫“中国档案”。
贝克尔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斯特拉特福研究中国的重点问题是,中国政府如何应对随经济增长而来的挑战。在这个大主题下包括了国内压力、财富分配、经济机会、国际供给线的脆弱性、中国海陆军发展等内容。同时,斯特拉特福还关注农民工管理、银行业改革、人民币政策、能源政策、中国在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东南亚)的活动等。
在中国周边“转战”
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美国官方的解释是使用过期地图导致误炸。
但斯特拉特福董事长弗里德曼在美国最先公开指出,美国不可能是误炸,而是有目的的攻击。而且,斯特拉特福比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和所有其他媒体都提前确认美国巡航导弹所攻击的地点——中国大使馆。这算是斯特拉特福与中国的另类关系。
贝克尔2002年第一次访问中国。此后,他每年都会来中国几次,尽管至今不会说汉语。贝克尔去过中国东北很多地方,如丹东、延边、大连等地;他在日本、韩国和蒙古访问,也是为了东北亚事务。至于为何常去蒙古,他笑而不答,只是很隐晦地说,乌兰巴托汇集了世界上很多很有趣的人。
新疆、广西、山东,贝克尔也去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贝克尔曾几次去青岛。据悉,贝克尔青岛之行主要与奥运会安保有关,特别是与美国代表团和美国在华企业的安全有关。据透露,2010年,贝克尔的研究重点将放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上,他去东南亚旅行的机会要增多。
贝克尔还透露,未来几年,斯特拉特福关注中国的核心议题有:领导人换届、资源的获取、能源安全和使用效率、能源政策、与周边国家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南海政策、从“陆地大国”向“海洋大国”进发的意图和能力、经济从出口导向到内需导向转变的能力与挑战、人口变化动向、军民空间计划、国际维和行动以及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挑战等。
情报研究的手段与方法甚至比情报本身更重要、更保密。情报机构在搜集对手的情报时,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试图获取对手搜集情报的方法。至于斯特拉特福用什么方式研究中国的问题,贝克尔的回答只有一句外交辞令:“我们通过对中文媒体和中文研究的廣泛阅读和监测、通过阅读其他有关中国的消息来源、通过与中国专家的接触、通过对中国的偶尔访问,来研究中国。”
贝克尔表示,中国自认为是个大陆国家,但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其实是个岛国。中国北、西、南三面被其他国家包围,东边被大海包围,而大海又被美国包围。中国海上安全主要基于美国对中国的良好意愿,这也凸显出中国海上交通安全脆弱的一面。
最具价值的产品是战略预测
美国情报界的不少研究课题,不是中央情报局或其他八大情报机构自己做的,而是外包给了私人机构如研究所、基金会、大学和公司。
斯特拉特福的客户名单属于高度机密。贝克尔也一直口风很紧。但记者从其他渠道获悉,该公司在圈内非常有名,从原副总统切尼所拥有的公司到军方情报机构,都经常阅读该公司的报告。另外,美国“财富500强”中不少大公司都是其客户。
斯特拉特福公司里还有中央情报局和国防情报局的大量订单。记者在美国期间接触过的采访对象中,就有人读过斯特拉特福给美国军方的报告。据说内容确实不错,路子不一般,很多东西是美国军方本身做不出来的。
另外,斯特拉特福不仅承担美国政府委托的课题,还承接世界其他国家政府或私人机构委托的课题,比如菲律宾、日本、韩国等都曾是客户。不过,这些国家多是美国的战略盟友。
斯特拉特福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未来事件和方向的预测。预测并不是简单提出几种可能性,而是努力确认影响未来的力量来源,以及未来最有可能的演变方向。因此,斯特拉特福最具核心价值的产品是战略预测。贝克尔说,斯特拉特福最大特点就是,只提供分析方法和分析内容,即只提供情报,不提供结论。
据悉,斯特拉特福面临的主要挑战跟传统的情报机构差不多,问题都在于提供情报的准确性、多样性和即时性。情报准确才是生命。一旦预测分析不准确,生意就没有了。企业失误,损失可能是自己的生意,但国家机构失误,损失的可能是生命。
情报的多样性,来自多层面的、自由的交流,没有政治正确,只有最真实的事实。在斯特拉特福,实习生可挑战董事长,内部研讨非常动态,外行领导内行并不新鲜。情报的及时性则要求团队越小越灵活,能够及时报告、滚动报告。
最让斯特拉特福风光的预测是在1999年。它比美国情报机构提前获悉俄罗斯军队将抢占科索沃机场。当时,该公司在战场上的线人从不同渠道获悉了俄罗斯军队的动向。除此之外,外媒也曾报道该公司成功预测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
斯特拉特福最大一次预测失误是,预测伊拉克战争打不起来。当时,公司内部有两派意见,争论非常激烈,董事长乔治•弗里德曼非常坚信伊拉克战争打不起来。由于弗里德曼一再坚持自己的立场,预测失败后,他自己承担了全部的责任。
贝克尔分析说,那次失误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在进行战略预测时没有注意到当时某个地方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在贝克尔看来,该公司80%以上的预测都是准确的。预测不要怕失误,但一定要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因此,公司最在意的不是预测的准确性,而是不准确的那一面。
美国奥斯汀市,拉瓦卡大街700号,一幢不起眼的办公楼。美国智库型战略情报机构斯特拉特福(Stratfor)就在这楼里,70余人,办公面积不大——情报作业尽量不引人注意,这是业内通用规则。一旦进入情报作业区,就立刻严加防范,也是通用规则。
斯特拉特福的来宾接待室不在办公区内。在接待前台旁所设的会客室里的客人,通常是不便让其进入办公区的。公司对自己的职员进出也有严格管理,比如,严格的登记制度、密码制度、会客制度等。
进入办公区,里面其实也普通如常。尽管美国不缺空间,但斯特拉特福公司的办公面积还是显得有些拥挤。办公区走廊里,到处都挂着世界地图或区域地图,图上还标着许多值得密切观察的热点地区。地图多种多样,有经济类的,有军事类的,也有地缘政治类的。
市场化的情报机构
斯特拉特福就是靠地缘政治吃饭的,也是靠地缘政治起家的。其公开身份是一家战略预测公司,实质功能是美国智库型战略情报机构。与美国九大情报机构不同,它是市场化的,以盈利为目的,有自己独特的盈利模式。在中国,现阶段尚未有这种情报作业模式。
Stratfor来自英文“战略”(strategy)与“预测”(forecast)两词的合写。美国一位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斯特拉特福是美国公认的“私人中央情报局”。美国《巴伦周刊》称其为“影子中央情报局”。美国媒体在报道斯特拉特福的业务时,都说它是通过公开信息来源搜集情报,这得益于因特网以及他们所运用的情报工具。
罗杰·贝克尔是该公司负责东亚事务的副总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去世界其他地方出差,贝克尔都保持低调,但是他对地缘政治问题的看法,却总是令人耳目一新。
贝克尔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斯特拉特福是一家私人情报公司,但独立运作,不受出资方、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影响。其核心工作框架就是地缘政治,运用情报工具,观察和分析世界,搜集和整理信息,并加工成情报,提供给客户。据悉,该公司提供的经济情报和公司情报居多。
斯特拉特福公司与美国情报界关系很深。现任首席执行官乔治•弗里德曼,情报渊源深厚,尽管其公开身份是政治学教授。《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该公司总部接触到的分析员或高级分析员,其背景包括来自中央情报局的反恐专家、军事情报局的东北亚问题专家、现役陆军军官、西点军校毕业生等。
在一次旅行途中,《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询问公司一名高级分析员的情报背景时,其他在场人员都三缄其口。情报界的规矩之一就是,同属的情报人员不得相互打听或泄漏对方底细。不过,该公司一位资深分析员意味深长地说,要知道对方究竟是不是搞情报出身的,其实很简单,老江湖们只要闻一闻对方身上的味道就知道了。在业内人眼里,弗里德曼、贝克尔都是老江湖。
中国档案
目前,中国已成为斯特拉特福公司在东亚地区的首要关注对象。中国的政治体系、中国经济对政治的影响、中国的领导人体系、中国国内热点问题、跟中国有关的国际热点问题,都是斯特拉特福全力关注的。
斯特拉特福做过很多有关中国的专题研究,其中一个专题就叫“中国档案”。
贝克尔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斯特拉特福研究中国的重点问题是,中国政府如何应对随经济增长而来的挑战。在这个大主题下包括了国内压力、财富分配、经济机会、国际供给线的脆弱性、中国海陆军发展等内容。同时,斯特拉特福还关注农民工管理、银行业改革、人民币政策、能源政策、中国在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东南亚)的活动等。
在中国周边“转战”
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美国官方的解释是使用过期地图导致误炸。
但斯特拉特福董事长弗里德曼在美国最先公开指出,美国不可能是误炸,而是有目的的攻击。而且,斯特拉特福比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和所有其他媒体都提前确认美国巡航导弹所攻击的地点——中国大使馆。这算是斯特拉特福与中国的另类关系。
贝克尔2002年第一次访问中国。此后,他每年都会来中国几次,尽管至今不会说汉语。贝克尔去过中国东北很多地方,如丹东、延边、大连等地;他在日本、韩国和蒙古访问,也是为了东北亚事务。至于为何常去蒙古,他笑而不答,只是很隐晦地说,乌兰巴托汇集了世界上很多很有趣的人。
新疆、广西、山东,贝克尔也去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贝克尔曾几次去青岛。据悉,贝克尔青岛之行主要与奥运会安保有关,特别是与美国代表团和美国在华企业的安全有关。据透露,2010年,贝克尔的研究重点将放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上,他去东南亚旅行的机会要增多。
贝克尔还透露,未来几年,斯特拉特福关注中国的核心议题有:领导人换届、资源的获取、能源安全和使用效率、能源政策、与周边国家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南海政策、从“陆地大国”向“海洋大国”进发的意图和能力、经济从出口导向到内需导向转变的能力与挑战、人口变化动向、军民空间计划、国际维和行动以及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挑战等。
情报研究的手段与方法甚至比情报本身更重要、更保密。情报机构在搜集对手的情报时,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试图获取对手搜集情报的方法。至于斯特拉特福用什么方式研究中国的问题,贝克尔的回答只有一句外交辞令:“我们通过对中文媒体和中文研究的廣泛阅读和监测、通过阅读其他有关中国的消息来源、通过与中国专家的接触、通过对中国的偶尔访问,来研究中国。”
贝克尔表示,中国自认为是个大陆国家,但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其实是个岛国。中国北、西、南三面被其他国家包围,东边被大海包围,而大海又被美国包围。中国海上安全主要基于美国对中国的良好意愿,这也凸显出中国海上交通安全脆弱的一面。
最具价值的产品是战略预测
美国情报界的不少研究课题,不是中央情报局或其他八大情报机构自己做的,而是外包给了私人机构如研究所、基金会、大学和公司。
斯特拉特福的客户名单属于高度机密。贝克尔也一直口风很紧。但记者从其他渠道获悉,该公司在圈内非常有名,从原副总统切尼所拥有的公司到军方情报机构,都经常阅读该公司的报告。另外,美国“财富500强”中不少大公司都是其客户。
斯特拉特福公司里还有中央情报局和国防情报局的大量订单。记者在美国期间接触过的采访对象中,就有人读过斯特拉特福给美国军方的报告。据说内容确实不错,路子不一般,很多东西是美国军方本身做不出来的。
另外,斯特拉特福不仅承担美国政府委托的课题,还承接世界其他国家政府或私人机构委托的课题,比如菲律宾、日本、韩国等都曾是客户。不过,这些国家多是美国的战略盟友。
斯特拉特福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未来事件和方向的预测。预测并不是简单提出几种可能性,而是努力确认影响未来的力量来源,以及未来最有可能的演变方向。因此,斯特拉特福最具核心价值的产品是战略预测。贝克尔说,斯特拉特福最大特点就是,只提供分析方法和分析内容,即只提供情报,不提供结论。
据悉,斯特拉特福面临的主要挑战跟传统的情报机构差不多,问题都在于提供情报的准确性、多样性和即时性。情报准确才是生命。一旦预测分析不准确,生意就没有了。企业失误,损失可能是自己的生意,但国家机构失误,损失的可能是生命。
情报的多样性,来自多层面的、自由的交流,没有政治正确,只有最真实的事实。在斯特拉特福,实习生可挑战董事长,内部研讨非常动态,外行领导内行并不新鲜。情报的及时性则要求团队越小越灵活,能够及时报告、滚动报告。
最让斯特拉特福风光的预测是在1999年。它比美国情报机构提前获悉俄罗斯军队将抢占科索沃机场。当时,该公司在战场上的线人从不同渠道获悉了俄罗斯军队的动向。除此之外,外媒也曾报道该公司成功预测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
斯特拉特福最大一次预测失误是,预测伊拉克战争打不起来。当时,公司内部有两派意见,争论非常激烈,董事长乔治•弗里德曼非常坚信伊拉克战争打不起来。由于弗里德曼一再坚持自己的立场,预测失败后,他自己承担了全部的责任。
贝克尔分析说,那次失误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在进行战略预测时没有注意到当时某个地方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过,在贝克尔看来,该公司80%以上的预测都是准确的。预测不要怕失误,但一定要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因此,公司最在意的不是预测的准确性,而是不准确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