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美术课程中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opm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创意素描课程的作用,分析创意素描课程的创新性、求异性、灵活性、实验性等特点,论述创意素描课程中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树立打破常规的思想;关注世界,创造表达思想的新形象;研究材料过程中实验艺术表现的新手法。
  【关键词】高师  美术课程  创意素描  创意实践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165-03
  2018年1月16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重新修订了包括美术在内的14门学科的课程标准,这预示着学校教育全面进入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新阶段。创意实践作为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美术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运用创意思维和创造方法。这倒逼高等美术师范院校进一步加强培养未来美术教师的创新能力。
  一、创意素描课程的作用
  众所周知,我国高等美术院校课程体系深受苏联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的影响,较强调造型的再现性教学,注重学生绘画基本功和写实造型能力的培养。虽然改革开放后各种艺术思潮进入美术院校,但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仍较大。
  素描是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物体造型规律、培养美术造型能力的绘画基础训练方法。在对181名美术师范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仅有3%的学生认为素描课在培养他们绘画能力的同时,能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但笔者在对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上过创意素描课程的181名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有84%的学生表示创意素描课程能有效地启发他们的想象力,95%的学生认为创意素描课程很重要,其中38%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不难看出,创意素描作为美术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在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有其独到的作用。
  二、创意素描课程的特点
  创意素描由“创意”与“素描”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中,“创意”是指对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不同于寻常的解决方法。“素描”在广义上指没有色彩关系的绘画,狭义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物体造型规律、培养美术造型能力的绘画基础训练方法。“素描”又可视为一种绘画行为。将二者含义相合的创意素描是在创新思维作用下,探索表现新方法的一种绘画新样式。“创意”作为创意素描的前缀词,强调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由此决定了创意素描的创新性、求异性、灵活性、实验性等课程特点。
  (一)创新性。创新性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克服从众心理,打破头脑中常规和惯性思维,冲破传统束缚,敢于挑战权威,提出有别于常人见解的思考方案。著名抽象派先驱蒙德里安创作《灰树》的过程让人看到了他将生活中的一棵树演变成一棵抽象树的思维过程,正是他敢于打破自然形象的思维创新,才成就了抽象派艺术的辉煌。 
  (二)求异性。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个性,当事物的个性被有意识地艺术化时,“创意”让事物更鲜活,更具魅力。如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法将小龙虾的前夹无限放大,与众不同的它立即拥有了超凡的力量。如用艺术手法颠覆了事物原有的大小关系,将缩小的人群放置在超级大的西瓜里游泳冲浪时,大与小差异在对比中更为强化,也使画面充满了奇异的艺术效果。
  (三)灵活性。这是在联想和想象等思维作用下,探讨物与物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个声响、一种气味、一个触摸等都会引发思维灵感。如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活动下,将人类感知外界的“眼睛”绘画成自然审视人类行为的“眼睛”、宇宙俯视大地的“眼睛”、天空流泪哭泣的“眼睛”等,体现出思维活动由一点向多方向、多层次、多角度发散的灵活、自由的特性。
  (四)实验性。任何一个新想法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并经过反复的实验—失败—再实验—最终获得成功,这是思想成熟和创造新事物必经的过程。因此,在造型、色彩、技法、材料等方面的实验,无不是思维火花的碰撞,可能有些思考还很稚嫩,但却是无比鲜活和难能可贵的。
  三、创意素描课程中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策略
  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美术教学倡导从问题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以“主题+单元”式的系列课程进行教学。这对创意素描教学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树立打破常规的思想;关注世界,创造表达思想的新形象;研究材料过程中实验艺术表现的新手法。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树立打破常规的思想。有近21%的学生表示,在创意素描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打不开思路,但当教师给出问题时,却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思考。可见学生不是不会思考,而是不懂朝哪个方向思考。教师带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对问题的初始搜索到对问题的最终解决正是创意思维发展的重要过程。设计一系列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如“人未来会长得怎样?”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放大胆子发挥想象力,以激发学生思想火花。设计可能有多个不同答案的问题,如“小提琴还可能会是什么样?”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思绪由一个点发散到更广阔的领域,寻找更多的可能性。还可以设计让学生换位思考的问题,如“如果自己是一只动物?”这类问题让学生在关注自己的同时,关注他物,感同身受让思想更无拘无束。
  学习经典作品中艺术大师面对问题的创新思考,更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荷兰画家埃舍尔制造的问题在其作品《瀑布》中暴露无遗:水自上而下地流到一楼,再经过二楼走廊回归三楼,循环往复地流动,看似符合自然规律的现象却是极为矛盾的虚拟世界。画家在二维平面上严谨逼真地表现出三维立体空间,并利用人的视点转换和交替,制造出与透视原理、光影规律等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视觉错乱,从而提醒人们“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埃舍尔将“矛盾”这一哲学命题融入艺术之举,开启了学生的思想魔盒,改变以焦点透视感知事物的视觉习惯,改造物象的原有面貌,将物象从其固有空间位置中搬離,改变物体的原有使用功能,等等,创意让学生才思飞扬。学生作品中,图1将不同视角的两个女人交错为一体,给人一种蒙太奇式的神秘之感。图2将一只被翻扣的运动鞋的鞋底画成了长城形象,这引发了鞋子的许多想象:是不是主人穿着它走过许多地方,是不是这只鞋子具有某种纪念意义,等等。图3中的一只崭新手枪枪头却是一个水龙头,让危险的武器变成人们生活中熟悉的用具而令人产生好感。打破常规的创意观念让艺术作品更耐人寻味。   
  (二)关注世界,创造表达思想的新形象。艺术作品中的形象都是艺术家感悟世界的思想情感表达。从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的作品《内战的预兆》中可以看到艺术新形象的力量,艺术家运用解构的手法任意地肢解着人体,并重构出一个长着一只长腿的上半身,它使劲地站自己的下半身上,下半身又高高地伸出一只大手,牢牢地撕扯着上半身的乳房,痛苦的表情、支离破碎的身体,述说着内战自残的可怕结局,这正是达利表达的战争态度。关注世界、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等议题最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学中,在教室里随意摆放各种物品,如书籍报纸、瓶瓶罐罐、植物花卉等物件,要求学生采用分割、解构、重构、同构、组合等艺术手法来创造新形象,发现学生在观察—联想—创造新形象过程中的思想闪光点。如学生作品中,图4解构、重构了人的“手机脸”,新形象传达着作者关于信息时代人的身份等问题的思考。图5表现三条鲸鱼从一只皮鞋中飞跃出来的新形象,同构的艺术手法将生活中不相关的两个事物组合在一起,逼真写实的画面让人错以为真,传递出人与动物生存危机的思想。图6采用组合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人脸被高楼林立包围着,一目了然地表达了人类生活空间的窘境。思想性是创造新形象的意义所在。
  
  在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学生为创造而创造的机械拼凑,要引导学生发现大千世界各类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联点。如有的学生抓住瓶子的装纳、空间、飘浮等物理特性,将浓缩的绿树、房屋等空间环境置于瓶中,在打破现实常规的同时又显得那么自然,这正是物与物的关联点让重构新形象成为可能。
  (三)研究材料过程中实验艺术表现的新手法。往往一幅好作品,在有了好的思想、好的形象,还需要有好的表现手法。著名艺术家毕加索在给情人方斯华姿创作肖像画时就对她说:尽管你的脸是长长的鹅蛋形,但是为了表现光彩和表情,我要把它变为扁扁的椭圆脸。为了弥补它长度上的损失,我要把它画成蓝色,像一个蓝月亮。然后他把一张涂成蓝色纸剪成各种圆形,先剪了两个正圆形,再修剪几个他想要的扁圆形,并在上面分别画上眼睛、鼻子和嘴。他将这些圆形放在画布上来回移动,直到把每个形状摆到他认为最合适的位置才罢休。这件作品就是闻名遐迩的《女人与花》。由此可见,艺术表现的形式手法是多么重要。在教学中,对创意素描的表现不能局限于素描表现手法上,还要探究实验各种艺术表达的手法,有夸张、变形、正负形(图与底)空间互换等绘画手法,有粘贴、撕纸、火烧等技术手法,有沙子、绳子、布条等材料手法,等等。如学生作品中,图7完全采用了素描表现的手法。图8除用了素描绘画手法外,还大胆综合运用淡彩、撕纸技法以及堆沙子材料等手法,使作品变化丰富。图9采用了绘画、拼贴、正负形等多种语言来表现,作品极具个性。往往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更会提高学生探索表现手法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乐于创新实践的好时机,引导学生进行系列性研究,如在一幅画中采用两种以上的绘画手法、技术手法或材料手法综合表现;对同一幅画采用各种表现手法创作出多幅不同效果的作品,將一种表现手法广泛应用于多幅作品中,等等,从中总结出最适合于表达创意思想的好手法。
  
  通过探讨高师院校创意素描课程教学中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可以更深刻地审视高师美术课程教学在国家推行的新一轮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中的适应度。这关乎课程建设发展,更关乎未来美术教师人才的培养,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詹姆斯·韦伯·扬.创意[M].李旭大,译.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韦伯特·多德森.创意素描的诀窍[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4]孙慧丽.论创意素描的造型要素与创作法则[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1)
  [5]李夕雯.浅析创意素描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意义与方式[J].艺术科技,2015(3)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南宁市新竹街道区域为例阐述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发展现状,分析高职教育与社区的契合点,提出从街道组织运行机制、网络横向联系机制、育人共建共赢合作机制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服务的机制,共同推动区域文化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区 文化服务 机制 建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057-03  社区文化是当代中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以“一站式数字校园平台”和“混合式教学在线平台”建设为抓手,在全面打通校本“两平台”数据流转的基础上,建立以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教学相融合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服务体系,针对数字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以解决信息化痛点为突破,全面带动其他信息化发展;做好为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支撑并及时总结、宣传。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结构不优、流动性强、教学能力不高、教研能力偏弱等突出问题,提出以专业课相融合为导向优化团队结构、以强化入门考评为抓手增强团队教师的业务素质、以“双师”素质提升为抓手强化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五统一”为原则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等团队建设策略,以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的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论述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基于高校的办学定位和目标,提出构建“八位一体”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即通过思想引领育人、科技活动育人、文化活动育人、创新创业平台育人、社团锻炼育人、实践服务育人、心理咨询服务育人、资助帮扶育人等培育多形式、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化育人实效。  【关键词】高校 “八位一体” 校园文化 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在人力资源控制、内部管理模式、风险评估、制度制订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审计和监督体系不够完善、信息沟通渠道不够顺畅、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对滞后是发生这些问题的成因,提出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部审计在经济活动中的评价和维护作用、科学化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引入“第三方”内部控制咨询公司等对策,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服务人才培养方案,以汽车企业和有相关专业的高校为对象进行调查,针对企业急需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人才、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无法完全适应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服务人才的专业能力以电学知识为基础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情况,确定新能源汽车技术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并从课程体系模块化划分和确立核心课程组两个方面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方向模块化课程体系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三模块三层次”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建设,从发挥社区协同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完善人格的需要,培育阳光心态、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两个方面分析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专业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力资源体系,丰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体系,完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舆论宣传体系,建立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等构建社区心理服务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为例,分析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点与二度创作,认为威尔第的歌剧作品除具有完美的戏剧性情节,还能够完美发挥出人声的特点、提高演唱者演唱的能力。即使是经典作品,通过不同时代和不同演绎者的二度演绎和理解,也会呈现出更新更感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威尔第 歌剧《茶花女》 艺术特点 演唱风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新时代经典诗文“诵·演·教”生态培养体系构建的价值,认为新时代经典诗文“诵·演·教”生态培养体系构建可以促进文化传承、推动道德培育、强化语文素养,提出构建新时代经典诗文“诵·演·教”生态培养体系的策略:创建校园人文环境,构建实施平台;注重能力提升,加强诵读方式训练;营造情感情境,实现饰演体验;培养诵读兴趣,建立大语文观念。  【关键词】经典诗文 “诵·演·教”生态培养体系 人文素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述职业院校电子设备装接工职业技能的培养,提出职业院校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校企商定重整课程体系,推行“1+X”证书制度,优化学生与专业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明确培养电子设备装接工职业技能的模块要求,推进电工技术、电工技能和供配电技术课程整合,并以照明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教学案例实践介绍电子设备装接工职业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院校 电子设备装接工 职业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