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失误谈语用能力的培养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生汉英语用差异辨识测试和问卷调查,分析了语用失误的原因,阐明了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如何实施高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语用失误;语用能力;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语境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6-0054-6
  Abstract: Having give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 test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agmatics discrepanc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a questionnaire on their English studi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ause of their pragmatic failure;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ve, 1inguistic and pragmatic competences; and—from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al conceptions, content of courses and teaching methods —proposes how to conduct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develop the students’ pragmatic competence.
  Key words: pragmatic failure, pragmatic competenc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linguistic competence, context
  
  1. 引言
  
  2000年10月,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并颁布实施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的英语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根据《基本要求》所体现的方针与原则,本文结合最近一次针对部分在校高职生的汉英语用差异辨识测试和问卷调查的分析,就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个人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2. 语用能力与语用失误
  
  2.1 语用能力
  语用学(pragmatics)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动态描写语言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以及如何通过语境(context)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可以解释为在适当的语境下,能够恰当地表达,并且能够被理解的能力,也就是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如果教师以“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为教学目标,就会特别注重语言形式是否准确(accuracy),如符合语法(grammaticality);如果以“语用能力”为目标,就会特别注意在具体的情境中,语言的运用是否适宜(appropriateness),交际手段是否可行(feasibility),是否顺利地达到交际的目的(done)。高一虹(1999:72)根据交际能力理论的提出者海姆斯(Hymes,1972)的观点,认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涵盖“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我们认为这里的“交际能力”,即为《基本要求》中所提的“英语应用能力”(practical English competence),已逐步成为当代高职英语教学的主导目标。
  
  2.2 语用失误
  学生在与外国人进行交谈的过程中,由于对语言与非语言环境、谈话双方的关系、谈话主题以及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等缺乏一定的了解,常常会造成误解或谈话的中断,致使交际失败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这一类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故障,人们称之为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更确切的一个定义则是来自英国的语言学家珍妮·托马斯(1983):语用失误是对言词背后隐含意义的理解能力的缺乏。大体说来,语用失误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其一通常是由于外语学习者使用的目的语不符合本族语人的语言习惯而使他们在交际中错误地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即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其二则是不了解或忽视会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即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转引自陈俊森、樊葳葳、钟华,2006:201-202)
  
  3. 测试情况
  
  3.1 测试对象
  2008年1月份,我们对07级数控专业的一个班进行了汉英语用差异辨识测试(见附录I)和测试对象问卷调查(见附录II)。测试对象总人数为67,平均年龄19岁;生源为高考生的有52人,占测试对象总人数的77.6%,三校生,即来自职业高中、中专和技工三类学校的学生,有15人,占总人数的22.4%;生源所在地区遍布江西各地如南昌、赣州、抚州、九江等22个市、县;英语学习6-7年的占总人数的82%,其他2-5年人数分散,所占比例较小。
  
  3.2 测试材料
  测试材料取自何自然等在胡文仲主编的《文化与交际》一书中所登载的论文附录I Test Paper,但题型作了修改,即将原来的20道多重选择题改为根据20种情景对53道题作出是非判断,符合英语语用规则的为Y(Yes),反之为N(No)。每一种情景描写都交代了谈话双方的社会关系及谈话的地点、环境等等,涉及的是一些常见的语用现象,大体包括两方面内容:1)语用语言问题(Pragmalinguistics)(情景1-14);2)社交语用问题(Sociopragmation)(情景15-20)。
  
  3.3 测试结果
  20种情景53道是非判断题,平均失误为24.5个,占总数的46.2%。就单份试卷而言,失误最多的达36个,占53道是非判断题的67.9%,最少的达16个,占30.2%。
  
  3.4 语用失误分析
  从67份试卷中出现的失误和测试对象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以下两点应值得我们注意:其一,语用失误与入校成绩成反比,入校成绩高,失误率低;入校成绩低,失误率高。以高考生源为例,统计如下:
  


  有关专家分析高考主要测试语言能力,这方面的比例占高考卷面总分的90%,可见语用能力与语言能力并非绝对独立,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其二,本次测验53道判断题中,有36道题涉及语用语言问题,占测试总题量的67.9%,平均失误个数为17.7,占36道题的49.2%;有17道题涉及社交语用问题,占测试总题量的32.1%,平均失误个数为6.8,占17道题的40%。这说明涉及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较为严重,高职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尚待巩固加强,而因不了解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影响正确判断的社交语用失误也不容忽视。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次测试中出现的主要语用失误问题。
  情景1-14大体涉及语言本身的语用问题。这里出现的失误大多为语用语言失误。失误原因有两点:一是不了解或错误理解英语表达方式而误判;二是不懂操英语的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而按母语的习惯套英语。
  题8)、9)和10)是情景4中针对“Did the weatherman say it was going to be fine tomorrow?”的应答方式的判断题。若应答人认为对方确实不知情而有疑问时,可以回答“Yes, he did.”若应答人认为对方已有所闻只是向自己求证时,可以说声“Well, he did.”,表示同意,也可以说“Well, he didn’t say it was going to rain tomorrow.”表示应答人意识到所说的话不能完全满足对方的期望。所以,题8)、9)、10)都应判为“Y”,但题8)Well, he did.、题9)Yes, he did.和题10)Well, he didn’t say it was going to rain tomorrow.的失误人数分别为60(90%)、22(33%)和45(67%)。可见,学生对“well”作为句首语气词的用法没有完全掌握,同时也说明某些英文词的用法单靠查词典或定义法教学而不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体会是很难确切把握其用法和语义的。
  题34)、35)和36)是针对情景14而设计的判断题。在中国人看来,给对方一些具体建议是表达热情的好途径,但在西方人看来,一句“Might I make a suggestion?”就已足够,如果对方进一步咨询你,方可给一些建议。题34)Might I make a suggestion? 35)Perhaps you could go to Greece. 36)I suggest you go to Greece.的失误人数分别为32(48%)、20(30%)和17(25%)。这是按母语的习惯来表达所导致的语用语言失误。
  情景15-20与社交语用失误有关。这类失误主要由汉英文化差异导致。
  题43)、44)和45)是情景17中的判断题,涉及的是在早晨上学的路上学生见到外籍老师应该怎样打招呼的问题。在中国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见到老师是万万不能没有称呼的,即便英语老师课堂上讲过“teacher”是一个表示职业的名词不能作称呼语,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宁可接受题43)Good morning, teacher.(该题失误人数达33,占总人数49%)而不愿意接受题 44)Good morning!(该题失误人数达51,占总人数76%)。殊不知,在操英语的国家,不仅可以不用称呼语,甚至还可以对老师直呼其名,以表示师生关系好。这就是由于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语域上的差别。
  
  4. 语用能力的培养
  
  先请看我们从测试对象(67人)问卷调查中得出的一组数据:
  


  注:“其它”一栏要求写明具体途径和方式,归纳起来包括“与同学对话交流”、“留意英文招牌广告”、“看英文电影”、“唱英文歌曲”、“课余生活”等等,因所占比例小,未作具体统计。
  虽然测试对象人数有限,但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向我们表明了应该从何处着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工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4.1 教学观念
  传统的英语教学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即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看成是教学的目的,并认为只要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就能自然而然地在实际的交际中加以应用。“交际能力”的理论告诉我们:语言能力并不等于语用能力,更不能代表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的交际的能力。
  张国扬和朱亚夫(1996:107-110)在《外语教育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外语教学中的语用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种关系:一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多重性关系,即在语言交际中,同一语言形式因交际环境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语言功能;同一语言功能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二是语法规则和语用规则的关系,即语法规则的教学是手段,语用规则的掌握才是目的。所以,我们不应将“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语法规则”和“语用规则”、“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完全对立,应将它们看成是相互作用的整体。这一点在上文的成绩分析中已得到论证。
  我们认为,高职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不能脱离语言基础教学。然而,语言基础的厚实程度取决于培养目标和教学时数,培养目标和教学时数不同,对语言基础的要求和可能达到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基本要求》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该是提高语言能力与培养语用能力同步,高职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程度应与今后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英语的水平和层次保持一致。
  
  4.2 教学内容
  过去人们对英语教材的选编仅仅局限于经典的文学作品,认为这些出于名家之笔的语言才是纯正的语言,才是学习者应掌握的语言。“交际能力”理论的提出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外语教材必须取材广泛、真实性高,必须是源自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的真实材料。(张国扬、朱亚夫,1996:83-85)
  黄次栋在《语用学与语用错误》一文中指出,英语教材和参考书似乎需要增加反映社会交际涵义的材料的比重。英语教材的编写虽然应该重视英语语言体系的形式特点,但切不能过分强调乃至取消或削弱了英语的交际功能。同时还应加强考虑教材内涵意义的连贯性(即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顾芸英在《交际能力与语用学原则》一文中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她认为既然学习外语的目的不仅是掌握它的体系,而且要用它来交流思想,那么教材就不能完全根据语言体系去编写。
  综合各方观点,我们认为高职英语教材在坚持《基本要求》和“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大方向的前提下,应有如下特色:1)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2)贯彻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原则,并能体现达到教学目标的最新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3)选材广泛,既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又要注重“跨文化”知识的教学;4)强调教学的整体性,并将“教、学、练、考”融为一体;5)提供立体化教学资源。只有采用这样的材料,英语教学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4.3 教学方法
  本节开头的数据统计表使我们注意到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语用规则的学习很感兴趣的并不多(分别是11.9%和25.4%),平时经常有意识地使用英语的人就更少(4.5%);使用英语的主要方式是听读(语言的输入)其次是说写(语言的输出),这说明英语表达能力较差;而仅有的一些语用方面的知识有94%的人认为是从课堂上习得。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呢?下面笔者谈几点建议和看法供参考。
  4.3.1 话语教学(Discourse Teaching)
  话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成功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在这里,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恰当地运用英语,这无疑涉及到语用知识。胡壮麟(2002:163)在《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指出:话语作为语境,影响句子和词平面的解释,给可能有歧义的词或短语指示一个确定的解释方向。话语教学也可以说成是语境教学,应贯穿在语音、语法、词汇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同样的话语在不同的语境里产生的含意也不同。如:a piece of cake字面意义是“一块蛋糕”,可是在我们观看了《走遍美国》第4集“A Piece of Cake”后,根据该词语所出现的语境就不难理解其在该集中表达的语义是“very easy”。
  4.3.2 利用信息差(Information-gap)
  语用能力必须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培养,而真实的言语交际是建立在“信息差”基础之上的。没有“信息差”,就不可能有真实的言语交际,语用能力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所谓“信息差”,就是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所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人们才有必要进行信息传递的交际活动。(张国扬、朱亚夫,1996:107-110)英语教学中,充分和恰当地运用信息差的原理来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激发学生求知愿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新概念英语II》从第4单元开始的作文练习就是以课文引申出来的思路为基础,要求学生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和个人的想象,使用所列的词组,写出两篇150词左右的作文。这是教材编者刻意制造信息差,创造语言运用的真实环境的一个极好例证,用以刺激学生的推理思维,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4.3.3 教学方法多源论(Methodenvielfalt)
  著名语言学家Widdowson指出,“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要求一种教学方法,把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结合在一起。”我们主张教学方法多源论,凡是能达到这一目的的各种渠道和方法都可利用。
  以自主学习、任务型教学、学习策略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协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使用英语;推广和建立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体系,校园英语广播网等,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需求;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通过网络课堂的人机对话形式及各种真实的语言材料,弥补缺少语言环境的不足。只有为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运用英语提供机会和语境,使他们能在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活动中发现和总结语言的使用规律,进而加以掌握和运用,才能达到发展语用能力的目的。
  
  5. 结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语用规则的传授、培养和提高语用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尽管目前语言学家们还没有对语言使用规则作出系统的、深入的、详尽的描写,但就现阶段研究的一些成果来探讨它们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指导和启发意义,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贯彻执行《基本要求》无疑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的。
  
  参考文献
  (美)贝克曼(Beckerman, H.).(全新版)走遍美国(上册)[M] [DK].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55.
  陈俊森、樊葳葳、钟华.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01-202.
  高一虹. 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72.
  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455-457,468,471-481.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译本)[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63.
  教育部高教司.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亚历山大(L.G.Alexamder)、何其莘. 新概念英语2(新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340.
  张国扬、朱亚夫. 外语教育语言学[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83-85,107-110.
  
  
  附录I
  Test Paper
  According to Situations 1-20, indicate whether the following fifty-three answers are appropriate, marking “Y” for appropriate and “N” for inappropriate.
  Situation 1 In a repair shop on Monday
  Repairman: It will be fixed next Thursday.
  The customer should come to take his TV set
  1)three days later. 2)ten days later.
  Situation 2 On the way home
  A student addresses his cousin in English:
  Xiao Liu: 3)Hello, cousin!
   4)Hello, Xiao Ping!
  Situation 3 In the office of the English Department
  An English student studying in China is telephoning the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Jack: Hello, I’d like to speak to Song Hua, Please.
  Song: 5)I’m Song Hua. 6)This is me.
  7)Song Hua speaking.
  Situation 4 In the classroom
  The students are discussing the plan of an excursion(远足,短途旅行).
  Dick: Did the weatherman say it was going to be fine tomorrow?
  Xiao Lin: 8)Well, he did. 9)Yes, he did.
  10)Well, he didn’t say it was going to rain tomorrow.
  Situation 5 In the students’ dormitory
  Andrew: Would you like to watch a football match?
  Xiao Zhang: 11)Sorry, I’m busy at the moment.
  12)I haven’t finished my homework yet.
  13)Excuse me, but I’m not free.
  Situation 6 On the train
  Two unacquainted(不认识的)passengers have pulled the curtai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at the same time.
  Mr Brown: Pardon me.
  Mr Green:14)Never mind.
  15)Pardon me.16)It’s nothing.
  Situation 7 After school
  A Chinese student wants to ask his classmate a question.
  Xiao Zhang: 17)Can I go to your house tomorrow?
  18)Can I come to your house tomorrow?
  Situation 8 At a hotel
  Two students want to book a room.
  Xiao Ding: 19)Let us have a double room, please.
  20)Let’s have a double room, please.
  Situation 9 In the office
  Xiao Song: I’ve got to go now. Good-bye!
  21)Xiao Song will leave his office.
  22)Xiao Song will end his phone call.
  23)Xiao Song will go home.
  Situation 10 Outside Professor Brown’s office
  A Chinese student who talked with Professor Brown before is encouraging his classmate who is going to have an interview with the professor.
  Xiao Liu: 24)You must find Professor Brown is very easy to talk to.
  25)You should find Professor Brown is very easy to talk to.
  Situation 11 At the station
  Betty asks Xiao Wang: How long are you in London?
  26)Xiao Wang is in London.
  27)Xiao Wang is going to London.
  Situation 12 In the office
  A secretary asks her colleague to help her type a document. As she is not free at the moment, she says sorry to her.
  Katie: I’m sorry. I’m busy at the moment. I could do it tomorrow if you like.
  Xiao Huang: 28)That’s okay. Thanks anyway.
  29)It doesn’t matter. Thanks anyway.
  30)Never mind. Thanks anyway.
  Situation 13 In a hotel dining room
  A foreign guest tells the waitress what he wants for dinner, the waitress does not hear it clearly.
  Waitress: 31)Could you speak more slowly?
  32)Pardon me. 33)What?
  Situation 14 At a travel agency
  A clerk sees a couple discussing their itinerary(旅行计划).
  Xiao Xie: 34)Might I make a suggestion?
  35)Perhaps you could go to Greece.
  36)I suggest you go to Greece.
  Situation 15 On the way to a clothing show
  The wife of an English manager is talking with a secretary.
  Mrs. Green: It’s really cold tonight.
  Xiao Lin: 37)Here, take my jacket.
   38)Are you afraid of the cold?
   39)Yes, it is, isn’t it?
  Situation 16 At a railway station
  An English student studying in China is talking with her classmate.
  Caroline: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Xiao Qi: 40)Do you think so?
  41)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42)Thank you. I’m glad you think so.
  Situation 17 On the way to school
  A student greets his teacher.
  Xiao Sun: 43)Good morning, teacher.
  44)Good morning!
  45)Good morning, Mr. Stoneham.
  Situation 18 At a friend’s home
  A Chinese student gives a birthday present to her English friend.
  Mary: Thank you. It’s beautiful.
  Xiao Zhao: 46)Really? Do you like it?
  47)Don’t mention it. It’s only a small thing.
  48)I’m glad you like it.
  Situation 19 In the street
  A man wants to smoke a cigarette, but he has no match. He asks a stranger.
  Mr. Brown: 49)Got a match, mate?
  50)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 give me a match?
  Situation 20 In the students’ dormitory
  An English student studying in China is holding a coffee pot. He wants to treat his classmate to some coffee.
  Bill: 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
  Xiao Zhang: 51)No, please don’t go to any trouble.
  52)Yes, please. 53)Thank you.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文化翻译理论和描述翻译学理论,本文从奈达提出的语言文化特征五个方面对《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大陆版和台湾版两中译本翻译策略的效度进行描述性研究。最后指出文化的多样性和规范的多变性决定了译无定则,在文化转换中应采取多样化的方法,而不是一种文化凌驾于另一种文化之上。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描述翻译学研究;《哈利·波特》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1.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外语教师应该发展成什么样的教师,在您看来,目前中国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呈现哪些特征?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和我的课题组曾在全国重点高校中取样,调查了我国36所高校213名优秀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出了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及其内涵,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外语教师知识”的概念及其结构。这项研究聚焦于优秀教师,而不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然而,它的前期基础是
期刊
Abstract: The Scarlet Letter is one of the great works by Nathaniel Hawthorne, who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novelists in 19th century.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patriarchal o
期刊
摘 要:英语教学改革一直以来是各个院校尤其是基础较弱的院校的一块心病。全国各地都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适合西部尤其是学生基础较差的院校的模式不多。本文从行动案例的角度对笔者负责的邵阳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进行了详细论述,具体地阐述了教学改革的背景、过程、结果及自我评价。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得到专家及各位同仁的指教。  关键词:策略指导;小组自学;语用中心;分级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本文依据Kahneman等的启发式策略理论,考查了大学英语CET-4考生在测试中使用代表性、可得性、锚定与调整和回避损失等策略的状况,通过探究考生参加测试时的心理过程和认知因素,以期达到对考生特定行为的科学认识。  关键词:启发式策略;CET-4测试;考生特定行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6-0038-4  Abstrac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在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学中所开展的一项实证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根据第二语言习得中理解性输出的有关理论,结合“写长法”的教学理念,对“写长法”与语言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写长作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而且能在整体上促进二语习得。  关键词:理解性输出;写长法;英语写作;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
期刊
摘 要:《混沌之美》(The Aesthetics of Chaos: Nonlinear Thinking and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2008)是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Michael Patrick Gillespie将后爱因斯坦物理学中的新成果——混沌理论的一些观点或概念运用于文学批评的一部专著。本文对该书内容进行逐章介绍,最后对该书进行简要评论。 
期刊
摘 要:本文以CLEC为样本来源,研究介词of在中国学生作文中的使用特点。笔者发现虽然of是一个多用法词语,学生仅使用了of的某几个用法,因此of在研究样本中呈现出个别用法使用集中的特点。本研究的第二个发现是除of的从句用法外,of的其它五种用法在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笔者针对上述of的使用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数类用法;名物化用法;从句用法  [中图分类号]H314  [文
期刊
摘 要: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当前国内英语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更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新思路,通过提高英语教师的英汉双向教学能力,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并在实践中积极进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师;英汉语言双向教学能力;提升;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
期刊
摘 要:英语传统语法中虚拟语气体系复杂,它把所有表示反事实(counterfactual)和假设(hypothetical)以及情态动词过去时的用法都纳入了虚拟语气,这在实际应用中造成了混乱。本文认为现代英语中的虚拟语气是古英语的残留,从定义出发只有两种形式:动词原形型和were型。在条件从句和程式化短句中也只有这两种形式是虚拟语气。  关键词:虚拟语气;界定;分类  [中图分类号]H314  [
期刊